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專題調研報告集中記載了視察、調研成果,要高度重視對調研報告的研究處理。代表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代表參加視察、專題調研活動形成的報告,由本級人大常委會辦事機構轉交有關機關、組織。對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的研究處理情況應當向代表反饋。
首先,根據代表法第四十條的規定,縣級以上人大常委會的辦事機構作為代表執行代表職務的集體服務機構,為代表執行代表職務提供服務保障。由常委會轉交代表視察和專題調研報告,是服務保障的內容之一,更能引起有關機關、組織對報告的重視;對于代表來說,相較于代表自己送交,統一交由常委會送交更加便利,節約時間,也有效避免送交部門不對口,延誤報告成果的轉化。
其次,對于接收報告的機關或者組織來說,應當及時向代表反饋其對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的處理情況。能夠吸收和改進的,應當說明有關工作情況;暫時不具備條件的,應當說明困難所在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與客觀情況不符或者與有關法律相違背的,應當向代表解釋清楚。
最后,對于常委會的辦事機構來說,除了轉交報告外,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做進一步的工作,如將報告匯編成冊,發給有關領導、部門和全體代表,相互啟發;將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行匯總梳理,供有關部門決策時參考;舉辦經驗交流會,相互借鑒經驗,提高視察、調研質量和實效;協助代表將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整理成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
按照有關法律的有關規定,人大代表在本級人大閉會期間,如果認為存在非常緊急而又必須由人大作出決定的問題,就可以臨時召集本級人大會議。
代表提議臨時召集本級人大會議的職權,在實際運用中,一般來說縣級以上各級人大代表都很少運用。其原因主要在于:法律雖只規定全國人大會議每年舉行一次,但全國人大除非有特別重要而又緊迫問題,一般不采取召開臨時會議的形式,因為臨時會議影響大,要特別慎重。在地方上,一些重大問題可以按正常方式召開人大會議來解決,而不必以召開臨時會議的方式來解決。此外,各級人大常委會是本級人大的常設機構,只有在本級人大閉會期間,遇到本級人大常委會無權處理、亟待大會處理的問題,才會臨時召集人大會議。一般情況下,在我國各級政權中,必須由代表大會解決的問題,從下到上,一級比一級少,特別是在中央一級,這類問題就更少。即便出現了必須由全國人大作出決定的事項,一般也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負責召集。
法律沒有規定鄉級人大設立常設機關,因其代表人數少,會期短,可以臨時召集本級人大會議,對有關問題作出決定,如對本級人民政府個別領導人員的任免等。
代表提議臨時召集本級人大會議,不是任何一個代表一經提議就可召集。憲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如果“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地方組織法第十四條規定,地方各級人大“經過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憲法和法律之所以對提議臨時召集大會會議的法定人數作出嚴格要求,是因為全國人大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大作為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其會議的召開是全國或者本行政區內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會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其作出的決定往往會影響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特別是如果臨時召集全國人大會議,還會引起國際上的關注和猜測,因此需要特別慎重。
根據代表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可以應邀列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可以應邀列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會議。第二十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可以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并可以應邀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
(1)列席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人大常委會在舉行會議的時候,為了對議案更深入地進行審議,可以邀請有關的人大代表列席會議,發表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會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有關的全國人大代表列席會議。人大代表列席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的意義在于:首先,有利于人大常委會對有關議案進行深入的審議。在某一方面有專長或者對某一方面的工作比較熟悉的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對自己比較熟悉的問題發表意見,并反映基層和群眾對有關問題的意見,有助于人大常委會對有關議案更好地進行審議,使常委會作出的決議、決定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的意愿。其次,有利于代表更好地發揮作用。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擴大了參政議政的渠道,并通過列席會議,了解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情況,有利于在會后更好地協助貫徹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議、決定。
(2)列席原選舉單位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代表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全國人大代表,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大代表可以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并可以應邀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大常委會會議。這幾級人大代表大多是通過間接選舉由各選舉單位選舉產生的,因此他們有與原選舉單位保持聯系、接受原選舉單位監督的責任。同時原選舉單位的人大常委會是其常設機關,在本級大會閉會期間,有權對本行政區范圍內的重大問題作出決議或決定,因此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大常委會會議也是代表密切與原選舉單位聯系的一種重要形式。
根據代表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只要代表提出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大會議的要求,原選舉單位就應當安排好列席的各項工作。這一方面使人大代表能夠充分了解原選舉單位人代會會議的情況,以便向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以及本級其他國家機關反映原選舉單位的意見和呼聲;另一方面使人大代表可以向原選舉單位宣傳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決議、決定,同時可以使人大代表有機會主動向原選舉單位匯報自己執行代表職務的情況。規定代表可以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大常委會會議,主要是考慮到人大常委會作為原選舉單位人大的常設機關,在人大閉會期間,有權對本行政區范圍內的重大問題作出決議或者決定。邀請本級人大選舉產生的上一級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可以使這些代表對本行政區的有關情況了解得更充分,更有經常性,以便他們在參加其所屬的人大會議時,能夠更好地反映原選舉單位的意見和要求,并使其對有關議案和報告的審議和表決更符合實際。但是,受到場地、會議規模和經費等因素的影響,代表不能隨便直接列席原選舉單位的常委會會議,原則上應該是在受邀請的情況下方能列席,否則將不利于原選舉單位的人大常委會統籌安排,甚至會影響會議的順利召開。
代表列席原選舉單位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的規定,不適用于各級人大中的解放軍代表。因為全國人大,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大中的解放軍代表,由團級以上單位召開軍人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也就是說其“原選舉單位”是軍人代表大會而不是下級人民代表大會。而軍人代表大會是部隊民主建設的組織形式,不是國家權力機關,不同于地方人大,沒有任期限制和常設機構,平時不召開會議,選舉結束后,其職責即告完成。代表列席原選舉單位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的規定,同樣也不適用于全國人大代表中的香港、澳門和臺灣的代表。
(3)列席本級人大各專門委員會會議。代表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全國人大代表,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大代表可以應邀列席本級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的會議。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全國人大及設區的市以上的地方各級人大根據需要可以設立若干專門委員會,在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領導下,研究、審議和擬定有關議案。代表法規定代表列席本級人大各專門委員會會議的目的在于發揮代表的作用,特別是審議涉及專門性問題的議案或者報告時,邀請有關方面的代表列席會議,發表意見,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使專門委員會更好地對有關議案和報告進行審議。需要注意的是,代表也須應邀方能列席有關專門委員會會議。
人大代表列席各種會議,是為了對會議上討論的有關議題發表意見。因此,人大代表列席各種會議應當享有發言權,并且遵守相關議事規則。同時代表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代表在人大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因此,人大代表不僅在本級人大會議的發言受法律保護,在列席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專門委員會會議以及原選舉單位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會議時,其發言也不受法律追究。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新編人大代表履職工作手冊》、中國人大網、《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辦法》、《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代表議案的規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規定》,部分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