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副教授)
(廣東理工學院會計學院 廣東 肇慶 526114)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推動了我國課程思政改革的步伐。對于高校而言,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就要求高校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還要立足于專業課程本身的特點,從育人的視角挖掘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傳遞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思想政治素養。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由美國學者Spady 在其著作《以成果為本的教育:爭議和答案》中首次提出。2018 年我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提出的“以生為本,成果導向,持續改進”與OBE 理念相吻合。在OBE理念下,所有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都是圍繞明確的學習成果進行組織的,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
課程群是指從知識體系角度對若干門性質相關或相近的課程進行重構,使群內課程間結構合理、內容銜接、深度協同,從而發揮課程群整體效應,提高教學效果。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新商業模式的出現,社會對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不再僅僅局限于懂核算的一般性財務工作,還需要能夠支持和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人才,管理會計已成為財會類專業轉型的新方向。傳統的管理會計課程群主要包括《基礎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4門課程,一直以來也是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群,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了適應當前企業集團化發展以及數智財務的運用,培養學生的風險管控能力和戰略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結合廣東理工學院課程體系的設置情況,將《集團財務管控綜合實驗》納入管理會計課程群。課程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管理會計課程群群內課程之間的關系
《基礎會計》是財會類專業的入門課程,培養學生基本的核算能力,為學生搭建財務整體工作體系框架,是后續專業課程的“根基”。《成本會計》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成本核算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管理會計》課程進行預測、預算、決策、分析的依據。《管理會計》課程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重點培養學生如何利用會計信息為企業的內部管理與決策服務。《財務管理》課程以資金規劃為主線,側重企業的資本運作,目的是優化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提高企業的財務成果,主要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集團財務管控綜合實驗》課程結合當前集團企業的特點,使學生通過預算管理、費用管理、現金池管理、投融資管理、財務分析等實踐操作,體會企業真實的工作場景,培養學生的戰略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全局觀、系統觀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按照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在開設課程的先后順序上,一般先開設《基礎會計》課程,再開設《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課程,最后開設《集團財務管控綜合實驗》課程。
(一)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需要。目前,各高校各專業包括財會類專業都在積極推進課程思政,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因專業各課程之間協同不到位,往往出現思政元素重復的現象,導致課程思政效果不佳。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有些課程內容出現交叉重復,比如財會類專業的《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課程之間,資金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等內容出現了重復;二是不同課程不同知識點融入同一思政元素,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三是各課程教師基本上各自為戰,沒有進行頂層設計,每個教師的教學理念不一樣,使得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不佳。在財會類專業開展管理會計課程群課程思政,應根據課程群群內各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將多門課程的思政元素進行協調,突出重點,實現群內課程思政一體化格局,發揮課程群育人功能,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推動專業課程建設,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經營主體多元化,經營活動日趨復雜,會計法規不斷完善,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過硬,還需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然而近年來頻繁發生的財務造假事件導致的“誠信危機”使得會計人員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質疑。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迫在眉睫。教師作為實施課程思政的主體,應深入研究課程思政,結合當前的社會現象和學科發展,將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相結合,發揮課堂教學課程思政“主戰場”的作用。以問題為導向,切實把思政教學貫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終。
管理會計課程群作為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群,旨在培養學生的財務控制能力、價值創造能力和管理決策能力,在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廣東理工學院會計學專業為例,基于OBE教育理念開展管理會計課程群課程思政建設,總體設計思路為:以價值塑造為引領,以專業知識為載體,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從頂層設計專業培養目標入手,凝練思政目標,在畢業要求中嵌入思政指標點,將思政目標融入課程群教育目標,并分解到課程群每門課程之中,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深挖每門課程的思政元素,采取有效的融入方式,實施以成果為導向的全過程教學評估方式,并持續改進,堅持以產出為導向,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學總體思路見圖2。

圖2 基于OBE理念下的管理會計課程群思政教學總體思路
(一)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設計。OBE 教育理念是基于學生成果為導向進行的逆向設計,正向實施。不論是“國標”還是專業認證標準,對學生學習成果提出的要求都非常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指出,管理學類專業課程應加強培養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基于此,廣東理工學院會計學專業對接“國標”和專業認證要求,秉持OBE 理念,確定會計學專業思政教育總目標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法治意識、責任意識、誠信意識、自律意識貫穿于整個專業知識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堅持準則、依法理財、廉潔奉公的職業品質,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會計人才的崇高歷史使命和職業擔當,引導學生樹立對職業的敬畏之心、對工作的熱愛之心、對社會的責任之心。再根據會計學專業思政教育總目標構建管理會計課程群思政教育目標和課程群內各課程思政教育目標。本文基于素養引領、知能并重的原則,構建了管理會計課程群知識、能力和素養(思政)“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其與廣東理工學院會計學專業畢業要求的對應情況如下頁表1所示。

表1 課程群教學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系
(二)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內容應服務于教學目標,本文基于OBE 理念,以管理會計課程群思政目標為導向,將課程群思政融合點主線確定為:誠信服務、經世濟民、管控財富、責任擔當。在課程群思政主線的指引下,在進行思政教學內容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基于OBE理念的產出導向原則,對課程群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重構,對關聯課程中交叉重復的內容進行規劃和整合,強調課程群的整體性建設,與時俱進,增加前沿性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緊跟社會需求;二是統一協調課程群的思政元素,進行系統性設計,避免課程思政“孤島化”現象;三是思政元素應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內容,深挖思政元素,而不是生搬硬套,從而將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學內容。課程群各門課程主要思政教學內容設計如下:
《基礎會計》以“總論——復式記賬法及其應用——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對賬、結賬——編制會計報表”為主線進行教學單元設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計職業道德作為課程主要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之中。例如:通過視頻等向學生展示我國會計發展史,激發學生民族自信心,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對會計造假等反面案例的分析,使學生養成遵守準則、不做假賬、誠實守信的品德;通過對賬結賬的實務操作使學生養成細心、嚴謹的職業態度等。
《成本會計》以“成本核算程序——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報表編制與分析”為主線,將厲行節約的意識、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課程主要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之中。例如:在選擇產品成本核算方法時,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責任感;在分配要素費用時,需遵循受益原則,使學生明白權利和義務的統一;通過精確計算產品成本,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通過對成本報表的分析,培養學生節約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意識等。
《管理會計》以“本量利分析——成本習性與變動成本法——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全面預算——標準成本——作業成本——責任中心”為主線進行教學單元設計,將全局意識、責任意識、規劃意識作為課程主要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之中。例如:在進行經營預測時,引導學生凡事要有規劃,要運用科學的方法,不要盲目行事;在分析預算流程時,引導學生理解預算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協調合作能力;圍繞責任會計的職能,強調責任分擔的意義,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等。
《財務管理》以“資金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營運資金活動——利潤分配——財務分析”為主線進行教學單元設計,將珍惜時間、樹立風險意識、付出才有回報、守信用等作為課程主要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之中。例如,通過資金時間價值等案例分析,教導學生珍惜時間、不負韶華;在風險價值的教學中,使學生明白風險和報酬的辯證關系,提高風險意識;在應收賬款信用政策的教學中,教導學生要守誠信、有底線、客觀公正等。
《集團財務管控綜合實驗》課程以集團企業“預算管理——費用管理——資金結算——現金池管理——投融資管理——出納管理——總賬管理——合并報表——財務分析”為主線進行教學單元設計,將全局規劃意識、風險控制意識、責任意識、團隊協作精神融入其中。例如:通過預算管理實踐,使學生具備戰略規劃意識和大局意識;通過費用管理實踐,教導學生合理控制費用支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通過現金池管理實踐,教導學生要有風險管控意識、誠信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設計。以OBE 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要求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應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管理會計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實現思政目標:(1)課前植入思政教育。課前教師可通過雨課堂推送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視頻、時事新聞、學科前沿、主題案例等學習資源,通過在線簽到、在線答題、在線互動、在線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討論、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2)課中融入思政教育。創新傳統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打造翻轉課堂、互動課堂,綜合運用案例教學、競賽教學、項目驅動教學、情景教學等并結合雨課堂等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實現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3)課后反思思政教育。精心設計課后鞏固作業,結合本次課的思政目標,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同時對課前、課中兩個階段的教學實施環節進行總結、反思,不斷調整、改進教學設計,提升育人效果。
(四)課程群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設計。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考核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過程性考核,將平時過程性考核和期末終結性考核相結合,既要考核學生對課程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也要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考核,將學生的德育水平考核融入到考核體系之中,形成知識、能力和思政“三位一體”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的比率可視具體課程類型不同來確定,一般來說,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終結性考核占比可適當高些,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過程性考核占比較大。考核方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同考核方式對應的課程目標應設置相應權重系數,計算課程分解目標的達成度、課程總目標達成度以及課程群目標達成度,對達成度進行分析,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本文參考王慧(2021)提出的課程考核形式與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計算方法,設計的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如表2所示,課程群目標達成度參照課程目標達成度計算得出。

表2 課程群內每門課程考核方式與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表
(五)構建課程思政建設質量保障體系。
1.組建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課程群教學團隊是開展思政教學的主要抓手。組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富有激情的課程群教學團隊,負責人應由具有較高政治素質和學術造詣的資深教授或專業帶頭人擔任,能夠承擔起組織、管理、指導課程群課程建設的重任。群內每門課程應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小組,實行課程負責人制,推進和落實課程思政建設。通過“青老結對,名師引領,形成合力,集體作戰”,增強團隊的凝聚力。通過課程組教研例會、專題培訓、觀課議課、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外出培訓等方式增強教師理論自信,不斷提升團隊成員思想文化素養。
2.建設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在課程群教學團隊負責人的組織下,通過集體研討,制定課程群建設目標和方案,對群內課程內容進行梳理和優化,設計融入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視頻、教學案例等課程資源,明確成員分工,落實任務,建設課程資源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集體備課、聽課,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評價課程目標達成度,對發現的問題不斷進行改進,完善教學資源。
3.強化黨的領導,多方協作,協同育人。課程思政建設離不開各方的積極配合和參與,應匯聚黨政部門、教務處、學生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多元力量,多方齊抓共管,協同聯動,群策群力,協同育人。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的引領作用,開展黨員教師示范課堂,推動課程思政建設。
專業建設重在課程建設,本文基于OBE 理念,以課程思政為導向,以會計學專業為例對管理會計課程群進行構建,設計了OBE 理念下管理會計課程群思政建設總思路,從課程群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式設計、考核評價體系設計以及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進行探索,以實現課程群知識、能力和素養“三位一體”的育人目標,發揮課程群建設的示范作用,以點帶面,推進專業課程群的改革和建設,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