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清 金菡 李華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院平頂山醫療區麻醉科 河南平頂山 467000)
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頸骨折、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類風濕性髖關節炎等退行性關節炎的重要手段,可糾正關節畸形、緩解疼痛,且可促使髖關節功能恢復[1]。因老年髖關節病變患者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疾病,加上患者各組織、器官功能逐漸衰退,生理儲備功能下降,對麻醉藥物和手術創傷所帶來的強烈刺激耐受能力較低,麻醉風險較大[2-3]。因此,選擇適宜的麻醉方式對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減輕患者痛苦至關重要。靜吸復合麻醉、全憑靜脈麻醉是髖關節置換術中常用的麻醉方法,前者是靜脈麻醉藥物和吸入麻醉劑七氟烷共同作用的麻醉方式,能夠提高老年人群的蘇醒質量,后者具有可控性好、操作簡單等優點[4]。本研究分析兩種麻醉方式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應用效果,為臨床選擇適宜的麻醉方案提供參考。
將2020年1 月—2022年6 月在我院擬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老年患者9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 組(行靜吸復合麻醉)和B 組(行全憑靜脈麻醉)各45 例。A 組:女17 例,男28 例;年齡61 ~82 歲,平均年齡(73.21±2.14)歲;身高160 ~185 cm,平均身高(174.21±3.24)cm;體質量44 ~76 kg,平均體質量(59.21±2.45)kg。B組:女19 例,男26 例;年 齡60 ~83 歲,平 均年齡(73.39±2.12)歲;身高158 ~184 cm,平均身高(174.15±3.20)cm;體質量45 ~74 kg,平均體質量(59.14±2.42)kg。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對本研究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③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級為Ⅰ~Ⅱ級者;④年齡≥60 周歲者。
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使用的麻醉藥過敏;②合并嚴重臟器功能衰竭;③患有樞神經系統疾病、心理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⑤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異常;⑥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
A 組行靜吸復合麻醉。麻醉誘導:咪達唑侖2 mg靜脈推注,吸入濃度6%的七氟烷,氧流量6 L/min,患者入睡后,靜脈推注0.1 mg/kg 維庫溴銨、0.4 μg/kg舒芬太尼,待患者睫毛反射停止且肌松完全時氣管插管,連接麻醉機實施機械通氣。術中維持2 L/min 的氧流量,七氟烷吸入維持濃度為1%~2%,微泵持續輸注0.15 ~0.30 μg/(kg·min)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于縫合皮膚時停用,氧流量加大至5 ~6 L/min。術畢停止瑞芬太尼輸注。
B 組行全憑靜脈麻醉。麻醉誘導:靜脈推注丙泊酚2 mg/kg、咪達唑侖2 mg、維庫溴銨0.1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觀察睫毛反射停止且肌松完全時實施氣管插管,連接麻醉機實施機械通氣。術中靶控輸注0.15 ~0.30 μg/(kg·min)瑞芬太尼和4 ~6 mg/kg 丙泊酚,手術結束前10 min 停止用藥。
1)比較兩組麻醉前(T0)、麻醉誘導后5 min(T1)和切皮后30 min(T2)時心率(heart rate, HR)和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2)分別采集兩組麻醉前、術后24 h 后,于清晨空腹時抽取肘靜脈血5 mL,于3 000 r/min 離心10 min,獲取上清液。使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腦功能指標,包括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S100B 蛋白和髓鞘堿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水平;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免疫指標,包括白介素(interleukin, IL)-2、IL-4、IL-13 和干擾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
采用SPSS 24.0 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T0、T1時HR、MA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 組T2時HR、MAP 低于B 組(表1,P<0.05)。
表1 HR、MAP比較()

表1 HR、MAP比較()
注:a) 與同組T0 時相比,P <0.05;b) 與同組T1 時相比,P <0.05。
組別 HR/(次·min-1) MAP/mmHg T0 T1 T2 T0 T1 T2 A 組(n =45) 74.20±8.24 63.21±7.02a) 69.75±7.79a,b) 95.41±9.85 82.01±8.59a) 87.50±9.08a,b)B 組(n =45) 74.26±7.96 63.10±7.08a) 78.52±8.17b) 95.37±10.08 81.75±8.96a) 98.39±10.15b)t 值 0.035 0.074 5.212 0.019 0.141 5.364 P 值 0.972 0.941 <0.001 0.985 0.889 <0.001
麻醉前,兩組S100B 蛋白、MBP、NSE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 組術后24 h 時S100B蛋白、MBP、NSE 水平低于B 組(表2,P<0.05)。
表2 腦功能指標比較(,μg·L-1)

表2 腦功能指標比較(,μg·L-1)
注:a) 與同組麻醉前相比,P <0.05。
組別 S100B 蛋白 MBP NSE麻醉前 術后24 h 麻醉前 術后24 h 麻醉前 術后24 h A 組(n =45) 1.01±0.14 1.39±0.16a) 15.39±1.70 19.75±2.43a) 10.24±1.79 12.25±1.63a)B 組(n =45) 1.03±0.13 1.98±0.21a) 15.50±1.68 28.65±3.47a) 10.20±1.84 17.83±2.34a)t 值 0.702 14.991 0.309 14.093 0.105 13.126 P 值 0.484 <0.001 0.758 <0.001 0.917 <0.001
麻醉前,兩組IL-2、IL-4、IL-13 和 IFN-γ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 組術后24 h 時,IL-2、IFN-γ 水平高于B 組,IL-13、IL-4 水平低于B 組(表3,P<0.05)。
表3 免疫指標比較(,pg·mL-1)

表3 免疫指標比較(,pg·mL-1)
注:a) 與同組麻醉前相比,P <0.05。
組別 IL-2 IFN-γ IL-13 IL-4麻醉前 術后24 h 麻醉前 術后24 h 麻醉前 術后24 h 麻醉前 術后24 h A 組(n =45) 3.82±0.37 3.38±0.40a) 1.73±0.19 1.59±0.20a) 4.58±0.53 5.15±0.53a) 1.63±0.17 2.17±0.24a)B 組(n =45) 3.84±0.40 2.89±0.32a) 1.75±0.20 1.36±0.13a) 4.60±0.54 5.89±0.61a) 1.65±0.20 2.58±0.27a)t 值 0.246 6.417 0.486 6.468 0.177 6.143 0.511 7.614 P 值 0.806 <0.001 0.628 <0.001 0.860 <0.001 0.611 <0.001
髖關節置換術作為是臨床治療髖關節疾病的主要手段,其療效確切,但術中相關手術操作會導致機體血流動力學異常波動,增加心血管系統負荷[5]。同時,由于老年髖關節病變患者機體臟器功能降低,術中容易出現強烈應激反應,從而增加手術風險[6]。因此,髖關節置換術中需采取安全、有效麻醉方案,以保障手術安全性。
全憑靜脈麻醉作為臨床最常用麻醉方案之一,其聯合應用維庫溴銨、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靜脈麻醉藥物,可取得預期的肌松、鎮痛、鎮靜等效果,保障手術順利實施[7]。但近年來研究發現,全憑靜脈麻醉期間麻醉藥物刺激神經系統,容易影響術后蘇醒質量,增加老年認知功能障礙發生風險,且可能會損傷腦神經功能,影響患者預后[8]。隨著麻醉技術進步,靜吸復合麻醉得到臨床廣泛應用,其在靜脈麻醉基礎上予吸入性麻醉藥物應用,可增強麻醉效果,且利于減少麻醉藥物使用劑量[9]。同時,研究表明,七氟烷作為短效吸入麻醉藥,其具有給藥方便、生物利用度高、代謝速度快等優勢,能夠提高肌松、增加麻醉深度的效果[10]。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T2時HR、MAP 低于B 組,術后24 h 時S100B 蛋白、MBP、NSE、IL-13、IL-4 水 平 低 于B 組,IL-2、IFN-γ水平高于B 組,提示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行靜吸復合麻醉能夠有效穩定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改善免疫功能和腦功能。分析原因在于,靜吸復合麻醉在全麻誘導前予七氟烷吸入,可在短時間內即可達到血藥濃度峰值,縮短麻醉誘導時間,減輕手術刺激性傷害傳導,從而利于減少血流動力學波動[11]。同時,七氟烷吸入后能夠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發揮麻醉效應,且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促使血管擴張,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還能經流量-代謝偶聯機制使腦代謝降低而收縮血管,從而起到保護腦細胞作用,改善腦功能[12]。此外,七氟烷對呼吸道與消化道造成的刺激較小,停藥后5 ~10 min 藥物對呼吸的抑制作用便會迅速消失,能縮短患者麻醉蘇醒時間,且該藥物還具有良好的鎮痛、鎮靜與維持麻醉作用,從而利于患者身體機能恢復,改善免疫指標[13]。
綜上所述,靜吸復合麻醉可有效維持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減少術后免疫功能抑制與腦損傷,較全憑靜脈麻醉更適用于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