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雙減”政策減輕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校外培訓負擔和過多的作業負擔,為學生學習體育、美術、音樂、計算機等課程提供了更充足的時間。小學音樂社團是以音樂作品欣賞、音樂演唱訓練、樂曲演奏、音樂舞臺劇排練為主要活動內容的團體組織,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感受和體驗音樂,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元、鮮活有趣的音樂社團活動中增強關鍵能力,提升音樂核心素養。基于此,筆者探討了“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的意義
音樂課程是學校美育的關鍵內容和重要途徑。在“雙減”背景下,教師積極組建小學音樂社團,深入挖掘、拓展課內外音樂資源,創設多維、立體、互動的音樂教育情境,開展豐富多樣的音樂社團活動,能夠在鮮活的音樂表現形式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師組建小學音樂社團,開展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演唱歌曲、表演音樂劇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精神體驗,夯實音樂知識基礎,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
(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它蘊含著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并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深深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滿足了人們的想象和需求。在“雙減”背景下,教師積極組建小學音樂社團,開展多種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由地歌唱,讓學生放松身心,在聆聽與歌唱中感受音樂的魅力,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此外,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音樂能讓學生獲得對周圍世界的深刻體驗和豐富感知。因此,教師積極組建小學音樂社團并開展相關的活動,能夠讓學生獲得多樣化的聽覺體驗,在悅耳的音樂聲中升華文化品格。
(三)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積極組建小學音樂社團,開展音樂社團活動,組織學生合唱歌曲,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讓學生深刻體會集體的力量,形成團結合作的意識,為學生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音樂社團活動存在的問題
部分小學音樂社團的活動項目較為單一,除了合唱、舞蹈、音樂欣賞等保留項目,很少在其他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使得學生的音樂特長得不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失去了參與社團活動的興趣。
同時,在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的組織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音樂活動的表演性,多出于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獲得名次的目的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使得學生無法感受到參與社團活動的樂趣,逐漸喪失了音樂學習興趣。此外,部分學校的音樂社團缺乏管理,無法保證音樂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難以體現音樂社團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三、“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的策略
小學音樂社團活動是一種非課堂性的音樂教育活動,是教師在不受教學大綱約束的情況下,科學、合理地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組織的音樂活動。在組建小學音樂社團時,教師要逐步制定、完善和優化管理制度,制定科學、完整、合理的社團活動目標,大力開展音樂社團實踐活動,并在社團活動開展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歌唱能力、音樂欣賞能力和樂器演奏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創新社團種類,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設計小學音樂社團活動項目的過程中,除了合唱、舞蹈、音樂欣賞等保留項目,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創新社團活動的項目種類。由于部分小學的人數較少,教師可以分低、中、高三個年級段開展音樂社團活動,深入挖掘校內外師資力量,還可以根據學校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一些極具特色的內容,如戲曲、豎笛等,在培養學生特長的同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例如,筆者所在學校根據地方特色,組建了戲曲、豎笛演奏、音樂欣賞、合唱等音樂社團。低年級學生可參加音樂欣賞社團,中年級學生可參加豎笛演奏社團,高年級學生可參加戲曲社團,合唱社團則是全校學生都可以參加的,這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藝術特長,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推動了學校藝術教育的進步。與此同時,筆者所在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實行梯度選拔模式,先采用學生自薦的方式,選拔出音樂天賦較好的學生,組建“第一梯隊”,然后在不斷篩選中組建“第二梯隊”“第三梯隊”,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適合自己的音樂社團活動,為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做好準備。
(二)創設音樂情境,加強專業輔導
提高小學音樂社團活動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輔導。教師要積極創設鮮活靈動的音樂情境,通過豐富多樣的游戲、多覺聯動的感官體驗,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教師還要精心挖掘課內外音樂資源,跳出課本的框架,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游戲與聆聽體驗中提高音樂審美能力,掌握演唱、演奏、欣賞音樂的相關技巧,在音樂活動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音樂素養,升華人文品格。
隨著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的深入開展,教師應積極創設與主題相契合的音樂情境,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演唱中獲得豐富的音樂經驗,以促進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帶領低年級學生開展音樂欣賞社團活動時,教師應積極創設優美生動的音樂情境,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并利用優美動聽的聲線引導學生迅速進入音樂情境。在引導學生欣賞鋼琴曲《秋日私語》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秋日寂靜空曠的田野,讓學生感受樂曲悠揚飄蕩的旋律,引導學生在與大自然的交互中充分感受音樂里的寧靜與美好。
此外,由于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在帶領他們開展音樂欣賞社團活動時,應巧妙地將音樂欣賞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游戲中提高藝術審美情趣,掌握音樂基礎知識。例如,在引導學生了解打擊樂器時,教師可以開展關于聆聽的小游戲,先引導學生利用“開火車”的方式傳遞腕鈴、手鈴、板擦、原木舞板、塑料沙球、木魚、三角鐵等打擊樂器,讓學生在觀察、摸索、思考中利用不同的打擊樂器奏出不同的聲音。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用紙板隔開,讓一組學生手拿樂器演奏,讓另一組學生識別并說出該樂器的名字,借此讓學生在游戲體驗中掌握不同樂器的相關知識。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這些樂器演奏《森林狂想曲》,讓學生感受森林中那些可愛精靈的不同聲音,鼓勵學生巧妙利用打擊樂器模仿森林中不同動物的叫聲,一起演奏奇幻的森林之歌。
(三)把握學生學情,夯實學生的音樂功底
在開展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學校實際,精準把握學生學情,找準學生的音樂學習起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音樂輔導。小學生的音樂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音樂水平,據此合理安排學生參加音樂社團活動。
例如,在合唱社團中,有些學生適合唱高聲部,而有些學生則適合唱低聲部。教師在開展合唱活動之前可以先了解社團內學生的歌唱能力和特點,為學生安排合適的活動任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參與音樂社團活動的興趣。
又如,在豎笛演奏社團中,教師要將已經學過一段時間器樂、對樂理有基本認識的學生和剛接觸樂器的學生區分開,并進行分層教學。教師可以讓已經會吹豎笛的學生擔任“小老師”,為剛接觸豎笛的學生講解豎笛的基本知識,自己則在一旁做好觀察指導工作,在出現問題時適當介入并點撥。
(四)重視民主管理,規范社團紀律
小學音樂社團實質上是一個小型的活動團體。在開展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完善社團的規章制度,重視民主管理,在遵循公平公正原則的前提下,讓學生投票選出各音樂社團的社長、副社長等,讓社團內的成員共同商討并制定社團規章制度,以規范社團的活動。在開展常態化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音樂社團的管理,明確社團輔導的目標和要求,并及時開展活動評價。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過多干預社團活動,以免影響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
(五)構建展示平臺,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開展小學音樂社團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實踐性和有效性,積極組織校內、校際藝術類比賽,為學生構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并鼓勵學生發揮音樂潛能,大膽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藝。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校園歌唱比賽,為學生提供展示音樂才藝的表演舞臺,讓學生獲得在課堂中學不到的實踐經驗、視野閱歷,在音樂的熏陶中培養舞臺自信,提升音樂素養。
此外,教師應有意識、有計劃地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豐富多元的音樂社團活動,通過展演、交流、合作等方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實現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的并驅融合發展。
結語
音樂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組建小學音樂社團,積極開展豐富多元的音樂社團活動,將小學生浸潤于優秀的音樂文化氛圍中,引導學生在格調高雅、朝氣蓬勃、富含美感的音樂情境中豐富情感體驗,豐盈精神成長,并利用樂器學習、歌曲演唱、音樂欣賞、戲曲學唱等方式,積極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西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