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初中階段的基礎性語言學科。新課標提倡構建自主、合作的英語課堂,為此,教師應注重實施分組教學法,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促進學生互幫互助、協(xié)作學習。文章分析了分組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根據英語教學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小組的劃分、課堂活動的設計等方面入手,研究分組教學法的有效應用策略,力求改變僵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實現以生為本思想在英語教育改革中的落實。
【關鍵詞】分組教學法;初中英語;應用;優(yōu)勢;策略
作者簡介:馬錦南(1989—),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回民中學。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分組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按照一定的條件和標準,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實施教學。分組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在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深入分析英語課程目標和學情,基于分組教學法,優(yōu)化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豐富多彩的課堂探究活動,把英語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其化被動為主動,實現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步發(fā)展。
一、分組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一)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現代教育的核心主張在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從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來看,部分教師采用的都是集體授課模式,以及灌輸式教學法,導致學生常常處在被動的地位,對英語知識的吸收理解水平高低不等。由于課堂時間和教學精力有限,教師無法對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會越來越大。分組教學法介于集體授課模式和一對一輔導之間,集合了二者的優(yōu)點,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組教學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分組自學和探究活動,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營造開放的課堂環(huán)境。在這樣的教學中,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問題交流,反饋小組內部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也能夠針對難度較大的英語知識點,進行精細、深入地講解,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使其體會到自己是英語課堂的主
人[1]。
(二)減少學生的英語素質差異
受先天和后天等因素的影響,初中生在英語學習興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性。在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是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同一種教學方式進行英語知識的講授,有的學生能夠較為輕松地領悟知識,而有的學生卻跟不上學習節(jié)奏,這種情況容易造成優(yōu)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后進生“吃不消”的局面,學生整體的英語素質良莠不齊。分組教學法的實踐目標是構建“優(yōu)幫差”“差促優(yōu)”的新型教學范式,主張挖掘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促進個性化學習。將分組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能夠減少學生之間的英語素質差異,教師可以把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合理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圍繞具體的課程要點,根據自身的學習節(jié)奏和策略,開展互教互學活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每個學生都是知識的傳播者和接收者,通過自由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這也解決了教師無法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問題,從而改善學生英語素質差異較大的局面。
(三)培育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英語是一門強調交際、實踐、合作的學科,要想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對語言技能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學生必須懂得合作并樂于合作。就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學生之間互動、協(xié)作的機會比較少,學生很難體驗團隊學習的樂趣,這不僅制約了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形成,也會影響學生口語交際等能力的發(fā)展。分組教學法追求打造“學習共同體”,給學生開辟更廣闊的合作研討空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該方法,對培育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大有裨益。教師可以基于課程目標和分組教學法,設計具有交際性、實踐性的英語學習任務,鼓勵各組學生圍繞共同的目標集思廣益、各顯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教師還可以在分組教學的基礎上,促使組與組之間進行良性競爭,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增強團隊凝聚力,使其更加密切地與伙伴協(xié)調配合,從而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團隊協(xié)作精神,提高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分組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科學劃分小組,奠定英語課堂教學的基礎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分組教學法的關鍵因素是教師的分組方式。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常使用常規(guī)分組法,讓學生按照座位的順序進行分組,忽視了學生英語素質水平的差異,容易出現同一層次學生一組的情況,不利于分組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應用分組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科學地劃分小組。教師應該通過英語課堂觀察、測試等途徑,全面地了解學生學情,根據英語基礎、學習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要素,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是英語素質各方面兼優(yōu)的學生,B層是英語水平中等的學生,C層是英語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然后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三個層次的學生按照合理的比例,細分成4—6人的小組,確保每組之間的綜合素質旗鼓相當。此外,分組情況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還應該根據具體的英語教學活動和需求,在課堂上進行靈活的調整,從而使分組更具針對性,為英語教學夯實基礎[2]。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Starter Unit 3“What color is it?”一課時,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熟練地掌握8個顏色單詞,即red、green、yellow、blue、black、orange、brown、white。教師可以以單詞卡片游戲的方式進行分組教學,在劃分小組時,從原有的分組名單中,抽出一些單詞功底比較扎實的學生,把他們重新安插到各個小組,確保每組都有1—2名單詞基礎好的學生。接下來,教師需要把含有顏色單詞的卡片分發(fā)給各組,讓單詞基礎好的學生發(fā)揮模范作用,帶領同組伙伴利用卡片,先合作學習8個顏色詞匯的音、義、形,再開展單詞的英漢互譯游戲。待各組學生順利地認識完新單詞后,教師可以提高游戲難度,出示這節(jié)課的核心句型“What color is it? Its...”,指導學生運用新學到的色彩單詞與核心句型,分組進行句型演練,相互詢問和描述物品的顏色。學生之間的英語學習能力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合作學習中很容易出現差異表現,導致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容易出現自滿、驕傲的心理,表現較差的學生容易出現一定的自卑和羞愧心理。此時,教師需要及時運用過程性評價弱化學生不良的心理情緒,使學生通過評價正確認識自己,主動學習并提升個人能力,為英語課堂教學奠定扎實基礎。
(二)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點燃學生分組探究的熱情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對分組學習活動缺乏參與積極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分組學習的目標和路徑不夠明確,學生處在一種茫然的狀態(tài),思維和情感都難以得到喚醒。從構建主義教學理論來說,任務能夠把學習目標具體化,使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當學習方向變得清晰,學生自然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分組探究[3]。因此,教師應該有機整合分組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立足英語課程目標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任務情境,包括口語訓練型任務、語法學習型任務等,融合生活化素材和信息化素材,為學生提供與任務有關的認知材料,組織學生以任務為主線,開展互動式、探索式的英語學習,從而點燃學生的分組探究熱情。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 Unit 9“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時,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口語交際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發(fā)出、接受和拒絕邀請的表達方法,核心句型包括“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 I have to/must...”。在學生掌握了這些基本句型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交際任務情境,利用電子白板出示一張聚會場景圖,同時引出任務內容:“同學們,假如你的朋友邀請你周末參加他的生日聚會,你可以怎么回答?”各組學生討論后回答:“接受或拒絕。”教師:“下面就請大家圍繞聚會邀請的主題,分組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分別扮演發(fā)出邀請者和被邀請者,運用句型編創(chuàng)一段精彩的對話,對話中應包含表達接受或拒絕的句子,還要說明拒絕的理由,拒絕用語應該委婉一些。”在任務情境的帶動下,學生分組交際的興趣被迅速激發(fā),各組學生踴躍地參與對話編創(chuàng),運用“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發(fā)出邀請,運用“Yes, Id love to.”“Of course.”“Im
available.”等接受邀請,用“Im sorry, I cant.”“Im afraid not.”“Id love to, but I have to...”等拒絕邀請。在這樣的任務交際情境中,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有效表達,所以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斷增強,探究熱情不斷被激發(fā),進而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做好鋪墊。
(三)滲透競賽元素,豐富學生分組學習的體驗
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喜歡參加有挑戰(zhàn)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組教學法時,教師不僅要加強學生組內的交流,還要引領小組與小組之間開展良性競爭,營造合作與競爭并存的氛圍,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競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和進取心。在分組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滲透競賽元素,比如開展英語短劇表演競賽、詞匯問答競賽、資料搜集競賽、頭腦風暴競賽等,給學生出示競賽的規(guī)則和要求,組織學生組內協(xié)作、組間比拼,從而豐富學生分組學習的體驗,使學生相互借鑒優(yōu)勢、共同進步,促進團隊意識與協(xié)作能力的發(fā)展[4]。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 Unit 3“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課時,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掌握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的詞匯,包括train、bus、subway、ride、bike、foot、walk等,以及談論出行方式的句型。在學生學習完基礎性的語言知識后,教師可以開展分組競賽活動,在電子白板上出示各種交通工具圖片,并介紹競賽規(guī)則:“同學們,下面請大家5人一組,運用交通工具詞匯,開展一場造句比賽,每個小組輪流派代表發(fā)言,句子的人稱和單詞可以靈活變換,要求是沒有語病,不能與其他小組造的句子重復。”教師需要給各小組預留幾分鐘研討和準備的時間,讓學生把想到的句子都匯集到一起,做好“迎戰(zhàn)”的準備。在正式的造句比賽中,各小組都不甘落后,紛紛呈現出了豐富的句子,如“I take the bus/subway/taxi.”“She/He takes the subway.”等。教師通過在分組活動中滲透競賽元素,可以創(chuàng)新分組教學的形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合作、力爭上游的英語學習品質。
(四)重視過程指導,提高英語分組教學的效率
雖然分組教學法提倡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初中學生的英語素質和學習能力有限,難免會遇到一些認知和學習方面的困難,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協(xié)助,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分組教學的過程指導,找到教與學之間的平衡點,一方面要給學生提供獨立、自主的分組學習空間,另一方面要密切地觀察學生的探究情況,收集反饋信息,在學生遭遇認知障礙、步入學習誤區(qū),或是小組成員配合不當時,及時地進行啟發(fā)、引導和協(xié)調,確保學生在分組探究活動中有所獲得,逐步養(yǎng)成合作解決英語問題的能力,提高英語分組教學的效率[5]。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2“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一課時,教師設置的分組探究活動是讓學生圍繞when和what time的不同用法,進行口語交際練習。但是在實際探究中,個別小組的學生經常混淆when和what time的用法,出現一些口語表達錯誤。這時,教師應該及時地介入指導:“如果對話中詢問的是做某事的具體時間,用when或what time都可以;如果詢問的是鐘表上的時間,必須要用what time;而如果詢問的是季節(jié)、生日等時間,則要用when。”等學生了解了when和what time的用法區(qū)別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出問題:“‘他通常幾點睡覺?這句話該用when還是what time ?具體怎樣表達?”學生討論、判斷后作答:“這句話問的是做某事的具體時間,因此用when或what time都可以,具體可以翻譯成‘What time/When does he usually go to bed?。”教師通過對分組學習過程的觀察和指導,能夠及時糾正學生的交際錯誤,從而提升分組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分組教學法,不僅能夠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減少學生之間的英語素質差異,還能培育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益嘗試。教師應該根據英語課程目標,以及分組教學法的實施需求,做好學情分析和科學的分組工作;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任務情境,點燃學生的分組探究熱情;開展競賽型的分組活動,使合作與競爭并存;加強分組學習的過程指導,幫助學生攻克疑難問題,從而實現分組教學法的高效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滿蓮.分組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甘肅教育研究,2022(9):40-42.
[2]賀春鵬. 關于初中英語課分組教學的有效思考[J]. 校園英語,2018(42):131.
[3]陳玉飛. 靈活運用分組教學? 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J]. 讀寫算,2018(22):199.
[4]紀娜. 靈活運用分組教學法,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J]. 新課程學習(中),2015(4):76.
[5]張金蘇. 初中英語分組教學法的嘗試[J]. 新課程學習(上),2012(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