龔忞

【摘要】近年來,中國幾家行業頭部企業屢番面臨破產危險,高負債高杠桿使其財務承受巨大壓力。預防財務危機能確保企業穩健發展。文章從2022年底傳出的蘇寧易購破產謠言入手,根據其財務報表相關數據,分析蘇寧易購債務、業績等,探究其面臨的財務危機。研究發現,疫情環境限制、企業轉型、主營業務不理想、內部因素和負債結構不平衡都是引起蘇寧易購財務危機的原因。為此,針對以上原因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有利于企業后續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財務危機;蘇寧易購;多元化擴張
【中圖分類號】F275
一、蘇寧易購財務危機表現
近年來,蘇寧易購的財務表現并不樂觀,多次傳來破產消息。據2022年第四季度報告顯示,蘇寧易購營業收入超百億,但股東凈利潤卻是虧損的。2021年,蘇寧易購發布公告,停牌公司股票;2020年,蘇寧體育虧損加劇,從2019年虧損3.32億元變為16.21億元,并多次拖欠廣告代理商費用、拖欠球員工資等,最終退出歐洲市場。
梳理蘇寧易購企業年報和分析其市場表現后發現,蘇寧易購財務危機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公司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自2021年以來,蘇寧易購股票價格一度下跌超過50%,市值蒸發超過1000億元。截至2022年4月20日,蘇寧易購股票的收盤價為2.25元/股,較2021年1月的最高點下跌了超過90%。第二,財務報表發生異常。蘇寧易購2019年財報披露的信息存在嚴重的財務數據失真和風險,其中包括存貨和應收賬款金額較高且回收速度較慢,財務費用的大幅增長等問題。第三,多家銀行暫停貸款。2021年1月,多家銀行暫停了向蘇寧易購及其關聯方提供貸款,這表明公司的資金狀況非常緊張。第四,多次縮減業務規模。為了緩解財務危機,蘇寧易購不得不縮減業務規模和出售資產,如出售萬達百貨股權、易購金融、天天快遞等,以獲得資金支持。根據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9月,公司門店數量已經減少到9000余家。第五,員工離職潮。蘇寧易購的員工離職率在2021年底已經超過了30%,其中包括很多高層管理人員。第六,公司品牌形象受損。根據新聞報道,蘇寧易購的品牌形象在2021年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公司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漸下降。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蘇寧易購市場份額僅為2.2%,排名第五位。
二、財務危機原因分析
(一)疫情限制零售商發展
2020年1月,新冠疫情在國內大暴發,引發消費者需求下降,消費信心恢復較慢,蘇寧易購2020年度上半年公司營收為1 182.43億元,虧損1.6億元,同比下降12.78%。上年同期盈利21.39億元,同比下降107.51%。疫情之下,企業頗受影響,蘇寧易購在2020年一季度財報預告中指出,蘇寧易購一季度財報預計虧損4億元~6億元,蘇寧易購表示主要是來自線下店面租金、人員等固定支出導致的公司階段性虧損。受企業裁員影響,人員消費能力不足。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破產倒閉,這些破產企業勢必增加失業人群的數量,從而影響到人們的消費預期。一方面,蘇寧易購對線下依賴較大,而現在線上消費才是主流,蘇寧易購雖然也有線上渠道但難以抵消線下渠道的下滑。2020年3月逐步復工復產以來,蘇寧易購線下客流量雖然有所恢復,但總體仍處于下滑狀態。疫情發生后,人們已經逐步習慣了在線購物、配送到家這種方式。而此時,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占較大優勢。另一方面,線下門店關門歇業,根據2021年的財報顯示,蘇寧易購上半年線上平臺商品銷售同比下降了41.21%。房租、水電、物業等固定成本,加上店員防護設備成本等,都是一筆較大的支出。在面臨疫情與資金鏈斷裂等多重打擊下,蘇寧易購開始大規模關閉各地門店。
(二)蘇寧易購轉型帶來的不利影響
1.跨國并購欠佳,資金產生更大缺口。蘇寧易購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從2018年開始變為負數(圖1),在它將家樂福并購之后,經營現金流量缺口變為-178.65億元,下降幅度為28.76%。蘇寧易購并購將自身物流產業與家樂福結合,達到1+1>2的目的,實現效益最大化。但這次并購操作并未對其業務有正面作用,因家樂福在中國長期經營不善導致并購后的現金流量缺口增大,負債增加。并購以后,蘇寧易購的總資產利潤率從6.34%下降到3.93%,下降幅度達到38.01%;銷售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的降幅超過32%。除此之外,其他各比率同樣有一定的下降。家樂福雖經營不善,但前幾年的盈利能力一直是增長狀態。并購之后,盈利能力開始下降,對蘇寧易購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2.蘇寧易購某些投資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導致流動性資金不足,經營利潤降低,出現財務性危機。從2012年起,蘇寧易購開始橫向布局,投資多家企業,覆蓋面極廣。產業覆蓋廣,目的是讓產業相互之間發生協同效應。但這需要相關業務足夠強大,且兩者之間有很好的匹配性。蘇寧易購快速將企業擴張,沒有找到適用于不同業務的商業模式。從2017年開始,經營現金流大幅下降,2019年跌到-5.39億元,出現了八年以來首次負數。在蘇寧易購環球2019年財報中的“其他流動資產”一項中,其“融資租賃應收款”達到5.49億元,較2018年末的1.12億元增加了390.18%。可以看出,正是這項融資項目增加了蘇寧背負的債務,流動性資金不斷減少,瀕臨財務危機。
(三)主營業務不理想加劇流動性危機
蘇寧易購2018年末的短期借款約243億元,較2017年末大幅上升156億元。當年,發行了100億元公司債,其中80億元為2021年度內到期。這些2021年度到期的債券使得蘇寧易購在2020年末的短期償債壓力大增。截至2020年底,蘇寧易購的流動比率僅約0.82,流動負債中,約1005億元為有息債務,而貨幣資金僅為323.87億元,加上265.97億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仍有高達415億元的缺口。其主業凈利潤從2014年開始基本連續虧損,2019—2021年虧損加重。2021年虧損超過了44億元,其主營業務虧損狀態支撐不起蘇寧高負債的結構,較難實現持續發展。
(四)未對內部出現的管理問題進行整頓
在2018年,蘇寧易購因財務人員造假被發現并追究其法律責任。而針對財政部公布的《2018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蘇寧官方回應稱,該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問題為財政部在檢查時發現的會計事務所執業質量存在的問題,而非所謂的‘逃稅等問題突出”。此事件表明蘇寧易購財務報表可能存在問題,內部控制不完善,從而導致投資者對其財務狀況的信任度降低。
此外,蘇寧易購營銷費用較高。2019年其銷售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達到了27.2%,遠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2022年銷售占比為16.3%,雖相較于2019年有所減少,但整體數值還是偏高,表明蘇寧易購在廣告、促銷等方面投入了較多的資源。
(五)負債結構不平衡,無形增加財務風險
2016年,蘇寧易購向互聯網轉型。互聯網涉及高端技術,需要大量高端設備和人才,傳統線下模式帶來的營業收入難以支撐企業新興產業研發,這使得蘇寧進行了大規模的股權投資,此后負債一直高居不下。2018年后企業債務大幅增加,與企業進行盲目投資有關。企業籌資方式主要是短期借款,會面臨一定的融資風險。2019年其無息負債大幅增加,導致了負債總額增加,進而導致該年度資產負債率上升。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線下銷售受到限制,收入與資產減少,導致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上升。蘇寧易購長期較為依賴供應商融資。若上下游資金出現問題,蘇寧易購將會很快陷入財務風險中,影響其正常的經營活動。此外,企業存貨占比過高。2021年3月底,蘇寧易購公布的2020年年報顯示,其存貨金額為705.95億元,同比增長63.19%,占總資產的比例達到了52.63%。
(六)盲目擴張,過度追求營收
蘇寧易購在過去幾年中擴張速度過快,將大量資金投入了實體門店、物流、金融等領域。隨著消費升級和線上零售的崛起,實體零售業競爭加劇,導致蘇寧易購的門店利潤下降,部分門店出現虧損。此外,蘇寧易購在過去幾年中過于追求營收和市場份額,大力擴張業務規模,卻忽略了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公司營收增長,也無法實現真正的盈利,導致財務壓力加劇。
(七)資金占用和關聯交易
蘇寧易購旗下有多家子公司,之間存在大量的資金占用和關聯交易,例如同業競爭、商業合作、資金往來等。這些關聯交易往往缺乏透明度,存在不規范的情況,有可能導致利益輸送和違規操作,進一步加大了公司財務風險。資金占用,即將公司資金用于個人或其他關聯企業的經營活動,而非用于公司本身的業務發展。在蘇寧易購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將公司資金占用于其個人控制的其他企業運營活動的行為,包括非關聯企業和關聯企業,這些行為可能導致蘇寧易購的財務狀況陷入困境。關聯交易,即公司與其控制的其他企業之間的交易。在蘇寧易購經營過程中,公司的業務被拆分到了多個關聯企業中,而這些關聯企業大多由企業親屬控制,通過與蘇寧易購的關聯交易獲得利益。這些關聯交易存在著價格不公、缺乏獨立性和互惠性等問題,損害了蘇寧易購的利益。
三、防范財務危機的建議
(一)穩定市場地位,加強線上線下融合
受疫情影響,蘇寧易購大量線下門店被迫停業,使得線下門店成本增加,盡管2020年下半年已逐漸復蘇,疫情對企業帶來的虧損是不可逆的。蘇寧易購在疫情期間利用供應鏈充沛的優勢,使其消費者具有足夠的防疫保障,建立起較好的口碑。隨著疫情結束,蘇寧易購應抓住消費者購買習慣,完善家樂福與線上購買APP,結合到家業務銷售快消品等保障民生的消費品,抓住消費者心理,逐漸讓消費者形成優先選擇蘇寧購物的習慣,借此機會鞏固企業的市場地位。此外,蘇寧易購應該繼續加強線上線下融合,充分利用實體店資源,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為消費者提供無縫購物體驗,如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等,發揮雙方優勢,以適應疫情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變化。
(二)改進現金流管理
蘇寧易購并購家樂福之后,其銷售收入呈現下降狀態,但應收賬款卻沒有減少,2019—2021年一直維持在60億元左右。蘇寧易購沒有對應收賬款進行有效的管理。因此,蘇寧易購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在并購后沒有任何改善。蘇寧易購需要加強整合能力,減少環境對公司的影響,發揮并購所帶來的優勢。從蘇寧易購向新零售轉型與升級的戰略視角出發,通過獲取家樂福中國的優質資源,能夠有效彌補蘇寧易購在快消品零售市場的短板,并協助其構架一條全場景的百貨零售價值鏈,提升其并購后的市場競爭力,加強對公司現金流的管理,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
(三)聚焦主營業務,適當投入研發
蘇寧易購以家電起家,將線下家電作為企業售賣核心。但前期盲目多元化投資使現在的發展不樂觀。蘇寧易購應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將資源和資金分配到主營業務上,持續投入研發,開發新技術和應用,以提升平臺性能和用戶體驗,在優勢領域發展壯大,將品牌效應發揮到極致,打造核心競爭力,讓蘇寧成為消費者購買家電的首選,引領市場的創新。
(四)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
財務危機防范工作,還需與內部控制掛鉤。第一,企業首先應建立一個嚴格的內控制度。在高管換屆以前,蘇寧高層以張近東為中心,其親信占據大部分高管職位,這導致利益很容易偏離企業利益,權力過于集中。所以應將權利分散化,避免利益集中,讓每個股東都有發言權。第二,對于業務板塊,蘇寧可以加強對財務風險監測和預警,建立起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制定更為嚴格的財務報表審核流程,確保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此外,蘇寧可以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強化對關鍵業務環節審計監督,確保業務運營的規范化和合規化。第三,針對蘇寧體育業務板塊,蘇寧可以加強對疫情等不確定因素的風險管理,建立靈活的預算管理機制,同時加強對項目收益和成本的管理,確保運營資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降低經營風險。第四,對于蘇寧云商業務板塊,蘇寧可以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和控制,建立起完善的供應鏈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關鍵供應商的監測和評估,降低采購風險。此外,蘇寧可以加強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工作,強化對關鍵環節的監管和控制,確保業務運營的規范化和合規化。
(五)整合資金,資產合理化
蘇寧易購2019—2022年來對于資產整合已經做出了舉動,通過資產變賣、實體店調整來整合資金,但這種措施只能緩解短期內的資金緊張。企業需要徹底改變資產負債結構,通過適當債務重組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避免過度依賴上下游資金,從而減輕負債壓力,降低企業風險。同時,良好的資金周轉也是保證企業能夠正常運行的基礎。另外,蘇寧有必要減少非核心資產。蘇寧易購的盲目多元化投資使蘇寧負債過重,蘇寧易購應適當出售非核心的資產,以籌集資金償還部分負債。在處理非核心資產時,要確保對公司業務的影響最小。
(六)出售非核心業務板塊,降低資產負債率
蘇寧易購可以通過出售閑置資產和非核心業務板塊,降低資產負債率。同時,可以通過減少資本開支,延緩新店鋪開設等,控制資產規模,降低負債風險。另外,加強資產管理,如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優化資產結構等,也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加強市場調研和分析,根據市場需求和趨勢調整產品和服務;優化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整體運營效益。
(七)加強監管,建立獨立的審計委員會
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體系,規范關聯交易的程序,建立健全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制度,加強對董事、高管和監事的監督和管理,防止其利用職權進行資金占用和關聯交易。加強外部監管,建立獨立的審計委員會,對財務報告的審核監督等,防止管理層利用關聯交易等手段突破審計監管。企業還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包括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確保資金使用和交易都符合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減少資金占用和關聯交易等違規行為的發生。增強企業透明度和公開性,讓投資者和監管部門能夠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交易情況,減少資金占用和關聯交易等行為的發生。
主要參考文獻:
[1]余夢蕓.蘇寧易購多元化擴張下財務危機分析[J]. 國際商務財會,2022(14):80-81.
[2]陳海燕.貝因美財務危機形成機制探討[J].財會通訊,2020(16):107-109.
[3]欒佳銳,王俊.金融周期、擴張戰略與企業財務危機[J],財經問題研究,2021(4):68-78.
[4]李小青.我國零售企業發展探索——以蘇寧收購案為例[J].中國市場,2022(32):91-93.
[5]李紅梅.企業財務風險及財務危機的預防與控制[J].河北冶金,2016(5):75-77.
[6]孟繁惠.樂視網財務危機的原因及啟示研究[D].吉林:東北電力大學,2022:29-39.
[7]王戰平.網絡環境下的企業危機預警模型及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7:10-56.
[8]Altman Edward I., Hotchkiss Edith.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 Predict and Avoid Bankruptcy, Analyze and Invest in Distressed Debt[M].John Wiley& Sons, Inc.2005: 11-18.
[9]趙愛玲.企業財務危機的識別與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0(108):69-72.
[10]伍房娣,程必旖,呂彤彤.蘭德理性思考模式下財務危機分析[J].西部皮革,2016(10):133.
[11]楊鳳麗.基于財務及稅務視角的集團財務危機分析[J].商業會計,2019(06):158-159.
責編: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