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素,廖靜靜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山東 威海 264504)
紡織企業是以紡織業為主要經營領域的企業,涵蓋紡紗、織造、印染、成衣制造等環節,其生產涉及大量的染料、化學品等,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屬于重污染企業。隨著國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以犧牲生態環境為前提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漸被摒棄,紡織企業在環保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紡織業發展的重要議題。企業需要關注綠色生產、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方面,以降低環境影響。紡織企業作為重污染企業,根據相關法律政策規定,應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反映企業對于環境保護相關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重要途徑,也是規范企業污染排放行為的有效管理手段,高質量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紡織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因承擔環境保護相關社會責任而發生的經濟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后形成的信息被稱為環境會計信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在保證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等特征的前提下,通過企業財務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等將環境會計信息傳遞給信息使用者。我國采取鼓勵一般企業自愿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但是對于重污染紡織企業中的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實施強制披露政策,以保障企業更好地履行環境保護等相關社會責任。
2007年由財政部頒布并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第三十三號——環境會計》明確了企業環境會計的基本概念、會計處理方法、信息披露要求等內容,其中,信息披露要求包括環境成本、環境負債、環境資產、環境績效等方面的披露;2015年頒布實施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明確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要求,其中,第四章規定了企業應披露環境信息,包括環境管理制度、環境保護投入、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數據等方面的信息;《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于2021年11月26日由生態環境部2021年第四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并于2022年2月8日開始施行。該法對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活動作出明確規范,要求披露主體依法、及時、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環境信息,披露的環境信息應簡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以上法律政策為紡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供了相關法定依據。
我國紡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主要以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社會責任報告以及環境報告的形式對外披露[1]。經新浪財經網查詢可知,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境內紡織行業A股上市公司有41家,去除3家連續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和一家存在退市風險的公司,本研究主要對37家紡織業A股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展開分析。其中,嘉曼服飾于2022年新上市紡織公司,洪興股份、萬事利、酷特智能為2021年上市,欣賀股份、泰慕士于2020年上市。2018—2022年,海瀾之家、九牧王、雅戈爾、偉星股份、七匹狼、報喜鳥、美邦服飾7家紡織業上市公司采用年度財務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相結合的方式對外披露企業環境會計信息。2020—2022年,森馬服飾、嘉麟杰、欣賀股份等紡織企業也陸續增加社會責任報告對外披露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本研究選取的37家A股上市樣本企業近5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統計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數據來源為新浪財經網)。

表1 紡織業A股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表
由表1可知,2018—2020年,分析對象中的部分企業由于未上市,沒有對應年份的財務會計報告;2021—2022年,37家紡織業上市公司對應年度的環境會計信息都有相關文字在年度財務報告中披露;但是2018—2022年,紡織業上市公司無一選擇采用單獨的環境報告對外進行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工作。通過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比例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比例依然較低,保持在30.00%左右,大多數紡織業上市公司通過年度財務報告披露企業環境會計信息。
紡織業上市公司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通常涵蓋以下內容:環境影響描述、環境管理制度、環境成本、環境負債、資源利用、環境合規性、環境創新與研發、環境風險以及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等。環境影響描述主要包括資源利用、廢物產生、排放物等,這有助于理解公司的環境風險和可持續經營策略;環境管理制度描述公司的環境管理體系、政策、流程和控制措施[2],包括如何監測和減少廢物排放、降低環境污染等;環境成本則是披露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成本,如環境改善投資、環保設施建設等,有助于投資者了解公司的環保投入;環境負債披露可能存在的環境污染事故后果以及應對這些事故可能產生的法律、金融和聲譽風險;資源利用情況披露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能源等資源以及是否有相關的節能減排措施;環境合規性主要為了說明公司是否遵守相關環境法規和標準以及是否存在環境違規行為;環境創新與研發披露公司在環保技術研發、創新和應用方面的努力以及相關成果;環境風險披露可能影響公司業務和財務狀況的環境風險,如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披露與環境相關的社會責任舉措以及公司如何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貢獻。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內容整體概況如表2所示。

表2 紡織業A股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概況
從表2可以看出樣本企業在不同披露方式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其中,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噪聲等污染源和污染物防治占比相對較高,且近5年總體呈上升趨勢;環境管理體系建設與運行以及因環境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披露企業數量較少,因此占比較低。總體而言,A股上市紡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涵蓋面較窄,缺乏全面性,大多以定性文字描述為主,定量數據指標較少,對于因環境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的真實情況,多數紡織企業不愿披露,而是僅對企業環境保護相關的正面信息進行披露。
目前,我國對于紡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沒有進行統一規范,導致很多紡織企業選擇直接在年度財務報告中進行披露,而不是在社會責任報告或環境報告中獨立披露,且不同企業選擇披露的章節也大相徑庭,以此節約披露成本。部分紡織企業甚至做出投機行為,破壞經濟市場秩序,對紡織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3]。
從利益最大化考慮,紡織行業上市公司會在法律框架內進行選擇性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內容、環境負債、環境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披露不全面的問題。公司會主動披露對企業經營活動有利的環境會計信息,例如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噪聲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防治,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環境管理體系的建設與運行,環境自行監測方案等,而對企業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環境會計信息選擇視而不見,如因環境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等,導致企業環境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失誤。
紡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普遍偏低,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夠重視,主要采用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避免采用社會責任報告或環境報告等方式獨立披露信息,以此降低自身披露成本,導致信息披露缺乏全面性;二是紡織企業在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時存在趨利避害的現象,只披露對企業經營有利的信息,對企業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信息選擇隱匿不言;三是在信息披露時,多為定性文字內容,缺少定量專項指標數據的披露。
對紡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進行統一規范,選擇環境報告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避免運用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披露方式造成的混亂感和不易理解等問題,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全面掌握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相關部門應根據紡織行業特性,制定科學計量方法和具有行業可比性的指標體系,使紡織行業環境會計信息計量更加科學;規范統計口徑,避免紡織企業環境資產負債等,根據行業屬性,在不同規模的公司進行試點,最終在所有企業中開展。
紡織企業應從整體上增強信息披露意識,強化企業內部各級領導、各個部門的環保意識,樹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責任觀念;制定內部環境會計準則,明確會計政策、披露要求、計量方法等,設置環境會計信息管理人員,負責環境會計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披露,確保信息披露的全面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規范環境會計信息的工作流程,從專業化的角度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促進監管機構政策的落地,間接助力企業提高信息披露的規范性與專業度。
進一步規范紡織企業環境會計報告的披露形式,如紡織企業不論采用年報披露還是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相關內容均應按照會計報表指標加以披露,為企業環保行為提供計量基礎;根據紡織企業主體性質劃分,從政策的角度完善配套評價標準,進一步從披露的事項、形式、格式及指標等角度進行統一、完整、全面的規定,以期形成基于我國環境基礎信息與環境會計信息關聯化的披露監督體系,為后續的審計、政府監管以及社會公眾監督提供法制依據,為我國紡織業等重污染行業的規范性披露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