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正
2013年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時稱,“英國將扮演中國在西方世界最強有力的支持者”。卡梅倫政府還提出中英關系進入“黃金時代”。
然而十年后,英國政府發布更新的《安全、防務、發展與外交政策綜合評估報告》,將中國定位為“劃時代和制度性挑戰”。現任首相蘇納克多次聲稱,中國是當今全球安全與繁榮的“最大挑戰”,要對中國“去風險”,并高調宣布中英關系“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十年來,英國對華政策幾乎是180度轉向,英國涉華輿論日趨消極,反華聲浪不斷。
對華關系定位上,從有意淡化分歧到挑頭發起對抗。卡梅倫對華政策較為理性、務實,總體聚焦合作、掌控分歧。特雷莎·梅基本延續卡梅倫執政期間對華政策總基調。但約翰遜上臺后,中英關系開始走下坡路。英方在涉及香港、新疆等問題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毒化中英關系的政治氛圍。英方起先把中國定義為“制度性競爭對手”,特拉斯還一直叫囂要把中國定義為“威脅”。蘇納克雖未把中國定位為“威脅”,但將中國稱為英價值觀和國家利益的“劃時代和制度性挑戰”,對華認知消極面繼續上升。
經貿合作上,從視中國為“巨大機遇”到叫囂“去風險”。2013年卡梅倫率領史上最大規模貿易團訪華,尋求同中國擴大合作。英各界將中國視為“巨大的市場”和“龐大的資金來源”。中英關系進入“黃金時代”。兩國經貿合作達到前所未有廣度和深度,核能、高端制造、新能源合作成為新亮點。2015年英國頂住美國壓力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走在西方國家前列。然而,英政壇支持中英關系步入“黃金時代”的兩位主要推手,卡梅倫因脫歐公投下臺,財政大臣奧斯本未在特雷莎·梅政府中留任,“黃金時代”的金色光芒迅速黯淡下來。此后幾屆英國政府在對華合作上裹足不前,還不斷制造障礙。英方以安全為由將中國企業排除在有關核能項目之外,要求本國電信供應商停止采購華為5G設備,下令中國企業出售在威爾士的紐波特晶圓制造廠的股份。蘇納克高調宣布要對中國“去風險”,避免過度依賴中國。
涉華輿論上,從總體支持對華合作到反華、遏華成為主流。英國涉華輿論一向十分復雜,在不同時期都很難用“友好”來形容。在中英關系“黃金時代”的幾年里,支持對華合作的聲音占據主導,相對負面的言論也就是希政府同中國打交道時要“硬氣一點”。但自2018年前后開始,英涉華輿論轉向消極,在涉香港、臺灣、新疆等問題上肆意指責中國,干涉中國內政,掀起一波又一波反華聲浪,嚴重干擾兩國正常交往與合作。
事實上,這些年英對華政策大幅轉向也有悖于其一貫奉行的務實精神。英國長期在華經營,利益分布廣泛。新中國成立之前,英國就對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意識到中國共產黨是未來中國的希望。從維護其在華長遠利益考慮,英國一直同中國共產黨保持一定聯系。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后,英國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在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問題上,還曾一度發揮積極作用。1972年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后,兩國關系盡管時有摩擦,但總體向前發展,特別是解決香港問題之后,中英關系取得不少進展。

倫敦金融城。
英國對華政策為何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其中的原因似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英國對華認知出現了嚴重偏差。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曾指出,“發展中英關系,正確認知是基礎”。英方將中國稱為“威權主義”國家,視中國為“挑戰”甚至“威脅”,要搞什么“去風險”,這完全是主觀臆斷,違背基本事實。中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的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挑戰或威脅,只會帶來共同發展的機遇。英方叫囂對中國“去風險”只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風險。
其次,英國已被綁上美國遏華戰略的“戰車”。在美國及其盟友看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既有意愿也有能力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無法容忍中國取代美國。這不僅意味著美國霸權旁落,也可能導致西方價值觀、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衰敗。當前英國對華政策和涉華輿論與美國同頻共振、步調一致。
第三,殖民心態揮之不去。近幾年,中英關系惡化主要源自香港問題。英方死抱殖民者心態,揚言要履行對香港所謂的“責任”,定期發布所謂“香港問題報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并在“修例風波”和“占中”事件、香港實施國安法和立法會選舉以及“黎智英案”等問題上,為“反中亂港”分子撐腰打氣,嚴重危害香港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特別是香港實施國安法及落實“愛國者治港”等原則,極大壓縮了英方干涉香港事務的空間。英方對此很不甘心,企圖通過各種手段維護其對香港的影響力。
第四,反華勢力推波助瀾。英議會已成為反華勢力聚集地,策劃推動了一系列反華行動,也是各類反華論調的幕后推手。近年,在一些極端反華議員策劃下,英議會通過或發布了大量反華議案和報告,要求將中國定義為“威脅”、在涉疆問題上制裁中國、提升同臺灣關系、限制華為5G、關閉孔子學院等,對英政府對華政策施加了惡劣影響。此外,在英方默許和縱容下,踞英“臺獨”“港獨”及“民運分子”散布謠言、誤導輿論,嚴重毒化兩國關系氛圍。
但也應看到,英國涉華態度和輿論并非一片“漆黑”。英國不少有識之士反對“新冷戰”和“孤立”中國,主張應與中國保持并建立開放的、建設性的關系。英國工商、教育、文化等各界希望加強對華合作。2023年5月中國英國商會發布的《在華英國企業建議書2023》顯示,76%的受訪企業表示對未來一年的在華發展感到“更加樂觀”。英國石油、渣打、匯豐、施羅德等在華企業都在尋求擴大對華合作。英國地方各界普遍歡迎中國投資,期待同中國拓展經貿、教育、人文和友城等領域合作。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不論英國對華政策如何變化,不論英國反華勢力如何叫囂蠱惑,中方將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堅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積極同英方開展交流合作,增進相互了解,擴大共同利益,同時不懼風浪,敢斗善斗,堅決維護自身利益和正當權益,努力開創中英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