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紹芬,王 振,李春雷,馬 軍,孫召梅
(臨沂大學醫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制藥過程安全與環保”課程內容包括制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重點是制藥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的治理及環境質量評價、制藥防火防爆、防職業中毒、壓力容器和化工檢修等安全技術。該課程是制藥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學習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制藥設備與車間設計、制藥工藝學,進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基礎[1-3]。
2015年3月,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修訂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要求化工與制藥類專業工程基礎類課程應包括過程安全、環境與資源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等教學內容[4,5]。鑒于此,武漢工程大學為制藥工程本科生開設了“制藥過程安全與環保”的必修課[3]。青島科技大學面向制藥專業本科生開設了“制藥過程安全與環保”課程,該校的制藥工程專業已經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教學目標達成度分析有助于教師掌握班級和年級整體,或學生個人在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點(教學目標)”,還能提高成績的“點”,提高成績能夠達到的效率高低[5-9]。為了達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和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我校對該課程的質量評價體系和持續改進進行了有益探索,并且制藥工程專業已經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并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本文對臨沂大學制藥工程專業2016級55名學生的“制藥過程安全與環保”課程成績進行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與持續改進分析,以期達到工程教育的認證標準。
課程目標1:能夠運用制藥過程安全的知識和EHS法律法規,對制藥生產中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工藝路線進行選擇和評價。
課程目標2:能夠針對制藥企業的特點,運用制藥企業EHS相關法律法規、我國藥品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等知識,對制藥企業的安全環保進行評價。
課程目標3:具備根據污染種類和特點合理選用治污設備及三廢處理技術的能力,正確認識制藥行業的特殊性,具有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觀測點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觀測點對應關系
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定量評價法通過對學生課程考核成績的統計分析來評價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定性評價法則采用問卷方法評價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
1.3.1 考核與評價方式及成績評定
1)平時成績占30%:平時成績由作業成績(50%)和單元測驗成績(50%)組成,作業成績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學習態度是否端正,作業書寫是否認真工整,答題是否正確,對一些非標準化題目的解答是否有創新性等綜合權衡,有5次作業,按照百分制,取5次作業平均值為學生的作業成績。單元測驗,整個教學過程安排三次,對照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并考慮學生的創新性,得出每次測驗的成績,三次測驗取平均值,為學生的測驗成績。作業和測驗成績各占50%記為學生的平時成績,再按照30%計入學業成績。
2)期末考試成績占70%:嚴格按照課程目標命題,每一課程目標對應相應知識點的題目,設計成填空題、判斷題等常規題型,還設計一定比例的非標準化題型,給出學生創新的空間。按照答案和評分標準進行批閱,同時考慮學生的創新性,得出學生期末成績,期末成績按照70%計入學業成績。考核與評價方式及成績評定如表2所示。

表2 課程目標達成考核與評價方式及成績評定
1.3.2 考核與評價標準
考核與評價標準如表3所示。

表3 課程目標達成考核與評價的標準
制作課程目標定性分析調查表,按照達成、基本達成和未達成,調查學生課程目標達成情況,形成定性分析評價結論。
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
2)課程子目標達成值:根據課程子目標觀測點的學生得分和子目標滿分值的比值進行計算。
1.6.1 課程目標達成情況定量評價結果
1)課程目標1達成情況
課程目標1的個人成績數據轉換成課程目標達成值,對相關55個學生成績進行做圖,得到課程目標1的能力達成分布圖如圖1所示。由圖1可見,以0.60為達成值標準,大部分學生達成,有1名學生(編號為201620010121)未達成,這表明,該生在學習上有困難,需要單獨指導和幫扶。對照課程目標,對試卷綜合分析可見,部分同學對危險化學品知識、防火防爆安全技術基本理論和原理掌握不清,需要加強基礎知識講解;對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工藝路線進行選擇和評價,屬于綜合性問題,達成度不理想,也說明學生對于綜合知識的運用存在一定的困難。后期的講解中也要加強綜合知識運用題目的考察,加強問題分析和綜合技術運用能力。

圖1 課程目標1達成情況分布圖
2)課程目標2達成情況
課程目標2的達成情況分布如圖2所示,以0.60為達成值標準,所有55個學生的課程目標2的能力也都達成了。其達成值為0.93,說明學生較好掌握了職業危害及預防及制藥企業安全與環保管理相關知識。

圖2 課程目標2達成情況分布圖
3)課程目標3達成情況
課程目標3的達成情況分布如圖3所示,以0.60為達成值標準,所有55個學生的課程目標3的能力都達成了。這表明通過課堂講授、分組討論等環節,使學生掌握了根據污染種類和特點合理選用治污設備的能力及三廢處理技術,正確認識到制藥行業的特殊性,具有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圖3 課程目標3達成情況分布圖
4)課程目標(總)達成情況


圖4 課程目標(總)達成情況分布圖
1.6.2 課程目標達成情況定性評價結果
制作課程目標定性分析調查表,按照達成、基本達成和未達成,調查學生課程目標達成情況,形成定性分析評價結論。以達成情況為橫坐標、學生達成百分率為縱坐標,做課程目標1達成情況分布柱狀圖,結果見圖5。課程目標1、2和3的達成情況如圖5所示。其中,課程目標1達成的占50%,基本達成占42%,未達成占8%(A),課程目標2達成的占50%,基本達成占45%,未達成占5%(B),課程目標3達成的占51%,基本達成占42%,未達成占7%(C),表明學生已經掌握了各課程目標對應的大部分的相關知識,結果和定量分析結論一致。

(A)課程目標1 (B)課程目標2 (C)課程目標3圖5 課程目標達成情況(定性)分布圖
1)部分學生對危險化學品知識、防火防爆安全技術、用電安全、防雷防靜電安全技術、制藥設備安全技術及藥物合成反應過程的安全與環保等知識的掌握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2)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有待加強。
1)在學生實習見習過程中,進行制藥設備安全、生產安全等強化輔導,增強學生安全環保意識。
2)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結合實際,比如山東羅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藥企實際的污水處理、廠房設計、除塵防爆、防雷防靜電設施等,讓學生對制藥過程安全與環保有更切實的體會,勝過空洞的講解。
3)對現有的評分機制進一步進行改良。比如,可以增加課外設計分析等內容,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某一類型事故,根據所學知識,進行事故原因分析,并提出避免此類事故的方法。或者對某種類型的制藥廢水,通過學生查閱文獻、設計處理方案,制定分析策略等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由指導教師進行綜合評分,作為學生該課程成績的組成部分。通過增加上述評價指標,可以更好地考查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結合情況,以及理解程度等,使考試分數盡可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
通過對“制藥過程安全與環保”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可以看出,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方法能夠較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該課程課堂教學效果,能夠幫助任課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學習和教師授課的薄弱點并及時改進提高。在評價形式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并關注了評價的過程性,建立了多次評價和隨時性評價體制,為任課教師全面認知授課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準確和動態依據,效果顯著,受到認證專家的一致認可。但本次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本次評價的主體只有學生,評價主體比較單一,學校正在以制藥工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為契機,嘗試建立由學生、教師、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以更好貫徹工程教育與專業認證要求中“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