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韓奕琛

2023年7月27至28日,第二屆俄羅斯—非洲峰會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
7月27日至28日,第二屆俄羅斯—非洲峰會在圣彼得堡召開。此次峰會主題為“為了和平、安全與發展”,共有49個非洲國家派高級代表出席,非洲聯盟和非洲主要的次區域組織負責人受邀參會。俄羅斯高調舉辦俄非峰會,反映出非洲在俄對外戰略中的地位穩步提升。同時,在俄與西方博弈加劇背景下,非洲的戰略自主性愈發增強,在國際地緣格局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20世紀50年代,蘇聯為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和獨立后發展提供了重要援助,并與美國在非洲展開激烈爭奪。冷戰結束之初,俄羅斯調整對外戰略,逐步減少在非存在。隨著自身國力的恢復及非洲地緣影響力的提升,俄羅斯開始重新審視對非政策,再度將非洲納入戰略視野。特別是2014年克里米亞入俄后,俄與西方關系緊張,外部發展環境愈發艱難,從而更加看重非洲的戰略價值。2019年,俄在索契召開首屆俄非峰會,標志著正式“重返非洲”。
俄方高度重視此次峰會。在會議前夕,俄總統普京專門在非洲多國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為峰會暖場、定調。峰會期間,普京與來訪的非洲國家元首一一舉行雙邊會晤,重點討論如何在糧食、經濟、能源、安全等領域深化合作。峰會全體會議上,普京進一步強調構建“真正的多極世界秩序”的重要性,認為多極世界符合俄非共同利益,并肯定非洲大陸正在成為“新的權力中心”,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呈“指數型增長”。
俄非峰會通過了圣彼得堡宣言,出臺了防止外空軍備競賽、保障國際信息安全、加強反恐合作三份專項宣言。與會領導人還簽署了“2023~2026年俄非伙伴關系論壇行動計劃”,為雙方推動多個領域合作制定了詳細的路線圖。僅有17位非洲國家元首出席了此次峰會,較首屆峰會(43位非洲國家元首參會)大幅縮水。根據俄方及部分非洲國家的說法,這主要是由于歐美持續施壓阻撓非洲國家領導人赴俄參會。不過,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埃及總統塞西、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等均出席了峰會。
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非洲在俄對外戰略中的地位持續提升。在今年3月出爐的新版“對外政策構想”中,俄羅斯首次辟有專門章節闡述對非政策。對俄而言,加強與非關系具有多重意義。
從政治上看,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與俄有著共同的反殖民主義、反霸權訴求。非洲是聯合國最大的區域投票集團,擁有28%的投票權,在俄與西方博弈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是俄竭力爭取的對象。近年來,俄非高層互動頻繁。僅今年初以來,俄外長拉夫羅夫就曾三度訪非。此次峰會上,普京在會見非盟輪值主席、科摩羅聯盟總統阿蘇瑪尼時表示,俄方支持非盟加入G20,支持非洲對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共同立場。同時,俄方積極評價今年6月非洲七國領導人提出的俄烏和平方案。
從經濟上看,非洲擁有豐富的能礦資源和廣闊的市場,是俄經濟轉向的“希望之洲”。俄企在埃及、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喀麥隆、剛果(布)等多個非洲國家從事黃金、鉆石、油氣等資源開發,為西方制裁之下的俄經濟持續不斷地“輸血”。非洲還是俄重要的出口市場。俄國家原子能公司等在非洲16國參與了30個能源項目,總發電量達到3.7千兆瓦。烏克蘭危機升級后,歐洲決意與俄“脫鉤斷鏈”,歐洲市場對俄基本關閉。俄將非洲視為重要的替代市場,對非出口顯著增加。2022年初至今年一季度末,俄對非石油和石油產品出口增長了14倍。俄還將大力推動物流建設,為更多商品入非鋪路。
在軍事安全層面,俄一直是非洲最大的武器裝備供應方,占據非洲約44%的市場份額,遠超過美國(17%)。當前,俄與非洲約40國簽訂了軍事技術合作協議,為非提供武器供應、人員培訓等服務。此外,俄將私營軍事公司瓦格納集團作為開拓非洲安保市場、強化與非洲安全合作的重要抓手,靠瓦格納執行相關協議,借機擴大地緣政治和安全影響力,攫取經濟利益。由于瓦格納存在,俄在非洲,尤其是薩赫勒地區的安全影響力逐步提升。
近年來,世界大國和新興國家紛紛加大對非投入,積極建立機制化合作。受地緣競爭及零和博弈心態驅使,西方要求非洲國家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非洲國家對俄立場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烏克蘭危機升級后,多數非洲國家堅持戰略自主,在聯合國涉俄烏決議投票中保持中立立場,拒絕加入美歐對俄制裁隊伍。部分非洲國家長期受到西方制裁,不滿西方的霸權主義行徑,對俄表現出更多的理解,如厄立特里亞、津巴布韋、馬里等國。也有少數國家認同西方的價值理念,用投票和拒絕出席俄非峰會等方式表明立場。
目前,俄發展對非關系仍面臨一些挑戰。俄在非經濟影響力相對有限,雙邊經貿合作進展緩慢。俄在非洲外國直接投資中所占份額僅為1%。2022年,俄非貿易額為180億美元,不僅大幅落后于非洲主要的貿易伙伴,而且距離2019年峰會提出的到2024年實現400億美元的目標相差甚遠。如何逐步提升經貿合作水平,是影響俄非戰略合作的根本性問題。
糧食問題將繼續困擾俄非關系。俄烏兩國是非洲多國小麥進口的來源地。烏克蘭危機升級后,非洲國家面臨3000萬噸的糧食短缺,多國通脹持續走高,導致疫后經濟復蘇進一步遲滯,民生艱難。此次峰會期間,普京指出,歐美利用黑海港口糧食外運協議從烏克蘭出口和轉售糧食,大肆斂財,俄向窮國提供糧食和化肥出口及援助的努力卻遭到百般阻撓。因此,俄決定退出這一協議。普京承諾,在三至四個月內分別向津巴布韋等非洲六國免費提供2.5萬~5萬噸糧食。然而,俄這一承諾相對于非洲3000萬噸的糧食缺口只是“杯水車薪”。肯尼亞等非洲國家表示無法理解俄退出上述協議。
俄非安全領域合作同樣面臨挑戰。烏克蘭危機若長期持續,俄武器生產將優先供應俄軍,對外出口的能力難免受到限制。而且,西方國家勢必會對俄武器買家施加更大壓力。此外,瓦格納事件平息后,俄如何更好地運用瓦格納的力量推進與非安全合作仍有待觀察。美歐則早已決心削弱俄及瓦格納在非勢力。瓦格納事件后,美歐一面加大對瓦格納集團制裁力度,一面向相關非洲國家施壓,這將在客觀上限制俄與非洲國家的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