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胡凱 田小萍
關鍵詞:建黨精神;高校恩政課;大學生
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偉大復興的征途中,在救國救民的實踐中形成的精神財富,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并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講話中將建黨精神高度概括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以此來勉勵中華兒女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精神。這三十二字真言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是中國共產黨人無數次取得勝利的精神法寶。將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不僅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精神信仰夯實信念之基,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和優秀品質。而且對于高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也起到了思想上的引領作用。
教師是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因素,其主體覺悟及育人能力影響著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教師作為教育的先行者,在課堂教學中要準確無誤地向學生輸送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全方位深層次地理解建黨精神。首先,教師要不斷提高教書育人能力,做到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才能對建黨精神把握得當,才能在課堂中更好地給學生講述建黨精神在價值觀和思想方面的引領,學生才會深刻地理解建黨精神。其次,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建黨精神內涵的深度解讀和系統的學習,深刻領悟其思想的科學性,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強化對建黨精神的認識。除日常學習之外,教師可以加強與同輩群體之間的交流,以此來拓展自己學習的空間,在交流探討中可以了解其他教師對建黨精神的理解,汲取他們的益處,從而讓自己從多方面對建黨精神的認知更進一步。最后,教師可以向本領域的前輩們請教,多參加他們舉辦的有關講座和培訓,自覺地接受建黨精神的熏陶,深化對建黨精神內涵的認知。教師只有把建黨精神內化于心,正確理解建黨精神的內涵,才能向學生傳達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更好地踐行教書育人。
要想把建黨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課堂之中,教師不僅要做好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更要做好對教學方式的分析。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導者,要充分發揮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前讓學生收集與本課有關資料,作為課堂教學的材料;在課堂中就學生搜集的資料與課本內容相結合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在談論的過程中深化對革命先輩們的認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避免部分教師以“填鴨式”教學方式教授學生知識的現象,也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帶領學生觀看關于革命先輩的相關影視作品,給學生一種沉浸式體驗。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上課抬頭率。教師還可以創設情境,把枯燥的知識呈現在有趣的情境中,形象具體地展示教學。讓學生角色扮演,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避免了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參與課堂,加深對黨史的認知。作為教師,要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之中,充分吸引學生的目光,才能更好地將建黨精神的內涵融入到學生之中。
思政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內容也相對枯燥,若一味地傳授理論知識,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除課堂教學之外,要注意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第二課堂活動。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建黨精神的熏陶。首先,學校可以舉辦與建黨精神有關的趣味活動,如有獎競答,最美筆記和征文稿的評選,通過設置獎勵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加深對建黨精神的理解。其次,加強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發揮校園景觀的環境育人功能。如增加革命先輩的雕塑并簡短注明事跡,學生會在不知不覺間加深對革命先輩的認知,在課堂之外也能接受建黨精神的陶冶。最后,可以開展實踐教學帶領學生參觀革命圣地如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通過參觀瀏覽帶領學生重溫先輩們奮斗的革命史,學生通過自己真實的感受,加深對先輩們的認同,深化對建黨精神的理解,激發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黨史觀。通過強化第二課堂,采取多種形式的行動來加深學生對建黨精神的理解,能有效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將建黨精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