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芳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材內容和教材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工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進行分析,提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選取合適的課外讀物
語文作為一門實用性學科,語文學習既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技巧,又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廣泛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儲備,為學生未來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對世界充滿好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通過自主閱讀培養興趣愛好,提升文學素養。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符合自身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的課外書籍。優秀課外讀物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可讀性和啟發性,學生通過閱讀優秀課外讀物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小學語文教材中提及許多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和書籍,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一些富有童趣、充滿想象力、內容生動有趣、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文章和書籍。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各不相同,教師在挑選閱讀材料時,需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若教師沒有與學生充分討論就確定課外閱讀材料,可能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無法實現教育目標,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書籍進行課外閱讀,滿足自身不同時期的發展需求,提升文學素養。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在閱讀過程中記錄重點知識、精彩片段、精彩故事。通過做筆記,學生可以將自己閱讀時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提升自身文學素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總結工作,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課外知識積累情況,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十萬個為什么》這類科普圖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引導學生探索未知的領域。
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夠獲取知識,還能夠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教師可以在班級角落設立圖書角,并投放合適的課外讀物,創設有利于閱讀的環境,讓學生有機會閱讀,以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幫助學生發展自主能力,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不斷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視野,教師應當突出課內外閱讀教學的銜接性,挖掘課外閱讀的潛在教育價值,為學生建構全新的課外閱讀學習模式,使學生深入思考,并完成對已有文化知識的融會貫通。基于核心素養育人視域,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外閱讀指導形式。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的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或錄制成音頻,闡述一些重要知識點,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和學習,使其加深對課外讀物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開展課外讀物《中國地理百科》的導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相關內容的課件或視頻、音頻等,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年齡較小,教師可以利用趣味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看動畫片的特點,為學生播放動畫視頻或者展示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開展課外讀物《中國神話傳說》的導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夸父逐日》的動畫片,并詢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一些學生看到夸父是巨人后會好奇地問:“老師,夸父為什么長這個樣子啊?”還有一些學生會問:“老師,為什么夸父死了以后他的身體會化為高山、湖泊和星辰大海呢?”由此可見,動畫生動地展示具體場景,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指導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開展課外讀物《朝花夕拾》的導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重點講解《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故事引入課堂,為學生播放相關動畫視頻或者展示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劃分小組分享閱讀體會
學習能幫助學生挖掘新的知識。教師可以組織閱讀體驗交流活動,開展閱讀比賽、小型競賽,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閱讀,并發現自身在課外閱讀方面的不足之處。小組合作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所觀察的事物。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部分教師會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不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學習能力。教師應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并在課堂上提供指導,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同時,教師應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導者,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技巧。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交流與互動,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座談會,讓學生分享課外閱讀經驗并及時總結。對表現突出和有進步的學生,教師應進行恰當的贊揚,幫助學生增強自信,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溝通的藝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討書中論述的溝通技巧,如語言的運用、非語言的交流等技巧,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在闡述觀點或閱讀課文時更加流暢。
四、幫助學生形成生成性課外閱讀思考
在知識建構學習維度下,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習時,應當使學生進行生成性課外閱讀思考,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能提煉其中的文化精粹,并進行吸收消化,進而完成文化知識樹的建構,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在學生文化知識樹的建構過程中,學生能形成一定的知識建構理論,為今后的語文學習與成長提供有力支持。教師可以圍繞教材的名著導讀要求,引導學生制訂名著閱讀的學習方案。教師可以基于知識建構維度,讓學生在閱讀中及時做筆記,并根據相關筆記梳理名著的故事情節,引導學生進行生成性課外閱讀思考,使學生體會名著的文化思想,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綜合學習能力。閱讀學習是一個提出問題、發展思維、概括反思、總結升華的思想成長活動。為了通過課外閱讀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閱讀理解,讓學生發現新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主觀感知,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閱讀文化體驗,讓學生沉浸到閱讀文本描述的意象場景當中,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與文化體驗,在課外閱讀中形成正確的文化意識形態,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五、以生為本維度下的課外閱讀指導
為了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學習成效,教師應當突出學生語文學習的主體性,精準診斷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最近發展區,進而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學習進行精準輔導,為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籍,輔助學生設定閱讀計劃、每日打卡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助力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在學生課外閱讀學習時,教師應創建人文藝術環境,使學生的心智情感受到熏陶。為此,教師可從家校合作方面入手,統一教師與學生、家長的課外閱讀教學理念與目標,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啟蒙與引導,使學生全身心沉浸到閱讀的精神世界,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例如,教師可以圍繞課本中“快樂讀書吧”教學板塊進行延伸,為學生創設民間故事的課外閱讀主題活動,將家校合作作為活動開展的切入口,讓學生在父母的陪同下了解更多優秀的民間故事,從民間故事中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對學生的文化熏陶,使學生形成文化意識形態。在挖掘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潛能時,教師可基于線上教育平臺,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成效進行點評,給予學生持續的激勵,增強學生課外閱讀學習的成就感,讓學生保持一定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
結語
大量的閱讀能夠讓學生接受優秀的文化熏陶,深刻地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能夠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課堂學習。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必要性與有效性,并提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具體策略。為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改革創新時,應當不斷引進教育新理論、新理念、新模式,結合學情,為學生建構具有特色的課外閱讀學習模式。
(作者單位:甘肅省東鄉縣達板鎮科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