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尤為重視對毛澤東思想的宣傳教育?!豆饷魅請蟆贩e極采取多種措施推進對毛澤東思想的宣傳,諸如宣傳毛澤東思想形成的主要歷史背景與時代背景、宣傳以“實踐論”“矛盾論”為代表的毛澤東哲學思想、宣傳毛澤東的文化教育和藝術思想、宣傳《毛澤東選集》的出版購買與學習盛況以及宣傳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在此基礎上,形成“原文刊載”與“通俗化解讀”相結合、“理論宣傳”與“實際運用”相結合、“社論引導”與“體裁多樣”相結合的特點,為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流地位、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始終落實“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始終堅持通俗化、普及化與信息化相結合等啟示。
關鍵詞:《光明日報》;毛澤東思想;宣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4767(2023)04-0096-10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1],在黨的百年理論創新史中占據重要地位。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中國共產黨就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確立為指導思想,在全國掀起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運動,教育廣大干部群眾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其中就包括各民主黨派成員、知識分子以及文化教育工作者等群體。在這一過程中,作為面向廣大知識分子群體的《光明日報》發揮重要宣傳作用,積累豐富宣傳經驗。一方面,目前學界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思想宣傳學習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多,但專就《光明日報》在毛澤東思想宣傳方面的研究卻不多(1);另一方面,彼時《光明日報》宣傳毛澤東思想的成功經驗,亦為當下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提供一定的經驗支撐,有助于“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以及統一行動”[2]。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以《光明日報》作為主要史料,嘗試對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思想宣傳與學習的基本內容進行初步探討,歸納總結特定歷史語境下的宣傳特征和現實啟示,以求對該領域之研究有所裨益。
一、《光明日報》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對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確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流地位、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的重要舉措之一。彼時,廣大知識分子群體亦是思想改造的重點對象。作為黨和國家聯系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在毛澤東思想宣傳方面是一面戰斗的旗幟,對毛澤東思想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宣傳,產生深遠影響。
(一)介紹毛澤東思想所植根的時代土壤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理論。偉大的理論之所以能夠指導社會前進,是因為這種理論符合時代的需要。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開始著手思考新形勢下如何在宣傳學習毛澤東思想的過程中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增強黨的自身戰斗力。然而在新中國成立初,很多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對于毛澤東思想所植根的時代土壤和現實指導意義卻一知半解,亟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诖耍?951年7月,中國共產黨借助成立30周年的重要契機,強化人民群眾對毛澤東思想的認知與理解,其中就包括廣大知識分子群體?!豆饷魅請蟆贩e極利用這一契機先后全文發表胡喬木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沈志遠的《希望和光明的誕生》等文章,不僅深刻闡釋毛澤東思想所植根的時代土壤,而且強調毛澤東思想在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指導意義。以胡喬木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為例,作者圍繞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理論、軍事理論、統一戰線理論、黨的建設理論等著重闡釋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與時代背景(2),讓廣大知識分子群體更好地認識到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能夠武裝全黨的科學思想。同年7月,《光明日報》及時報道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啟事,強調“使全黨的干部和黨員在今后中國人民革命事業和建設事業中增加極大的覺悟性和信心”[3],學習的主要材料是毛澤東同志在民主革命各個時期的重要著作。在這里,《光明日報》積極引導讀者閱讀毛澤東的主要著作,進而清晰地了解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具體表現。
(二)宣傳以“實踐論”“矛盾論”為代表的毛澤東哲學思想
毛澤東哲學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哲學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學習和研究一直處于較突出的地位,尤以黨內外知識分子群體為主要代表。是時,《光明日報》結合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大力宣傳毛澤東哲學思想,先后刊載80余篇關于“實踐論”“矛盾論”的研究文章,大體分為毛澤東著作原文、理論闡釋和學習體會三個部分,產生積極成效。具體來看,1952年4月2日的《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全文刊載毛澤東的《矛盾論》,為廣大知識分子思想改造提供直接的閱讀文本。隨后,為配合宣傳毛澤東哲學思想,《光明日報》又圍繞“二論”刊發馮友蘭的《學習“實踐論”的收獲》、何思敬的《“實踐論”是我們民族偉大建設的指南》、艾思奇的《唯物辯證法的范疇簡論》等理論文章。例如,何思敬在文中指出:“毛主席在這部著作中完整地闡釋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法則,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理論與實踐、認識與實踐、‘知和‘行的歷史的、具體的、統一的法則……學習實踐論要到實踐中,到群眾中去學,要和政治修養,思想鍛煉——立場、觀點、方法的鍛煉結合起來;要在社會實踐中學會心悅誠服地把個人利益去服從整體利益,顧全大局,一切從祖國利益、人民利益出發?!保?]此外,《光明日報》連續刊登各民主黨派、自然科學家、文藝工作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關于“二論”的學習體會(3),營造一種“爭先恐后”的學習競賽氛圍。
(三)宣傳毛澤東的文化教育和藝術思想
對毛澤東的文化、教育和藝術思想的學習、宣傳和研究自新中國成立初就很重視。這一方面是新中國文化建設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為批判流傳下來的舊文化藝術的需要。因此,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明日報》在日常的報道中立足于以知識分子為主的讀者對象,積極宣傳毛澤東的文化、教育和藝術思想,產生深遠影響。一是對毛澤東文化教育思想的闡發主要圍繞《新民主主義論》中有關文化的論述進行?!缎旅裰髦髁x論》全篇登報后,《光明日報》又組織一系列通訊員文章對《新民主主義論》的產生環境、核心概念以及現實意義進行介紹。如楚圖南在《為新中國的文化建設奠基》一文中指出:“我們當前的文化教育,我們當前的文化方針,必能使我們完成這個偉大的任務,也必能有此偉大的成就?!保?]同時,《光明日報》一方面發文呼吁:“人民政府有步驟地逐步改革舊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并有重點地逐步實行普及教育,加強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意技術教育和業余教育乃至衛生教育和社會教育?!保?]另一方面開設“文化短波”欄目,及時介紹全國各地新的文化教育活動信息和各大高校文化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二是對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宣傳主要是以《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根據。1952年5月,《光明日報》開設“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十周年紀念”專欄,先后發表郭沫若的《在毛澤東旗幟下長遠做一名文化尖兵》、丁玲的《要為人民服務得更好》、梅蘭芳的《爭取戲曲改革事業進一步發展》等一系列文章,號召文藝工作者“要堅持毛澤東同志的文藝方向”“要為著這個方向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一切違反人民利益的思想言論做斗爭,也要同我們自己的黨性不純、主觀主義、粗制濫造等等不良傾向做斗爭”“為我們在文藝工作上的更高和更大的成就而努力”[7]。
(四)宣傳《毛澤東選集》的出版購買與學習盛況
《毛澤東選集》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載體,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展現。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著作出版委員會陸續出版發行《毛澤東選集》第一、二、三卷?!豆饷魅請蟆纷鳛榻y一戰線重要前沿陣地,尤為重視對《毛澤東選集》的相關宣傳。1951年10月14日,《光明日報》發表社論——《“毛澤東選集”的出版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和光榮》,指出:“‘毛澤東選集是毛澤東思想的結晶,是中國革命斗爭經驗和成果的匯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現,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寶庫中的新武器……各民主黨派的成員和廣大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尤其急不容緩?!保?]在此基礎上,一是及時預告《毛澤東選集》第一、二、三卷的出版發行信息和每卷的主要內容提示,用以方便各民主黨派成員和廣大知識分子群體購買學習。二是跟蹤報道全國各地《毛澤東選集》的購買熱潮,營造一種“爭先恐后”的學習氛圍。如農工民主黨學習指導處長嚴信民表示:“我們將號召全體黨員結合思想情況,當前具體問題,認真學習這部著作,作為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改造自己,加強團結,端正工作作風的導師?!保?]清華大學宣傳通訊組在來信中指出:“現我們學校正廣泛的開展著愛國主義教育……‘毛澤東選集的出版,更大大地鼓舞了我們的學習熱情。很多同學紛紛定購‘毛澤東選集,而且還訂出了學習計劃,保證要努力學習毛主席的著作,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做一個毛澤東時代的德才兼備體格健全的好干部?!保?0]三是宣傳各地《毛澤東選集》的學習盛況與成功做法。如1951年10月28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安徽省分部、中國民主同盟蕪湖市分部、中國農工民主黨蕪湖市工作委員會為慶?!睹珴蓶|選集》第一卷的出版,掀起黨、盟員學習熱潮,在民革省分部舉行全體黨、盟員聯合座談會[11]。中共中央內蒙古分局要求,“每人每周的學習時間規定不得少于六小時”,“每人必須作出個人學習計劃,每月填寫一次學習情況簡報,并且在每一學習階段結束后,寫一篇學習筆記或論文,或給下級干部作一次學習報告”[12]。
(五)宣傳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毛澤東思想的各個組成部分和中國共產黨革命活動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它們是毛澤東思想中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是被廣泛應用于解決各方面的具體問題的最基本原則,是我們黨強大的思想武器。同時,“三大法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明日報》在這方面采取的宣傳措施主要是:首先,通過全文刊載毛澤東著作的形式宣傳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和“三大法寶”,先后發表毛澤東在民主革命各個時期的代表性著作(4),并且著作標題都用顯著的大號黑色字體標出,能夠使閱讀者快速找到信息的對應位置;其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30周年之際,連續刊載陸定一的《中國革命的世界意義》、鄧小平的《緊密地聯系群眾是我黨的光榮傳統》、李維漢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等理論文章,積極宣傳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最后,通過社論的形式號召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把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運用到具體實際工作當中。《光明日報》結合當時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先后發表《全心全意擁護土地改革法》《展開增產節約運動、加強抗美援朝斗爭》《堅決保衛和平,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奮斗到底!》《慶祝“三反”“五反”運動的偉大勝利為進一步發展生產繁榮經濟而奮斗》等社論,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聯系,推動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傳播。
二、《光明日報》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顯著特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明日報》在毛澤東思想的宣傳過程中,牢牢把握當時的中心任務,立足于宣傳對象的現實需要,連續開展多體裁的報道,最大程度上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成自身的鮮明特點,產生顯著影響。
(一)“原文刊載”與“通俗化解讀”相結合
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明日報》在毛澤東思想宣傳過程中切實做到“原文刊載”與“通俗化解讀”相結合,產生積極成效。如前所述,《光明日報》尤為重視對毛澤東經典著作原文的連續性刊載,試圖讓廣大民主黨派成員和知識分子群體能夠深入原著,充分地領悟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和活的靈魂。但是,《光明日報》所刊載的毛澤東著作基本產生于特定的時代背景與革命環境,它們大多是為回應當時特定歷史語境下的一個個具體問題而創作的?;诖耍瑸槭姑珴蓶|著作的核心概念能夠被更好地理解掌握,《光明日報》另一方面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具體語境,連續刊發黨內外理論專家學者和黨員干部的“通俗化解讀”,廣泛、深入、持續地推動毛澤東思想的傳播與學習。知識分子易斌通過學習毛澤東著作認識到,“毛澤東思想,這是指導中國革命的馬列主義,它在今天推進和鞏固新中國的建設上,是有著頭等意義的武器。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今天面對著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用這個武器,從思想上徹底打垮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敵人,這一工作,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是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學習與改造”[13]。南京工業勞模李士海說:“我們工人就是有了毛澤東思想才得翻身的,‘毛澤東選集將幫助我提高政治、文化,進一步推動我多生產,多發明,多創造。”[14]民革東北臨工會總負責人寧武在各民主黨派東北區地方組織慶?!捌咭弧贝髸现赋觯骸皯ο蛑袊伯a黨學習,尤其是學習毛澤東思想和經典著作、學習依靠群眾、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以不斷改進工作及艱苦斗爭的精神?!保?5]中南局宣傳部熊復在《毛澤東選集》出版后撰文強調,“迎接‘毛澤東選集出版的最好辦法,就是開展一個宣傳‘毛澤東選集和學習‘毛澤東選集的廣泛運動”,“我們全體共產黨員和革命干部,必須認真地經常地閱讀和研究毛澤東同志的著作。用毛澤東思想來武裝我們每個人的頭腦,提高我們每個人的政治水平和理論水平,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16]。
(二)“理論宣傳”與“實際運用”相結合
理論宣傳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宗旨在于指導具體實際工作的推進。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明日報》在毛澤東思想學習宣傳過程中結合新情況、新問題,聯系實際、有的放矢,切實做到“理論宣傳”與“實際運用”相結合,為廣大知識分子、各民主黨派成員、自然科學工作者、文藝工作者、高校教師和青年學生提供重要理論資源,引導他們進一步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取得較為顯著的成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學習《毛澤東選集》和毛澤東《實踐論》《矛盾論》等重要著作后,陸續表示認識到實踐工作離不開科學理論指導的重要道理。例如,文藝工作者體會到,“必須學習毛澤東思想,必須深入群眾,投身現實的斗爭,改造自己,然后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17]。自然科學家施汝為在學習“實踐論”之后表示,“認識的來源既然是實踐,那么我們必須去聯系實際,聯系我們在工作中對于事物的認識過程是否接近‘實踐論中所指示出的思想方法和實踐步驟”[18],并結合這一理論從“如何選擇研究題目”“如何進行研究”“如何總結工作”三個方面闡述怎樣進行科學研究工作。著名核物理學家趙忠堯說,“自然的真理,必須由實踐中獲得。在學習理論的階段,我們要注意它的實踐的根據;在研究問題的階段,我們要隨時總結實踐的經驗。在得到一個理論以后,我們要在實踐中證實它和提高它,這樣才能少走彎曲路,不斷地改造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保?9]北京高等學校教師在學習中聯系教學工作,批判“過去教書‘從概念出發、‘不重視實習等不符合科學的認識論原則的錯誤”,進一步認識到“不論研究社會科學或是自然科學,都必須學習政治理論,來改變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方法”[20]。哲學家馮友蘭在《學習“實踐論”的收獲》中指出:“就學術界說,實踐論為學術研究提出了一個唯一正確的方法,同時也為學術研究立了一個唯一正確的標準。學術工作者都應該用這個方法,朝著這個標準,‘向南方走,第一步先要檢查自己的過去,端正工作底方向?!保?1]
(三)“社論引導”與“體裁多樣”相結合
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毛澤東思想宣傳教育的最終落腳點與服務對象,但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決定了這一過程的艱巨復雜性。作為面向廣大知識分子群體的報紙,《光明日報》十分重視以社論為主導,多種形式、豐富體裁為輔助,推動毛澤東思想與實際工作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以及相互統一。如前所述,除社論外,《光明日報》還靈活多變地在其他不同專欄和版面對相關問題進行連續的多體裁的宣傳,諸如先后設立“生活與學習”“各地教育工作者談教師學習問題”“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前進”“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展開各界人士的思想改造運動”“貫徹毛澤東文藝路線肅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和“讀者來信”等專欄,同時利用文學副刊上的詩歌形式(5)發揮報紙的組合宣傳優勢。如在推進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進而以新的面貌投入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方面,積極引導知識分子群體解決立場問題,好好學習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實質,認清自己究竟是為勞動人民服務,還是為少數壓迫階級服務,克服恐美、崇美、親美的心理,努力減少從舊社會帶來的、非工人階級的壞思想和壞習慣,保證完成“培養國家建設人才”或“為國家建設服務”的重大任務[22]。如在堅定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方面,幫助他們提高思想水平,使他們緊密地團結在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周圍,認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系統地組織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努力參加各種實際斗爭,引導他們從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不斷地鍛煉自己、改造自己,提高政治覺悟。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齊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遠大前途[23]。
三、《光明日報》宣傳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啟示
無產階級政黨的宣傳規律主要有:宣傳目標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統一,宣傳內容與人民群眾的認識方向相統一,宣傳方式與人民群眾的接受能力相統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明日報》在毛澤東思想的宣傳過程中切實做到宣傳內容與宣傳形式相結合,不僅對當時毛澤東思想的傳播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對新時代進一步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重要的歷史經驗與現實啟示。
(一)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流地位
新中國成立初期,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流地位的確立,但由于當時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這一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很多民主黨派成員和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他們大多一時間難以轉變自己的舊思想,或者對馬克思主義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不能夠熟練地將其運用到具體實際工作中。面對此種情狀,《光明日報》積極抓住毛澤東思想這一有力武器,試圖通過借助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學習來確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流地位。具體來看,《光明日報》連續刊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國家建設工作》《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貢獻》《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實用主義唯心論的根本對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個范疇——現象與本質》等系列文章,呼吁廣大民主黨派成員與知識分子“更加勤奮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加廣泛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24],最終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準。在這里,《光明日報》深刻闡釋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疇,為民主黨派的廣大黨員和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提供科學的理論武器,有助于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確立其意識形態主流地位。
新時代,在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愈發頻繁,因而文化領域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導致人們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沖擊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地位,出現價值認同危機,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流地位。因此,黨報黨刊作為黨內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在功能定位上,要從強調教育改造人向既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的轉化;在宣傳方向上,需要強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整合、引導力,著力構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在宣傳對象上,注意區分人民群眾及其需求的層次性,以實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先進性和廣泛性的有機結合。如此一來,才有利于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流地位不動搖,進而更好地統一思想、統一意志以及統一行動。
(二)要始終堅持黨性原則
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明日報》在毛澤東思想的宣傳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階級路線和政治路線,是黨性原則的堅定執行者與反映者。早在1949年,《光明日報》在發刊詞中就指出,雖然“光明日報是由中國民主同盟負責創辦的”,但旨在“幫助人民政府推行政策和政令,發掘各項問題,并尋求問題的解決”[25]。在隨后的宣傳實踐中,《光明日報》及時結合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運動和抗美援朝等宣傳黨的政治路線和階級路線,號召“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26],推進知識分子群體的思想改造運動。
新時代,黨報黨刊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中更需要堅持黨性原則,即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因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其黨性的充分體現。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再次重申“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6)在新時代宣傳工作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對新時期多元化思潮的沖擊,黨報黨刊更要發揮其“喉舌作用”,旗幟鮮明地宣傳馬克思主義,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幫助國內外人民群眾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守住黨在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成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同行者、見證者和書寫者。
(三)要始終落實“深入實際”“深入群眾”
中國共產黨代表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除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作為黨的工作一部分的宣傳工作必須堅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在創刊之初,《光明日報》就旗幟鮮明地強調:“中國是一個經濟落后的大國。要使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我們需要大力克服前進途程中的一切困難,其中特別需要團結具有一定文化水準的知識分子,加強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并使他們的思想逐漸提高?!保?7]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明日報》一方面通過“讀者來信”欄目建構起與人民群眾的溝通交流機制,反映他們的現實需求和對毛澤東思想的學習體會(7);另一方面在推進毛澤東思想大眾化的進程中,始終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緊密聯系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實際,認真負責地總結各條戰線上的先進模范人物的事跡和先進典型經驗,用人民群眾自己創造的先進典型來教育人民,有力地推動了毛澤東思想的傳播。
當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報黨刊需要深入實際,聯系群眾,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緊密圍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這一中心任務,不斷增強報刊的思想性、戰斗性。2022年度黨報黨刊發行工作視頻會議強調,黨報黨刊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重要手段”,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更好地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28]。以當代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為例,黨報黨刊在宣傳過程中必須及時解答當前人民群眾普遍關切的社會熱點問題,增強宣傳內容的吸引力與感染力,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積極做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理論闡釋,打造一批極具特色的品牌欄目,增強宣傳的指導性與權威性;另一方面,牢牢把握“理論聯系實際”這一原則,深入基層實際、廣泛調研,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實踐運用展現給廣大人民群眾,總結相關先進典型經驗,充分發揮報紙的正面宣傳和典型示范效應。
(四)要始終堅持通俗化、普及化與信息化相結合
一直以來,毛澤東思想的宣傳教育工作,都需要發揮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中央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抓得很有成效。在黨員干部、民主黨派成員和知識分子中逐步形成較好的學習制度和風氣,廣大黨員干部和知識分子努力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改造世界觀和指導自己的工作。如前所述,《光明日報》在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了兩方面措施:一方面通過“原文刊載”與“通俗化解讀”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利用專家學者、高校教師、民主黨派成員以及部分知識分子的闡釋,加大對毛澤東思想的通俗性闡釋;另一方面不斷擴大自身的發行地域與發行范圍,加快出刊速度,構建全國范圍內銷售網絡,并于1955年率先在全國報紙中由直排改為橫排(8),這些都為毛澤東思想的普及奠定堅實基礎。在這里,不難發現,報紙自身的發展與對毛澤東思想的宣傳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由于當時的信息化程度低,以《光明日報》為代表的報紙是人民群眾獲取信息資源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加強對毛澤東思想的宣傳,也促進《光明日報》不斷優化自身建設。
新時代,數字化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傳播媒體的發展,使新聞信息的傳播形式由單向被動的形式轉變為多向互動的新傳播形式,為人們進行信息的發送與接收提供越來越便捷的途徑和手段。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29]。故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黨報黨刊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始終堅持通俗化、普及化與信息化相結合。一方面以現代傳播手段為支撐,充分利用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量身定制的數字技術,借助新的傳播方式,讓當代馬克思主義走進大眾的視野,實現創新性發展。如積極利用網站、微博、微信、電子閱報欄、手機報、網絡電視等各類新媒體,實現當代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另一方面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及時批駁各種錯誤思想輿論,提高當代馬克思主義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當好中國共產黨形象的宣傳者。
注 釋:
(1) 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周一平:《毛澤東思想研究史稿》,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楊鳳城主編:《毛澤東研究思想述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胡為雄:《毛澤東思想研究史略》,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劉長軍、謝瑜:《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日報〉宣傳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啟示》,《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年第5期;吳榮軍:《新中國初期主流意識形態建構研究述評(1949~1956)》,《黨史研究與教學》2017年第3期;金燕、祝黃河:《新中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及當代啟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年第3期;等等。
(2) 具體參見胡喬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光明日報》1951年6月23日。
(3) 具體參見盧居正:《讀了“實踐論”以后的心得》,《光明日報》1951年4月21日;路元:《毛主席的“矛盾論”》,《光明日報》1952年4月7日;楊惠安:《學習“矛盾論”對于農業工作的幾點認識》,《光明日報》1952年6月9日;季羨林:《學習“實踐論”心得》,《光明日報》1953年6月19日;等等。
(4) 在這里,根據筆者不完全地統計,《光明日報》先后全文刊載《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矛盾論》《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論人民民主專政》等一系列重要著作。
(5) 具體參見王亞平:《要翻造吃人的歷史!》,《光明日報》1949年10月23日;胡風:《安魂曲》,《光明日報》1950年2月6日;黎落:《勝利的“五四”》,《光明日報》1950年5月4日;王亞平:《紀念章》,《光明日報》1952年6月21日;等等。
(6) 在這里,主要是指:“所有宣傳思想部門和單位,所有宣傳思想戰線上的黨員、干部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具體參見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5頁。
(7) 具體參見老實:《關于學習的刊物》,《光明日報》1950年3月17日;郁文:《有些地主出身的舊知識份子目前仍存著嚴重的思想問題》,《光明日報》1950年5月30日;呂烈揚:《堅決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無情地向錯誤思想進行斗爭》,《光明日報》1951年11月17日;李定瑜:《建議各報刊多多報道“三反”“五反”以后的新氣象》,《光明日報》1952年5月7日;等等。
(8) “我們認為現在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的趨勢……報紙橫排后,將更便于讀者閱讀?!本唧w參見《為本報改成橫排告讀者》,《光明日報》1955年1月1日。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N].人民日報,2023-03-31(01).
[3] 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通知[N].光明日報,1951-07-03(03).
[4] 何思敬.“實踐論”是我們民族偉大建設的指南[N].光明日報,1953-04-01(03).
[5] 楚圖南.為新中國的文化建設奠基[N].光明日報,1949-10-02(02).
[6] 韋愨.共同綱領的教育政策[N].光明日報,1949-10-12(01).
[7] 丁玲.要為人民服務得更好[N].光明日報,1952-05-24(03).
[8] “毛澤東選集”的出版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和光榮[N].光明日報,1951-10-14(01).
[9] 劍英.慶祝“毛澤東選集”的出版[N].光明日報,1951-10-15(01).
[10] 清華大學宣傳通訊組,北大通訊社.“毛澤東選集”出版鼓舞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N].光明日報,1951-10-15(03).
[11] 慶祝“毛澤東選集”出版[N].光明日報,1951-11-13(02).
[12] 統一學習“毛澤東選集”[N].光明日報,1952-06-15(03).
[13] 易斌.理論學習和思想改造結合[N].光明日報,1950-02-15(03).
[14] 各地人民競購“毛澤東選集”[N].光明日報,1951-10-15(01).
[15] 慶?!捌咭弧毕蛑袊伯a黨獻旗[N].光明日報,1951-07-08(01).
[16] 各首長紛紛撰文闡揚毛澤東思想[N].光明日報,1951-10-18(03).
[17] 沈雁冰.三年來的文化藝術工作[N].光明日報,1952-09-27(03).
[18] 施汝為.學習“實踐論”之后對于怎樣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商討[N].光明日報,1953-09-24(03).
[19] 趙忠堯.從“實踐論”談到科學工作的方法[N].光明日報,1953-09-23(03).
[20] 以更高熱情開始學習“矛盾論”[N].光明日報,1953-05-23(01).
[21] 馮友蘭.學習“實踐論”的收獲[N].光明日報,1951-03-24(03).
[22] 羅常培.建國兩周年談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問題[N].光明日報,1951-09-30(03).
[23] 關于貫徹執行三項中心任務的決定全文[N].光明日報,1951-12-21(01).
[24] 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國家建設工作[N].光明日報,1953-05-05(01).
[25] 團結一致建設民主新中國[N].光明日報,1949-06-16(01).
[26] 以高度的信心的堅強的意志迎接一九五二年[N].光明日報,1952-01-01(01).
[27] 爭取一切愛國知識分子為人民服務[N].光明日報,1950-06-16(01).
[28] 2022年度黨報黨刊發行工作視頻會議在京召開[N].光明日報,2021-11-19(03).
[29]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40.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from the Propaganda of Mao Zedong Thought
by the Guangming Daily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ZHANG Baojun
(School of Communist Party History and Party Construction,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PC paid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Guangming Daily actively took various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paganda of Mao Zedong Thought, such as publicizing the main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era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publicizing Mao Zedong's philosophy thought represented by "On Practice" and "On Contradiction", publicizing Mao Zedong's cultural education and artistic thought, publicizing the grand occasion of the publication, purchase and study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and publicizing the living soul of Mao Zedong Thought. On this ba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ing "original publication" with "popular interpretation", combining "theoretical propaganda"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combining "editorial guidance" with "diverse genres" have been formed, which provided inspiration for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cluding always adhering to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of Marxist ideology, always adhering to the party spirit and principles, always implementing "deep into reality" and "deep into the masses", and always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popular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 Guangming Daily; Mao Zedong Thought; propaganda;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責任編輯:王方東,王 磊]
收稿日期:2023-03-14
基金項目: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專項課題“習近平關于黨的歷史論述研究”(22XNQ014)
作者簡介:張保軍(1997—),男,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建,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