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妍
(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態勢不斷向好,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逐步提高,但是還存在城鄉二元差距,并且差距比較大,同時許多農村金融機構發展不完善,服務單一。廣西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有重要影響,農村金融發展不僅可以給農業經濟提供一定的推動力,同時也有助于解決“三農”問題。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支持,但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創新仍處于關鍵時期,無法充分拉動經濟增長。因此,更進一步研究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對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深入研究,也能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完善和建設提出幫助。
通過結合當前農村金融背景,整理相關的農村金融和農業經濟理論、整理數據,分析廣西農村金融發展的可行性。探究廣西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兩者之間的聯系,需要科學的數據分析。
為保證實證期間數據的統一性,數據選取的時間段為1990—2017 年。同時,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廣西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國泰安數據庫等,實證分析部分將采用Eviews 10.0 來實現。
文章的解釋變量主要采取廣西農村金融衡量指標,從規模方面研究,被解釋變量主要采用廣西農村經濟增長指標,具體如下。
1.2.1 農業經濟發展指標
文章選取農業經濟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記作RGDP。由于我國目前對于地方農業GDP 的統計尚不完善,無法整理出相關數據,因此文章參照龐金波和楊夢(2021)[1]的方法,考慮用農林牧漁業的總值來衡量農業經濟的發展程度。
1.2.2 農村金融發展指標
文章共計2 個解釋變量,參照王興國等(2021)[2]的做法,選取農村金融發展規模作為解釋變量1,記作FIR;農村金融發展效率為解釋變量2,記作RDL。
1)農村金融發展規模(FIR)。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擴展與農業經濟的進步有著緊密聯系,關于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指標選擇,文章將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定義為:FIR=農村貸款/農村GDP,農村貸款使用農業貸款表示,農村GDP 使用第一產業GDP 表示。
2)農村金融發展效率(RDL)。農村金融發展效率是衡量農村金融發展程度水平的指標之一,一般用來體現農村金融的發展速度,大部分學者都采用了農村金融機構等將相關儲蓄轉化為貸款的效率來表示,因此文章用農村存款/農業貸款來表示農村金融發展效率。
1.2.3 控制變量
結合相關學者的研究經驗情況,選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JMSR)、農業機械總動力(NJDL)這2 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JMSR),又稱農民人均純收入,衡量的是當年農民從所有渠道獲得的總收入,同時扣除一定費用后的總收入,用該指標反映農村地區農民收入的增長情況。農業機械總動力(NJDL),在一定程度上是農林牧漁業各種動力機械的總和,機械化生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業經濟增長效率,因此參照張德元和武朝權(2022)[3]的做法,將農業機械總動力作為控制變量之一。
在廣西農村地區,由于數據不全面,綜合了相關文獻以及收集到的相關數據,對缺失的數據采用線性插值法補全。為了更加準確、科學地研究兩者的關系,參照李鶴和張啟文(2019)[4]的模型構建方法,構建VAR(p)模型來對截取的數據進行分析.
式中:t=1,2,3,…,T;i為滯后階數。
因為通過對時間序列取對數可以降低變量的尺度,以此緩解異方差的影響,所以取RGDP為lnRGDP,FIR為lnFIR,RDL為lnRDL、JMSR為lnJMSR、NJDL為lnNJDL。
2.1.1 單位根檢驗
在原假設H0存在單位根、備擇假設H1 認為不存在單位根的情況下,當ADF 單位根檢驗的P值結果小于0.05 與0.1 時,則拒絕原假設,認為在5%與10%的置信水平上分別不存在單位根。如表1 所示,lnRGDP、lnFIR、lnRDL、lnJMSR、lnNJDL均為非平穩序列,對上述5 個變量進行一階差分后均為平穩序列。通過ADF 單位根檢驗得到5 個變量滿足一階平穩要求,下面將進行Johansen 協整檢驗。

表1 ADF 單位根檢驗
2.1.2 Johansen 協整檢驗
1)最優滯后階數的確定。由于Johansen 協整檢驗是基于VAR 模型下進行,先確定VAR 模型的最優滯后期,再進行Johansen 協整檢驗,上文構建包含1 個被解釋變量、4 個解釋變量的VAR 模型,并根據lR、FPE、AIC、SC、HQ 這5 種檢驗標準。經過對不同滯后期的檢驗,最終確定由lnRGDP、lnFIR、lnRDL、lnJMSR、lnNJDL組成的VAR 模型的最優滯后期為3。
2)VAR 模型的穩定性檢驗。根據得出的AR 單位根圖可以看出,方程的根數值均小于1,即均在單位元內,可以得出VAR 模型穩定,可以進行Johansen 協整檢驗。
3)協整檢驗。以前2 個檢驗作為基礎,可以進行Johansen 協整檢驗,基于VAR 模型的最優滯后期為2,則Johansen 協整檢驗的最優滯后期為1。
如表2、表3 所示,從跡統計量的檢驗結果來看,在95%置信水平上存在5 個協整方程;從最大特征值的檢驗結果來看,在95%置信水平上存在3 個協整方程。綜合2 個檢驗結果來看,在95%的置信水平上,lnRGDP、lnFIR、lnRDL、lnJMSR、lnNJDL變量間至少存在3 個協整關系。由此可以得出,這5 個指標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

表2 跡統計量的檢驗結果

表3 最大特征值的檢驗結果
根據標準化后的協整方程數據得到協整方程。
方程(2)表明,所選擇的變量農業發展水平、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村人均居民收入、農業機械總動力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從方程的系數上看,農村金融發展效率每提升一個單位,農業經濟指標就會下降1.1%,表明農村金融規模的發展與農業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負相關關系,即伴隨農村金融的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lnFIR、lnJMSR、lnNJDL與lnRGDP是正相關關系,表明農村金融發展效率每高1 個單位,農業經濟指標會上漲0.92%;同理,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每提升1 個單位,農業經濟指標上漲1.13%;農業機械總動力每提升1 個單位,農業經濟指標上升1.1%,綜合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指標表明,農村金融發展帶來的正面影響比負面影響要大,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業發展。
2.1.3 Gr anger 因果檢驗
如表4 所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農村金融發展規模(FIR)、農村金融發展效率(RDL)、農業機械總動力(NJDL)構成農業經濟發展狀況的格蘭杰原因,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JMSR)不構成農業經濟發展的格蘭杰原因。農業經濟發展狀況(RGDP)是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格蘭杰原因,不是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村居民人均收入、農業機械總動力的格蘭杰原因。

表4 Gr anger 因果檢驗分析
綜合以上結果可知,廣西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與農業經濟指標存在雙向的格蘭杰因果檢驗關系;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業機械總動力是農業經濟的單項格蘭杰原因。
從實證分析結果來看,廣西農村金融的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金融規模的擴大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農業經濟增長,但是金融抑制這一風險影響也比較大。因此,要實現廣西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就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深化改革廣西的農村金融體系,并且健全廣西農村金融市場體系,通過相關政策,使支農資金能夠更為高效地投入到使用中。一是鼓勵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健全農村金融的網點設施及相應服務體系[5]。二是要整改個別農村金融機構的傳統壟斷行為,需要政府部門對各金融機構加強監督。同時,相關部門要做好農村金融市場的引導工作,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投放等工作,從根本上為廣西農業經濟提供穩定、長期的資金保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