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人類共同價值在新時代新征程展現出更為深刻的內涵意蘊: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繁榮穩定的前提保證;公平與正義是構建國際秩序的倫理原則;民主與自由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價值路徑。全人類共同價值在理論上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了對西方“普世價值”的全方位超越;在實踐上提高了中國國際話語權和競爭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更在時代和歷史高度上契合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彰顯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和擔當,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創造性貢獻。
關鍵詞:全人類共同價值;生成邏輯;內涵意蘊;價值彰顯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4767(2023)04-0048-08
在黨的二十大上,全人類共同價值被正式寫入黨章,成為全黨行動的共同遵循。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在聯合國發言時首次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全人類共同價值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學術界圍繞這一理論成果展開了深入研究,但多集中于話語分析和內涵釋義部分,在生成邏輯與實踐價值方面的研究稍顯薄弱,需進一步深入探討。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梳理和闡釋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生成邏輯、內涵意蘊與價值彰顯,對于以人類文明新形態塑造世界文明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生成邏輯
全人類共同價值兼收并蓄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人類文明發展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是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文明交往危機不斷加深的大背景下發出的中國聲音和提出的中國方案,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表達的中國立場和價值訴求。
(一)理論熔鑄:汲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精華
全人類共同價值體現了矛盾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辯證關系,是世界人民價值追求的“最大公約數”。不同于所謂“普世價值”將西方特殊價值觀偽裝成全世界普遍價值觀進行排他性推廣,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在普遍性里同時復包含有特殊的和個體的東西”[1]。一方面,真正的普遍性是包含著特殊性的普遍性,而不是抽象的普遍性。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普遍性不是對各國價值觀的否定與替代,而是反映了人類社會共同利益的價值追求,是實現世界人民大團結的價值橋梁。另一方面,特殊性是普遍性的前提,“差異性和生成性使未來充滿可能性”[2]。世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創造美好生活的道路是不同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奉行求同存異,鼓勵中華文明與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
世界歷史進程揭示了全球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實踐源泉之一。一方面,全人類共同價值萌生于反抗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歷史進程中。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歷史進程是建立在掠奪和擴張基礎上的,“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3],許多國家被迫卷入不平等的全球貿易體系,“斷尾求生”式融入西方文明。受盡壓迫與剝削的世界各國人民都在渴望一個新的、開放包容的、公平正義的價值體系來超越西方主導的舊世界秩序,全人類共同價值應運而生。另一方面,全人類共同價值是符合世界歷史進程的最新價值話語。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普世價值”和西方式現代化道路已無法適應人類社會實踐方式和交往方式所發生的深刻變革。為此,無產階級的人類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運動終將成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4]。在尋求解放世界的道路上,共同價值觀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只有構筑全世界人民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觀,才能逐步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和一切人的自由發展,實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解放全人類。全人類共同價值正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尊重歷史發展規律、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基礎上提出的,是對人類歷史進程的積極探索。
(二)文化賡續:浸潤于“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價值觀
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大道不孤、天下一家”,《論語》有“德不孤,必有鄰”,《禮記·禮運》也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說法。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人類發展進步作更大貢獻的價值追求。其一,“和合”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其中蘊含“協和萬邦”天下觀、“和而不同”的國家觀、“和衷共濟”的社會觀等價值理念,是中華民族始終保持多元一體、和諧共處的成功密碼,也是中國提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思想基礎。中國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獲得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未來更會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實現“一人遂其生,推之與天下共遂其生”的理想。其二,“大公至正”“濟弱扶傾”等思想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道義基礎,樹立了當今世界評判是非、善惡、正邪的真正標桿。長久以來,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世界經濟貢獻了原材料與勞動力,卻難以分享發展紅利,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民生活質量仍比較低下。中國以“天道公平”“義以為上”的價值理念與世界分享減貧經驗,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不僅彰顯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擔當,更推動了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平正義方向發展。其三,與西方言必稱“民主自由”實則充滿歧視和壓迫的行徑完全不同,全人類共同價值彰顯了中華文明“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的價值理念。西方經濟、政治和軍事大國慣常運用集團政治搞陣營對抗,不斷壓縮發展中國家生存空間,加劇了世界局勢緊張。“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5]127中國徹底摒棄“零和博弈”和“叢林法則”,始終堅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價值追求,主動維護各國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保障各國人民的基本權利,切實踐行了真正意義上的民主與自由價值觀。
(三)實踐需求:解答時代之問、應對時代之變的應然之舉
放眼世界,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一種現實選擇和迫切呼喚。近年來,人類和平發展面臨重大阻礙與挑戰,一方面“巴以沖突”“俄烏沖突”等國際熱點問題升級,地區安全問題凸顯;另一方面在某些國家搞“脫鉤”“斷鏈”的要挾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嚴重沖擊,經濟冷戰愈演愈烈。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借助盟友體系拉幫結派搞“小圈子”,強推“印太戰略”,糾集“五眼聯盟”“四邊機制”,強迫其他國家選邊站隊。這種踐踏民主精神、制造世界分裂的行為,不僅吞噬國際社會公平正義,更嚴重危害了世界人民追求幸福的權利。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呼吁和平,反對戰爭,支持全球發展倡議。共同的危機催生團結,共同的挑戰孕育合作,人類迫切呼喚一種跨越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差異的價值觀。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就是要讓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不僅符合世界人民攜手共渡難關的心聲,更是直擊“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題眼”,奠定了中國與其他各國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價值觀基礎。
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天下情懷和國際擔當,更是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有效途徑。一方面,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始終致力于為全球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性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更加全面、更加豐富的民主權利,為人類民主發展提供了新范式,為世界政治文明發展提供了中國樣板。另一方面,西方長期壟斷國際輿論話語權,出于國際政治博弈的需要,故意污名化、妖魔化中國。全人類共同價值以通俗易懂的話語勾勒出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價值同心圓,有助于構建科學合理的國際話語及敘事體系,讓我們說的話對方聽得懂、聽得進,有助于深化世界范圍內的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內涵意蘊
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追求的理想與愿望,從世界、國家和個人三個維度勾畫了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交往秩序和政治權利等。
(一)和平與發展:世界繁榮穩定的前提保證
和平與發展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世界維度,是人類文明得以存續的首要原則,更是世界繁榮穩定的前提保證。和平為世界創造了持續發展的國際環境,發展為世界持續和平奠定了物質基礎,二者構成了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邏輯起點。
和平是發展的前提與保障。中華民族遵循“和合共生”的和平觀,也追求和平基礎上“生生不息”的發展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必須有和平國際環境。”[5]113沒有和平,個體的生存、國家的發展和世界的繁榮都無法實現。20世紀以來,兩場世界大戰使各國經濟損失、生命凋零、文化衰落,人類文明遭受空前浩劫,美蘇冷戰又使各國在核威懾下疲于“選邊站隊”。冷戰結束后,戰爭威脅并未遠去,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頻頻發動軍事行動與局部戰爭,置世界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暴力戰爭、血腥壓迫并不能帶來美好生活,和平發展才是世界人民的福祉。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和平思想是對世界普遍交往理論的思考與概括,是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反思與總結,是對人類未來發展的希冀與保障。
發展是和平的基礎與動力。各國合力共同發展是實現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關鍵,也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根本要求與歸宿。縱觀世界歷史,饑餓與貧窮的國家必然伴隨戰亂,貧富差距過大的國家總是動蕩不安。發展是人類歷史進程的主線,也是世界歷史變遷的推動力,更是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中國共產黨依據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總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共同富裕”等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6]7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把發展擺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當前全球性風險與日俱增,攜手發展是應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各國共同發展了,世界才能更好發展。”[5]29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發展事務,率先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帶頭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促進共同發展發揮了突出作用。
(二)公平與正義:構建國際秩序的倫理原則
公平與正義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國家維度,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遵循,也是國際交往秩序的倫理原則。如果人類社會缺乏公平與正義的道義規范,就失去了共同的價值追求,造成國際局勢動蕩。秉持公平與正義價值,使各國都有平等的國際地位、均等的發展機會、均衡的發展成果,共同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公平是維護國際秩序穩定、促進人類社會和諧共處的必然要求。其一,要保證各國地位上的平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5]29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拉幫結派搞小圈子,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絕不會以強凌弱干涉別國內政、干擾地區事務。其二,要保障各國擁有均等的發展機會與權益。2018年以來,美國以“抬高關稅”“抵制5G”“斷供芯片”為手段,威脅與中國“脫鉤”“斷鏈”,如此妄圖獨占發展利益的行為顯然與公平正義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背道而馳。其三,要確保世界各國擁有均衡的發展成果。西方國家資本的原始積累伴隨著血腥鎮壓與財富掠奪,技術先發優勢又帶來極不平等的國際經濟體系,導致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貿易鴻溝不斷擴大。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倡導世界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統籌協調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是維持國際秩序的核心議題,體現了中華文明“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價值觀。一方面,維護國際正義在于堅持“正確義利觀”,即堅持維護國家利益與履行國際責任相結合的價值觀。既要重視“本國之利”,更要注重“人類之義”,以合作共贏代替贏者通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和保證他國利益,在實現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推動國際社會共同發展,與全世界人民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另一方面,維護國際正義在于遵守世界各國共同認可的國際規則秩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6]60。國際規則理應體現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反映各國人民共同利益訴求,而不是成為由少數國家制定的并為某些國家或利益集團謀求霸權的工具。
(三)民主與自由:實現美好生活的價值路徑
民主與自由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個體維度,是全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與價值追求。冷戰結束后,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等學者提出“歷史終結論”,認為人類歷史將終結于所謂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不斷將民主自由等觀念絕對化、標簽化和意識形態化。對于西方世界來說,民主與自由作為一種話語敘事已淪落為僅僅是捍衛霸權主義、干涉別國內政的工具,是一種建立在壓迫與剝奪之上的價值觀特權。事實上,民主與自由并非專屬于某種制度或意識形態的專利,各國都有不同的民主實踐。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真正的民主自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建立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從個體維度來看,民主與自由不僅是公民的權利,也是一種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更是世界人民攜手實現人類美好生活的必經之路。
民主是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實踐形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實踐中,已探索開創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形式——“全過程人民民主”。其一,民主不僅是結果,更是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7]過程性是民主的本質特性,只有人民廣泛全過程參與國家事務,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當家作主。其二,民主不僅是制度,更是實踐。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其三,民主不是少數人的民主,是全世界人民的民主。我們要堅持國際關系民主化,本國的事情由本國人民作主,國際事務由世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形式,為全世界的民主政治建設貢獻了中國經驗與中國智慧。
自由是民主的直接表現,也是全世界人民獲取美好生活的前提條件。自由并非抽象的邏輯思辨,而是現實的、具體的、實踐的。一方面,自由要“獨立自主”,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個體而言,自由是能夠自主選擇立場、發表個人觀點、決定人生方向;對民族和國家而言在于有權利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經過百年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是由中國人民自己探索、總結和創造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模式,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之路。另一方面,自由要“兼收并蓄”,求同存異追求全人類的美好生活。不同于某些國家以霸權相威脅將自身民主模式強加于他國,我們始終尊重各國主權完整,支持各國自主發展,以“和而不同”的君子品格,為增進人類整體福祉、實現全人類自由而奮斗。
三、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價值彰顯
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了人類不同文明間的價值共識,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不僅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精準識變而提出的科學創見,更是對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的全方位超越,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改革全球治理體系過程中起著基礎性作用,指引著人類文明發展和未來美好生活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和歷史價值。
(一)理論價值:發展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對“普世價值”的全方位超越
將自身價值體系偽裝為全人類的“普世價值”是西方世界意識形態滲透推銷的主要手段。全人類共同價值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高點,直揭價值的本質與規律,以更加寬廣的視野觀照全球,針對世界安全、發展、文明與治理提出了許多新思想,不僅繼承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人學觀、世界歷史理論和真正的共同體思想等,更實現了對西方價值體系的揚棄與超越。
一是邏輯特征上的超越。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認為,實踐性、相對性和時代性是價值的本質特性,人和自然的價值皆來自實踐,并不存在永恒不變的絕對價值。全人類共同價值是為應對和解答全球性問題而提出的,反映了人類共同的、普遍的生產生活實踐,順應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西方擅長為自身價值體系套上“普適性”的外殼,強調其適用于所有人、所有時間、所有地點,能夠跨越時空、階級限制,不以任何條件為轉移。然而,所謂“普世價值”已無法適應高速發展的世界歷史,脫離了人類實踐活動成為一種空洞的、抽象的、虛無的口號式價值觀。
二是價值主體上的超越。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以馬克思主義人學觀為指導,以現實的、具體的、歷史的人為依據,不僅注重人類社會的共通性,更注重價值主體間的差異性,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來實現多元共存的目的,尊重所有個體的價值追求與價值選擇,實現了價值主體超越。西方價值體系的人權觀是立足于唯心主義的“抽象的人性論”,宣稱“普世價值”是一種絕對的普遍的符合全人類利益的價值觀。實質上這種普適性是以犧牲人的特殊性為前提,遮蔽了人的現實性和主動性,將西方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粉飾為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并以此摧毀和替代其他社會階級或階層的價值觀。
三是價值目標上的超越。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某一國或某個政治集團的代名詞,而是從世界大同、社會和諧和個體幸福三個維度出發,探尋符合全人類發展并滿足人類共同需要的價值目標。西方語境下的所謂“普世價值”夾帶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服務于本國及其利益集團的戰略目的。2022年10月,美國發布《2022年國家安全戰略》再次強調了“民主價值觀”是本國重要的國家利益,其核心目標是加強與其有共同利益和相同價值觀國家間聯盟關系,消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
四是踐行方式上的超越。馬克思主義認為,以人類解放為表征的、自由人聯合起來的“真正的共同體”是人類未來的理想社會。我們在弘揚與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建立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基礎上,堅持對話而不對抗、拆墻而不筑墻、融合而不脫鉤、包容而不排他的原則,讓世界各國都能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和諧共處。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僅是人類追尋“真正的共同體”的價值旨歸,更是對資本主義“虛假的共同體”的揚棄。西方國家動輒就以壟斷的話語權給那些價值觀不同的國家打上“威權”“獨裁”“專制”等標簽,甚至采取武力手段搞“顏色革命”攪亂地區局勢。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美國堅持通過施壓和激勵來實現價值觀的普適性,也就是要干涉別國的內政”[8]。這種具有排他性、侵略性和強制性的踐行方式,是西方所謂“普世價值”虛偽性的又一例證。
(二)實踐價值:提高了中國國際話語權和競爭力,奠定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增強底氣、鼓起士氣,堅持不懈講好中國故事,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話語權。”[9]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僅為傳播中國的價值理念、實現人類社會和平永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更把全世界的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各種力量凝聚起來,從思想上進一步提升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傳播中華文明的價值理念、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競爭力提供了重要支撐。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中國作為負責任有擔當的發展中大國,有義務揭露西方價值體系的強迫性與虛偽性,指明“西方中心論”“歷史終結論”等的理論陷阱,驅散西方的話語迷霧。通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國聲音登上國際舞臺,中國故事走向世界各地,避免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失語”現象。這不僅更好地推動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之間交流互鑒,也貢獻了中國對人類面臨共同問題的深刻思考與獨特智慧。
全人類共同價值揭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刻的價值內核,是全世界人民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一方面,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價值共識。西方主導下的價值共識建立在壓迫與剝削之上,導致世界局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不斷增加,人類面臨巨大的風險挑戰。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了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體現的是多元文明間的求同存異,反映的是全人類共同的理想追求,從理論上論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當性。另一方面,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制定價值規范。價值規范是以價值共識為基礎,是將價值共識內化為個體思想、情感與行為的準則。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僅直接作用于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實踐,還能使全球各國自發地整合成為有序的生活世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合理、可靠和持久的組織原則與價值規范,形成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的合力。
(三)時代價值:彰顯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契合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
作為解答時代之問、應對時代之變的重要舉措,全人類共同價值順應人類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體現了中國對世界發展趨勢的正確判斷與積極引領,不僅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責任與擔當,更契合了全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愿景。
首先,堅持全人類共同價值體現了中國對世界發展潮流的正確判斷與堅定引領。21世紀以來,西方國家不斷試圖開歷史倒車,在經濟上“贏者通吃”“零和博弈”,政治上“以鄰為壑”“小院高墻”,但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不可動搖的歷史潮流,互利共贏更是全世界的人心所向。中國所倡導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對世界發展潮流的正確判斷,反映了世界各國共同的民生福祉與利益訴求。全人類都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深厚情懷與道義擔當,從而更加堅定地與中國一道共同肩負起時代和歷史重任,為構造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和清潔美麗的世界而團結奮斗。
其次,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彰顯了中國對人類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態度,開創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維護國際公平正義。”[5]29維護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的前提在于擁有公平正義的發展環境,中國始終牢記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與擔當,不走國強必霸之路,致力于與各國和平共處,與世界合作共贏。2013年到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充分聽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意見,尊重他們的利益訴求,確保他們的發展空間。
最后,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貢獻了中國智慧,有助于建立更為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長久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控制了現代化話語權,將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認為現代化只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發生,但西方式現代化的實質是按照資本邏輯運行的、以資本為本位的資本主義現代化。近年來,經濟下行、政局動蕩、文明沖突、糧食危機、疫情跌宕起伏等問題使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受到嚴重沖擊,人們開始質疑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的邏輯合理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10]中國式現代化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引領,以人民為本位,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奮斗目標,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自身的全面發展,真正體現了民主與自由的價值觀。這是我們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過程中形成的有效方案和獨特智慧,不僅契合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也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構建新的國際秩序貢獻了中國力量。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45.
[2] 馬妮.后現代主義:尋找希望的形而上學[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74(6):102.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3-664.
[5] 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6]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7]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93.
[8] 基辛格.論中國[M].胡利平,林華,楊韻琴,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517.
[9]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57.
[10]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6-01-01(01).
Common Values of Humanity: Generating Logic, Connotation,
and Value Manifestation
WANG Yanqing
(School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Basic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2, China)
Abstract: The common values of humanity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demonstrate deeper connotations: peace and development are prerequisites for world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fairness and justice are ethical principles for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order; democracy and freedom are the value paths to achieving a better life. The common values of humanity has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Marxism in theory, and achieved the all-round transcendence of the western "universal value"; in practice, it has improved China's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and competitiveness, and laid a soli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t also conforms to the common vision of human beings for a better life in the era and history, highlight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hina the great country, and is the cre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CPC to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 common values of humanity; generating logic; connotation; value manifestation
[責任編輯:王 磊,倪大兵]
收稿日期:2023-02-08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對外部環境風險的重要論述研究”(21CKS044)
作者簡介:王妍晴(1994—),女,內蒙古巴彥淖爾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