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使學生牢固掌握高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培養其探究能力是化學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身邊事物,從化學角度出發,通過對問題的解析進行深入的推理、探究,促使其思維發展,認識到學習化學的意義,以提高學習效率。文章主要以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意義為出發點,深入探討了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探究能力;重要性;應對措施
教學不應只著眼于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要讓他們重視學習過程。新課改目標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大膽實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對于培養未來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有重要的作用。
1? ?高中化學教學目標
高中化學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以科學探索性為切入點進行新一輪的教學變革,它激發了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尊重并釋放了他們的個性,有利于他們獲得今后發展所需要的化學知識、技能與方法,對提升學生科學研究和探索能力起到助推作用。因此,在化學課程中,教師應把化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探索性學習能力培養有機地聯系起來,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 ?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的意義
所謂探究能力,就是在學習某種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仔細觀察事物并進行大膽推測,提出有關問題,主動搜集和整理資料,試圖設計出實驗方案,最后交流探究,進一步驗證假設的成立性,以得出正確研究結果的能力。高中化學學科的知識結構十分繁雜,涉及的范圍也很廣泛,因此,在高中化學學學習過程中會有很多困難,學生要有昂揚的斗志,才能夠將各學習瓶頸一一突破。高中生正處于化學學習的關鍵時期,只有在課前有意識地堅持預習,標示出不懂的知識點,主動向教師提問,并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有可能抓住知識內容的重難點。如在學習推理公式運算規律時,要針對典型題目進行演練,然后深化理解記憶。
3? ?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情況分析
3.1教師的教學缺乏活力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習慣于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指標。在課堂上,教師常常以灌輸的方式進行基本的總綱以及方程式等化學常識的傳授,把知識的要點以板書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記筆記,然后死記硬背,忽視了對學生做好筆記要領的指導,經常出現只注重筆記而沒有對化學知識進行思考的情況。這一傳統教學方法不但極大地占用了課堂時間,而且導致教師沒有時間和學生交流和探索。活力不足的教學易造成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使學生不能在實踐中發現、分析和討論問題,也不利于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時間一長就會使其喪失學習興趣,逐漸出現注意力分散、違反課堂紀律、做小動作等情況,極大地降低化學學習效率。
3.2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源于疑問的產生和提出,培養探究性學習能力,能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他們積極思考、動手操作、主動獲得知識,進而做學習中的主人。然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進行指揮,不時地以自我為主地講授知識,在課堂上忽略了給學生留下思考、探究的機會以及調研的學習空間,不能以滿足多種教學要求為目的,指導學生探討、操作、試驗,妨礙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對技能、情感格局的培養。
3.3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太隨意
高中化學知識內容相當多,理解起來比較難,教師對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發展認識不足,不能深刻體會到其重要性,加之課堂安排學生討論、探究的時間不合理,探究結果與正確答案相差甚遠的情況也時常發生。因此,如果不提前考慮本學科特點,不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和學習潛能,就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的探究匯報不能讓教師滿意,存在著教師強行介入和解釋的現象,因而制約了學生自主性探究精神的培養。
4? ?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的對策
4.1重視激勵學生探索分析
縱觀高中化學教學,平等、和諧、交互的新型師生關系是以開放的心態、突出的主體為基礎的,只有師生的互動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課堂才能真正煥發勃勃生機。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從領導者轉變為合作伙伴。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氯及其化合物》,在Cl2、H20的反應中,有什么能使Cl2、H20的溶液脫色?教師不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應該以實驗的形式和學生一起去觀察和探索。當學生探索時,教師應該組織他們去討論,并給他們必要的引導。
教師先讓學生對氯水中所含的元素進行分析,并通過化學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看法。學生用強烈的光線照射水中的氯,并對其進行觀測。學生看到黃色慢慢褪去,產生了一個沒有顏色的氣泡,用一塊帶有火花的木頭做了試驗,便可得知氣泡中是氧。教師認真地指導學生探索氯水中的另外一種物質——次氯酸,然后再指導學生探索次氯酸的不穩定性。為了進一步證實次氯酸的漂白性,教師將氯氣和氯水分別放入潮濕的布料中,經過試驗,最終發現次氯酸具有漂白的作用。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之前所學的方法,通過氯化物的化學鍵了解次氯酸的氧化性質。
教師讓學生對上述學習過程進行歸納總結,最后使其理解了消毒水的基本成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并以實驗現象來引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師生共同創設互相接納、互相支持、互相包容的新型課堂學習氛圍。共同探索真理,獲取真知,共享學習樂趣。
4.2重視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從學習過程來看,學習主動性是促使學習者進行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的學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主動學習是一名高中生應該具備的學習技能。它以“我要學”的形式出現于學生具體的學習活動之中,并不是消極的“要我學”。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在需求就是他們學習探索的內在動力。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創設了各種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了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從學科和生活相結合、學科和社會相結合或者借助信息化多媒體技術等創設教學情境。
4.2.1創設學科與生活結合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給學生營造輕松的自主學習環境,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條件。教師將學科知識學習與周圍日常生活相結合,可以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指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將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如用食用堿刷鍋;洗碗等可以去除油漬;腌菜不宜長時間儲存于鋁制品容器中、化肥受潮后在太陽底下暴曬,化肥就不翼而飛了。這些鮮活的生活經驗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和思考。
4.2.2創設與社會結合的教學情境,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化學知識在現代社會運用極為普遍,化學學科又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拋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社會問題,如能源、環境、食品安全等,并以大家熟知的社會問題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學習化學所具有的現實社會意義,并清楚地認識到適當地應用化學知識能夠對社會、環境乃至地球做出積極貢獻。
4.3精心創設探究問題情境
新課改提倡以問題教學為主,即教師要就教材中的關鍵知識和難以掌握的內容進行提問,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探究、解答疑問。在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應以學生日常生活為背景,誘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注重學生的積累經驗,以及教學內容等各個方面的需要,認真地設置有意義、有趣、知識性強的問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熱情,培養他們探討問題的精神。另外,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教師需要設計好問題的路徑,提出的問題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使問題能夠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師在創設探究問題情境的過程中,要掌握好教學時機和創設問題的技巧,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并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夠在內在動力的驅動下積極探索問題的答案。
例如,在講授NH3和H20反應的過程中,教師展示氨氣噴泉實驗之后,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供學生討論:紅色噴泉是什么?這種現象能證明氨氣具有哪些特性?這個試驗成敗的關鍵在哪里?讓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探究,然后和學生進行溝通,最終得出結論。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學生也能夠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從而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并掌握運用正確的化學思維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4.4科學評價探究活動過程
課程目標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核心,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以實現對知識的牢固掌握。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合理地評價學生的探究活動。評價多為鼓勵性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從中了解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水平。
作為高中生的引導者,教師對高中生探究性學習能力進行啟蒙是重要任務。探究性學習能力在化學學習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可以有效地啟發學生在學習時產生疑問,促使他們對知識內容進行思考、理解、概括和總結,讓他們認識化學在人們生活生產中所起的作用,繼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譚冠斌.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 2019(15):74-75.
[2]王永華.淺談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8):184-185.
[3]武銳鋒.淺析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3):120.
[4]李超.高中化學探究性學習策略探究[J].新一代:理論版,2020(16):1.
基金項目:
定西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 2022 年度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應用于化學課堂探究性學習研究》(課題編號:DX[2022]GHB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