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荷花渚禽》賞論"/>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江蘇|李金坤
方孝孺(1357—1402),浙江臺州府寧海縣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為書齋取名“遜志齋”;因故里舊屬緱城里,又稱“緱城先生”;又曾于漢中府擔任教授,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是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自幼聰慧、機敏好學,曾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死,惠帝即位,遵照太祖遺訓,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后燕王朱棣誓師“靖難”,揮軍南下京師。惠帝亦派兵北伐,當時討伐燕王的詔書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五月,燕王進京后,文武百官多見風轉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被捕下獄。后因拒絕為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殺害于南京聚寶門外,時年四十六歲。南明弘光帝時追謚“文正”。
筆者在方孝孺殉道620 周年紀念大會上,曾用“忠正”二字高度概括方孝孺的可貴品質與崇高精神。今年筆者又以“忠正”二字作藏頭聯一副,作為方孝孺誕辰666 周年的微薄獻禮。聯語為:“忠誠,忠貞,忠良,忠臣,忠厚,忠實,忠義,忠勇,忠烈,忠骨;正學,正道,正直,正氣,正統,正德,正心,正知,正風,正行。”橫批:“忠正方孝孺”。從方孝孺的詩集中,我們不難發現隱寓其中的“忠正”品格與清正精神。其實,方孝孺“忠正”精神的底色,便是“清廉”美德的滋養。人們常說,“字如其人”,而對于詩人而言,“詩如其人”亦然。方孝孺素享“文宗”之美譽,他的政論文風骨凜然,充滿正氣,思辨明晰,邏輯嚴密,語言老到,家喻戶曉的《古文觀止》就收入其《深慮論》《豫讓論》兩篇宏文,可見文章功力之非同小可。而他的詩卻獨具內涵,別具神韻,是其思想文化精神與藝術審美價值的真切體現。
本文不擬對方孝孺詩歌做全面論述,僅就其《荷花渚禽》詩的精神意蘊及藝術審美價值做一初步探析,以收窺一斑而見全豹之閱讀效果。
詩云:
絕世豐姿不受塵,丹露為質玉為神。
渚禽莫怪開時晚,一洗尋常草木春。
這是一首借物抒懷的詠物七絕,收于《遜志齋集》卷二四,主旨在于歌頌荷花亭亭玉立、出淤泥不染的絕世豐姿與高潔如玉、丹露清純的品格氣質,也是詩人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精神的生動體現,同時也呈現出詩人對當時社會官員們貪婪無厭、腐敗墮落風氣的憤怒情緒與決絕態度。為便于深入了解詩人這首詩的醇厚內涵、非凡精神及藝術價值,我們有必要簡要梳理一下方孝孺所處時代的政治風貌、為官之道及社會腐敗現象。
明史專家吳晗說:“一部二十四史充滿了貪污的故事。”特別是最后一部《明史》,更是如此。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苦,做過乞丐,當過和尚。他當皇帝后,深知腐敗對國家的危害,因此他便鐵腕反腐,對腐敗施以重刑。官吏貪污60 兩以上者,一律斬首,且剝皮揎草。然而,即使朱元璋用重典施重刑,貪污問題依然沒有杜絕,“掌錢谷者盜錢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之現象屢屢出現。連朱元璋自己也不得不無奈徒嘆:“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朕自即位以來,法古命官,布列華夷。豈期擢用之時,并效忠貞,任用既久,俱系奸貪。朕乃明以憲章,而刑責有不可恕。以至內外官僚,守職維艱,善能終是者寡,身家誅戮者多。”(〔明〕呂毖:《明朝小史》卷二)朱元璋死后,一直到明朝滅亡前,明朝的貪腐卻比任何朝代都厲害。史稱“為諸生,意氣豪邁”(《明史》卷二百七十八)、享譽“粵中杜甫”(清人溫汝能語)的明人陳邦彥對明朝的貪腐曾如此評價道:“嘉(靖)、隆(慶)以前,士大夫敦尚名節,宦游來歸,客或詢其囊橐,必嗤斥之。”又嚴正指出:“今天下自大吏至于百僚,商較有無,公然形之齒頰。”(陳邦彥:《雪聲堂集》)明朝此時的官場儼然形成了被顛覆的“為官之道”及價值觀,認為:誰貪得多證明誰有能力,笑話清廉官員無能。方孝孺正是生活在明初貪污腐化成風、社會風氣敗壞這樣一個政治文化一團糟的環境里,這對于一生剛正不阿、清廉高潔的方孝孺而言,他自然會抗擊逆流,絕不合污。他的《荷花渚禽》正是對當時惡濁社會風氣不滿情緒的深刻表達及自己剛正清廉品質的有力體現。
那么,方孝孺《荷花渚禽》是如何借助荷花來抒發針砭現實、廉潔自守之情懷的呢?
先看首二句。第一句的關鍵詞是“豐姿”。豐姿,即風度姿態。多形容俊男靚女秀美的體貌與姿態,古籍中多所引用。如《晉書·衛玠傳》云:“玠之舅也,俊爽有風姿。”《太平廣棕籃射仔記》卷三三一引唐牛肅《紀聞·道坑虹員奔少墓德里書生》:“有貴主,年二十余,豐姿絕世。”《連嘗局西游記》第一回:“〔仙童〕真個豐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明朱鼎《玉鏡臺記·刺講協仔繡》:“觀他豐姿秀麗,禮度雍容,真廟廊偉器。”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羅剎海市》:“〔馬駝旋驥〕美豐姿。少倜儻,喜歌舞。”在詩人眼里,此荷花的“豐姿”,便是其他草木無法比擬的“絕世豐姿”。詩人以“絕世”之詞來修飾“豐姿”,將荷花的豐姿之美稱頌至極,夸飾之佳,可謂妙到毫巔。緊接著“不受塵”三字,既凸顯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純高潔和超凡脫俗的形象,又使人自然聯想到荷花本質清凈雅潔之美。“不”字下得有力,態度堅決,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彰顯出詩人絕不同流合污的堅定意志,力重千鈞,震撼人心。同時,此句又照應著“丹露為質玉為神”詩句的意蘊,前后關聯,絲絲入扣,章法嚴密。首句“絕世豐姿不受塵”,詩人以擬人手法,猶如特寫鏡頭,將高潔出塵的荷花形象親切、生動而逼真地推至讀者面前,令人耳目一新。而此句,又自然而巧妙地綰合著末句“一洗尋常草木春”。意思是說,那些“尋常草木”,在荷花這種“絕世豐姿”面前,便顯得黯然失色而不可同日而語了。如果首句“絕世豐姿不受塵”側重于荷花清雅高潔形象的刻畫的話,那么,第二句“丹露為質玉為神”則是從荷花露純玉潤的可貴本質來稱頌的。“丹露”,是指晨露滴落在粉紅的荷花瓣上,清暉的映照,使得滾圓的露滴呈現出粉紅色彩,閃閃爍爍,分外清麗誘人,由此使人自然想到荷花品質的清純美好。至此,首二句已將“遺世獨立”的荷花“絕世豐姿”的外在美與“露質玉神”的內在美甚為完美地刻畫出來,亭亭玉立,豐姿綽約,真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再看末二句。其實,首二句已將荷花的內外之美完全展示出來,可詩人為何還要再以三、四兩句加以表現呢?詩人所為,自有妙處。此二句,詩人宕開一筆,誠懇勸說水邊的鳥不要責怪荷花開得太遲,鳥應該知道,一旦荷花綻放了,它芬芳四溢的香氣將會洗盡尋常草木的全部氣色,使塵世煥發出氣象萬千的春色。細細尋繹此二句的隱喻意蘊,深為詩人構思用筆之精妙而拍案叫絕。原來,“渚禽”是比喻那些處于下層的勞苦大眾,他們深受貪官污吏們敲詐勒索、盤剝壓榨的禍害之苦,萬分渴望著具有荷花一樣高潔品格的清官出現,及時懲治那幫貪官污吏。而“尋常草木”,則比喻那些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詩人語重心長地安慰眾多深受貪官之苦的百姓說,只要像“丹露為質玉為神”的荷花般的清廉官員出現,就會洗盡“尋常草木”般貪官的丑惡劣跡。“洗”字用得極其準確,極其形象,極其有力。它將百姓渴望將所有貪官污吏統統清除干凈的迫切心情披露無遺。同時,也體現了勇于擔當的清官懲治貪官的決心。著一“洗”字,境界全出矣。末二句,一方面從側面烘托出荷花的完美性與親切性,另一方面,更強調了百姓盼望早日懲治貪官污吏的迫切性。
由上簡析可知,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詠物詩,詩人以荷花的正直高潔品質與形象,象征清正廉潔的清官,實質上就是詩人自己剛正廉潔形象的化身。很顯然,他就是明初貪污腐化泥塘中一株“絕世豐姿不受塵,丹露為質玉為神”的含露綻放的“遺世獨立”“香遠益清”的荷花。這委實是獨放異彩、萬眾欽仰、難能可貴的一株荷花。此詩的藝術審美價值甚高,全詩采用擬人手法,首二句,將荷花擬人,親切動人;后二句將“渚禽”擬百姓,“尋常草木”擬大小貪官,甚為形象貼切。同時,詩中又運用了正面與側面描寫結合、呼應與對照描寫結合、主體描寫與襯托彰顯結合的多種藝術手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塑造了“絕世豐姿”“露質玉神”的荷花形象,詠物寫人,形神逼真,實乃詠物杰作。
自《詩經》以來,我國詠荷詩汗牛充棟、不勝枚舉,出版的詠荷詩集也不少。然而,奇怪的是,堪稱詠物詩典范的方孝孺《荷花渚禽》杰作,在好多詠荷詩集中卻不見蹤影。是因為所謂方孝孺“愚忠”而株連十族之事?(現代學界多認為非為“愚忠”,而是剛正不阿、以身殉道的英勇壯舉)是因為反皇帝、堅拒寫詔書之舉?抑或因為他是頗有爭議的人物?即使退一萬步說,上述理由都存在,我們也應該出以公心,遵循“不因人廢言”的學術原則,那么,方孝孺這首獨具思想與藝術魅力的 《荷花渚禽》之可貴珠玉,也不該被遺忘。
行文至此,筆者欣然想到了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篇百余字的詠蓮杰作,其絕世姿態、精神實質、象征意義以及擬人、對比、襯托等多種藝術手法,方孝孺《荷花渚禽》與其是何等相似乃爾。所不同者,僅是文體與字數有異耳。如果說《愛蓮說》是文中詠荷的千古絕唱的話,那么,《荷花渚禽》則是詩中詠荷的千古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