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敏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以下簡稱《列傳》)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留下了經典一頁。其中,藺相如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一直唱響于歷史的各個時期。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藺相如這類經典人物形象對于學生素養發展來說是極具價值的鮮活素材。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其中,自主發展強調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而藺相如令人驚艷的人生可謂是自主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典型案例。下面,筆者將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育背景,從多個視角探究《列傳》中的藺相如形象,觀照經典人物形象的現實意義,引導學生走近經典人物形象,激發生命動能,開創屬于自己的美麗人生。
積極的人生在于,無論何時何地都擁有一顆自強不息的心。出身卑微的藺相如,從名不見經傳的普通門客,通過不懈求索,最后躋身于百官之尊。回溯其仕途,不難發現,其不得志時,不怨天尤人,被重用時,不盲目自負,這正是他成功的重要保障。想當初,藺相如隱沒于眾多門客之中,寂寂無聞,棱角未顯。但是,他沒有消極躺平,而是時刻保持進取之心。當繆賢“竊計欲亡走燕”時,他相機而動,果斷阻止,并曉之以理,動之以義,終使繆賢“幸得脫矣”。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藺相如以敏銳的政治眼光為繆賢化解了危機,也為自己支起了通向未來的青云梯。
在此環節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走出文本,結合自身的成長,暢談更多類似的歷史人物,如起步于一介亭長的劉邦,發跡于低級部尉的曹操,騰達于荒寂河野的朱元璋等等。在“以文化人”教育理念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獨特優勢,發揮其在學生品格塑造過程中的潛移默化功能,以經典的人物形象激發學生的自強意識,助力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全面地完成生命重建。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動善時”,這里的“心善淵”說的是隱忍蓄勢的處世哲學。隱忍蓄勢,顧名思義,就是隱藏實力、忍耐蓄積。它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命境界。儒家歷來主張中庸,強調內蓄,認為處事要深沉冷靜、涵養耐性,而后厚積薄發。藺相如在人生博弈中,始終堅守初心,不戾不躁,可謂把隱忍做到了極致。如,在做“舍人”時,雪藏蓄勢,靜觀時局;在與秦王交鋒時,有禮有節,后發制人;在廉頗挑釁時,一再克制忍讓,以大局為重。藺相如的故事告誡我們:懂得隱忍之道,方有華麗轉身。
穿越歷史的時空,可以看到更多的“藺相如”: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刻苦勵志,成就自己的春秋霸業;司馬懿韜光養晦,謙卑隱忍,為子孫夯筑堅固的帝王基石……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形塑的關鍵期,養成什么樣的三觀,不僅關乎其個人發展,也影響民族復興。如何在逆境中實現突圍,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去藺相如等經典人物的生命境界里尋找力量。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行與藏,進與退,是選擇,更是智慧。藺相如的行藏之策令人稱道。長期蟄伏,不露山水,等待的就是那一刻:“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角逐,讓蓄勢已久的藺相如終于嶄露頭角。行藏之間,藺相如轉得從容自若,拜為上大夫,不驕不躁,當仁不讓主動請纓,盡力維護趙國尊嚴;拜為上卿后,依然進退有度,明智地處理了個人恩怨與國家安危。藺相如用行藏在我的高階智慧為自己贏得了世代相傳的不朽英名。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都諳習行藏之道。春秋時期,楚莊王少年即位,朝政混亂,為穩住事態三年不理國務,暗地里卻廣納賢才,整頓朝綱,期待有朝一日大展宏圖,霸業四方;20 世紀,毛澤東等一批革命青年,在民族危亡之時挺身而出,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豪邁氣概,帶領廣大民眾開天辟地,前赴后繼,最終建立了新中國。教學時,教師可以基于當今文化發展的多元趨勢,鼓勵學生堅持文化自信,把傳統文化與自身成長結合起來,列舉各個歷史時期的典范人物,汲習他們的行藏智慧,用以增強馳騁未來的生命底氣。
寬厚謙讓、和善悅納是中華傳統美德文化的重要內容。藺相如憑借卓越的才華和過人的膽識,不斷為自己的人生加碼,未曾料想“位在廉頗之右”后,卻招來廉頗得寸進尺的挑釁。面對廉頗的倨傲無禮與咄咄逼人,藺相如“不欲與廉頗爭列”,表現得異常平和大度,且以對時局深邃的洞察力明示廉頗:“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在藺相如的一再謙讓與包容下,廉頗終于醒悟并“負荊請罪”。這樣,藺相如及時化解了趙國危機,也成就了“刎頸之交”的歷史美談。
在教學延展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由“刎頸之交”聯想到“管鮑之交”。鮑叔牙在齊國的權力角逐中,以國家大義為重,不計前嫌,力薦管仲,以包容之心為齊桓公建立霸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鑄立課程思政意識,將語文學科教學與學生道德教育融為一體,引導學生在領略經典人物人格魅力的同時傳承他們的生命基因,進而涵養自己的道德品質,無疑是對傳統文化最生動的活用。
經典人物的價值魅力在于不拘一格,在于發現更高的人生。《列傳》作為傳記類的不朽之作,包含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在任何歷史時期都具有很強的參考和借鑒價值。在高中語文統編新教材中,像《列傳》這樣的傳統保留篇目不在少數,如《蘇武傳》《張衡傳》等。這些優秀的人物傳記歷經歲月磨洗,早已沉淀為厚重深邃的文化寶藏。如今,在“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核心素養理念下,基于傳統人物的現實意義觀照,個性化、多視角地探究經典人物形象,為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揚帆,為他們的生命成長和未來發展領航,是語文教學工作與時俱進、汲古惠今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