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探究普通高中音樂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背景和命題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建議,旨在推動以考促學和以考促教。
【關鍵詞】普通高中;音樂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建議
作者簡介:韓珊琳(1983—),女,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實驗中學。
音樂學業水平考試既是對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表現水平的認定,也是對學生在校期間音樂學習情況的全面檢測,是課程評價中“模塊學業質量評價”的基礎[1]。音樂水平考試屬于合格性考試,其考核的結果是高中生畢業、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必備條件之一。實施音樂學業水平考試,可以促進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利于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了解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學業成就表現,從而調整、改進與完善宏觀政策和微觀教育策略。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音樂學業水平考試包含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過程性評價主要考核學生課內、課外的表現,終結性評價則一般采用紙筆測試。目前,江蘇省內的普通高中基本具備開設音樂鑒賞課程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
一、普通高中音樂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背景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從學業質量內涵、學業質量水平以及學業質量水平與考試評價的關系三個方面做出了有關學業質量水平考試的闡述。
2020年江蘇省教育廳發布了《省教育廳關于全省普通高中藝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理科實驗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其中確定高中音樂學科學業水平考試以音樂鑒賞模塊為必考內容,重點考查學生在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三個方面的素養和能力。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
二、普通高中音樂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簡析
筆者僅以2020年至2022年三年江蘇省南通市普通高中音樂學業水平筆試卷為例進行說明。
(一)試卷分析
2020年和2021年的筆試卷題量、題型一致。每套筆試卷有40題,其中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有30題(占比75%),判斷題有10題(占比25%)。此外,這兩套筆試卷中基于音樂音響的題目都有20題(占比50%)。
2022年的筆試卷一共有40題,其中三選一的單項選擇題有30題(占比75%),判斷題有10題(占比25%)。此外,這套筆試卷中基于音樂音響的題目有30題(占比75%)。
基于上述卷面分析,可以看出三點命題規則與趨勢。第一,試卷由屬于客觀題型的選擇題和判斷題組成。第二,選擇題的備選項由四個變成三個。第三,基于音樂音響的題目占比有所增加。
客觀題型的設置說明出題人的初衷并不是為難學生,而是希望以考促學,真正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選項的減少說明出題人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音樂鑒賞課程的情況,并及時根據所掌握的數據,調整考試難度,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不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
基于音樂音響的題目數量的增加說明出題人更加強調音樂學科的特點,更加充分地體現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如果學生單純從文字的角度死記硬背知識點,就適應不了這樣的考試。
(二)試題舉例
試題的出題角度不拘泥于課本內容,但始終緊緊圍繞學生了解和掌握的音樂知識技能。
真題:聆聽樂曲片段回答問題。
1.你聽到的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片段,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對答”讓你聯想到男女主人公()的場景。
A.樓臺相會 B.同窗共讀 C.草橋結拜
2.該樂曲以()為素材創作而成。
A.錫劇 B.豫劇 C.越劇
以上試題從音樂要素—樂器音色的角度出發,首先測評學生在聽賞音樂的過程中能否感知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不同音色;其次測評學生是否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能否根據《梁祝》這個中國民間傳說的故事情節,在音樂聲中展開豐富且符合實際的聯想與想象;最后測評學生對作品旋律的熟悉程度以及對中國各種傳統戲曲旋律特點的了解程度,考查其能否在現代創作的音樂作品中找到傳統戲劇曲目的影子(見表1)。
(三)試題建議
1.力求考試題型多樣化
可以增加排序題、連線題、簡答題、創編題等題型。
(1)聆聽下面幾個樂曲片段,依次選擇出演奏樂器。
①鐘磬 ②塤 ③古琴 ④簫
這道排序題包含四個考點。樂曲片段來自教材的《哀郢》《竹枝詞》《梅花三弄》《流水》四首樂曲,樂器種類涉及中國古代樂器“八音分類”中的金、石、絲、竹,樂器演奏方式涉及吹、彈、打,樂器音色獨特易辨。學生無論是從樂器音色出發,還是從樂器的演奏方式出發,都比較易于選出正確答案。
(2)聆聽音樂片段,連線作品所屬的音樂風格。
《春》 現代主義音樂
《弦樂小夜曲》 印象主義音樂
《水中倒影》 古典主義音樂
《藍色狂想曲》 巴洛克音樂
同上,這道連線題也包含四個考點,希望學生通過聆聽西方音樂作品的片段,感受其風格特征。題目出示了曲名,降低了難度系數。學生聆聽音樂片段,能夠更具體地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對比音樂風格的不同。
(3)簡答題: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不少傳統戲曲形式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有的戲曲形式甚至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此題屬于開放性題型,沒有標準答案。測試點是文化理解素養,考查學生能否以正確的文化價值觀評價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能否圍繞音樂與社會、歷史、民族以及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較為深入地發表具有個人見地的觀點。
(4)創編題:
請根據譜面要求,補全下面樂譜中的空白小節。
此題從音樂編創入手,考查學生是否掌握音樂創作的基本知識,同時考查學生能否根據所給材料,運用音樂創作的基本方法進行簡單的音樂片段創編。
2.力求聽力體驗最大化
判斷題:
民族器樂曲《娛樂升平》屬于廣東音樂。()
這道題是純文字題,學生需要調動記憶才能完成。如果此題能夠加入音樂聆聽,學生就比較容易聽辨出高胡的音色,回憶起高胡是廣東音樂中的主奏樂器,或者感受到廣東音樂歡快活潑的曲調,從而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三、針對普通高中音樂學業水平考試的教學建議
自從實施普通高中音樂學業水平考試以后,學生對待音樂課的態度普遍比之前更加認真,表現在缺課的學生少了,帶課本的學生多了;課上搖頭晃腦的學生少了,主動記筆記的學生多了。教師感覺到自己所教學科的地位有所提高,自我認同感以及教學積極性也隨之增強。此外,教師在“學測”這根指揮棒的指引下,積極與同行交流,探究適合自己、符合學情的教學策略。雖然教與學的情況都有所好轉,但是教師不能忽視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如音樂課常常被安排在下午第一節,學生特別容易在這個時間段打瞌睡;教材內容豐富,但是音樂課課時比較少。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幫助學生相對輕松地通過學業水平考試呢?
(一)提高學生思想認識
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會有這樣的想法:既然高考不考音樂,那就不需要在音樂課上認真聽講了。學生在思想上產生誤區,會引發消極的情緒。
因此,每年高一的第一節音樂課上,筆者就會向學生介紹高中音樂課程的內容和培養目標,包括需要修得多少學分以及如何修得學分,并重點強調學分的修得是參加高考的門票,是高中畢業的要求之一,以此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音樂課程。
(二)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對音樂感興趣,但其興趣點僅停留在通俗音樂帶來的聽覺快感上。當音樂沒有高考的光環,又需要學生用腦、用眼、用耳、用口的時候,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就難以持久。因此,教師不僅要研究班情、學情,還要與時俱進,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例如,筆者曾經給學生展示2020年高考的一道數學選擇題,告訴學生:“沒有學過音樂的同學要通過數列進行計算,而學過音樂的同學運用音樂知識能很快地算出答案。”接著,筆者當場進行了演示。
又如,筆者曾經給學生分享一個故事。在一間咖啡廳里,有位客人跟鋼琴師說:“給我彈一首莫扎特的《歡樂頌》。”鋼琴師笑著說:“我不會彈莫扎特的《歡樂頌》,我只會彈貝多芬的《歡樂頌》。”客人當場愣在那里,很是尷尬。客人想在朋友面前顯示自己博才多學,不料卻因為音樂知識儲備不足,出了大洋相。學生會心一笑,紛紛集中注意力聽筆者講課。
(三)專項復習
教完教材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重點研究課程標準中對音樂鑒賞模塊的質量描述,并且試著換一種思維,從出題人的角度出發,思考每個單元對學生某方面核心素養達成水平的要求,據此整合同類知識點開展專項復習,這樣能更高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第一種整合形式是整合教材單元內的內容。以湘藝版高中音樂必修《音樂鑒賞》為例,教師可以把“西方音樂”單元中的七個部分整合起來,讓學生聆聽音樂片段,辨別其風格屬于西方的哪種音樂風格;教師也可以把“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單元內的“民歌(1)”部分和“歌舞音樂、曲藝”部分整合起來,選取《趕牲靈》《無錫景》《賀新春》《戰長沙》等作品,讓學生感受中國南北方音樂風格的不同。
第二種整合形式是整合不同單元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把“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單元與“外國民族民間音樂”單元整合起來,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水平;教師也可以把《山在虛無縹緲間》《澧水船夫號子》《夏蟬之歌》《鳥兒在歌唱》整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復習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教師還可以把《春》《拉科奇進行曲》《A大調(軍隊)波蘭舞曲》《e小調第九(自新世界)交響曲》整合起來,引導學生復習樂曲的不同形式[2]。
(四)多種形式聆聽音樂
教師如果想讓學生熟悉音樂、聽懂音樂,就要引導學生重復聆聽音樂。機械、重復地聆聽音樂會讓學生感到乏味無趣,教師需要根據音樂旋律的特點,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指導學生聆聽音樂。
例如,筆者引導學生鑒賞《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選段)時,采取“引導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聆聽音樂”的教學策略。第一遍聆聽音樂時,筆者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選段中有哪種樂器的音色?它們的音色分別有什么特點?”第二遍聆聽時,筆者讓學生結合樂器音色的特點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情節,思考選段中的兩種樂器分別代表哪個人物,并通過音樂想象故事的情景。第三遍聆聽時,筆者讓學生伴隨音樂哼唱。第四遍聆聽時,筆者引導學生分角色伴隨音樂哼唱。
結語
普通高中音樂學業水平考試有利于學生提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有利于教師落實常規教學工作。考試不是最終目的,只有以考促學和以考促教才能夠進一步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推動高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李雅芬.中小學生音樂學業水平測評芻議[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2(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