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良好的教學評價具有調節、診斷、激勵與教學作用,更有利于提升課堂效率。其中,形成性評價是教師在教學中獲得的一種反饋信息,是用于提高和改進教學質量或調整教學活動而進行的評價,旨在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在美術教學進程中對學生進行及時的監測,包括學生課堂表現、合作互動、美術作品的完成等情況,是一種更加重視從學生的美術學習表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評價方式。
一、建立清晰的評價標準
當下的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重視對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的考察。若要改變以往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中評價模式刻板單一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制定更加清晰的評價標準,給學生重新建立評價體系,讓學生參考對照,將只注重結果轉移到注重過程上來。
在《重陽“藝”起賞菊花》項目式學習中,教師一開始從頂層設計中將評價納入其中一項,設計了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將經歷關于菊花知識的自主探究階段,菊花作品創作的團隊協作階段,以及藝術節成果的展示匯報階段(圖1)。每個階段側重評價指標不同,有的指向美術創造能力,有的則指向團隊合作能力,并形成相應的可視化評價表格。讓學生時刻關注自己參與項目的全過程,而不僅僅是最后成品。
二、抓住靈活的評價時機
形成性評價標準要關注學生課堂進行的全過程,尤其應該將過度關注學習結果,轉移到對學生課前準備階段和課中的表現與合作。課前準備反應著學生在整個項目式學習中的狀態,是否清晰當下的進程與任務,課中的學習狀態直接反應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重陽“藝”起賞菊花》項目中,制作手工菊花這節課布置學生課前準備材料。這個環節是本課能否順利開展的基礎,教師將學生是否完成課前準備工作納入美術課堂評價。表揚材料準備充分的學生和分工明確的小組,并利用評價表評分,能使教學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抓住形成性評價的時機。
活動進行中,教師應在多角度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動手能力、合作精神等。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差異性,因材施評。比如在項目展示匯報環節,需要學生參與到展覽的布置陳列之中來。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則需要教師采取激勵性評價鼓勵其勇于承擔任務,同時也可以嘗試擔任組織者的角色。這就要求評價反饋應注重即時性、生成性、針對性,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納入多元的評價主體
一直以來教學評價的指揮棒緊緊握在教師一人之手,而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可能因為教師的一句評語就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納入更加多元的評價主體,形成多方共同激勵的機制,更有利于全面客觀的評價學生,發揮以評促學的作用。
(一)學生自評
學會客觀的審視自身,是當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需要擁有的重要品質。教師應打破思維定式,有意識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重陽“藝”起賞菊花》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設計階段性小結的評價環節,可通過此環節鍛煉學生的自我評價,讓學生理性全面的考量自身的學習情況,為后續的學習開展調整好節奏。在評價進行中,教師也應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建構,營造一個能夠達成有效溝通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深刻地剖析自身情況。
(二)集體互評
合作學習是美術項目式學習中倡導的學習方式,那么相對應而生的集體互評便是形成性評價不可缺少的一環。在小組合作的環節中,通過學習單的設計明確各方任務,并設計有相應的評價區域。教師在布置學習單任務時倡導學生關注本組同伴的學習狀態,以便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價。此外,在對同伴美術作品的評價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能力水平的不同,給出一些評價專業用語,引導學生學會評價作品。最后,教師需在過程中強調,學生在善意而中肯的基礎上,以互助互愛、團結向上為原則,客觀的評價他人,避免隨意評價與惡意評價。當對他人進行評價時在評價表中也要設計相關的信度評價內容,其他組員對此評價是否認同。由此來進一步保障評價的客觀性,教會學生學會公正評價他人。
四、運用恰當的評價工具
評價工具是促進形成性評價落地的調和劑,根據學生在項目式學習的不同階段,學習進行的不同場合需要靈活的采用評價工具。常見的評價工具有以下幾種:
(一)運用語言評價
在《重陽“藝”起賞菊花》項目式學習中,項目起始階段有關于搜集重陽的菊花詩句接龍環節,教學活動進行的十分熱烈,節奏緊湊。此時教師需要靈活快速的對學生給予評價,不因評價中斷課堂進程。在對古代菊花畫作進行賞析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美術術語積累的不足,感到詞不達意之時,肯定性的語言評價也能鼓勵學生的后續學習。教師也可給予一些評價語言,讓學生對同伴的發言進行評價,提高學生評價語言的質量。
(二)運用紙質評價
傳統的紙筆測試在美術課堂中已經運用較少,隨之而來的是針對項目式學習而精心設計的學習單。好的學習單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也可以是學生展開自評與互評的主要場地。能讓學生在心中更加明確,合理的評價也是學習的任務之一,促進學生重視自評與他評。學生對學習單的完成情況,可以反應他在課堂中的思考與疑問。通過對項目式學習手冊的分析,可以很好的幫助教師反思項目進程中的活動設計是否有效,是否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低質的評價單更加方便教師進行課程反思與學情分析。
(三)運用使用多媒體軟件評價
如采用班級優化大師等課堂管理軟件,可以根據課堂學生的實時狀態進行評價。也可以根據項目式學習中所側重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項目的編輯,更可以與家長端鏈接,讓家長更加了解學生在校學習情況,是一種非常便利的工具。在《重陽“藝”起賞菊花》項目起始階段根據項目中的分組和活動,實時進行加分等記錄。班級優化大師中的加分項可自定義為本次項目的評價標準,如“善于提問”“善于合作”等標簽進行實時評價。讓評價更加有趣,評價結果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對照自身的學習情況。
(四)運用美術檔案袋評價
2022版課標指出,評價涉及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多方面,貫穿藝術學習和教學的全過程。那么運用美術學習檔案袋、展示和課堂討論等質性評價方法,是十分貼切的全過程評價方式,這也是項目式學習中最完整的評價方式。檔案袋中適合放入項目實施全過程的資料,如學習單、設計草圖、美術作品、課前資料收集、師長、同學的評價及過程中獲得的獎項等,以豐富和完善形成性評價。并在項目總結成果時,再次回顧檔案袋的評價內容,不能只將其作為收納過程資料的載體,應該讓檔案袋成為學生學習成長的見證。
結語
在項目式學習中采用形成性評價可以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產生正向作用的一種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多元化,評價的方法多樣化,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可以更清晰、更準確地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然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也要注意保證評價的信度與效度,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評價的功能也要更側重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若做到以上所述,在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形成性評價在小學美術項目式學習中的不斷運用,能夠真正做到以評促教,扎實推進品質課堂。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