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征 (晉中信息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在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高等教育各環節。2020 年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文史哲、經管法、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專業要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作為經管類專業的基礎課,宏觀經濟學實施課程思政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人才意義非凡。
西方經濟學自20 世紀30 年代以來流行于西方國家,包含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其本質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步推進,大量西方經濟學著作引入中國,有助于我國了解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但也要認識到,西方經濟學反映的是資產階級價值觀與意識形態,須謹防涉世未深的學生對其盲目崇拜、迷信,而忽視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戰略意義。因此,宏觀經濟學的課程特征決定了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的必要性。
宏觀經濟學課程開設在大學二年級,該階段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未完全形成,經濟理論素養相對薄弱,缺乏對包括經濟事件在內的事件的辯證分析能力,在一些問題上易出現極端化。因此,教師有必要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進行價值引領。如在“摩擦性失業”中,告訴學生求職中的暫時未就業是摩擦性失業,要用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在“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講授中,引導學生對二者有正確認識,提醒其忽視環境與資源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一味高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培養可持續發展觀。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立德首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宏觀經濟學課程與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緊密結合,很多章節的知識點能體現理想信念、家國情懷等思政元素,是踐行立德樹人良好的著力點。如在“GDP”一章中,通過展示近年來中國GDP 數據,尤其“2020 年中國是唯一GDP 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使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形成了對中國道路高度認同?!翱傂枨蟮臎Q定”一章涉及國外需求。通過講述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盡己所能地提供疫苗出口和援助,理解知識點的同時能夠體會到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注??梢?,通過思政元素融入,宏觀經濟學課程能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也使教師更好踐行立德樹人。
課程目標的確立須與專業人才培育目標相契合。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金融機構、中小企業培養基礎扎實、技能過硬的人才。就此,將宏觀經濟學的課程目標劃分為價值、知識和能力目標。課程的價值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對中國道路形成高度認同,培養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知識目標是使學生全面系統了解宏觀經濟運行機制,理解我國宏觀經濟環境與政策;能力目標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適應并預測政府宏觀經濟政策,未來更好地經營管理企業。
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向學生傳遞正確價值觀。如西方經濟學的前提假設是完全理性、自利的“經濟人”,該假設有一定的階級立場,教師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辯證看待。
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引導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中國經濟現象,如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結構性失業;關注2020-2022 年疫情影響下各行各業發展情況;關注2021 年10 月山西暴雨期間政府補貼發放情況,了解政府支出的具體構成;關注2022 年12 月起疫情管控全面放開后中國經濟復蘇情況,使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同時形成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
避免“為思政而思政”,切忌將德育內容生硬楔入專業課程中。認真思考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各自占比、各思政元素如何巧妙融入課程的問題,積極貫徹隱性思政教育。
宏觀經濟學在各高校經管類專業中開設已久,內容體系已相對成熟完整,因此課程思政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深度挖掘與課程有關的思政元素,探索恰當的融入路徑。聯系中國近年來發展實際,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設計如表1 所示。

表1 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改革
1.教法改革
首先,推行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線下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展示、板書推導、討論等形式講內容、說故事、引案例,實現課程思政。同時線上教學中運用學習通發布時政資料,利用討論、隨堂練習、選人等形式,實現對接教學活動課前- 課中- 課后閉環控制。
其次,推行案例教學法。在課堂講授、平時作業和期末考試中選擇與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有關的案例,如結構性失業、歷年法定準備金率、近年CPI、政府福利支出等,設置由淺及深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探討案例隱含的知識點,并挖掘其中思政元素加以考查,實現課程與思政有機巧妙融合。
再次,推行分組討論法。結合相關專題展開分組教學活動,如:次貸危機,組織學生前期搜集資料,然后就危機原因、對各國經濟影響及各國對策展開分組討論,學生能夠聯系相關知識點解析,并通過該案例思考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實現經世濟民家國情懷的成功融入。
2.學法改革
在課前,鼓勵學生輪流分享時政要聞,如2021 年學生上臺分享了“7 種罕見病用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熱點,緊扣政府轉移支付知識點進行講解,還分享談判代表“每一個小群體都不應被放棄”的發言,課程思政由教師主導的思政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政。在課中,通過制表、線條圖等形式板書呈現教學內容間邏輯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對學生的隨堂練習一對一輔導,了解其真實水平。課后要求學生及時與教師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程思政視角下,宏觀經濟學教學評價既包括對授課教師的評價也包括對授課對象的評價。前者包括對思政元素挖掘情況和融入能力的評價,也包括對師德師風、持續學習等教學素養的評價。對授課對象的評價應注意:評價目標既要重視對知識點掌握等智力層面評價,也要注重對非智力層面如誠信品質、履行社會責任等的評價;評價方式要將過程性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在過程性考核中加入對思政、育人元素考查,如在師生教學、課后相關活動中考查學生道德品質、理想信念和精神面貌等“軟實力”。同時在期末考試材料分析題中,加入對思政元素的考查。在其他題目設置上,一方面考查學生經濟分析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具體問題中將思政元素內化,加大對思政部分的考查力度。
課程思政是當前我國高校專業課發展必然之路。宏觀經濟學實施課程思政,首先要重新確立課程目標,同時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深挖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恰當的融入路徑。還要從教法和學法兩方面進行課程思政融入改革。最后,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設計評價體系,進行課程思政融入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