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大數據時代下,黑龍江省要從我國改革開放的“神經末梢”轉變為新時期的開路先鋒,必須積極搶抓國家支持“新基建”、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集中爆發等重要機遇,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啟動新引擎,助推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以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基建”發展現狀為研究基礎,探索“新基建”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作用機理,提出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新基建” 戰略性新興產業 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20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140-03
一、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概況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1.產業引領作用逐漸凸顯。2021年,黑龍江省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單位數為726戶,實現工業增加值526.1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的10.9%。當前,黑龍江省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等八大領域,其中高端裝備、高技術產業正成為工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神州航天器、嫦娥探月工程、C919大飛機、國產首艘航母等一批“國之重器”,黑龍江工業都為之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內首款7噸級民用AC352直升機首飛、首臺國產上海250W雙燃料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出廠等高精尖產業不斷涌現;核電裝備和燃氣輪機、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高速重載鐵路貨車等一批創新產品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2.企業影響力不斷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中國一重集團,是我國最大的鑄鍛剛生產基地,其鍛造的加氫反應器刷新世界紀錄;哈電集團在2022年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名列第390位,以247.98億元的品牌價值成為國內最具價值的制造業品牌之一,其自主研制的白鶴灘水電站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全球最大;節能環保產業的哈爾濱鍋爐廠,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超臨界1000MW鍋爐、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等高效、節能、環保產品的設計制造能力;新材料產業的東北輕合金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認定為“中國最大的鋁鎂合金加工基地”;新能源汽車的哈爾濱光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電力電池在質量、生產技術、規模方面已居全國前列。
3.支撐發展的諸多因素具有一定比較優勢。黑龍江省擁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技研究機構,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才智力支持和保障。擁有安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省內哈工大、哈工程、東北農業大學等一批高等院校,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集團、哈爾濱電氣集團、哈爾濱哈飛汽車集團、中國航空工業東安發動機集團等大型科技企業實力雄厚。“十三五”期間,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64項,累計登記科研成果7325項。在地理區位上,黑龍江省毗鄰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與俄羅斯接壤,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與外國相關企業進行交流合作,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擁有“走出去”的天然優勢。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為了準確評價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根據近兩年黑龍江省工業統計月報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情況表的數據,選取主要反映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市場效益、規模效益、研發投入、社會影響等五個方面指標建立指標體系來進行綜合評價,測算了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八大產業的綜合發展指數(如表1所示),并以此進一步分析目前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細分產業發展不均衡。從數據可以看出,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八大產業中生物產業的發展特色比較突出,排在第一位,其他依次為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其中節能環保產業規模效率最低,利潤率不高,人均收入有待進一步提高;數字創意產業市場效益最低,經營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創意產業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較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R&D研發經費支出不夠,缺乏人才支撐,需要進一步加大重視及投入;數字創意產業的社會影響度最低,需要進一步加大該行業企業的培養。
2.創新發展能力普遍較弱。2013年黑龍江省R&D經費投入是164.8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1.15%,位居全國第17位;到2021年,黑龍江省R&D經費投入194.6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1.31%,雖有所增長,但位居全國位次下降至第23位,說明創新投入仍不足。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環節,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亟需科研能力支撐。且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較小,新能源汽車、數字創意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少,主營業務收入偏低,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迫在眉睫。
3.政策跟蹤落實機制不完善。培育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政府層面需加大政策引導扶持。盡管黑龍江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從財稅政策、企業創新能力、金融支持、人才培養等領域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但發展規劃戰略前瞻性、引領性和實際投入值得深入研究,各項政策跟蹤落實機制還不完善。需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不同領域、不同階段,建立起全方位的立體的政策體系,形成政策支持、跟蹤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推動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由此可見,黑龍江省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優勢、科教人才優勢以及產業基礎優勢為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面臨創新發展的迫切需求,還要不斷引導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壯大,促進新興科技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二、“新基建”賦能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
(一)“新基建”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龍江”建設
以“新基建”為依托,既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關鍵生產要素—數據,又對勞動、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進行整合,二者不斷協同演化,形成完整的數字產業鏈,進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當前,黑龍江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后,數字化轉型內生動力不足,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是新一代數字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化發展能夠在產業數字化發展方面形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培育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推動全面推廣產業數字化,加快“數字龍江”建設。
(二)“新基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創新鏈,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以工業互聯網為例,黑龍江省作為重要的老工業基地,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突出,但產業基礎偏于傳統,需要依托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黑龍江省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已初步建成,隨著工業互聯網體系的日趨完善,能夠進一步優化重組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技術、數據等網絡集聚資源,推動生產模式由大批量、標準化生產向遵循市場需求的批量化定制轉變,提升技術效率。同時,推動核心知識與技術在不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之間傳播擴散,促進各企業間的協同創新。
(三)“新基建”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網絡空間集聚,加速產業集群發展
與傳統產業不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規模經濟有著更高的需求,更傾向于通過地理空間集聚增加規模經濟正外部性產生的溢出成果。“新基建”的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由地理空間集聚走向網絡空間集聚提供契機,產業網絡集聚不僅能發揮傳統地理空間集聚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而且能有效彌補傳統地理空間集聚的缺陷,避免“擁塞效應”出現,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三、“新基建”賦能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一)因地制宜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一是以“新基建”為牽引,鼓勵相關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和制造智能,因地制宜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哈爾濱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布局智能應用示范區集群。二是集中力量打造各具特色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形成一條有時突出、特色鮮明、協同聯動、集群發展的高端裝備產業帶。三是根據戰略性產業基地功能定位、發展重點、建設標準,引入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智慧產業,推動產業基地向專業化、智能化、特色化發展。四是進一步提高園區5G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共享度,加強相同產業的空間聚集整合,吸引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優勢企業、優勢項目向園區聚集,逐步形成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和示范帶動效應。五是鼓勵雙創資源引流參與園區建設,面向數字經濟發展需求,培養高水平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二)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引領力
一是在制造、醫療、交通等相關領域的數據平臺、圖像及語音識別、智能控制、智能檢測等軟硬件產品的開發、生產等方面提供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二是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引導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建立人工智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攻關重點產品、關鍵技術和設備、先進工藝。三是實施一批基礎好、有應用前景的產業化項目,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業、醫療、節能環保和數字創意等重點領域的深度應用。四是充分發揮金融支持創新作用,加強金融機構大數據和全產業鏈分析,找準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著力點,通過開發金融產品、創新信用結構、降低融資成本等方式,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三)合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上云”
一是以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聯通客車有限公司、哈藥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宇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為重點,推動企業管理上云、服務上云、設備上云和產品上云,并在全省范圍內形成示范引領作用。二是積極引導黑龍江省有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信息化基礎設施、管理、業務等方面應用,有效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優勢,激發經濟活力。三是制定有關激勵措施,發揮好政策資金的引導作用,大力支持云平臺建設和企業上云。四是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加強產業集聚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速降費,為企業上云提供高帶寬、低成本、廣覆蓋的網絡服務。五是組織開展企業上云培訓工作,積極參與國內云平臺服務商組織的專題培訓、交流對接等活動,普及上云知識,加快專業技術人才和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升企業上云意識。
(四)發揮數據輻射效應,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揚帆出海”
一是針對俄羅斯重工業實力雄厚,日本、韓國在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等的發展優勢,發揮數據在跨區域、跨產業的平臺輻射效應,構建以對俄合作為重點,區域合作為拓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開放合作體系,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二是以對口合作為半徑,依托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在各區域間的高效互通,做強做大經濟發展“同心圓”。加快“龍廣合作”步伐,借助廣東在高新技術產業、石墨產業等的發展優勢,促進機器人、生物醫藥、石墨等新材料與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把以石墨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輕量化為代表的先進復合材料產業,打造成最具潛力和優勢的產業。三是充分發揮高端裝備制造業產能強大的優勢,主動對接西部地區和沿線發展中國家在交通、能源、高端機械設備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形成協同放大效應,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
參考文獻:
[1] 伍先福,鐘鵬,黃驍.“新基建”提升了戰略(下轉第143頁)(上接第141頁)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效率嗎[J].財經科學,2020(11)
[2] 劉暢,王普生.“十四五”時期新興產業發展:問題、趨勢及政策建議[J].經濟縱橫,2020(07)
[3] 張繼強,鮑榮富.“新基建”加速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崛起[N].中國工業報,2020(02)
[4] 劉萍萍.“新基建”背景下黑龍江省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路徑探究[J].現代審計與會計,2020(04)
[5] 朱沛東.支持“新基建”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原理及建議——基于產業周期和技術創新視角[J].開發性金融研究,2020(10)
[6] 孫輝.黑龍江省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模式研究[J].對外經貿,2015(07)
[7] 袁雪剛,顧雪蓮.“一帶一路”和黑龍江省產業升級探究——基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視角[J].中國市場,2016(04)
[8] 張雷,劉珊.2020年黑龍江省新開通5G基站1.9萬個[N].人民郵電,2021(01)
[9] 李明月.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的路徑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20.
[10] 郭啟光,邢智倉.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內蒙古[N].實踐(思想理論版),2019(12)
[11] 余東華.“十四五”期間我國未來產業的培育與發展研究[J].天津社會科學,2020(05)
[12] 完世偉,湯凱.“新基建”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