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琴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的術后干預中應用中醫治療聯合護理干預對患者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擇2021年1月- 2023年4月醫院婦產科接受腹部手術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年齡、手術形式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2組,各51例。對照組于術后實施西醫治療+常規護理,觀察組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醫治療+護理干預。分別于術后1d、3d比較兩組患者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及術后康復階段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 手術后,觀察組患者的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d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d,觀察組患者血清胃泌素高于對照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康復階段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接受腹部手術治療的婦產科患者術后予以中醫治療聯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術后腸功能的恢復,減少不良反應風險,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 婦產科;腹部手術;中西醫治療;護理干預;腸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 R473.7?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19--04
在婦產科疾病中,腹部手術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手段,由于手術切口位置在腹部,因此難免會對位于腹部的胃腸系統產生影響,加之手術器械的刺激、術后引流、麻醉劑應用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在術后多出現腸功能障礙的情況[1]。此類患者多表現為腸蠕動功能障礙、胃腸功能紊亂、水電解質失衡等,臨床出現腹脹、排便障礙、排氣障礙等癥狀。腸功能紊亂的出現,是導致患者術后不適、導致各種并發癥的關鍵原因,也是增加患者住院時間及治療費用,影響患者術后康復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及干預[2]。在西醫方面,多通過靜脈補液、胃腸動力藥物對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予以術后治療,以達到改善其腸功能的目的,提高患者舒適程度,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但是西藥單獨應用有引起各種不良反應的風險,影響患者依從性[3]。隨著中醫技術的發展,中醫逐漸被應用至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的術后治療中。中醫認為,術后腸功能的紊亂是術后長時間臥床、麻醉及手術操作刺激的綜合作用,導致患者胃腸運化傳導失司,引起腑氣不通、腸道氣機失衡,從而導致腸功能障礙,引起排便障礙、腹脹等癥狀[4]。中西醫結合治療對于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良好,結合護理干預工作,可進一步促進患者康復。基于上述理論,本研究探討在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的術后干預中應用中西醫治療聯合護理干預對腸功能恢復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1年1月- 2023年4月醫院婦產科接受腹部手術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年齡、手術形式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年齡20~60歲,平均43.42±4.26歲;手術形式:開腹手術19例,腹腔鏡手術32例。觀察組年齡19~60歲,平均43.87±4.16歲,手術形式:開腹手術20例,腹腔鏡手術31例。兩組患者年齡、手術形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經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研究對象本人與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
(1)納入標準:符合腹部手術指征;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Ⅲ級;臨床資料及此次就診資料完善;對本次研究依從性良好;無認知障礙、語言障礙,可與醫護人員溝通。
(2)排除標準:對本項目所使用方法不耐受者;機體臟器功能障礙者;患免疫性疾病者,如紅斑狼瘡者;合并傳染性疾病,研究過程可能危害醫護人員健康者,如HIV攜帶者、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明顯出血傾向者;惡性腫瘤,生存時間不足3個月;研究中途轉院、死亡,或因其他原因退出研究者。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于術后實施西醫治療+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西醫治療:術后常規補液,將營養液以靜脈輸注形式給予患者,同時予以抗感染藥物。
(2)常規護理:以沙袋壓迫術口止血,加強心電監護,做好引流管保護,避免彎折、堵塞;施以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排便;術后去枕平臥,有嘔吐情況者將頭偏向一側,避免窒息,6h后可調整體位為半臥位。
1.2.2? 觀察組? 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醫治療+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中醫治療:術后以小承氣湯對患者進行治療,組方為55g大黃,36g枳實,27.5g厚樸,煎煮至20ml,2次/d。術后6~8h行針灸治療,選大腸穴、足三里,留針30min,2次/d。
(2)情志護理:術后及時告知患者治療情況,強調治療效果的積極面,避免患者擔憂、焦慮;麻醉效果退去后,在室內播放輕柔音樂,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教會患者正確的深呼吸減壓法,鼓勵患者傾訴負面情緒并耐心傾聽;指導家屬與患者進行溝通,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關愛,不可刺激患者,盡量滿足患者需求。
(3)腹部按摩:手術結束8h后,協助患者保持仰臥體位,予以患者腹部按摩,以肚臍為中心進行順時針按摩,注意避開術后、控制力度,5~10min/次,2次/d,患者恢復肛門排氣、排便后即可停止。
(4)早期活動:首先予以健康教育,強調早期下床活動對促進康復的作用,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選擇適當的時機鼓勵、指導患者下床活動;無法下床活動者,定時協助其翻身,予以拍背,指導患者于床上展開肌肉活動。
(5)飲食護理:手術結束后6h內禁食禁水,6h后少量飲水,可進食流質食物,而后過度至半流質食品,促進患者腸道蠕動,加快肛門排氣。術后禁食易產氣食品,保持少食多餐。
(6)疼痛護理:術后24h內,盡快拔除尿管、引流管,如果患者可耐受疼痛,則通過音樂療法、注意力轉移方法進行鎮痛,如果患者疼痛嚴重,無法耐受,則在咨詢醫生后,遵醫囑予以藥物鎮痛;除此之外,還可予以患者化瘀類中藥。
(7)并發癥預防:幫助患者按摩下肢,協助患者進行肢體活動,按摩三陰穴、足三里、豐隆穴等,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定時翻身、擦洗身體,避免壓瘡;通過腹部熱敷、濕敷薄荷油,避免便秘;以耳穴壓豆、睡前溫水泡腳,避免睡眠障礙。
1.3? 觀察指標
(1)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
(2)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分別于術后1d、3d比較兩組患者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
(3)不良反應:康復階段不良反應包括便秘、腹脹、惡心嘔吐、腸梗阻。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手術后,觀察組患者的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較
術后1d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d,觀察組患者血清胃泌素高于對照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康復階段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腹部手術是婦產科常見治療手段,由于手術刺激腹腔臟器、麻醉、術中牽拉等因素,患者術后多會出現腸功能障礙[5]。該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會造成患者出現腹脹、便秘、腸梗阻、嘔吐等不適情況,另一方面會對患者術后的恢復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需要予以患者有效的治療及干預[6]。
既往臨床對于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多通過西醫治療聯合常規護理展開術后干預工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腸功能的恢復,但患者在術后抵抗力差,免疫力低,西醫干預易引起不良反應,影響患者依從性及舒適度[7]。且常規護理僅注重疾病本身,對患者腸功能、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中醫認為術后腸功能障礙屬于“痞滿”“腸痹”范疇,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多存在氣血兩虛、正氣受損、中焦失運、氣機不暢等情況,加之胃腸積熱,易出現腹脹、惡心等癥狀。中醫認為,對此類患者應以潤腸通便、降逆消脹為治療原則。
本研究結果顯示,予以中醫治療聯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腸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術后3d胃泌素高于對照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小承氣湯有著調和化食、蕩滌腸胃、安和五臟的效果,在此基礎上予以針灸,通過刺激相應穴位,達到促進腸胃蠕動,增加胃黏膜下血流量的目的。同時予以護理干預,情志護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其依從性;腹部按摩可緩解脹氣、促進胃腸排空、刺激胃腸系統;飲食護理有利于糾正機體營養狀態,從而綜合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對婦產科接受腹部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予以中醫治療聯合護理干預可以獲得理想的臨床效果,有利于患者術后腸功能的恢復,減少不良反應風險。
4? 參考文獻
[1] 盧玥.中西醫治療聯合護理干預婦產科腹部手術后促進腸功能恢復[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1):53-56.
[2] 邢娟.小承氣湯加減對婦科腹部術后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J].婦兒健康導刊,2023,2(5):109-111.
[3] 黨穎,柏妮娜.婦產科腹部手術后促進腸功能恢復的中西醫治療和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2):1595-1597.
[4] 陳先俊,呂榮偉.自擬理氣通腑方治療婦產科術后胃腸功能障礙62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20,27(5):807-808.
[5] 王芳芳,王梅.紅藤湯加減灌腸聯合苯酰甲硝唑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盆腔黏連發生率、血液流變學與炎癥指標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37(5):1047-1050.
[6] 董海英.艾灸聯合穴位按摩護理對婦科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光明中醫,2023,38(3):558-560.
[7] 彭麗艷,高珊,尹樹旺,等.瓜蔞寬腸膠囊聯合西沙必利對婦科腹部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2,34(5):134-136.
[2023-05-22收稿]
作者單位:745200?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