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華東
關鍵詞:互聯網+;鄉村振興;鄉村經濟發展
全新時代下,鄉村振興以及鄉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互聯網+”能夠起到重要作用。簡單來講,在“互聯網+”技術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全方面融合下,鄉村建設初步向科學和高效的方向邁進,這一背景下也有更多具備較強創新技術和“互聯網+”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投入到鄉村經濟發展中,這也使得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有更強的人才基礎作為支撐。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是為將“三農”問題有效解決,而通過引入“互聯網+”,對“三農”問題解決和鄉村經濟發展都有極大影響。而產生影響的幾大因素主要有以下兩點:首先,“互聯網+”對農業生產現代化和農業技術發展十分有利。“互聯網+”“三農”可將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徹底改變,并真正做到在農業生產與經營中對大數據和云技術綜合應用,這樣可在保證農業生產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拓展農產品營銷途徑。其次“互聯網+”可加快農村網絡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基于“互聯網+”背景,落實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便是資源共享,通過信息網絡建設可輔助農村地區解決資源短板問題,同時也能更好地將鄉風治理、農村經濟與生產等進行統籌協調。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應用,農村經濟中已然形成了“互聯網+電商”“互聯網+金融”和“互聯網+農業”等不同類型的鄉村經濟發展體系,但結合發展實情來看,仍有部分農村區域“互聯網+”和產業融合不夠深入,以至于在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中—直未能達到預期狀態。
(一)加強產業深度融合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是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背景下,個別農村區域推進“互聯網+產業融合”,只是以“單產業”融合方式為前提,而并未做到圍繞鄉村經濟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推動產業共生。為改善這一產業融合弊端,并將“互聯網+”優勢充分發揮,可從多個角度切入加強融合:第一,深度融合近似產業。即以具體區域為中心,對產業類型加以整合,做好同區域內部的近似產業融合,這樣既能實現產業聚集目的,也可使農業產業附加值有所增加。第二,融合產業鏈條。農村經濟發展中農產品屬于初級產品,互聯網時代下想要促進鄉村經濟發展需對農產品價值挖掘高度重視,從而使之價值最大化。第三,實現跨界產業自我融合,資源產出效率與資源利用最大化皆是影響整個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而推進跨界融合也是轉化鄉村剩余產品的有利方式,通過該舉措可保證成本產出效應。
(二)做好生產力互通互融
基于“互聯網+農業”背景,想要盡快實現農村技術勞動力和剩余勞動力轉型,并徹底打破生產力區域限制,應從轄區融合、生產技術流程化與生產力轉換幾個方面人手。首先,轄區整合。該部分指向對縣域內的人才進行全方位整合,這是生產要素發展的基礎保障。其次,生產技術流程化。這里是指對農村生產力全面統籌,培養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構建專業技術隊伍,以此促進經濟發展,簡單來講,以大數據為依托將生產技術需求和農村技術人員進行統籌,從而使技術發展逐漸向流程化轉變,這是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驅動力。最后,生產力轉變。此環節是指除服務行業外均要快速完成鄉村生產力技能轉換,并且在鄉村經濟發展中需將現代生產要素有機融合。
(三)營銷路徑全網融合
“互聯網+”背景下,拓展營銷路徑,實現全網融合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首先,可立足線上渠道加強融合,實踐環節可將APP營銷、網站營銷等多種線上營銷方式巧妙結合,從而打造全覆蓋營銷渠道,這樣可使鄉村產業的市場份額占比有明顯加大;其次,積極推進線下渠道融合,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政策輔助下,推行以購代支和以購代扶的營銷模式;最后,依托智媒體技術實施體驗式營銷或現場直播營銷方式,以確保購物式營銷目的能夠真正實現。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想要推動鄉村振興落實和助力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可從加強產業融合、做好生產力互通互融與全網融合營銷路徑幾方面人手,完善農村產業體系、優化產業發展方向,實現經濟持續發展格局,把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到實處,為小農大國的全面現代化探索現實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