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敏 杜雪平



摘 要:文章運用數據包絡方法了解近年來北京市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利用現狀,從而加快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基層衛生事業發展。從北京市西城區社區衛生績效考核反饋專報采集人力資源配置與利用的數據,利用數據包絡BCC模型和Malmquist模型對西城區社區衛生人力效率進行靜態、動態分析。2016年綜合技術效率等于1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只有3個,2017年5個、2018年4個、2019年1個、2020年3個、2021年5個。DEA—Malmquist結果,全要素生產率年均1.03;2016—2021年46.7%機構全要素生產率實現了提高,仍然有一半以上機構全要素生產率存在下降。15家社區中心之間人力投入不足和過剩現象并存,效率存在機構間差異。文章認為,探索全區社區衛生人力發展模式時,不能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合理投入。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數據包絡 人力資源配置效率
中圖分類號:F2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244-03
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和利用是影響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全面了解近年來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利用現狀,從而加快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數據包絡分析(簡稱DEA)是一種效率評價的方法,它以待評價系統的投入、產出指標的權系數為優化變量,運用數學規劃模型,對待評價系統的相對有效性做出評價。本研究通過運用數據包絡BCC模型和Malmquist模型對2016—2021年北京市西城區社區衛生機構人力資源配置效率進行靜態和動態評價與分析,為西城區社區衛生人力資源均衡配置與有效利用提供參考。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來源及收集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數據資料來源于2016—2021年《北京市西城區社區衛生績效考核反饋專報》。結合文獻分析和專家匯總意見,構建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配置指標體系,從專報資料中抽取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6—2021年的相關數據。
(二)研究方法
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庫核對、缺失值檢查、邏輯關系檢查后,使用MaxDEA 8 Ultra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數據包絡BCC模型基于規模收益可變,將綜合技術效率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綜合效率表示社區衛生人力在最大產出下的最小要素投入成本。純技術效率是社區衛生機構由于管理和技術等因素影響的生產效率,規模效率是由于社區人力資源規模因素影響的生產效率。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分析是當被評價單元的數據為包含多個時間點觀測值的面板數據時,可以對生產率的變動情況、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各自對生產率變動所起的作用進行分析。
二、結果
(一)一般情況
根據研究目的,結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業務項目開展情況以及各相關指標的可獲得性等原則,構建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配置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由于DEA對指標數量的限制及資料獲取困難,投入指標選擇衛技人員數,產出指標選擇診療人次數、家醫簽約人數、健康檔案數、高血壓管理人數、糖尿病管理人數和老年人體檢人數。
(二)基于DEA—BCC模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效率分析
2016年綜合技術效率有效(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同時等于1)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只有3個,2017年5個、2018年4個、2019年1個、2020年3個、2021年5個(表1)。其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存在人力資源投入過剩和產出不足,或者有規模偏大或偏小等問題。
將綜合技術效率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進行分析,在1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純技術有效(技術效率指數=1)2016年時有8個、2017年8個、2019年4個、2020年6個、2021年7個,這說明在目前的規模下,所有人力資源投入得到了充分利用。2019年純技術有效最少,其他多數社區衛生機構技術水平都沒有達到理想,尤其純技術效率<1的團隊來說,首要問題是改進管理水平,提高現有人力的利用效率。規模有效(規模效率指數=1)的社區衛生機構在當前處于理想規模,在六年中理想規模的機構不多:2016年3個、2017年5個、2018年4個、2019年1個、2020年3個、2021年5個。2019年規模有效機構數最少。非規模有效的團隊中規模效率指數<1,可以采取外延式發展。
(三)2016—2021年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要素生產率動態變化分析
使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2016—2021年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要素生產率動態變化,2016—2021年西城區社區衛生機構全要素生產率年均1.03,年均增加3%。從分解項來看,2016—2021年效率變化指數年平均提高7%。2016—2021年技術進步指數年均下降1.5%。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變化趨勢與技術進步指數變化大致相同,年均下降8.8%。規模效率變化指數年均上升7.3%,除了2021年較上年下降5%,其余年份較上年都有所上升。可見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受技術進步指數變化影響較大。
在1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從2016—2021年年平均指數中,沒有社區衛生機構實現了人力資源管理影響下的生產效率最優(純技術生產率指數<1),40%機構實現了效率的改善(效率變化指數>1)和技術進步(技術進步指數>1),所有機構實現規模效率改善(規模效率變化指數>1)。整體來看,六年間46.7%機構全要素生產率實現了提高,仍然有一半以上機構全要素生產率存在下降。在所有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機構中,其規模效率變化指數大幅增長的狀態,最終導致全要素生產率出現了增長。
三、討論
近年來,西城區社區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總量有小幅度增長,社區衛生人力總量配置基本達到穩定。從產出來看,受疫情的影響醫療診療量有較明顯的下降。公共衛生工作方面,健康檔案、高血壓管理等工作量相對穩定,由于近年來各社區衛生機構對管理的檔案和慢性病人進行了去重和整理的工作,加強了質量管理,重點發展了家醫簽約服務和老年人管理工作。從DEA—BCC模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效率分析結果來看,規模效率指數無效與綜合技術效率指數無效具有很強的齊同性,且規模效率無效的社區中心數量遠高于純技術效率無效的社區中心數量。也要看到這些中心同時存在規模遞增和規模遞減的情況,15家社區中心人力資源投入規模不足和投入過剩現象并存,效率存在機構間差異,發展不均衡。在今后管理中,對15家社區衛生機構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中心需要加大人力投入力度,有些中心要重視人員合理分配,調動積極性,提高人員素質,充分發展人才作用,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
DEA—Malmquist模型分析結果,全要素生產率年均1.03,說明西城區人力資源投入的生產率環比提高。就分解指數來看,效率變化指數和規模效率變化指數提高多,技術進步指數和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提高少。可見,技術進步是影響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純技術效率的變化。近年來,隨著社區衛生服務建設不斷深入,西城區社區衛生人力數量已具規模,但是在衛生人力人員素質、業務能力等軟實力方面還有差距,同樣在15家社區衛生機構中一些崗位和專業人員短缺、優秀衛生人才缺少,是制約社區人力全要素生產力提高的重要原因。西城區今后要重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探索符合西城區實際的社區衛生人才的培養模式,例如,依托區域內綜合醫院的培訓基地、提高繼續教育質量、鼓勵社區衛生人員在職學歷教育,為社區衛生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此外,通過引進新的適宜技術、組建緊密型醫聯體、對口支援、幫扶、加強績效考核激勵機制等多種措施,不斷提高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對于人員短缺的崗位,如公共衛生醫師、牙防醫師、影像醫師、康復醫師等,必然影響社區診療水平、公共衛生服務的推廣和質量,因此,建議增加招收短缺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名額,進京指標可向這些專業傾斜,增加用工形式彌補招收人員不足的缺憾,如返聘大醫院退休專家、大醫院專家多點執業等,并對目前從事工作但尚未取得相關專業證書的人員進行規范化教育和轉崗培訓,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完善社區衛生人員職稱評定體系,保證具備相應水平的社區衛技人員能及時晉升,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高級職稱的比例;配套一系列適應社區衛生發展的人事政策和工資福利待遇、獎勵政策等留住人才;引導全科醫生以多種方式執業,拓寬全科醫生的職業發展路徑;多措并舉達到提升衛生人力效率的目的。
2016—2021年間,西城區15家社區衛生機構中,七家社區機構人力全要素生產率年平均實現了提高,其他八家人力生產率出現降低。受管理水平影響,15家社區衛生機構的生產效率指標都沒有達到最優。而所有社區機構的規模效率都實現了提高。在不同機構效率比較中,我們發現技術進步對全要素生產率改進的貢獻程度仍然較高。在西城區15家社區機構人力配置一定規模下,15家社區機構人力效率存在較大差異,有些機構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較高,有些社區機構不盡如人意。所以探索全區社區衛生人力發展模式時,不能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合理投入。完善對機構績效考核方案,注重提升機構內部人力管理水平;引導優質的人力資源向社區下沉,健全社區衛生人力培養模式,提高業務水平;配套一系列激勵機制,調動人員積極性;保證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Pierre Ouellette,Valerie Vierstraete. Technologicalchange and efficiency in the presence of quasi-fixed inputs:ADEA(下轉第247頁)(上接第245頁) application to the hospital sector.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154):755-763.
[2] 成剛.數據包絡分析方法[M].第1版.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200-212.
[3] 蘇彬彬,盧彥君,王一然等.基于數據包絡模型的我國社區衛生機構資源配置效率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21,14(6):51-57.
[4] 李寧燕.北京市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現狀分析與展望[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8):3216-3218.
[5] 林德南,梁亮,梁實,等.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深圳市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效率評價[J].中國衛生統計,2017,34(2):284-287.
[6] 楊瑤,如婳,王霞,等.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醫院績效管理優化策略探討[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1,28(4):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