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湯澤輝,黃毅涵
(1.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杭州市公安局錢塘區分局,浙江 杭州 310053)
紡織纖維成分的科學檢測分析一直受到行業的重視,因受到外力作用易脫落,量小體微,不易被人察覺,進而成為法庭科學微量物證中的常見對象,可為案件提供有效信息[1]。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人員針對纖維檢驗分析方法進行了諸多研究,常見的檢驗分析方法有顯微分析法[2]、熱分析法[3]、燃燒法[4]、化學溶解法[5]、光譜分析法[6-7]、色譜質譜分析法[8]等。其中,光譜分析法具有檢出率高、特征穩定、無損的優勢。目前,紅外光譜分析已較多地應用于多種類型的纖維檢驗中,而拉曼光譜技術在其中的應用較少。
本研究利用拉曼光譜技術,對常見的11種無染色纖維進行檢測,并對纖維光譜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對纖維種類進行定性區分,有助于形成易于推廣的基于拉曼光譜分析的纖維鑒別步驟與方法。
當光照射物質時,會產生反射、透射和散射現象。其中,反射光和透射光一般占大部分光強,少部分光發生散射,極小部分光子散射后頻率發生變化,這便是拉曼散射效應。
拉曼散射效應是光子和物質分子振動、旋轉產生能量交換引起的。將散射光子和入射光子的頻率偏移量轉用波數(cm-1)表示,其變化量即拉曼位移。對散射光譜進行統計,橫坐標記為拉曼位移、縱坐標記為散射光強,可以得到拉曼光譜曲線。對于同種物質,隨著入射光波長的變化,其拉曼散射光波長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但拉曼位移保持不變,其光譜具有指紋性。
采用DXRxi共焦顯微拉曼光譜儀,配備532、633、785 nm等波長的激發光源。將電子顯微鏡和拉曼光譜相結合,能精確定位聚焦至檢材微局部,可以實現微量物質的快速檢測。
實驗檢測的樣品均為市面常見、無染色且理論成分純凈的樣品,分別為氨綸、丙綸、芳綸1313、腈綸、錦綸、滌綸、純棉、蠶絲、羊毛、苧麻和混合棉(棉80.00%,滌綸20.00%)。使用洗凈的鑷子和剪刀,將準備好的纖維檢材剪取成0.5 cm×0.5 cm大小待檢。
對各纖維樣本進行光譜曲線采集預實驗,采集532、633和785 nm等3種波長激發光下的曲線效果,發現多類樣本在633、785 nm波長激發光下存在較大噪聲和背景熒光干擾,相比之下,采用532 nm波長激發光源采集的曲線信號特征最為清晰。
基本步驟如下:(1)啟動顯微成像拉曼光譜儀,并按照設備要求開展初始化校準工作;(2)將樣本載玻片固定在樣本池內,通過顯微目鏡尋找樣本位置并進行光學對焦;(3)對樣本選取多點位置采集相應光譜曲線,調整合適的入射光功率、曝光時間等參數;(4)如遇明顯曲線熒光干擾,則調高激發光功率至30 mW,長時間(10~20 s)照射樣本點位,以消除熒光,即光漂白法;(5)重復制作樣本,11種纖維分別采集5組穩定光譜曲線。
針對1~11號纖維樣本,分別采集得到其各自的拉曼光譜曲線圖,作基線校正后,未經歸一化處理的圖譜如圖1~11所示。統計各自的光譜特征峰位置,如表1所示。

表1 11種纖維主要拉曼峰位

圖1 氨綸拉曼光譜曲線

圖2 丙綸拉曼光譜曲線

圖3 芳綸1313拉曼光譜曲線

圖4 腈綸拉曼光譜曲線

圖5 錦綸拉曼光譜曲線

圖6 滌綸拉曼光譜曲線

圖7 混合棉拉曼光譜曲線

圖8 純棉拉曼光譜曲線

圖9 蠶絲拉曼光譜曲線

圖10 羊毛拉曼光譜曲線

圖11 苧麻拉曼光譜曲線
綜合上述圖表來看,受成分中不同官能團振動等影響,不同纖維的拉曼光譜曲線特征峰位置有較明顯的差別,易于區分,可以通過比對峰位表定性區分纖維類別。
本實驗對11種纖維分別采集了5條光譜曲線,即樣本數為55個;每條光譜數據維數為1 600維。對該光譜數據集進行歸一化處理并進行主成分分析,計算得到的光譜數據主成分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如圖12所示。當選取前3個主成分時,累計貢獻率達到82.80%;選取前15個主成分時,累計貢獻率已達到99.34%,即降至15維時仍保留大部分信息,在剔除冗余的基礎上使光譜數據的可解釋性更高。

圖12 主成分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
前3個主成分的新指標數據可視化分析結果如圖13所示,可見不同纖維樣本的拉曼光譜數據具有較高的區分度,同種纖維具有明顯聚類特點,可以作為纖維鑒別的依據。

圖13 降至三維后的纖維樣本數據
針對11種纖維樣本進行拉曼光譜分析,以期為紡織行業、公安等鑒別纖維種類提供參考。本實驗在532 nm激發光下對每種纖維分別制作了5組樣本進行光譜采集,得到55條光譜曲線。對各類纖維樣本的光譜曲線進行定性分析,并統計得到拉曼特征峰位表,表明了不同種類纖維樣本拉曼光譜曲線具有特征峰位的特異性。對光譜數據作主成分分析發現,1 600維的光譜數據在降至15維時仍保留了絕大部分信息,特征性強;在降至三維的可視化分析中,光譜數據呈現了較好的聚類性能,可以作為區分纖維物質異同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