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潔[中國海洋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交際法是以語言功能和意念項目為綱,培養學生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一種教學法。①它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并且對現在的對外漢語教學仍產生重大影響的教學法。交際法比較重視學生交際技能的訓練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重視讓學生在不同的交際場景之中敢于表達、流暢表達。
交際法教學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的交際需要,通過設置真實多樣的生活情景,從而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練習的整個學習過程的交際化。交際法以培養學生的交際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與其他的教學法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與原則。
首先,交際法明確地指出學生在運用語言進行實際的交際時,語言使用的得體性和流利性會比語言使用的準確性更重要。因為交際法強調學生習得一門語言,并且可以在現實生活之中得體且流利地使用這種語言從而實現雙方進行交際的目的。交際法關注的是學生語言使用的得體性與流利性,并不是忽視學生語言使用的準確性,而是更加注重雙方在交際時的連貫性與流暢性。特別是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之中,使用交際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漢語口語水平,學生也能夠較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他人進行交流。
其次,交際法能夠根據學生實際的交際需要選擇真實自然,更加符合實際生活的語言材料來進行教學。同時,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之中,交際法也始終把實現交際的目的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也會相應地設置接近現實生活的交際情境,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大量的言語交際活動訓練來培養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再次,交際法堅持把課上的練習與課下的實踐相結合,將課堂上的交際訓練與課外生活中的交際活動系統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整個教學過程的交際化。
最后,交際法這一教學法更加強調語言交際中所能表達出來的功能和意義。因此交際法主張不苛求語言的形式,只要不影響交際或是表達的需要,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要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以避免頻繁地糾錯而導致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降低。交際法主張的是教師對于不影響交際的語言錯誤可以不必糾正,這樣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言語交際過程中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大膽地表現自己,從而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首先,交流互動原則。交際法主張營造師生彼此交流、生生友好互動的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可以進行多種方式的溝通與交流。教師融入學生之中并與學生一起參與交際活動與語言練習,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自由表達、場景再現等多種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因此,交際法的交流互動原則可以有效地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其次,情境真實原則。交際法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交際需要,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之中設置交際情境來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出發,抓住學生日常交際中經常出現的并且感興趣的內容來設置具體真實的情境。交際法的情境真實原則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交際活動。交際法主張設置更加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的實踐與練習,從而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再次,意義主導原則。交際法的意義主導原則是指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之中,交際應該以意義內容為主導,交際的目的就在于讓雙方明白彼此想要表達的含義,從而達到雙方各自的交際目的。學生在進行交際時所體會到的漢語的意義內容比所運用的語言形式更加重要。因此,交際法的意義主導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以意義為優先,不必苛求語言形式。但交際法并不是忽視語言形式,而是更加關注語言的內容與意義,從而進行交際。
最后,循序漸進原則。在第二語言教學之中,學生習得一門語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交際法將語言當作篇章來進行教學,因此學習語言就是學習如何交際。因此,交際法的循序漸進原則主張教師在教授內容時應該因材施教,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習得一種語言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因此交際法主張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之中,要注重循序漸進。
《初級漢語口語》是按照交際法的原則和特點編寫的一本對外漢語口語教材。此教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所選取的教學內容都是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和比較關注的話題,因此,此教材能夠較好地滿足初學者的交際需要。同時,此教材基本上體現了交際法教學的原則,每一篇課文都遵循情境真實的原則設計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留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交際場景;每一個場景都適合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彼此進行互動與溝通;并且類型多樣的交際場景也可以使得學生有著更多的機會來練習多種類型的漢語口語。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漢語口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又能照顧到不同水平學生的交際需求,從而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漢語口語水平的提高。值得肯定的是,此教材充分考慮到循序漸進的交際法教學原則,隨著學生練習口語的水平提高,后續課文的難度也逐漸增加,學生在不同交際環境中所運用的漢語口語的廣度和深度也有所增加,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在不同難度的交際場景中的創造性,學生可以在類型多樣、難度各異的交際環境之中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初級漢語口語》這本教材較好地結合交際法的原則展開對外漢語口語教學,很好地將學生的興趣、需要、能力三者統一起來,有利于滿足初學者的交際需要。
交際法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交際法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的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交際法堅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來設計教學,通過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心理障礙。其次,交際法主張整個教學過程的交際化,通過模擬具體生動、形式多樣的交際環境,著力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交際活動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并且常常遇到的,這些交際活動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漢語口語的學習與訓練。最后,交際法以培養學生熟練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為目標,充分利用課上、課下兩種教學環境,合理地建立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更新傳統教學模式,有效地拓展了漢語口語課的學習環境。總之,交際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漢語口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漢語口語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進行有效交際的能力。
交際法的運用,有利于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的開展,提高學習者的整體的漢語口語水平。但交際法教學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注意與改進。
首先,交際法強調的整個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可能很難從真正意義上得到實現,課堂交際與真實社會上的交際也有所差異,課上的交際活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師如何有效地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課下活動如何合理安排,也是值得思考與研究的問題,這都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交際法以語言的意念功能為重點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可能會忽視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形式方面的掌握,這些語言基礎,如果學生沒有很好地進行掌握,那么學生運用語言來進行交際的能力也很難真正提高。最后,交際法教學主張的是教師對學生犯的錯誤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必苛求學生。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希望能夠在老師的糾錯中得到幫助。因此,教師對于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應采取什么樣的態度,才能更符合學生的期待也是一個值得思考和關注的問題。
交際法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適合于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但交際法也有不足之處是值得我們注意和改進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交際法進行對外漢語口語的教學。
首先,教師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日常生活的交際活動,可以讓留學生與本地人直接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實現真正交際的效果。
其次,在交際法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語法規則和交際規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選擇恰當的教學材料,讓學生能夠學習語言知識,奠定進行實際交際的語言基礎,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交際。
再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口語教學的設計,這樣才能夠真正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口語表達的得體性與流利性,有針對性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糾錯,對學生那些經常犯的、影響正常交際的錯誤要及時進行糾正。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具體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階段,以及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綜合地運用多種教學法來進行教學,注意教學的系統性和整體性。
交際法自20世紀70年代產生以來,就對第二語言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交際法提出的多個教學原則有利于第二語言口語的教學,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口語水平。交際強調從學生現實的交際需要出發,主張實現整個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同時更加重視學生使用語言時的得體性和流利性,并且主張對待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采取更加溫和寬容的處理方式等教學特點已經被語言教學界廣泛地接受與認同,交際法同時也促進了語言教學理論的發展。交際法還對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共識。總之,交際法是迄今為止影響力最大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教學法之一。一方面,交際法具有許多創新性和實用性的教學觀念值得我們進一步地實踐與教學;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交際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因此,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之中,我們需要綜合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進行對外漢語的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之中,我們要將交際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汲取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綜合系統地進行運用,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①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