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勇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測繪工程系,運城 044004)
當前,新時代賦予了職業教育新的使命與內涵,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邁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開展校內關于專業群建設的績效評價,建立具有整體性、系統性、針對性、科學性的專業群建設績效評價機制,是引導和推動職業院校加強內部治理、提高辦學水平,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和保證。
從專業群建設績效評價的整體系統性上看,專業群建設要從項目頂層設計、資金管理與使用、項目任務執行進度及項目績效等方面進行評價,從而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及時提出改進措施,以提升項目建設效率。從職業教育專業群建設的獨特性上看,它應有特殊的教育評價規律,即如何體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的有效融合,并更加注重企業行業因素,建立多主體充分參與的績效評價工作機制。
截至目前,全國有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職業院校(專科)學校1 486所。由于這些學校所在的區域不同,所采取的人才培養辦法和基礎不同,辦學定位及服務面向不同,導致制定一套普適性的高質量發展專業績效評價指標存在一定難度。從宏觀層面來看,績效評價的指標來源于國家職業教育標準體系,職業院校要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才需求,制定體現區域針對性的績效評價標準。
目前,職業院校專業績效評價大多是以院校自身評定和上級主管部門評定為主。這種績效評價模式和標準不能客觀反映院校專業發展現狀、發展水平,部分評價結果不能客觀體現政府、社會、單位對學校的意見,評估過程也缺乏有效監督。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評價結果將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和干預作用[1]。無論是高水平職業院校的發展還是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都對標“雙高計劃”總體建設目標、管理機制,在建設方案中細化了本校的建設任務及預期成效,這是學校自評指標設置的基礎[2]。專業群建設績效評價要注重財政支出的經濟性、公平性、效率性和有效性,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3]。綜合分析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績效等因素,規范評價工作流程,科學設置評價指標,確保績效評價結果科學合理。按照專業群建設相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群績效評價應從專業生源、人才培養模式、專業教學資源、專業師資隊伍、校企合作、服務能力、人才培養質量、綜合影響力、其他質量要素等方面考慮。
表1 專業群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專業生源狀況一級指標包括在校生規模、高考報考率、學生入學成績、新生報到率等二級質量指標。
專業群生源狀況各二級指標內涵為:專業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校生規模適度;專業高考報考認可度高,專業第一志愿報考率達到100%;專業普通高考招生錄取成績平均分高出當年本省控制線;單獨招生錄取平均分等于或高出全校單招錄取平均分;專業新生平均報到率達到90%以上。
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一級指標包括專業定位與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和人才培養模式凝練推廣等二級質量指標。
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各二級指標內涵為:專業定位緊扣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專業特色鮮明,能有效對接區域產業(行業)人才標準,職業崗位界定明確;尤其與區域經濟支柱產業和社會發展契合度高。有科學的專業發展規劃,年度實施計劃目標明確,有專業質量內控標準和常態化的內控機制[4]。每年開展市場需求、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用人單位滿意度等調研;召開專業人才培養論證會;人才培養方案體現德技并修的職教理念,課程設置規范科學;能總結提煉出體現產教融合職業教育基本理念,并有充分反映該專業辦學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群教學資源一級指標包括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教學設施設備場地及其使用、專業群文化建設、教改立項與教材建設和信息化智能化教學資源建設等二級質量指標。
專業教學資源各二級指標內涵為開發對接職業、行業標準的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核心課程和創新創業類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顯著,信息技術手段廣泛應用,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學生滿意度效果評價平均達到優秀以上。專業群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標;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達標;校內專業實驗實訓設備使用率;有專業群辦學理念、專業群發展定位等頂層設計,校內實訓場地布局和文化建設規范,能充分展示專業特色、職業特點和該專業建設成就。緊跟行業科技新發展,針對學生技術技能積累和創新創業教學需要,有校本教材。建成專業群教學資源庫。
專業群師資隊伍一級指標包括雙師素質比例、生師比結構、教師職稱結構、教師學歷結構、教師企業行業實踐鍛煉經歷、專業帶頭人水平和專業教師團隊綜合水平等二級質量指標。
專業群師資隊伍各二級指標內涵為專業具有雙師素質的專兼職教師達標,專業學生與該專業教師之比達標,專業校內專兼職教師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者所占比例達標,專業校內專兼職教師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位者所占比例達標,教師企業行業實踐鍛煉經歷豐富,專業帶頭人水平高,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一級指標包括合作企業數量、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產教融合項目開發、頂崗實習管理等二級質量指標。
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各二級指標內涵為年接收一定規模的專業群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的校企合作單位達到一定數量;面向區域或行業組建支撐專業群建設,并與校級及以上認定的職教集團、產教聯盟或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合作開發基于工作過程和職業崗位能力對接的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標準;與合作單位共建并已投入教學使用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培訓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等項目,合作企業為專業學生設置獎學金,或合作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或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等;專業群學生頂崗實習符合國家要求。
科研與服務社會水平一級指標包括縱向科研項目、科研平臺建設、社會服務能力、知識產權轉化和學術成果等二級質量指標。
科研與服務社會水平各二級指標內涵為專兼職教師主持省級以上科研項目數量;省級及以上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普(社科)基地等科研平臺;專業教師年參與社會培訓、鑒定人員人次達到該專業在校生數的2倍以上,專業教師參與企業技術革新、工藝改造等橫向科技項目實現技術服務收入到位資金;專業教師以本校為第一專利權人申請獲得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或軟件著作權等數量。專業教師以本校為第一署名單位在全國性報紙、中文核心、EI、SCI、SSCI等期刊發表或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學術論文、出版專著(譯著)或學術工具書、主持或參與完成的科研成果。
人才培養質量效果一級指標包括教學質量學生測評結果、雙證培養水平、學生技能競賽獲獎、就業率與就業質量、雙創能力培養水平、優秀校友水平等二級質量指標。
人才培養質量效果各二級指標內涵為專業教學質量學生測評分數;畢業生取得基本符合專業面向的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比例;學生技能競賽獲獎多;專業學生初次就業率,對口率,有畢業生發展質量跟蹤反饋機制;滿意度調查結果包含在校生滿意度、應屆畢業生滿意度、家長滿意度三個方面。
專業群建設綜合影響力一級指標包括專業建設總體水平、國內綜合影響力和國際綜合影響力等二級質量指標。
專業群建設綜合影響力各二級指標內涵為專業近五年內曾獲得一流、示范、重點、骨干、高水平等專業建設水平認定;專業在中央電視臺、全國性報刊、教育部官方網絡(如職業院校高專網)等全國性媒體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特色、人才培養質量等內涵建設的宣傳報道,在省級報刊和官方網絡媒體等省級媒體對該專業建設特色、成效等專業內涵建設宣傳報道;專業有經專業教(行)指委認可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合作育人項目,專業境外就業的學生人數,依托該專業優勢面向國(境)外招收留學生開展培訓或學歷教育人數。
根據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1)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是指將與決策總是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該方法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茨堡大學教授薩蒂于20世紀70年代初,在為美國國防部研究“根據各個工業部門對國家福利的貢獻大小而進行電力分配”課題時,應用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并對初步確定后的指標體系進行一致性的檢驗,保證了計算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表2 AHP層次分析結果
層次分析法的計算結果顯示,最大特征根為8.385,根據RI表查到對應的RI值為1.404,因此CR=CI/RI=0.039<0.1,通過一次性檢驗。
層次分析法(方根法)的權重計算結果顯示,專業群生源狀況的權重為6.767%,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權重為8.466%,教學資源的權重為14.977%,師資隊伍的權重為18.463%,校企合作的權重為13.056%,科研能力和服務社會水平的權重為13.056%,人才培養質量的權重為10.978%,專業綜合影響力權重為14.237%。
專業群建設績效評價分為評價準備、方案設計及評價指標優化、評價實施、評價報告四個階段。通過收集相關資料,綜合分析與項目相關的信息,形成初步評價結果,完成績效評價結果,測繪地理信息專業群分類評價一覽表如表3所示。
表3 測繪地理信息專業群績效評價一覽表
根據專業群建設績效評價結果,從數據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工程測量技術專業質量等級為優秀(一流),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專業質量等級均為良好。在五級質量等級標準中屬于優良等級,專業群整體有一定的優勢。對于優勢專業,可建議學校在今后申報省級及以上重大建設性課題時,在資金、師資、設備等辦學資源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作為優先選擇和推薦的主要依據,以培育和打造學院的品牌和特色專業[5]。
專業群績效評價是專業設置合理性持續性分析的必要手段,構建科學有效的專業群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于專業群發展過程中專業優化、專業特色凝練、專業競爭力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設計了8個一級指標37個二級指標,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借助軟件對各個指標的權重進行了確定,并以測繪地理信息專業群為例,對專業群績效進行評價并給出了專業群發展的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