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向幼兒傳遞環保知識,讓幼兒形成“愛護自然、親近自然”的觀念,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為順利完成這一任務,幼兒園也應當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視,將生態教育理念融入幼兒園科探區環境創設工作,為幼兒帶來更多新奇且有趣的體驗。文章對生態教育理念下幼兒園創設科探區環境的策略展開探討,簡述了“生態教育理念”與“幼兒園科探區”這兩個概念,并從滿足幼兒需求、開發自然資源、激發幼兒科學探究興趣三個角度對環境創設工作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生態教育;幼兒園科探區;環境創設;策略
作者簡介:曹燕華(1988—),女,江蘇省蘇州市昆山高新區陽澄湖科技園幼兒園。
環境會對幼兒起到隱性的教育作用,生態教育理念強調了自然生態環境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要求教師變革傳統的教學形式,帶領幼兒走近自然、了解自然、擁抱自然,與自然形成良好的關系。教師可以利用設計合理的幼兒園科探區有效豐富幼兒的探究經驗、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讓幼兒從小對科學探究產生興趣。為此,幼兒園及教師需要將生態教育理念融入幼兒園科探區的創設,通過良好的環境帶動幼兒了解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道理,同時為幼兒提供更多的科學探究機會,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一、概念解讀
(一)生態教育理念
生態教育理念強調通過優化教育區域的環境和開發自然資源讓學生了解生態環境,學習生態知識,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生態教育理念下的幼兒教育可以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達到個體自主發展、群體共同發展的目標。在生態教育理念下,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提升幼兒的自然感受力,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習慣[1]。
在幼兒園階段的科學教育,應當從幼兒的天性出發,教師應利用自然、有趣的生態環境為幼兒構建課程,讓幼兒在充滿趣味的學習活動中感受自然環境的魅力,受到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對自然產生熱愛之情,并逐步掌握基礎的科學知識,形成優良的學習品質,健康地成長。
(二)幼兒園科探區
幼兒園科探區也被稱為“科學探索區”,教師可利用該區域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儲備,讓幼兒積累科學學習經驗,還可以在此區域開展活動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常情況下,幼兒園會在科探區為幼兒準備豐富的科學探究材料,幼兒教師會引導幼兒通過靈活運用游戲材料積累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這會對幼兒未來的科學學習起到顯著的積極作用。
二、生態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科探區環境創設的原則
(一)整體統一原則
為保證環境創設工作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生態教育理念,了解相關理論知識,并遵循整體統一的原則進行環境創設,確保教育環境切實發揮作用。具體來說,在創設環境時,教師需要考慮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階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科學探究素材,為幼兒打造具有針對性的環境,然后據此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與優化,確保自己可以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將環境的教育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讓幼兒順利地成長與發展。
(二)自然和諧原則
在傳統的幼兒園科探區環境創設工作中,幼兒園管理者更注重科探區環境的美觀性與安全性,忽略了自然元素的重要性,于是想當然地在科創區布置了較多人工的“自然素材”,包括橡膠軟地、人造草坪等。然而,這樣做實際上也阻斷了幼兒與自然環境的聯系,會影響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為了促進幼兒成長,讓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和雙手真正去把握這個世界,幼兒園理應遵循自然和諧原則,在創設科探區時,盡可能多地增添自然元素,為幼兒提供與自然溝通、交流、互動的機會。
(三)因地制宜原則
在引導幼兒探究時,教師應盡可能鼓勵幼兒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實踐,因為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是通過與材料、環境的互動發展的。因此,幼兒園在創設科探區環境時,也應當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關注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需求,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設計游戲環境,確保科創區的材料和環境滿足幼兒的科學探究需求,讓幼兒在環境的輔助下穩步提升探究能力。
三、生態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科探區環境創設的策略
(一)整體設計多個探究區域,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
幼兒具有好奇心重、探究欲旺盛的特點,在生活中,幼兒常常詢問身邊的長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問題[2]。為滿足幼兒的探究欲,幼兒教育應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幼兒教師應當將科探區設計工作擴展到整個園所,為幼兒創設豐富、有趣的探究環境,以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
1.班級環境設計
班級是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在以往,部分幼兒教師不夠重視班級環境的自然元素,在設計科探區時只想著使用現成的學具和教具。在生態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將自然元素融入科探區,引導幼兒了解更多有關自然的科學知識,并讓幼兒在探究自然、感受自然的過程中了解科學知識,在環境的影響下體驗自然生態的美好。
在設計班級內部的科探區時,教師需要先進行整體設計,投放幼兒需要的基礎材料,建設符合幼兒需求的基礎設施。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內開發“綠植區”,借助盆栽、澆水壺、蓄水盆等道具打造別樣的科探區,同時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讓幼兒感受到自然元素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在開發活動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既可以自行準備素材,也可以帶領幼兒到戶外一同收集材料。此后,教師可以根據科學探究活動的主題投放相關的游戲材料,以完成環境創設工作,比如在組織主題為“神秘的熱帶雨林”的科學探究活動前,教師便可以在教室內放置多種熱帶水果和熱帶植物盆栽,還可以在教室的墻上粘貼昆蟲、大型熱帶植物的貼紙。這些內容與熱帶雨林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是幼兒較為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做可以讓科創區有良好的探究氛圍,從而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待整體環境開發完畢后,教師還可布置部分引導內容,比如在教室的墻上粘貼介紹生態知識的小貼士,或者粘貼相關漫畫,暗示幼兒悉心觀察自然環境。當然,教師也可放置介紹自然科學知識的畫報、閱讀材料,利用這些材料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
2.公共區域設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谏鷳B教育理念創設幼兒園公共區域的科探區時,教師要在確保不影響公共區域原本功能的前提下增添自然元素,做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讓幼兒愈發親近自然,愿意主動參與探究活動。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合理利用走廊的墻壁,如在墻上粘貼環保主題的科普漫畫,介紹相關科學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和科學探究意愿。在幼兒園大廳的角落,教師可以為幼兒打造“室內花園”,并鼓勵幼兒多多觀察這一“室內花園”的植物與戶外的植物有何不同,讓幼兒借助自然資源獲取更多科學知識。教師還可帶領幼兒利用窗臺養殖金魚、烏龜等動物,讓幼兒更充分地進行探究。
3.戶外環境設計
神奇的自然現象可以點燃幼兒的探究欲望,在創設戶外科探區時,教師不能僅考慮環境的美觀性與安全性,還要明確幼兒應當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學習保護自己的技巧,并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開發戶外環境,增設探究科學知識的資源,有效落實生態教育理念。
具體來說,在設計戶外科探區時,教師可減少區域之間的阻隔,鼓勵幼兒耐心觀察自然現象,大膽地與植物、動物互動,讓幼兒更深入地探究自然環境的奧秘。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種植活動開發戶外科探區,增設豐富的種植區域,并在種植區域為幼兒提供鏟子、水桶、手套、花盆等素材,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展開科學探究,通過自己的眼睛充分觀察自然,通過自己的雙手切實探究自然的奧秘,獲取更加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在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幼兒會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3]。
(二)合理開發自然資源,設計多樣探究活動
《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當引導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在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幼兒在自由探索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維,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诖?,在創設科探區環境后,教師也要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為幼兒設計多樣的科學探究活動[4]。
幼兒園內往往有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不同類型的樹有不同的形態和成長狀態,不同類型的花則有不同的花期,在不同季節,這些花草樹木呈現的景象會有所不同,教師可據此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當然,為了幫助幼兒掌握科學知識,教師可以在引導幼兒觀察園所內的花草樹木前,在這些植物附近放置名牌,向幼兒介紹不同植物的特征、開花時間等。在幼兒了解上述科學知識后,教師便可以帶領幼兒展開科學探究,讓幼兒收集掉落的植物并說出自己的發現等。
(三)根據幼兒探究興趣因地制宜調整環境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生態教育理念下的科創區環境創設工作,不僅要實現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的目標,還應讓環境與活動有更加密切的關系,從而確保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生態意識?;诖?,在基本完成環境創設工作后,教師還要以觀察者、聆聽者的身份關注幼兒的成長過程,了解其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并根據幼兒的興趣因地制宜地調整科創區,確??苿搮^更好地發揮教育價值[5]。
例如,在某次戶外活動中,幼兒對昆蟲產生了較強的興趣,并主動提出問題:“昆蟲喜歡吃什么呢?昆蟲的家在哪里呢?”在了解幼兒的探究興趣后,筆者主動在園所內增設了觀察昆蟲的區域,并將其作為科探區,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昆蟲,了解科學知識。在這樣的科探區中,幼兒與自然環境的距離會被拉近,幼兒可以進一步感受自然環境的魅力,同時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結語
文章對生態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科探區環境創設的策略展開探討,簡述了相關的概念,提出了幾點環境創設工作的原則,并立足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從多角度出發對教學工作提出建議。綜上所述,良好的區域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起到明顯推動作用,教師可以利用科探區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讓幼兒樹立正確科學價值觀,在創設科探區時,教師應該深入研究生態教育理念,將其落實在環境創設中,借助生態環境點燃幼兒的科學探究熱情,讓幼兒了解更多有關自然的知識,為幼兒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麗媛.生態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種植活動探析[J].華夏教師,2022(30):52-54.
[2]張嚴俠,丁銘.生態教育,自然和諧:關于幼兒園課程生態化實施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9):4-6.
[3]高望萍.整合觀引領下的農村幼兒園田園生態教育實踐初探[J].新課程研究,2021(6):123-124.
[4]曹永紅.幼兒教育中開展游戲教學的具體措施[J].智力,2023(13):187-190.
[5]鐘小芳.幼兒園生態教育特色聯盟建設的思考[J].中國教師,2020(1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