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俊/江蘇省高郵市農業農村局
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江蘇省高郵市,是全國羅氏沼蝦養殖標準示范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大閘蟹生態養殖、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歌之鄉、中國文學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全國文明城市,也是世界遺產城市,擁有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3 處和6 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水城共生的城市,有“一城一湖二河三堤”的獨特景觀。高郵通過唱響農文旅聯姻的協奏曲,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廣泛開展美好環境、美麗庭院的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打造湖上花海、運河西堤、一鄉一特等一批網紅打卡地,釋放鄉村振興新動能,迎來高速騰飛的新機遇。
子嬰河畔的梨花開了,光陰恰似盛開在這片畫布上,孩子們在梨園里奔跑追逐,畫家的畫筆在調配著藍天白云和油菜花的色彩比例,在蘇韻鄉情”揚州專場推介會上,中國高郵首屆梨花節高光亮相,素潔的梨花與六朝古縣的小橋流水、青磚綠瓦相映成趣,高郵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如春風一般,似陽光一樣,在大地蘇醒,迸發著希望。
旅游大巴車沿著千年古鎮臨澤的老街一路向南,古韻悠悠,麥浪碧波,田間棧道,果香拂衣。這個寧靜充滿煙火氣的小城恍若世外桃源,成為人們向往的美麗鄉情心中向往的打卡地,這是高郵農文旅融合發展,奏出的鄉村振興新樂章。
在運河“落日營地”星空下的帳篷內躺著數星星,聽新民歌暢游湖上花海,嘗汪曾祺先生筆下的里下河美食,這樣的生活愜意而舒適。煙花三月下揚州的人們,嗅著油菜花的芬芳來到運河小城高郵,走在運河古道邊,頗有種“山深人不覺,同在畫中居”的意境。油菜花、梨花競相開放,向西出發,圍繞“農+旅+藝+學”思路,打造鄉村景觀化、設施旅游化,有珠湖特色小鎮、菱塘回族鄉情;向南,有 “田園詩畫”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多肉種植、花卉苗木的體驗式田園綜合體;向東,有登上央視的“網紅夫妻”東方白鸛的生態度假之家;向北更是圍繞鄉村振興“萬米長卷”規劃,以魚、蝦、蟹、米主導產業,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農耕文化、少游文化、紅色文化等豐厚的文化資源,培育了文化游、生態游、休閑游、農事體驗游等農文旅融合產業。以農為源,以旅為向,以藝為魂,以學為品,深耕著高郵文化。
為了讓游客的體驗感更充實,美食是農文旅融合的靈魂,雙黃蛋、咸鴨蛋、三垛方酥、界首茶干、馬棚有機米、高郵湖大閘蟹等特色農副產品以及蒲包肉、陽春面、汪氏家宴、少游宴、全蝦宴、全鴨宴、清真宴等特色小吃和名宴,數不勝數。農民豐收節、梨花節、大蝦開捕節、大閘蟹美食節、湖上花海旅游節等固定地域特色農耕節慶活動也陸續在開展……詩和遠方的理想主義,在這片土地完美迸發出美學和實用疊加效應。如今,集“耕、食、住、游、賞”于一體,未來還將融入線上電商渠道,建成實景帶貨直播中心、食品產業園,大力發展“后備廂經濟”,實現游客下鄉體驗、農副產品進城、美景美食帶回家的融入式旅游。
以文化為魂、二水為體、旅游為形的理念,通過藝術賦能、民藝復興,高郵農文旅的融合,激發了美麗鄉村的新活力,以鄉村振興的“高郵樣本”,實現產業興、村民富、生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