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暉
摘 要:《企業會計準則》明確了企業應如何進行收入的確認及核算,但在實踐中,能規范執行會計準則,準確進行收入核算的企業卻是寥寥無幾。筆者在一家報業企業實習時,發現該企業在收入確認方面存在諸多不規范。文章以案例的方式利用財務軟件中輔助核算的功能,對收入確認進行模擬會計處理,在實現規范收入確認的同時,又能對企業加強發票管理及內部控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同步規范 收入確認 發票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076-03
收入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經濟指標,收入的確認與核算也是企業會計核算中最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收入確認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了企業的資產狀況、經營成果、以及多項財務指標。《企業會計準則》對加強和規范企業會計行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會計規范處理,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起到指導作用。但在實務操作中,很少有企業能夠規范執行收入準則,即使一些會計核算相對規范的上市公司、大型集團企業通常也是在資產負債表日(12月31日)對重大收入事項進行確認與調整。絕大多數企業仍然沿襲了以開具發票作為收入確認標志的傳統核算方法,主要是因為:(1)方法簡單,時點一致,便于操作;(2)會計準則及稅法關于收入確認的規定對會計人員要求較高,在執行中有難度;(3)收入確認時點與發票開具時點往往不同,按會計準則確認收入如“作繭自縛”,給實務工作帶來不便。但是,以開具發票確認收入的方法卻使企業賬面反映的收入與應收款項失實,稅收風險加大,會計信息質量下降。
關于企業收入確認以及履行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點的規定,概括表述如下:
一是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關于企業收入確認的規定基本趨同,即銷售商品確認收入以商品所有權轉移為標志,提供勞務確認收入以勞務完成為標志。
二是增值稅的納稅義務時點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為方便實務操作及本文敘述需要,我們認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確認時點就是企業收入確認時點。
三是發票是指在經營活動中,由銷貨方或提供勞務方提供(開具)給對方的收付款的書面證明,交納增值稅并不以開具發票為唯一條件,也就是說增值稅的交納與發票是否開具沒有直接必然關系。但有一點必須注意,如果在商品銷售或勞務提供之前,已經提前開具了增值稅發票給客戶,那就必須要先交稅。
一、同步進行收入確認和發票管理的會計核算
“以票管稅”是我國稅收征管環節中采用的主要方法,發票的開具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由于發票開具與收入確認及交納流轉稅并非直接關聯,所以發票管理與收入核算往往要“兩條線”并行,增加了會計核算的工作量,特別是部分“營改增”服務性行業,發票使用量巨大,給管理帶來很大問題。本文將利用財務軟件中輔助核算的功能將收入的會計核算與發票管理合而為一,達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在“應收賬款”科目下增設“收入確認應收”“發票開具應收”兩個明細科目。在財務軟件下將這兩個明細科目均設為“客戶往來”輔助核算。
二是客戶編碼應按照分行業多級的原則設置,建議將以上明細科目按照客戶不同行業設“部門”輔助核算,便于匯總分析統計。
三是相關業務處理的會計分錄。
1.根據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確認收入時,
借:應收賬款——收入確認應收
貸:主營(其他)業務收入
2.開具發票給客戶時,
借:應收賬款——發票開具應收
貸:應收賬款——收入確認應收
為方便已發票查詢和管理,對已開具的發票應逐筆登記和反映,月底可以根據開票情況匯總編制會計分錄。
3.收到客戶款項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發票開具應收
四是賬目發生額與余額分析。
1.發生額分析:
(1)“收入確認應收”借方反映收入確認金額,貸方發映發票開具金額;
(2)“發票開具應收”借方反映發票開具金額,貸方反映收款金額;
(3)“收入確認應收”貸方金額與“發票開具應收”借方金額必然相等。
2.余額分析:
(1)“收入確認應收”余額分析:借方余額表示尚未開具給客戶發票的金額;貸方余額表示多開給客戶發票的金額;余額為零表示收入確認后發票已全部開具。
(2)“發票開具應收”余額分析:在收入確認后發票已全部開具的情況下,借方余額表示客戶欠款;貸方余額表示預收客戶款項;余額為零表示與客戶款項結清。在發票尚未完全開具給客戶或先行開具發票的情況下,以一級科目“應收賬款”的余額來反映與客戶款項結算情況。
五是增值稅申報。一般情況下,應根據“主營(其他)業務收入”的當期發生額計算銷項稅,這與增值稅開票防偽系統中匯總的銷項稅(實際開票金額)肯定是不同的,該差額應在“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中“未開具發票列”中填列。如果當期確認的銷項稅大于開票銷項稅,則將差額填入該列;如果當期確認的銷項稅小于開票銷項稅,則將差額以紅字方式填入該列。
二、案例分析
某報業企業(系營改增企業)與A公司簽訂廣告發布合同,6月份發布廣告40萬元,7月份發布廣告60萬元,A公司于6月初刊前預付款為50萬元,余款50萬元于7月份底支付。雙方履行合同完畢,A公司要求分三次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第一次(6月底)開具金額為80萬元(發票號碼0001234),第二次(7月底)開具金額為10萬元(發票號碼0002345),第三次(8月份)開具金額為10萬元(發票號碼0003456)。(該報業集團公司使用用友財務通8.21版軟件,有關會計分錄也是錄入這個系統并形成以下各表的)
(一)報業集團公司6月份會計處理如下:
1.A公司預付廣告款50萬元
借:銀行存款500000
貸:應收賬款——發票開具應收(A公司)500000
2.發布A公司廣告,應收廣告費40萬元,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收入確認應收(A公司)400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廣告收入400000
3.開具發票給A公司
借:應收賬款——發票開具應收(A公司)800000(備注項注明發票號碼:0001234)
貸:應收賬款——收入確認應收(A公司)800000
(二)報業集團公司7月份會計處理如下:
1.發布A公司廣告,應收廣告費60萬元,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收入確認應收(A公司)600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廣告收入600000
2.A公司支付廣告余款50萬元
借:銀行存款500000
貸:應收賬款——發票開具應收(A公司)500000
3.開具發票給A公司
借:應收賬款——發票開具應收(A公司)100000(備注項注明發票號碼:0002345)
貸:應收賬款——收入確認應收(A公司)100000
(三)報業集團公司8月份會計處理如下:
借:應收賬款——發票開具應收(A公司)100000(備注項注明發票號碼:0003456)
貸:應收賬款——收入確認應收(A公司)100000
(四)查詢A公司的客戶明細賬及余額表如表1所示:
1.A公司6—8月份明細賬如表1所示。
2.A公司6—8月份余額表如表2所示。
3.經過技術處理后,可以得到方便客戶查詢的匯總表如表3所示。
(五)賬目分析
1.A公司廣告發布情況:6月份發布40萬元,7月份發布60萬元,共發布100萬元。
2.A公司收款情況:6月份收款50萬元(月底預收10萬元),7月份收款50萬元,合計100萬元。
3.A公司發票開具情況:6月份開票80萬元,7月份開票10萬元,8月份開票10萬元,合計100萬元,同時也可以注意到6月底多開A公司發票40萬元,7月份底欠開A公司發票10萬元。
4.8月底與A公司往來款項及票據均結清。
通過上述賬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A公司廣告發布、發票開具、廣告收款的情況,與A公司的財務結算過程與結果均一目了然。
(六)增值稅申報環節的特殊說明
我們可以注意到,6月底,“收入確認應收”(A公司)貸方余額為40萬元,表明6月份多開給A公司40萬元發票,該40萬元廣告尚未發布且未確認收入,根據規定6月份在申報增值稅時應將收入基數調增40萬元計算銷項稅;7月底,“收入確認應收”(A公司)借方余額為10萬元,表明7月份欠開公司發票10萬元,多開發票的影響已消除,故7月份在申報增值稅時應將收入基數調減40萬元計算銷項稅。
由于提前開具發票的情形在企業中時常發生,所以我們要重視申報環節的收入基數調整事項,以避免給企業帶來稅收風險,可以將上述調整事項用公式簡單歸納為:申報收入基數=賬目所載收入數+(“收入確認應收”貸方余額本月末匯總數-“收入確認應收”貸方余額上月末匯總數)。
三、同步規范收入確認和發票管理的作用
以上我們利用案例分析和闡述了收入確認的會計核算過程,這種方法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同時也遵循了稅法規定,可操作性強,在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應收款回收、發票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傳統收入核算模式下,“賬”與“實”往往脫節,賬面確定的收入與實際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脫節,賬面反映的應收款余額往往不是真實的應收款,規范收入會計核算后,企業收入、應收款項均記載在賬,體現了“真實性”與“完整性”的原則。
二是傳統收入核算模式下,會計核算無法對企業經營起到很好的監督與控制作用,好多企業進銷存管理軟件形同虛設,規范收入會計核算后,所有與客戶有關的經濟交易事項從一開始就在財務核算中完整體現,降低了經營層事后篡改數據、造假舞弊的可能性。
三是傳統收入核算模式下,財務部門對應收賬款不能實施有效的管理,無法掌握應收款的真實動態,經營層自己跟客戶對賬,業務員更替頻繁,好多應收賬款容易長期掛賬,極有可能存在舞弊行為。規范收入會計核算后,財務部門可以根據賬載的客戶信息,不受經營層干擾,獨立地與客戶單位核對賬目,及時找出差異原因,便于實時監督,防患于未然。
四是傳統收入核算模式下,由于客戶繁多,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與發票管理相互分開,財務部門無法實時監督發票開具客戶單位名稱是否正確。目前,國家對虛開發票(特別是增值稅專用發票)行為規定了極為嚴厲的處罰措施,企業在這方面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理應得到大家的重視。規范收入會計核算后,同一客戶的收入確認、發票開具、收款在同一賬戶內反映,便于財會人員及時核對客戶信息、發票抬頭、匯款單位是否相符,如有差異,則能進一步分析與判斷是否屬于虛開增值稅發票。
四、結語
傳統收入核算模式下,企業要同時兼顧正確確認收入與發票管理,工作量巨大。本文所介紹的方法則很好地解決了這方面的難題,在基本不增加工作量的同時,實現了賬目信息共享,加強了內部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對實際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艷艷,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的經濟后果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碩士論文,2014.04.
[2] 劉強安.關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批判[D].福建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