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媛
(作者單位:河北傳媒學院)
自春節聯歡晚會播出以來,各地方衛視相繼推出了多場晚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受眾逐漸增多,他們擁有小眾化的興趣愛好,對于傳統電視晚會節目的主題、節目形式的興趣逐漸減少。嗶哩嗶哩作為年輕群體高度聚集的平臺,自2019 年起也開始加入跨年晚會的創作之中。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的碰撞、晚會節目的創新一直備受關注。嗶哩嗶哩所推出的網絡晚會,將目標群體放在“Z 世代”年輕人身上,以受眾群體喜愛的亞文化作為晚會的內核,如動畫、動漫、游戲、小說等,同時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意融合。并且,嗶哩嗶哩跨年晚會從年輕群體的觀看需求出發,將技術與藝術兩者進行融合,通過創新化表達,為觀眾打造了一場視聽盛宴。《最美的夜》是嗶哩嗶哩打造的屬于年輕人的晚會,其專注內容質量,關注觀眾真正的需求與體驗感受,實屬難得。可以說,嗶哩嗶哩晚會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創新化表達,為今后晚會的節目形式和內容創新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優秀范本。
傳統節日往往承載著人民的美好祈愿和心靈寄托,也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臺每逢節日等固定時間推出的晚會節目對觀眾而言具有集體性和儀式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自1983 年正式創辦,至今已有40 年之久,在它的帶領下,各個衛視也逐漸加入電視晚會創作的行列之中,跨年晚會、元宵節晚會等一系列電視晚會逐漸涌現。電視晚會的播出時間較為固定,一般在限定的時間進行播出,傳播范圍廣。電視晚會類型多樣,有小品、相聲、戲曲等語言類節目,舞蹈、歌曲等歌舞類節目,以及雜技、魔術、武術等其他類型節目。電視晚會面對的受眾為全年齡段,有著固定的受眾群體。隨著網絡的普及和多元化媒介的誕生,電視晚會已經無法滿足所有觀眾的需求,部分年輕受眾渴望看到帶著流行元素、創意十足的全新舞臺,網絡晚會應運而生。它將主要陣地由電視轉向了互聯網,以內容的多元、形式的創新、播出的實時性吸引著受眾,網絡晚會形成了新媒體時代一道特殊的風景。
嗶哩嗶哩作為中國“Z 世代”年輕人高度聚集的文化平臺,以及小眾文化愛好者活躍的視頻網站,主要圍繞著ACGN[分別指代動畫 (animation)、漫畫(comic)、游戲 (game) 和小說 (novel)[1]亞文化進行創作,ACGN 深受當代青少年喜愛,有著獨特的受眾群體。
嗶哩嗶哩在2019 年首次推出了網絡跨年晚會,截至2023 年已經舉辦四屆,并以《最美的夜》作為嗶哩嗶哩網絡跨年晚會的系列名稱。《最美的夜》跨年晚會以網絡端播出為主,電視播出為輔,其收看設備也以電腦、手機、平板等移動端為主,電視端收看為輔。嗶哩嗶哩網絡跨年晚會的受眾群體相較傳統晚會來說較為單一,但因此也更具針對性,主要為嗶哩嗶哩活躍用戶與年輕的“Z 世代”群體。與傳統晚會一樣,嗶哩嗶哩網絡晚會也是在特定時間播出,陪伴觀眾一起度過美好的節日,帶觀眾體驗節日的氛圍。網絡晚會與傳統晚會一樣,歌舞節目、語言節目、戲曲節目、其他類型節目都有涉獵,但與傳統晚會也有一定的區別。網絡晚會受眾年齡段較為集中,雖然整場晚會節目類型多樣,但在選取上有偏重,即以受觀眾喜愛的亞文化元素作為節目內核,對傳統節目做了創新與改編,更加年輕化、多元化。
嗶哩嗶哩跨年晚會策劃偏向于平臺受眾的喜好,去掉傳統的節目類型,刪減喧賓奪主的伴舞以及宏大的舞臺表現形式,以平臺用戶喜歡的二次元人物、動漫、影視、音樂作品中的元素作為節目主導,如虛擬偶像、二次元IP(指知識產權或智慧財產,包括具有商標、著作權及設計權的文學和藝術作品)等。此外,嗶哩嗶哩平臺也十分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化創作,在晚會中融入了京劇、水墨畫、民族樂器及上古傳說等傳統文化元素,并對其進行了改編創作,打造出符合年輕人內容需求的“破圈”新節目,改變了傳統文化節目的表演形式,吸引了眾多年輕觀眾。總體來說,嗶哩嗶哩晚會節目融合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轉變固定化表現形式,創作年輕化的新節目,對舞臺的打造更注重觀眾的視聽體驗,通過增添技術手段豐富舞臺表演效果,憑借內容吸引觀眾,打破圈層壁壘,打造了一場符合年輕人需求的網絡晚會。
技術與藝術是兩種概念,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技術則更多地被理解為是一種工藝或所提供的一項服務,兩者看似毫不相關,實則彼此支撐,共同前行。從晚會節目的初次露面到如今晚會節目的日漸純熟,少不了技術與藝術兩者的相互配合。晚會屬于電視節目的范疇,綜合了多種藝術樣式,不僅為觀眾帶來了消遣娛樂,更滿足了觀眾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數字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技術為晚會節目創造了更多可能性,人們對于美的追求不再僅僅停留于想象之中,晚會節目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為觀眾呈現出了跨越時空、虛實結合的全新舞臺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也在不斷革新,影視制作、電視節目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到了新興技術。春節聯歡晚會、央視跨年晚會、地方衛視跨年晚會、河南奇妙游系列晚會、嗶哩嗶哩網絡跨年晚會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了新興技術,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擴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 XR)技術、全息投影、4K/8K 高清視頻技術、5G 科技等數字技術的加入,豐富了舞臺節目的藝術表達效果,將僅存在于想象中的場景變為現實。可以說,技術的加持更好地展現了藝術所要表達的內涵,為其提供了更大的表現空間,許多藝術節目的表現形式都借助技術得以實現。
第一,打造視覺盛宴。晚會節目中除了表演者的精心演出外,還需要舞美的配合,如此才能呈現一場精彩的演出。早期晚會中的背景通常是固定的,僅在不同節目中使用一些簡單道具配合。隨著時代的進步,創作者可以結合數字技術與不同舞臺需求實時更換背景,瞬間就可以打造出一個逼真的舞臺場景。AR 技術能夠將虛擬的物體與真實環境進行實時疊加,讓“虛”與“實”在一個畫面中展現,給受眾身臨其境、真假莫辨的觀感[2]。比如2023 年春晚中的吉祥物“兔團團”以AR 形象出現在舞臺之上,可愛靈動,通過屏幕與觀眾進行互動;2022 年嗶哩嗶哩跨年晚會開場時,無數紙飛機環繞高空旋轉舞動,主要通過三維建模對紙飛機進行模型創建,配合場景合成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打造了來自二次元動畫中的生動舞臺。XR(擴展現實)技術是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三種技術的融合發展形態[3]。XR 技術能夠將現實物體與虛擬空間進行結合,最終實現虛擬內容的可視化,如河南衛視七夕奇妙游節目《星河》便借助XR 技術進行舞美演繹,擴展了現實空間,將銀河視覺化呈現,為表演者打造了宛如仙境的舞臺場景,為觀眾呈現了唯美且夢幻的表演;東方衛視跨年晚會節目《訣愛》舞臺也采用XR 技術再現了大熱電視劇《蒼蘭訣》中的經典場景,精細的舞美配合,帶觀眾一起重溫《蒼蘭訣》劇情。
第二,呈現虛實結合的舞臺。新興技術的加入讓晚會節目的空間不再局限于場館的物理空間,而是向外擴展,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2023 年春晚中大量使用了帶有光學追蹤系統的索道攝像機位拍攝AR場景,通過團隊對于鏡頭的精心設計,全方位、多角度呈現舞臺,將表演者、現場舞臺、虛擬舞臺進行完美結合,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觀看體驗。比如舞蹈《碇步橋》通過索道攝像機的拍攝,將觀眾席隱藏起來,演播廳變為煙雨朦朧的水上江南,舞者曼妙的舞姿在靈動水鄉翩翩起舞,觀眾也被帶到了江南水鄉,忘記了身處何方。LED 大屏作為數字媒體內容呈現的載體,其自身的不斷發展也給數字媒體藝術在舞臺設計中的運用提供了可能[4]。LED 升降舞臺十分靈活,滿足了舞臺多變的形式需求,為整個舞臺設計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春晚節目《是媽媽是女兒》通過“LED 大屏+柱屏”的升降舞臺形式,在同一場景中營造了兩個不同空間,家中的母親和旅途列車中的女兒進行了一場跨時空對話。隨著元宇宙的興起,虛擬偶像為人們所熟知,嗶哩嗶哩跨年晚會打造了虛擬偶像洛天依的專屬舞臺,虛擬偶像洛天依與真人表演者進行實時互動,突破屏幕阻隔,為觀眾帶來打破空間限制的全新體驗。
嗶哩嗶哩網絡跨年晚會,將年輕人感興趣的小眾文化搬上舞臺,致力于打造年輕化晚會節目。例如,引入新興技術為小眾文化提供多樣的舞臺展現形式,通過小而精致的舞臺讓更多人了解它們的魅力,使其“破圈”傳播;將傳統文化進行多元組合,重新編排,增強舞臺藝術的表現力,打造符合年輕受眾喜好的傳統文化新舞臺。并且,嗶哩嗶哩晚會在堅守自我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內容、技術、形式上的創新和嘗試,通過技術的支持來提升晚會的水平,將有更高藝術價值的節目帶給觀眾。
數字技術影響了晚會的互動交流模式。嗶哩嗶哩作為國內知名彈幕網站,觀眾觀看視頻的同時通過彈幕進行互動的形式十分常見。例如《最美的夜》跨年晚會中,觀眾能夠通過彈幕圍繞節目熱梗、舞臺評價進行實時交流;還有個性化的高級彈幕形式,跨年晚會結束時,彈幕從普通橫行字體變為煙花豎條形式,在契合觀眾跨年祈愿的同時,也為跨年晚會增添了新樂趣。
數字技術打破了舞臺藝術的空間表現形式。數字技術的發展讓舞臺節目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展現,在觀感上有了明顯的提升。比如以《刺客信條》為背景創作的節目中,用先導片引出現場的交響樂團,在音樂演奏過程中,通過攝影機機位的調整實現與現場舞臺的聯動,先導片中的人物好像來到了現場。由此可見,技術與藝術相互配合,打破了舞臺空間的局限性,豐富了舞臺的空間表現形式,讓觀眾獲得了更深切的觀賞體驗。
在數字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晚會舞臺的呈現已經不再單單依靠表演者和固定的舞臺裝飾,還會借助數字技術,來實現舞臺藝術的創新展現。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需要全方位考慮,包括晚會現場和線上觀眾的觀看感受,以及與觀眾的互動交流。晚會舞臺不僅僅要編排演出的內容、形式,設計合適的舞臺場景、燈光、舞美,更要考慮與觀眾的互動交流,將舞臺表演的情感傳遞給觀眾,讓表演能夠觸動觀眾的內心世界,滿足觀眾對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數字技術與晚會舞臺的結合,沒有固定的框架形式,一切都尚在探索期,創作不能形成定式思維,要勇于創新、嘗試,發現更多數字技術與舞臺藝術相結合的新形式,不斷突破、不斷創新,在技術幫助下提升舞臺表現力,帶給觀眾更好的審美體驗。只有合理運用數字技術,不斷與舞臺磨合,才能呈現更加精彩的舞臺效果。技術的加入激發了晚會更多的可能性,不同技術與創意間的碰撞,會讓舞臺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效果,能夠讓舞臺表演更加精彩,晚會也會更加富有新意。
技術與藝術聯系緊密,不可分割,可預見,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新興技術與舞臺藝術的結合,將推動晚會迭代升級,未來晚會在內容、形式、呈現方式上,將不斷創造新的驚喜。
晚會節目是技術與藝術融合下的產物,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人們藝術審美水平的提高,兩者的融合是發展的必由之路。若節目只用新興技術堆積,不考慮與舞臺效果配合并不能增加舞臺觀感,甚至有可能會打破原有舞臺的和諧;一味守舊,不懂創新的傳統舞臺,也會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失去吸引力,一場精彩晚會的呈現需要藝術設計支持,也需要新興技術的支撐。但技術不能喧賓奪主,而是要為節目服務,增強舞臺觀賞性,呈現更加契合時代發展、契合觀眾喜好的舞臺效果。本部分以嗶哩嗶哩《最美的夜》為例,對其創新表達方式進行分析。
利用以AR、紗幕投影技術、Moco 拍攝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能夠使真人表演者、現實場地、音樂、道具等真實事物與數字技術營造出的虛擬畫面相融合,呈現虛實結合的舞臺表現形式。觀眾置身于影視、動畫中才有的場景之中,驚嘆于舞臺夢幻、精美的同時能夠獲得難忘的沉浸式體驗。
首先,嗶哩嗶哩晚會將AR 技術運用到了舞臺之中。AR 技術將虛實畫面和現實進行了疊加,使兩者疊加到了同一畫面或同一時空中,靜止的舞臺動了起來,觀眾能夠獲得更加直觀的體驗。AR 技術與舞臺藝術相結合,在打破場地局限性的同時為舞臺提供多維度的空間,并配合具體節目為其打造專屬舞美,讓舞臺藝術的表演更具有感染力和獨特風格。例如,鄧紫棋的表演通過AR 技術制造了空中飄浮“隕石碎片”的效果,營造出一種靜謐宇宙的空間感和神秘感,同時歌曲旋律流暢,具有濃郁的抒情性,與數字技術打造的場景相呼應,更容易讓觀眾體會其包含的神秘感和孤獨感。AR 技術也讓虛擬人物脫離了二維空間來到了晚會舞臺之上,備受歡迎的虛擬偶像洛天依登臺演唱了自己的代表歌曲,并進行了現場換裝,打破了熒幕與現實的隔閡,虛擬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實,演出更具沉浸感,也讓觀眾看到了未來藝術的可能性。
其次,嗶哩嗶哩晚會使用了Moco 拍攝技術。這種技術經過提前采集、后期加工,能夠在同一時間內讓表演者以不同樣貌在不同位置、時空出現,一人分飾幾角。可以說,數字技術的使用使得舞臺藝術不再被時空所局限,能夠給觀眾呈現出更加新穎的舞臺表演。周深的《四大名著連連看》舞臺采用Moco 拍攝技術,通過多次拍攝,再經過后期合成,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非傳統化舞臺,一人有多個分身,進行不同聲線、不同曲目的歌曲演繹。周深多變的聲線、美妙的歌喉通過數字技術的幫助,在一個節目中充分展示出來。并且,在數字技術的配合下,中國經典四大名著以更加年輕化、別樣的方式被展示,讓傳統文化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
總之,AR 技術、紗幕投影技術、Moco 拍攝技術等數字技術的加入,讓分身演出、隔空對唱、虛擬偶像登臺成為可能,不僅打破了場地的局限性,也打破了虛擬與真實間的界限,使舞臺藝術的呈現更加震撼、更具沉浸感。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帶領受眾進入了一個虛實結合的全新審美世界,讓觀眾能從中獲得不一樣的審美新體驗。
技術的輔助改變了傳統晚會單一觀看模式,增強了嗶哩嗶哩晚會的交互性,符合“Z 世代”受眾的喜好,觀眾在觀看晚會的同時能夠參與到和晚會的互動過程中,在擁有更多參與感的同時獲得交互新體驗。首先,嗶哩嗶哩利用計算機編程技術設置了彈幕互動功能,這一點正好吸引了熱愛發表個人觀點的年輕受眾群體,因此,彈幕互動文化也成為嗶哩嗶哩的一大特色,能給予觀看者實時互動體驗。在保留普通彈幕的基礎上,嗶哩嗶哩還推出了高級彈幕形式,即AR 彈幕,讓彈幕以多層次感顯示,樣式多樣,提升了顯示效果,更符合視頻調性,更具有美感和觀賞性,同時呼應了視頻的內容,突顯了彈幕發出者的情感表達。嗶哩嗶哩跨年晚會將AR彈幕化為一個個綻放于空中的小煙花,呈現出粒子動畫的炫酷效果,豐富的內容與形式的變化,營造出熱鬧的節日氛圍,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觀看體驗。
晚會在發展中不斷推陳出新,嗶哩嗶哩利用編程技術,通過Unity 游戲引擎,推出了晚會交互新形式,將晚會節目與游戲進行融合,增強了晚會的互動效果,讓觀眾擁有了選擇的權利,為互動注入了獨特生命力。例如,2021 年的嗶哩嗶哩跨年晚會推出了平行時空舞臺,表演者以對話的方式進行演出,分別代表不同類型的人,一個主題兩種舞臺風格,將觀看選擇權交給觀眾,觀眾可以根據喜好隨時選擇舞臺進行切換,而節目畫面依舊能夠保持流暢。2022 年,嗶哩嗶哩也開創了全新玩法——游戲交互,在保持嗶哩嗶哩獨有風格的同時加入新型互動模式,旋轉音游、指尖勁舞、指尖換音三款音游互動小游戲在晚會的三個篇章中都有呈現,觀眾在規定時間觸發互動游戲,在觀看節目的同時,配合舞臺音樂參與到游戲之中,增強了沉浸式的交互感受,擁有游戲般的快樂體驗。游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影游融合也是如今影視發展關注的熱點,通過技術將游戲元素融入晚會舞臺,能夠使舞臺變得更加現代化,更具科技感、趣味性。在觀眾自行操作時,晚會節目依然保持著表演的流暢和高完成度,這是一種全新的晚會藝術體驗。《最美的夜》晚會有了新形態,對于適合互動的節目類型,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和游戲引擎增強互動效果,讓交互效果和節目更好地結合,調動觀眾的積極性,帶動現場和屏幕前的觀眾一起參與其中。嗶哩嗶哩跨年晚會的交互形式,拉近了晚會與觀眾間的距離,讓晚會節目保持高完成度的同時讓觀眾能參與其中,不僅提高晚會的趣味性,也給予觀眾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但也應該注意,關于互動,未來還需要不斷摸索和改進,只有不斷完善,不斷創新,才能讓它更符合當代觀眾的觀看需求,讓觀眾無形中親近晚會表演,喜愛晚會表演。
嗶哩嗶哩晚會利用合適的數字技術將小眾文化、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打造出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年輕化節目。晚會不拘泥于單一固定主題之中,而是圍繞這個主題呈現出受到年輕觀眾青睞的舞臺,融合多個圈層文化,通過技術手段,使多種文化能夠完美契合,在同一節目中呈現,滿足了年輕人的觀看喜好,更容易被受眾接受。
嗶哩嗶哩晚會通過數字分屏將動畫手繪與現場演繹相結合,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表演,靈動的動漫人物、典雅的琴弦演奏,多元文化結合,舞臺不再僅僅局限于電子顯示大屏或者舞臺中央,而是通過數字分屏,呈現出了混搭合作節目舞臺。《中國人不蹦洋迪》經過重新編排后被搬上舞臺,現場演繹與大屏上的動畫手繪相搭配,為觀眾獻上了一場視聽盛宴。另外,嗶哩嗶哩晚會使用紗幕投影技術,將游戲IP、真人表演相結合,在舞臺上打造了一個游戲世界。紗幕投影技術通過投影機將動態視頻投射到雙層鐵紗上,這時畫面浮現,結合紗幕后的顯示器,實現舞臺上雙重視覺效果[5]。《那一夜我“方”了》以游戲《我的世界》為背景進行創新演繹,除演繹者外,沒有真人舞者伴舞,從背景大屏“跳”出的像素小人承擔起了伴舞的重任。通過紗幕投影技術,舞臺變成了虛擬的方塊世界,結合明快的色彩、像素風的畫面,演繹者好像誤入游戲世界之中。
以年輕受眾的喜好內容為晚會切入點,將小眾圈層與其他圈層文化進行碰撞,用數字技術為舞臺提供支持,呈現出多元化的節目,更符合年輕受眾的觀看習慣,更容易被接受。由此可見,嗶哩嗶哩打造出了很懂年輕人的晚會。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科技的高速發展,傳統意義的晚會形式被局限在框架之內,愈發缺少新意和吸引力,傳統形式的晚會節目已難以吸引年輕群體,因此嗶哩嗶哩一直在不斷探索如何打造符合年輕人喜好的晚會。在當今時代,晚會節目的創新性表達變得不可缺少,傳統電視晚會也在不斷探索晚會的新形式,嘗試通過加入新技術手段打造精美舞臺,但舞臺除了需要先進技術的幫助,更需要優質內容的支撐,僅靠技術上的創新遠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嗶哩嗶哩晚會將“Z 世代”喜歡的亞文化、小眾文化與主流文化、優秀傳統文化互相融合,通過技術手段呈現藝術創作,將技術手段與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大膽突破,不斷創新,打造出了真正符合年輕人娛樂需求和文化追求的跨年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