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萍
【摘要】作為教育改革的實踐者,面對在“創智云課堂”(以下統稱“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形式單一、教師缺乏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與參與度不夠等現狀,文章對引導小學生基于“云課堂”的過程性學習實踐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過程性學習;“創智云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在全國中小學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借助“云課堂”引導學生開展過程性學習,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合理利用網絡,豐富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在課堂教學中創生智慧。
一、基于“云課堂”的小學生過程性學習的研究意義
1.課程改革的需要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發展。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學生如何成為學習的主人、如何學會學習。“云課堂”環境下的過程性學習,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體驗,在學習實踐中突出學科特點,同時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個性展現,協調合作學習探究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習體驗和探索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欲望,促使課堂教學從傳授型教學向互動型教學轉型。
2.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現在的小學生是伴隨著信息技術成長起來的,他們對“云課堂”等數字化環境的學習內容非常感興趣,基于“云課堂”的過程性學習,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滿足了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3.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需求
教師專業化發展應與時代發展同步。作為引導者,教師的教育視野、教育觀念、課堂教學能力、學科知識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都對學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作為課程的實施者,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知識,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專業能力和素養,加速專業化發展。
二、基于“云課堂”的小學生過程性學習的實踐研究
1.使用“云平臺”,做好教學預設工作
提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將要學習的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從而提高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互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列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云平臺”上進行展示,學生可以據此進行預習和提問,教師根據學生預留的問題在下節課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講解。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各種指標,如字數、評測次數、提問的創新性等,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跟蹤。
2.利用“云資源”,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1)教師可以借助平板電腦推送豐富有趣的生活情境,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例來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運用“云課堂”技術,優化操作活動。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為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通過演示、猜測、驗證、探索、交流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實現新舊知識的轉化,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在“云平臺”豐富的教學資源中,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的素材,精心整合。通過平板電腦的演示,使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從動態的呈現中清晰地觀察到知識的發展與推進,從而降低了思考的難度,促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3)嘗試讓學生主動自由地探索,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過程性學習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才能有學習的體驗,真正在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將思考過程記錄在平板上,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利用“云平臺”分屏投影功能多次地展示學生思考的過程,讓學生充分參與,從而最大限度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
3.運用“云技術”,鞏固課堂新知
“云課堂”其實是一種學習環境的創新。經過預習與新授,學生可以進入練習模塊,當場測試學習的效果,從而不斷調整學習態度與方法,做到學以致用,體現“云課堂”的高效與便捷。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方面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借助“云課堂”平臺,所有習題、練習都是可以在平板電腦上操作,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備課資源推送給學生,真正實現了無紙化教學。同時還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在家校群里分享,使數學書本里的每一課、數學課堂作業本、口算訓練和單元練習等每一個練習都能在平板電腦上展示,方便師生的交流和展示。
4.通過“云平臺”,開展多樣化評價
(1)教師單向評價。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欣賞和贊美。”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發達,不善于客觀地評價自己。根據這樣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學習中表現出的細微變化,可以采用他們熟悉又喜愛的動畫形象做出動圖,通過點擊平板上的圖標,以語音和小動圖的表現形式進行反饋,結合教師的口頭表揚,及時肯定學生的優點。這樣的評價讓低年級學生找到進步的方向,增加了無窮的樂趣,這些贊美的話語和活潑可愛的小動圖隨時鞭策激勵著學生,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并保持在高漲狀態。
(2)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在教學中,除了教師評價、過程性評價之外,還有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等多個角度。教師可以運用AiSchool平臺及時投影個別學生學習的結果,讓大家互評。這種方式讓學生在賞識中相互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的有效性。不僅能有效地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克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也有效地解決了班級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間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引領教師將“教本位”變為“學本位”,有效地促進各層次學生的發展。這樣的過程性評價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斷提高與自我完善的機會,讓他們在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中不斷反思,學會自主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三、基于“云課堂”的小學生過程性學習的初步成果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依托課題研究,充分運用學校校園網、局域網以及“云平臺”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教師精心設計,使“云課堂”與學科教學內容實現有機整合;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積極主動、和諧愉快的自主式學習過程,同時,也取得了各種教學、研究的成果,有力推動了學校工作的開展。
研究雖然圍繞學科開展,但在學科研究的帶動下,各部門紛紛參與到課題中來,各類校園活動層出不窮。學校每年都運用“云課堂”的投票系統,開展大隊委員改選工作,少先隊員通過掃碼形式投票,突破了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的局限性,使改選工作更即時、更客觀、更透明;教導處每年的學科周活動,也采用“云課堂”進行,學生使用“云課堂”系統,開展學科競賽,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的高效與便捷;學校考核小組每年采用“云課堂”進行職稱晉升考核,達到了公開、公正、公平的效果;其他諸如家長問卷,建立起了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橋梁,家長通過網絡進一步加深對學校的了解。正是因為大家的努力,使美麗的校園營造出濃濃的數字化氛圍。
基于“云課堂”的小學生過程性學習研究,拓展了課題組教師的知識領域,并有針對性地從思想意識、學科本位、信息技術整合以及實踐性反思等理論和實踐研究的角度開始了新的思考。在這種模式下,課題組青年教師的成長是迅速的,全方位提升了青年教師的能力,教師在課題的磨煉中其專業得到發展,多位老師的教學論文被發表并獲獎。
四、結語
“創智云課堂”是時代的產物,通過實踐研究,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重視教學設計,才能實現自身學科知識水平和學科素養的提高,給學生更好地學習體驗。同時,教師也應該認識到“創智云課堂”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課堂組織難度大,對學習者自律要求高等,教師要進一步深入研究,選擇最佳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品質。
【參考文獻】
[1]張杭美.中小學云課堂個性化教學實施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6
[2]謝德.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作用[N].中國教育報, 2008-11-25(3).
[3]王鶄,楊倬.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以華師云課堂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