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梅 蘭淑









[摘 要]作業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固基培智、發展素養的重要手段之一?!半p減”政策持續推進,要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教師應在作業設計上下功夫,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小學數學;“雙減”背景;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0-0055-04
作業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鞏固知識、提高思維品質、形成能力和發展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蛾P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強調:減少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怎樣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設計出具有素養導向作業,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探索。
一、聚焦核心素養,落實目標,保證基礎扎實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確立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作業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與課堂教學共同指向教學目標。 作業設計應指向學習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將學科知識、技能、思想方法融入其中,實現“教—學—評”一致性。教師應將課堂作業與課后作業進行整體設計,課堂作業緊扣課時教學目標、重難點和核心內容;課后作業應立足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課時目標,針對核心知識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數學概念、性質、法則、數量關系是基礎,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科學制訂練習多維細目表,聚焦核心知識,明確教學目標。
例如,“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這一單元的練習多維細目表見表1。
教學目標中有一個核心素養目標: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運算能力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正確運算、理解算理、解決問題三個維度,對此可以圍繞運算能力設計以下課堂作業。
1.老師買來52本書,平均分給兩個班,每班分得幾本?如果列豎式計算(如圖1),那么虛線框內的計算過程表示(? ?)。
A.每班分得2本,分掉了4本,余1本
B.每班分得20本,分掉了40本,余1本
C.每班分得20本,分掉了40本,余10本
D.每班分得2本,分掉了4本,余10本
2.列豎式計算下面各式。
36÷3=? ? ? ? ? ? ? ? ? ? ?68÷2=
84÷4=? ? ? ? ? ? ? ? ? ? ?92÷4=
78÷2=? ? ? ? ? ? ? ? ? ? ?51÷3=
3. 王阿姨和張阿姨到商店購買同一種牛奶,牛奶每瓶6元,王阿姨帶了35元,張阿姨帶了50元,? ? ? ? ? ? ?(提出能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并解答)
二、聯系生活,情境入題,在學以致用中提升關鍵能力
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作業設計應堅持應用導向,鼓勵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業設計要突出問題情境,將科技、現實熱點、經濟發展或傳統文化等融入題目中,以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如圖2所示,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正以10米/秒的速度行駛,如果前方100米處有紅燈,必須停車,汽車系統設定距離障礙物60米處開始減速。這輛車還要行駛多少秒才減速?
本題針對“路程”一課設計,出題者選取了無人駕駛汽車自動減速的情境,讓學生運用路程模型解決問題,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再如,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運輸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0時32分42秒,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從發射到分離,經過了(? ? )分(? ?)秒,合(? ? )秒,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本題針對“時、分、秒”一課設計,內容與時代同步,目的是讓學生求經過時間的同時,感受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無論是從學科角度,還是數學品質、正確價值觀的養成上看,都有先進性和時代意義。
三、加強關聯,立足單元整體,注重學科內和跨學科的綜合
數學各個知識點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一個知識網絡,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 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緊密相連。新課標強調通過課程內容結構化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而學生在課時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的往往是單一、零散的知識,如果作業設計僅僅指向這些點狀知識,那么“減負增效”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因此,作業設計要整合知識,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首先,教師要從單元整體視角來進行作業設計。以單元為整體,依據學情、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等要素,以整合的思路來設計整個單元的課時作業、課后作業、單元整理作業,體現不同課時作業之間的銜接性、遞進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掌握單元知識,發展高階思維。在單元教學結束時,要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整理,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其次,作業設計既要關注數學四大板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還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生活結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有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組合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以第一課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作業為例,可設置以下4題。
1.完成下表。
2.選一選。
(2)用木條釘成一個長方形,把它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面積( ),周長( )。
A.不變? ? ? ? ? ? ? B.變大
C.變小? ? ? ? ? ? ? D.變長
3.為了美觀,現在有些地磚被設計成平行四邊形。如圖3所示,每一塊平行四邊形地磚的底是1.5分米,高是底的3倍,一塊平行四邊形地磚的面積是多少?
4.某小區有一塊空地,空地上每個小格的面積是1m2(如圖4-1),物業公司打算在這塊空地上畫停車位,每輛車的長度和寬度按圖4-2給出的計算,請你幫忙設計,最多能畫幾個這樣的車位。畫一畫,算一算。
以上作業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進行結構化設計,較好地幫助學生鞏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基礎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模型意識、應用意識。
四、關注數學思考,凸顯探索性、開放性、創新性,在運用中創新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整個教學。設計作業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路的問題,或答案不唯一的問題,這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發現問題、找到規律、得出結論,培養創新能力。
例如,關于以下兩個運算定律,你還有更多的猜想嗎?請解釋說明。
(a+b)×c=?? ? ? ? 猜想:
(a+b)÷c=?? ? ? ?; 猜想:
本題意在讓學生從乘法的意義、生活舉例、畫圖舉例、面積模型等方面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質,利用遷移探究積累學習經驗和方法,通過具體實例,運用歸納和類比發現數學知識間的關系與規律,提出數學猜想,并加以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體現層次梯度,讓學生體驗成功,在運用中獲得發展
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思維方式都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因材施教、分層設計作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設計鞏固類基礎題、綜合類提高題和拓展類探究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獲得更多發展。
例如,教學“數與形”后,設計了以下三個層級的作業。
層級1:找規律,填一填。
1+3+5+7+9+11+13+15=(? ?)2
1+3+5+7+…+29=(? ?)2
=92
層級2: 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題。
(1)1+3+5+7+9+11+9+7+5+3+1=(? ? )
(2)選一選。
2+4+6+8+10+12=(? ? )
A.62? ? ? B.62+6? ? ? ?C.72
層級3:仔細觀察圖5中圖形的規律,并補充完整。
層級1是直接利用在課堂上探索出的“從1起,連續幾個奇數相加的和等于幾的平方”的規律直接計算。
層級2利用當天學的知識解決,特別是第(2)題有變式,求從2起,連續6個偶數相加的和,可列式為2+4+6+8+10+12=1+3+5+7+9+11+1×6=62+6,需要學生結合算式62+6想象圖形(如圖6),用轉化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找出規律。
層級3難度增加,讓學生用數形結合思想探索正方形個數增加的規律,進一步感受數形結合思想,發展空間觀念、模型意識等核心素養。作業難度逐漸增加,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教師鼓勵學生挑戰自我、突破自我,并肯定他們的進步,不斷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六、以生為本 ,形式多樣開放,在趣味作業中提高興趣
郭思樂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主張以學生為中心,為培養學生好學而設計教學。基于此,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作業形式多樣化,內容生動有趣、直觀形象,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作業的實效性。作業的類型可以是書面作業、閱讀作業、口頭表達、操作性作業、項目式作業等。
例如,在小學階段有許多數學游戲,教師可借助拼七巧板、算24點、數獨等數學游戲設計項目式作業:算24點游戲有什么訣竅?先和爸爸媽媽玩一玩,再試著自己總結出一些小訣竅,明天課上比賽,看看誰是班上的“算24點之王”。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統整知識后整體設計,不僅要體現基礎性,還要凸顯綜合性、實踐性、層次性、多樣性和創新性。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才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起來,并增強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發展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宋煜陽.基于認知水平分析的習題選擇與編制[J].小學教學參考,2022(5):14-15.
[3] 胡思懿.適量·適度·適情:“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新校園,2022(4):19-21.
[4] 趙美英.“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高年級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