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昶昶 楊帆
摘 要:為滿足DRG支付方式對醫院運營管理轉型的要求,提出DRG支付背景下醫院運營管理轉型研究。分析DRG支付背景下醫院的運營管理現狀和不足,從變革人員組織管理機構、優化現金預算管理模式、健全運營成本管理體系、完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方面提出醫院運營管理轉型策略。
關鍵詞:DRG支付 醫院運營 轉型研究 醫保改革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240-02
引言
DRG支付方式在我國醫療體系中應用和發展進一步加快。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成為DRG試點,全國將推行更大規模的DRG試點建設工程。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疾病診斷相關組。該支付方式提出將病例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治療情況、資源占用情況進行分組管理的模式[1]。這種支付方式全方位滿足了政府、患者、醫院各個主體的利益需求,促進醫院加強內部運營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但也對醫院的醫療服務運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DRG支付背景下醫院運營管理轉型具有實際意義。本文分析了DRG支付背景下醫院的運營管理現狀,從組織管理能力和信息系統建設水平兩方面總結了醫院運營管理的不足,并針對性地從變革人員組織管理機構、優化現金預算管理模式、健全運營成本管理體系、完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四個方面提出醫院運營管理轉型策略。
一、DRG支付背景下醫院運營管理現狀
(一)醫院各部門運營組織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醫院的組織管理現狀普遍存在各部門職能分散的問題,缺乏對運營計劃貫徹執行、運營效果監督反饋的組織機構。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聯動,信息溝通不足,無法進行統一管理[2]。DRG支付方式改革需要涉及臨床醫療計劃、財務信息管理病案統計分析、醫療成本控制、人員績效管理等多方面的任務。目前的多數醫院并沒有針對這一龐大的運營轉型工程,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架構進行統籌工作。
另外,DRG支付方式背景下未進行管理轉型的醫院,運營管理環節較多,降低了運營效率,無法實現醫保政策的有效落實。例如,許多醫院的醫保統計工作一般屬于二級科室,工作內容通常依附醫療服務部門,無法獨立調動醫療信息資源,指揮和協調各醫療服務部門按照醫療服務目標互相配合開展工作,各部門的工作效果之間無法形成合力,嚴重影響了支付模式改革的實施效果。
(二)醫院各部門財務信息系統建設滯后
目前的醫院信息系統的信息監控重點是事后監管,沒有建立事前預測、事中管控、事后分析的全流程信息管理體系。而DRG支付方式和新醫改模式則要求可以實時查詢診前醫療支出記錄、反饋診中違規醫療扣費情況、評估診后醫療滿意度。現有的醫院信息系統在上述信息挖掘、智能分析上存在滯后性,無法滿足DRG支付方式和新醫改模式的信息管理要求,需引起醫院管理核心層的重視。
二、DRG支付背景下醫院運營管理轉型策略
(一)變革人員組織管理機構
在DRG的支付背景下,醫院的人員組織管理應該進行變革,建立適應于DRG支付模式的運行機制。按照管辦分開、協調高效的原則,設置DRG支付專項改革一級管理機構,醫院主要領導擔任該機構總負責人,由財務管控、醫療監管、醫保監辦、信息溝通等職能部門抽調精干人員組成,建立組織決策、管理控制、運營執行三層組織架構,全權負責在DRG支付模式的推廣、運營管理系統改革、醫院資產財務管理、人力資源整合等綜合性任務。該機構在DRG推廣上,可以結合實際臨床工作,開設DRG支付教學管理的相關課程,組織各部門科室的醫護管理人員對DRG支付進行學習[3]。同時可以開設DRG模式討論會或者舉辦DRG知識競賽,加深醫院工作人員對DRG的認識,明確DRG的支付背景下的組織管理新形勢。
DRG支付背景下,為了進一步使管理控制、運營執行更加精細化,加強醫院管理規范化,醫院應順應DRG支付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一是建立績效考核專項評估指標。績效考核標準必須同時考慮公平和效率,提倡優勞多勞多得,保證動態、公平、詳細,嚴格考察DRG支付的執行管理情況。二是健全績效考核專項評估體系。在體系中探索動態性績效考核方式,替代傳統的一次性檢查考核模式。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年終評優升級和薪資等級掛鉤。利用績效考核,開展不同部門之間、各個醫護人員之間的多維良性競爭,持續性提高醫院組織管理效果。
(二)優化現金預算管理模式
現金預算管理是DRG支付背景下醫院防控財務風險的重要方法。基于臨床管理的具體經驗,將沒有經過統一管理的科室財務預算模式向DRG病組預算模式轉變。DRG病組即加強預算管理效果為目標建立的預算新編制和執行單位,每個DRG病組負責一個醫護部門的預算編制和考核。根據臨床出診計劃和以往的診療成本數據,編制與臨床診療目標相匹配的現金預算計劃。編制每個DRG病組的收入和支出預算,需要分析DRG支付中各項收入和支出的分配比例,進行收入和支出預測。收入和支出預算計劃的內容主要包括收入和支出兩方面。收入現金預算主要基于支出的預算結果進行計劃預測。而支出預算包括醫療服務量預算、診治項目預算、運營開支預算和醫療資源預算四個方面。支出預算應以月為周期進行編制,預測月末各DRG病組的現金余額。支出預測結束后一定要制定支出超額時采用的短期融資方式,以保障醫院的正常運營。基于收入和支出預測結果,對每個DRG病組進行精細化管理,進一步使醫院藥品、器材等物資和人力資源合理分配。從醫療成本、診治質量、資源消耗等方面對醫護人員的預算管理水平進行多維度的考核和評估。另外,在預算管理考核時也要考慮到現金預算存在時間動態性特征,應根據各科室專治病癥的發病集中期、患者來源地以及國家醫改新政策等內外環境變化,動態調整現金預算計劃,確保預算在實際執行中的有效性。
(三)健全運營成本管理體系
基于DRG支付背景建立運營成本管理體系,能夠加快醫院內部的各項醫療服務的成本核算,并提高成本管理信息的準確性。結合醫療資源價值鏈和服務成本管控等運營成本管理核心,進一步使醫療資源價值分配效果獲得優化,將資源向增值水平較高的醫療項目傾斜,提高醫療服務質量。DRG支付模式強調醫院的醫療服務收入實質上并非醫院的實際收入,只有服務收益大于服務成本才是真正和有效的收入。但醫院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內的現金增收,而是應將營收增值的重點轉向長期收益,即成本管控的效果上。
醫院應該調整現有的現金收益結構,重視技術性更強的醫療服務收益,管控不合理的藥品收入和檢查費用。尤其是在國家提出了藥品不加價、零加成的政策背景之下,引入藥品采購物流外包成為成本管理的發展方向。藥品和醫療器材的物流外包可以促進各項服務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在嚴格核算外包費用的前提下,縮減采購程序和采購成本,提升成本控制效果,拓展醫院的收益利潤空間。
成本管理的關鍵任務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根據已有的成本管理目標,嚴格分析成本產生的原因、環節、過程,及時監督、控制、調整預算目標范圍外的成本損失。成本控制應貫穿于成本管理的全流程。基于DRG的成本核算模式,統一核算醫療服務的收益和支出,并將各DRG病組作為成本控制單位,橫向對比收益和支出,從而加強醫院各部門對成本控制的重視。為了落實對比效果,應構建成本控制考核體系,并將其納入到醫院績效考核整體體系中,對成本管理效果突出的部門與個人授予相應的獎勵,而成本控制差的部門及個人應進行懲罰,促使全體醫護人員自覺進行成本管理,達到運營成本降低的實際成效。
(四)完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
DRG支付模式必須依靠高效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才能實現。在互聯網時代,加強醫院的財務信息管理勢在必行。應利用先進的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財務信息進行分析和整合,建立統一、完善且高效率運行的信息系統,為實施DRG支付模式改革奠定數據基礎。
首先,應加強財務信息管理的投入力度。由上文可知,過度用藥和檢查反而會增加管理成本,因此構建用藥和檢查的費用統計信息系統。在該系統的基礎上構建醫療服務成本控制信息系統,實時監測和控制醫保費用和財務支出,采集和統計醫保數據,匯總分析醫療服務質量、醫療資源支出、醫院運營費用等信息,并向DRG支付專項改革一級管理機構進行反饋。管理機構根據反饋結果制定成本管理策略,通過信息系統通知各相關醫護部門及時調整服務模式。同時也可通過信息系統和微信交互平臺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向他們推送最新的醫保政策和醫院各部門的管理信息,提高各部門的信息聯動效率。
具體來說,可以依托“互聯網+”模式通過各自媒體平臺,一方面可以推廣網上預約就診的模式,使患者就醫和醫生問診更加便捷,優化就醫秩序,提高醫療服務效率,一方面可以實時監測醫保患者的藥品使用和器材檢查費用,防范過度治療等對醫院成本管理造成風險的行為。信息系統可以促進患者采用移動支付方式,減少現金結算,提高醫院現金流運轉的及時性。利用信息系統定期統計患者的醫療支出、住院時間、床位占用時間等信息,從服務質量、成本控制以及醫療效率等方面整體評估醫院各部門和各醫護工作者的成本管理情況。打造高效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持續完善醫院管理流程,加強醫療資源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效果,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成功轉型。
三、結束語
為了提高DRG支付背景下的醫院運營管理水平,本文研究了DRG支付背景下醫院的運營管理現狀,總結了醫院運營管理的不足;從組織管理機構、現金預算管理模式、運營成本管理體系、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四個方面提出醫院運營管理轉型的新策略。
參考文獻:
[1] 張鈺婉,談在祥.DRG支付背景下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22,42(01):49-52,56.
[2] 張興旺.互聯網時代DRG支付方式下的醫院經營策略思考[J].知識經濟,2021(15):2.
[3] 楊翼帆,王淑慧,楊凡,等.DRG支付方式下醫院管理模式探索[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