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中 盛偉為/江蘇省濱海縣政府辦公室
江蘇省濱海縣堅持將數字化與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結合,通過夯實數字基建、開發數字應用、激活數字動能等方式,聚焦“三農”服務需求,鍛造鄉村振興新引擎。一幅讓“看得見美景、望得見幸福、留得住鄉愁”的鄉村共富新美景正成為濱海百姓觸手可及的現實圖景。
濱海縣農業園區的苗樂農業科技公司育苗大棚內,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我們采用精密播種流水線、嫁接機器人、水肥一體化設備、自走式噴灌機等國內先進設備,年可培育各類瓜果蔬菜苗1.2億株,保障10萬畝地用苗,是目前全省單體育苗量最大、育苗方式最全的種苗繁育基地。”公司負責人苗沛說,“整個項目可提供固定用工崗位40個以上、季節性用工每天100余人,帶動當地群眾共同致富。”
“可別小看這包裝袋上的追溯碼,它不僅是專屬身份標識,同時也是水稻從種子到餐桌全過程生長周期的信息窗口。掃一下碼,就能查看水稻生長過程中的圖片視頻及農事記錄,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濱海縣五汛鎮水稻種植大戶李超指著“豐汛良田”品牌大米包裝袋上的追溯碼向記者介紹道,作為全縣糧食重要產區,五汛鎮積極實施農業數字化發展戰略,實現了種植全程數字化監管,提升了品牌附加值。
“近日氣溫回升快,請加強棚內管理,謹防幼苗植株萎蔫干枯。”濱海縣朗坤農科園智能溫室的生產管理員李三子打開手機,認真查看這條智能溫室管理預警。“我們根據作物生長特性制定溫室種植管理模型,結合智能溫室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等因素,通過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時精準推送棚內管理信息。”李三子介紹道,過去大棚生產全憑經驗,現在只要打開手機“濱農云”APP就可以輕松掌握棚內的情況,可謂一機在手、高產無憂。
走進濱海縣“濱農云”大數據中心運營中心,一排排高標準智能溫室映入眼簾,工作人員陳濤正在大屏操作臺前操作著電腦:“我們制定統一技術標準、數據格式規范、平臺接入端口,讓全縣農業農村‘智慧大腦’中樞實現3000多個社會化服務聯盟主體云上對接。”
“叮鈴鈴…… ”濱海縣農業大數據中心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盟可視化大屏亮起,原來這是濱淮鎮村民劉成通過手機APP“一鍵呼叫”功能聯系后臺運營中心,要求幫其配送3袋復合肥料。“好的,請稍等,立刻為您配送。”后臺工作人員記錄下農戶需求后,將該訂單推送至村級線下網點,不到一個小時,劉成就在地頭收到了訂購的肥料。
據了解,濱淮鎮線下服務網點可為農戶提供田間農技、肥料供應、農藥零差價集中供應等服務,村民可通過手機APP申報及自行購買;不會操作的村民可通過一鍵呼叫功能,與縣鎮村服務平臺聯系完成申報購買,像打電話一樣方便。“以前買肥料都是農戶跑到店里買,現在通過手機下單配送,大大節約了農戶采購成本。”濱海縣農業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本地翠冠梨5斤29.9元、黃桃禮盒裝50元、大番茄一籃五斤18元……”在濱海縣農貿批發市場直播電商孵化基地交易展示屏上,農產品線上交易時間、產品名稱、銷售平臺、銷售額等數據一目了然。依托“濱農云”信息平臺,一筆筆訂單順利完成交易。為解決農產品線上銷售難題,濱海縣將農業數字化覆蓋到農產品銷售環節,創新開發人、貨、場“一品一景”特色應用場景,一站式解決了農戶客源少、開店難、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
農業數字化發展為農戶打通了產銷一體化渠道,不僅“鼓”起農戶錢袋子,也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新鮮的“濱鮮四海”品牌農產品。“濱海哪種農產品銷量好,哪個農場受到歡迎,通過數據都能知道,‘濱鮮達’小程序上都是本地直采的商品。”濱海縣農貿批發市場直播電商孵化基地負責人吳佛懂介紹,從農業生產到農產品銷售,“數字”帶來全新改變,既實現了“會種地”向“慧種地”轉變,也讓農產品搭乘“數字快車”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2023年,濱海縣被列入江蘇省數字鄉村試點縣,創塑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盟三四五“濱海模式”,被納入2022年全國供銷總社典型案例。據悉,2023年“三夏”期間,濱海縣通過數字農服供銷平臺供應各類化肥總量約5萬噸,占全縣用肥總量的68%;農藥供應總量約135噸,總額約620萬元。數字化賦能使農業種植管理成本減少約25%、人力成本減少了32%、每畝節本增收180元左右。
“003號電線桿傾斜!”收到上報消息后,網格員小夏立即趕赴現場查看情況,聯系人員現場維修,妥善解決了隱患問題。“小小二維碼,現在成了村莊大管家。以前村里公共設施壞了,不知道跟誰反映,也不知道啥時能修好,現在只要看到垃圾桶沒及時清運、路燈不亮、道路坑洼,打開APP隨手拍傳上去,就能得到及時整改,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小夏打開管護APP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江蘇省濱海縣以解決“重建輕管”為突破口,以天場鎮為試點鎮,以秉義村為試點村,搭建起服務公眾的信息化橋梁,讓居民成為需求訴求的“發現者”,讓“社區治理”變為“全民治理”,實現從“群眾跑腿”到“信息跑路”。目前,該縣已接入4個村數據,待計入數據11個村,同時建立了14個農村人居環境監測點。
“之前下沉到村里的力量單一,下發通知等信息主要通過微信群,現在有了管護APP,實現村務情況一鍵告知,群眾訴求即接即辦。”濱海縣天場鎮秉義村黨總支書記徐善祥表示,數字化的工作方式讓村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農民安居“安心”,能更加有效增強鄉村發展的內在動力。濱海縣積極探索“大數據+智能管護”模式,建立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信息數據平臺,振興鄉村文化,留住鄉愁記憶,催生更多的濱海人返鄉創業、回鄉就業。“我們把數字鄉村建設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積極搭建平臺,增強治理能力,促進農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實現農村農民共同富裕。”江蘇省濱海縣委常委、副縣長仇飛的話語落地有聲、鏗鏘有力。□

濱海苗樂育苗工廠 劉朔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