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婷
英語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相較于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學生學習高中英語的難度較大,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而“悅讀”強調學生在閱讀中的樂趣體驗,教師要積極應用“悅讀”教學策略,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悅讀”是以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感受為立足點開展高效英語閱讀的教學策略。本文闡述了“悅讀”的概念,從讀前激趣、讀中突破、讀后提升三個方面探究了“悅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一、“悅讀”的概念
“悅讀”從表面上看是指愉悅地閱讀、分析文本,并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樂趣。“悅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解讀。第一,讀者在閱讀文本前是積極、主動的態度,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閱讀,感受閱讀的趣味。第二,讀者的自我評價是正面的、綜合的、客觀的,通過閱讀文本,讀者能夠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高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閱讀素材,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分析文本,從讀前激趣、讀中突破、讀后提升三方面真正落實“悅讀”策略。
二、高中英語“悅讀”教學策略
(一)讀前激趣,實現趣味“悅讀”
當前,英語教學要建立在學生具備積極閱讀動機的基礎上。“悅讀”強調學生閱讀的愉悅感,閱讀前的興趣激發對學生“悅讀”具有重要作用,能夠使學生真正投入閱讀,積極探究和學習文本。
1.運用圖片導入,激發閱讀情感。導入是開展后續學習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優質、高效的導入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閱讀情感,并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講解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一必修一第三單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Reading”板塊“Friendship on the rocks: please advise!”時,教師要帶領學生閱讀Amy在網絡社區尋求關于維護友誼的建議的文本,并閱讀Cindy和David的回帖。Amy在文本開頭描寫了她和朋友之間友誼的堅固和情感深度,中間敘述了與朋友之間發生的故事,最后寫自己發現朋友的謊言并尋求幫助。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將朋友之間產生矛盾的故事制作成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猜測主人公的煩惱,明確文本以“Way of dealing with friends”為核心內容。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交流想法,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班級同學解決與朋友之間矛盾的方法。
2.猜測單詞含義,激發學生好奇心。學生在學習閱讀文本時,難免對新單詞產生陌生感,出現難以理解新單詞含義的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展示、聯系上下文、肢體語言等方式,引導學生猜測單詞的含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語境中理解單詞,為后續閱讀文本奠定堅實基礎。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一必修一第三單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Reading”板塊,以primary、friendship、embarrass、horrible、complete等為重點詞匯,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上下文和圖片猜測單詞的含義和用法,并引導學生利用單詞創設英語對話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對話中加深對單詞含義的理解。
3.抓住時機提問,發展英語思維。英語思維是學生進行閱讀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具備英語思維,才能將文本中的內容轉化成自身的知識結構,才能真正理解英語文本的內容,感受英語閱讀的趣味,真正實現“悅讀”。以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一必修一第三單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閱讀文本為例,教師在開展“悅讀”活動前,可運用多媒體展示“Fight because of a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your friends”的故事,并提出“How to deal with our conflict with friends? If the contradiction should be treated by extreme methods? How do you think and do it when you have a conflict with your friends?”等問題,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發展他們的英語思維,為后續閱讀活動奠定基礎。
(二)讀中突破,掌握“悅讀”技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文本,豐富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閱讀文本產生興趣,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進而實現綜合發展。
1.猜測文本內容,激發期待心理。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興趣直接影響他們的閱讀效果。由此可見,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開展“悅讀”教學時,教師必須采用充滿趣味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保持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猜測文本內容,激發他們的期待心理,使學生積極投入閱讀活動。例如,在教授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一必修一第三單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Reading”板塊時,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猜測文本內容,題目如下:“Amy與朋友約好一起看電影,但是最終她們沒有一起看電影,還產生了矛盾。Amy不知道怎么處理與朋友之間的問題,請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情。”帶著自己的猜測,學生在閱讀中一一驗證自己的答案,并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文本的積極性。
2.搜集關鍵信息,繪制思維導圖。閱讀文本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每一部分都具有關鍵詞和核心句子,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容易出現偏離閱讀方向和探究方向的情況,難以把握文本的核心意義。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繪制思維導圖,并根據思維導圖進一步學習閱讀文本,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記憶。例如,在教授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一必修一第三單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閱讀文本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整體閱讀文本,把握主旨“The way of dealing with people”,然后將文本分為事件發生的前提、經過、困惑、答疑四個部分,即思維導圖的二級標題,再將文本中具有概括意義的詞匯融入思維導圖,明確四個部分的具體內容。
3.教授閱讀技巧,深入理解文章。深入理解閱讀文本不能脫離閱讀技巧的幫助。只有熟練掌握、運用閱讀技巧,學生才能提高閱讀效率,發展閱讀能力,在閱讀中感受閱讀帶來的趣味。閱讀技巧是學生“悅讀”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閱讀技巧的教學和滲透。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二選擇性必修二第四單元“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板塊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iendly or frightening?”,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標題,使學生明白這一文本圍繞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作用,并涉及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看法。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閱讀文本的開頭和結尾,進一步掌握寫作方向。然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從局部理解閱讀文本,分析文本的寫作思路、情感等細節內容。對這一系列閱讀技巧的運用,能使學生閱讀文本時更加輕松,在閱讀英語文本時產生成就感。
4.精心品味文本,把握文本主旨。在高中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僅讓學生理解文本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閱讀文本的內容,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幫助學生積累英語知識。因此,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品味閱讀文本。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二選擇性必修二第四單元“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閱讀文本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文本。文本以“a robot to do all the work for you, in the future such dreams may actually come true”為開頭,然后敘述人工智能的由來和發展歷程,在結尾通過描述當下人類對網絡和人工智能的依賴,表明作者對人工智能的憂慮,該文本的寫作方法、構思值得學生仔細品味和思考。學生能夠通過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和文本內容,形成自身對未來人工智能的獨特想法,掌握辯證看待問題的方法。
5.提出拓展問題,發散學生思維。在品味閱讀文本后,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和發散是深度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發散思維,實現思維的遷移。教師可以提出與文本相關的拓展問題,讓學生展開思考,也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文本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發散思維。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二選擇性必修二第四單元“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閱讀文本圍繞對人工智能的探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回想生活中帶有辯論色彩的事件,并提出問題,給予學生思考方向,如“What is your original view of the event? Is that the view right? Can you use specific cases to prove your dialectical thinking view?”等,讓學生大膽想象、發散思維,明確生活中事件的辯證性。
(三)讀后提升,品味“悅讀”成就
閱讀的樂趣可以分為兩方面:第一是學生分析、體會、品味閱讀文本的樂趣;第二是學生將閱讀文本的相關知識應用于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參與讀后活動,使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在組織讀后提升活動時,教師可以從語言和主題兩個角度展開教學工作。
1.整合語言知識,編寫新語篇。學生可以運用英語閱讀中的文本知識鞏固所學內容,豐富英語知識儲備,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讀語篇,挖掘語言知識,并對其進行歸類。例如,在講解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一必修二第二單元“Festivals and customs”的閱讀文本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再次閱讀文本,回顧其中的詞匯、短語、句型和寫作知識。基于既往學習經驗,多數學生能夠有序梳理課文中的詞匯和短語,但還是有一些學生很難找到寫作技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入“Sentences using contrast”,引導學生朗讀并謄寫文本中運用對比寫作手法的句子,讓學生回顧Alex描寫靜態場面和動態場面的句子,深度梳理語篇設計技巧。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展示“端午節龍舟比賽”的照片,如比賽前選手安靜等待、比賽時選手奮力劃槳的情景,指導學生使用“take...place”“be caught up in”等課文中出現的短語編寫新語篇。教師指導學生梳理教材文本中的語言知識,并輔助學生編寫與教材文本主題相近的新語篇,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對自身表達技能的積極影響,享受“悅讀”成果。
2.歸納主題意義,表達新觀點。基于文本話題表達自己的個性化觀點是讓學生享受閱讀活動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在讀后提升環節引導學生歸納語篇的主題意義,并通過整合作者觀點、批判他人想法、補充解決方案等方式形成新的觀點。例如,在講解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一必修一第三單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閱讀文本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在閱讀期間整合的思維導圖,歸納不同學生對Amy提出的建議,并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是Amy,會選擇什么方法解決與朋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探究解決問題的最優策略。最后,教師可以以課堂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使學生意識到“讀思結合”有助于提高自己處理與朋友之間矛盾的能力。
結語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悅讀”策略,在讀前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在讀中輔助學生高效展開閱讀活動,在讀后指引學生品嘗“悅讀”成果,使學生能夠深入探究閱讀文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實際,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馬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