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韜 蔣小康 周媛暉
中央部署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以來,入駐湖南日報社“新湖南云”省級技術平臺的69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從機構重組、平臺搭建、流程再造的基礎構建,漸次轉向內容破圈、服務拓展、產業轉型的迭代升級,進入深度融合的新發展階段。
作為呼應湖南各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需求的融合引擎,“新湖南云”堅持以各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實際需求和現實問題為導向,通過鍛造技術支撐、內容生產、融合運營、人才培訓于一體的全鏈條服務體系,精準賦能縣級融媒體中心更好發揮本地化和接近性優勢,在構建縣域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積極探索建成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社區信息樞紐和精神文化家園的有效路徑。
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正在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在“新湖南云”建設運維實踐中,大家也越來越迫切地感受到,要精準賦能縣級融媒體中心“用好”,必須牢牢把握發展先機,加快推進新一代數字技術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運營中創新應用。
“新湖南云”從建設伊始,就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一方面充分發揮報社自有技術團隊在核心采編功能開發方面的優勢;同時緊盯技術前沿,與華為、騰訊和中國移動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合作,不斷強化新技術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支撐與賦能。
通過3年多的建設和運行,平臺開發完成37大功能模塊、近200項功能點,搭建起涵蓋“策采編發審管”全流程支持的技術平臺。其中,70%的功能點為自主設計研發完成,累計建設縣級客戶端64個,為2800多名縣級融媒體中心采編與管理人員提供智能采編和管理運營服務,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實現“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全功能訴求的技術支點。
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黨聯系基層群眾的重要紐帶,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主流信息的需求。“新湖南云”充分發揮省級黨報在內容生產和傳播上的優勢,積極構建“省-縣”垂直融合生態圈,引領各縣級融媒體中心依托本地化和貼近性優勢,將黨和國家戰略部署與基層百姓關切相對接,不斷增加優質精品內容供給。
打通“省-縣”“縣-縣”內容池。2021年起,新湖南客戶端上原“地方”模塊升級為“新湖南云”,設置“縣級融媒”專欄、融媒App推薦等板塊,有效激發了各縣級融媒體中心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積極性;其中的“融媒App推薦”板塊,集中展示69個縣級客戶端首頁,通過位置識別引流用戶精準下載縣級客戶端,讓縣級客戶端共享省級客戶端6300萬用戶資源,累計為各縣級客戶端新增用戶近400萬。通過平臺上的“精選推薦”功能,報社各媒體及各縣原創的優質作品,可一鍵推送分發至各縣級客戶端。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傳來后,新湖南客戶端制作的“網上吊唁廳”通過“精選推薦”一鍵分送到所有入駐的縣級融媒體中心自有平臺,形成裂變傳播效應,短短48小時內即有1300多萬網友由此完成了網上祭奠的心愿。
為建立常態化協作生產機制,湖南日報社融媒體編委會主動將縣級融媒體中心納入內容生產鏈條,重大主題策劃均邀請縣級融媒體中心積極參與。2021、2022年連續兩年跨年大直播中,分別設置了“縣域城市展播”“縣委書記賀新春”專區,滾動直播當地美景和特色年俗,29位縣(市、區)黨委書記線上送出新春祝福。同時,結合各種重要報道節點,與各縣完善常態化聯動生產模式,化解了縣級媒體對重大主題“想做怕錯”的痛點、彌補了省級媒體素材采集“地氣不足”的缺憾。僅在2021年,就共同策劃生產了“兩會家鄉話”“國慶餐桌”“小鎮新青年@黨代會”等12個系列短視頻專欄,收獲近300件融媒體原創作品。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擺脫收入來源單一、造血功能不足的痛點。針對這一問題,“新湖南云”積極引導各縣級融媒體中心通過延伸“媒體+”的內涵與實質,增大產業性創收的比重,不斷優化營收結構。
“新湖南云”將政務服務、生活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多項服務功能注入縣級客戶端,助力各縣深度參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不斷提升影響力。湘鄉市融媒體中心依托“新湖南云”的個性化開發支持,在“新湘鄉”客戶端陸續增設了房產、金融等領域的十幾個特色子站,構筑起獨具特色的本地融媒生活圈;依托所聚集的用戶資源和影響力基礎,湘鄉市融媒體中心在2021年先后舉辦了37場特色活動,其中一場“網上房博會”帶動線上線下成交量達16.53億元,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為了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人力短缺、策劃執行能力不足、傳播渠道單一的痛點,“新湖南云”積極整合報社自有的活動策劃、執行和傳播資源,因地制宜為縣級媒體提供運營服務。近兩年,先后與蘆淞區、炎陵縣和藍山縣融媒體中心等共同舉辦白關絲瓜節、炎陵黃桃大會、藍山箱包節等活動。這種“省-縣”雙向增值賦能,既拉動了省級媒體的經營資源向縣域下沉,又幫助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快速積累活動承辦經驗,產生了很好的示范效應。
借助與快手等頭部平臺的合作優勢,“新湖南云”帶動28個縣級融媒體中心開設媒體號和主持人號,逐步建立起一個以省平臺賬號為中心、各縣自有賬號互聯互通的“私域流量池”,為開展各類直播帶貨活動、探索“小媒體做大直播”提供了重要保障。2022年初,“新湖南云”整合快手的資源支持,與4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合作開展“百村干部齊曬好年貨”直播活動,累計吸引近100萬人次,極大地激發了縣域自主開展“直播帶貨”等行動的活力。
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受限于編制、待遇等多種因素制約,極易陷入一種“老人用不上,新人留不住”的尷尬境地,隊伍整體素質跟不上融合發展的要求。“新湖南云”始終將培訓視作最有效的賦能手段,圍繞縣級融媒體中心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際需求,先后組織開展了平臺操作、新媒體產品制作、短視頻運營和直播電商等一系列培訓,助力疏通人才堵點。
2021年,“新湖南云”創新推出“跟班實訓”模式。一年多以來,共有來自55家縣級融媒體中心的65名采編骨干,分批來到報社進行為期10到15天的采編實訓,與報社記者共同完成策劃、采訪和拍攝等工作。其間,還因地制宜安排了資深記者開設專題講座、共同參加2022中國新媒體大會、觀摩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等活動,極大提振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對省平臺的信任度。
新湖南客戶端上所開設的縣級頻道,系各縣重要的自有平臺,但稿件質量多有疏漏。2021年6月開始,“新湖南云”對105個縣級頻道稿件啟動“先審后發”工作,對各縣級融媒體中心一鍵推送而至的稿件,進行“再三審”。截至當年底,累計審核稿件近7萬條,堵住重大差錯近30處,退回修改一般性差錯2700多處。“先審后發”工作不僅為各縣來稿增加了安全關口,還起到了“以審代訓”的良好作用,各縣級頻道稿件質量日漸提升,差錯量明顯下降。
為滿足縣級融媒體中心日益增長的培訓需求,“新湖南云”2022年還研發上線了“融媒學院”功能模塊。該模塊按照管理、采編、技術、運營等不同崗位需求,設置了內容生產與傳播、新媒體產品制作、短視頻運營、直播電商、常見編輯差錯、政策法規和典型經驗等多品類課程,精準扶助各縣級融媒體中心提升人才隊伍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