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摘 要:盧溝橋事變后,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中國共產黨開始著手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第一個建立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在這一時期內,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了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晉察冀根據地進行的經濟建設不僅提高了根據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得晉察冀邊區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還推動了抗戰的勝利。
關鍵詞:全面抗戰時期 晉察冀邊區 內容 經濟建設
中圖分類號:F1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284-03
一、邊區經濟建設的背景
平型關大捷之后,根據中國共產黨建立敵后根據地的要求,八路軍開始創建晉西北根據地。聶榮臻同志領導了約3000人在五臺山地區開始建立抗日根據地。1937年11月7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正式成立。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雖然成立了。但是當時邊區人民生活困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都十分落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以山區為主,屬于山西、河北與察哈爾的交界處,自然地理條件差。在晉察冀邊區,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但是農業生產十分落后,發展緩慢。相當部分的農民難以維持生活,生活窮苦困難。邊區的生產力低下,商品經濟不發達。這一時期處于抗日戰爭時期,貧困的地區難以解決抗戰中軍隊的補給問題,必須改變現狀進行根據地的經濟建設,以保證在抗日戰爭中前線軍隊的補給問題,同時保障邊區人民的生活。晉察冀邊區在全面抗戰前,經濟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這一狀態也使得晉察冀邊區有了經濟建設的現實需要。
為了給部隊提供物質基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開始了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大力發展經濟,適應抗戰的需求。
二、邊區經濟建設的主要內容
晉察冀邊區的經濟建設主要從農業、工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來建設的,其中以農業為主。
(一)農業
農民占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總人口的大多數,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對于晉察冀邊區政府來說,發動農民、提高農業生產率、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是邊區的重要任務之一。農業生產是根據地發展主要條件、根本保證,晉察冀邊區開始大規模地恢復農業生產。
1.減租減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農民占人口的大多數,所以保障農民的各項權利是邊區政府重要的工作之一。邊區政府早在1938年初就頒布了各項條例來保護農民的利益。例如,在《晉察冀邊區減租減息單行條例》中,規定了地主土地的租金要比之前減少25%;地主要收利息不可以超過1分的利等等。但是由于晉察冀邊區是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經驗不足,難以發動群眾,所以這個條例也沒有落實下去。農民的生活沒有改變,還是貧窮困苦,受到壓迫。
1940年邊區政府對條例做出了新的修正,保護農民權益,同時也照顧地主階級的利益,拉攏了各個階級,使得每個階級都在抗戰中團結統一,保障了抗戰的勝利。在之后的兩年里,減租減息深入進行。
從1940年開始邊區政府就一直在推進減租減息運動的進行,但直到1943年,這一運動才開始在農民和地主之間廣泛實行。自此農民積極主動參與邊區政府發動的減租減息運動,減租減息也開始大力實施。
晉察冀邊區政府開展的這一系列減租減息運動,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農民和地主的矛盾,同時也推動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晉察冀邊區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提高,農業產量提高,推動了晉察冀邊區的經濟發展。
2.開荒。晉察冀邊區重視農民的生活,土地問題是農民生活的基礎,所以邊區政府大力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但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所處的地區大部分都是山區,農民可耕種土地的面積小。在一些人煙稀少的地區以及崎嶇的山路部分荒地還很多,這部分荒地無人耕種,也導致了資源浪費。在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后,日本軍隊開始在各個地區瘋狂掠奪資源,破壞生產。晉察冀邊區大部分地主階級也離開了,大多數青年選擇參軍,導致了邊區勞動力驟減,耕地無人耕種,農業發展緩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邊區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來鼓勵開荒,恢復農業生產。這一系列的條例頒布后,大大增加了農民可耕種土地的面積,這也為提高農業生產提供了條件。
在邊區政府的領導下,邊區的農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開始了開荒耕種土地的工作。晉察冀邊區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發,日寇也不斷對根據地進行打擊活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產難以進行。但是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不放棄,堅持開荒工作,提高農業生產,在保障人民生活的同時也為抗戰勝利提供了物質基礎。
3.合作社的開展。晉察冀邊區政府不斷進行著經濟建設,其中一個便是實行合作社經濟。農業合作社是合作社經濟建設的重點,農業是根據地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合作社的開設,提高了農民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增加了農業產量,改善了晉察冀邊區人民的生活,對于晉察冀邊區農業的發展具有建設性的作用。
4.大生產運動。晉察冀邊區積極響應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組織起來”的號召,在邊區政府的領導下進行了大生產運動。1945年的大生產運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這也使得邊區廣大群眾和黨員同志的自信心大大增強。大生產運動在邊區廣泛開展,糧食問題得到了解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耕作技術也有了很大提高,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同時,經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落后的社會生產的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二)工業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工業處于落后的狀態,無法滿足抗戰的需求。在這樣的條件下,邊區政府決定自給自足發展工業。根據地發展初期所使用的武器數量不多,大部分都是國民黨軍隊丟棄的武器,損壞的較多,無法滿足抗日戰爭八路軍的武器需求。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開始在邊區建立軍區的工業部門,成立了軍工部,改變了晉察冀邊區的軍事工業狀況。
晉察冀邊區政府不僅建立了軍事工業,同時建立了一批民用工業。邊區政府投資建立的這一批民用工業工廠,一定程度上還解決了就業問題,滿足了晉察冀邊區工業品的自給自足。晉察冀邊區的各個工廠都統一由工礦管理局進行監管。在這一系列的工業建設中,經濟得到了發展,民用工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邊區的民用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奠定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基礎。
(三)手工業
晉察冀根據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山地為主,所以經濟上是以小農經濟以及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業生產為主。由于這一特殊情況,晉察冀邊區政府根據現實情況將農業和手工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開展。
對手工業,邊區政府采取的是獎勵引導的方式。邊區政府對家庭手工業者提供了很多優惠和支持,例如邊區政府在1942年決定免去家庭副業的統一累計稅。在這樣的條件下,手工業發展速度加快,許多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家庭收入增加。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的紡織是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邊區建立有很多紡織廠,大多數是手工合作社。1942年以后,邊區發生嚴重的旱災,于是邊區政府領導人民開展生產自救,開展紡織運動,幫助人民解決生活困難渡過災荒。
在邊區政府的領導下,晉察冀根據地的廣大手工業者積極參加生產,促進了邊區的經濟發展。
(四)貿易
“七七”事變后,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了,這樣特殊的國內環境,晉察冀邊區經濟建設也同樣注重貿易發展。農業和商業相互支撐,貿易對于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農業是基礎,農業的發展會推動商業發展,商業發展也會對農業產生一定影響。晉察冀邊區政府十分注重農業與商業的發展,將經濟建設的重點工作放在農業和商業貿易上。
由于當時所處的環境,晉察冀根據地的商業狀況落后。根據地的市場蕭條,邊區政府為了改善市場環境,促進經濟發展,開始推動市場的發展。在農村市場主要形式為集市,所以邊區政府全力推動集市的恢復。集市恢復后,農民就可以在集市上購買商品,交換物品,對于經濟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彭真同志在盧溝橋事變后的第2年,提出了抗日根據地的商業貿易應該是對內貿易,對外統制。這一項政策符合當時晉察冀邊區的發展狀況,也推動了商業貿易的發展,由于許多商人來邊區進行活動,使得原本因受到戰爭影響而蕭條的市場重新變得有活力,在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商品流通,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繁榮,為農村經濟建設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晉察冀邊區政府隨著時間以及環境的變化在不斷調整貿易政策,以適應邊區的實際情況,這一做法得到了顯著的成效,不僅推動了晉察冀邊區商業貿易的發展,還對抗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五)財政政策
晉察冀邊區政府還頒布了一些財政政策來恢復經濟,包括直接的財政補貼和貸款補貼。這些政策在鼓勵農民方面顯示出獨特的作用,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在耕種期間農民的經濟需求。
首先,晉察冀邊區政府大力鼓勵農業生產,發放農業貸款來促進生產,推動經濟發展。通過貸款,廣大農民群眾解決了當下需要錢的困難,農民可以全力投入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產量。貸款還有針對興修水利的,水利工程對于農業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這些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鞏固了根據地的經濟。其次,晉察冀根據地在稅收方面也做了修正,在鼓勵農民進行生產活動方面做了一系列規定。
三、當代啟示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全面抗戰期間進行的一系列經濟建設對于當前仍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主要有三點:堅持黨的領導、把人民放在首位、獨立自主進行建設。晉察冀邊區自建立以來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貫徹落實黨的政策時還根據邊區發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建設。晉察冀邊區在黨的領導下,帶領邊區的廣大群眾進行農業、手工業、商業等等方面的建設,取得了輝煌成績。中國共產黨在戰爭時期帶領了各個根據地的人民,甚至全國人民艱苦抗日,度過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并且取得了勝利。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取得了豐碩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就說明,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獲得更多的成果。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放在首位,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地在經濟建設過程中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條款來保障人民的權益,改善人民的生活。這也提高了廣大人民參與經濟建設的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根據地經濟發展。在新時代經濟建設過程中也一定要把人民放在首位,注重人民群眾的需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目標來進行經濟建設。對于人才的培養也是必要的,經濟發展需要各種人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要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要依靠人民群眾。并且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因地制宜,不能照抄照搬別的地區的政策、方法。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過程中,邊區政府根據根據地所處的地理自然環境、歷史條件、社會條件等,獨立研究出來一條適合于自己發展的經濟道路。這也是現在經濟建設需要做到的——獨立自主。新時代經濟建設一定要在黨的領導下,以人民為中心,獨立自主的發展經濟。在貫徹黨的政策的同時要找到各自地區的優勢,根據這個優勢來發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四、結語
經濟建設是其他一系列建設的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國共產黨自建立之日就開始探索經濟發展,十分重視經濟建設。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建立以后,邊區政府在黨的領導下,開始一系列建設,尤其是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改善了邊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促進了根據地經濟發展。晉察冀根據地的經濟建設不僅讓根據地經濟有了大的變化,并且推動了抗日戰爭勝利。邊區政府所進行的經濟建設對于建國之后的經濟建設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新時代的經濟發展一定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從實際出發、獨立自主地進行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 唐旭,李澄.晉察冀邊區的貨幣斗爭[J].河北金融,2022(10):4448.DOI:10.14049/j.cnki.hbjr.2022.10.009.
[2] 李春峰.革命與經濟: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對商業貿易活動的規制[J].軍事歷史研究,2021,35(02):26-32.
[3] 張宏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鄉村社會建設研究[D].山西大學,2019.
[4] 廖朝霞.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經濟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
[5] 劉雅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統一累進稅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7.
[6] 杜曉亮.中國共產黨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動員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7.
[7] 劉璐淼,李朋.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合作社運動對社會經濟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9(01):50-55.DOI:10.13763/j.cnki.jhebnu.psse.2016.01.006.
[8] 李麗芳.晉察冀邊區北岳銀行研究[D].河北大學,2012.
[9] 趙倩.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減租減息運動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
[10] 鄭彬.彭真關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經濟建設的理論與實踐[D].河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