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芊



【摘要】? 目的? ? 探討集束化護理措施對食管癌術后伴發譫妄患者康復的影響。方法? ? 選擇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行食管癌根治術伴發譫妄的患者8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4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集束化護理,持續干預至出院。比較2組不同時間點譫妄評估量表(CAM)評分、干預前后心理健康狀況[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睡眠質量[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PSQI)評分]、術后康復情況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 干預前,2組CAM評分、SCL-90評分、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 d、2 d、3 d,觀察組CAM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4 d,觀察組SCL-90中各因子評分、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譫妄持續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集束化護理措施在食管癌術后伴發譫妄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睡眠質量,縮短譫妄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食管癌; 術后譫妄; 集束化護理; 心理健康狀況; 睡眠質量; 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5-004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5.014
譫妄是一種急性精神錯亂綜合征,以意識障礙、感知覺障礙、行為無序等為主要癥狀。術后譫妄主要出現在外科手術后1~3 d,起病較急,會引起思維、情感等紊亂,使機體耗能增加,甚至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等不良情況,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1-2]。既往針對術后譫妄的護理措施多以對癥處理為主,尚未形成統一有效的護理方案。集束化護理干預是通過結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干預措施,以盡可能優化醫療護理服務,改善患者結局[3]。本研究探討了集束化護理措施對食管癌術后伴發譫妄患者康復的影響,報道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擇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行食管癌根治術伴發譫妄的患者8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41例。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63.56±5.64)歲;腫瘤分期:Ⅰ期6例,Ⅱ期24例,Ⅲ期11例;合并癥:高血壓13例,糖尿病8例;體質量指數18.6~27.8 kg/m2,平均(23.34±1.15)kg/m2。觀察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64.12±5.39)歲;腫瘤分期:Ⅰ期4例,Ⅱ期28例,Ⅲ期9例;合并癥:高血壓12例,糖尿病11例;體質量指數18.4~27.9 kg/m2,平均(23.37±1.12) kg/m2。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入院時意識清楚、無語溝通障礙;在氣管插管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術;譫妄評估量表(CAM)評估術后譫妄,評分≥22分即可確診[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癲癇病或其他精神病史;既往接受過顱腦手術;既往長期服用精神病藥物。
1.2? ? 方法? ? 所有患者確診術后譫妄后,給予改善缺氧、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對癥處理。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血氣等指標及意識、語言等,對于主訴疼痛嚴重者,遵醫囑給予鎮痛措施;加強對活躍型患者的監護,使用束縛帶束縛患者,可遵醫囑給予鎮靜類藥物;鼓勵患者盡早進行床上活動,積極處理相關并發癥等。
觀察組實施集束化護理。成立由主管醫生、精神科醫生、主管護師、病區護士組成的集束化干預小組,小組成員查閱文獻資料,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共同制定集束化護理措施。具體如下:(1)環境護理。患者術后確診譫妄后,將其安排在單間病房或將病房隔簾分區,減少醫源性刺激及聲音、光線的刺激;合理安排日間活動,盡量集中進行治療及護理操作,限制人員流動,保證患者夜間睡眠質量,必要時使用鎮靜藥物,促進患者睡眠-覺醒周期正常。(2)心理護理。安排心理咨詢師及時疏導患者心理問題;護理過程中,護士不斷鼓勵、表揚患者,可采用語言、肢體交流等方式,白天可播放輕柔的音樂;在病情允許情況下,讓家屬多探視患者,指導家屬與患者有效溝通,給予關懷,使患者保持積極情緒。(3)舒適護理。協助患者調整體位,保持舒適狀態;床頭抬高20°~30°,腰下墊一軟枕,防止壓瘡;盡量避免使用束縛帶,患者無攻擊性行為、情緒穩定時可解除肢體束縛,要求家屬看護患者,并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4)疼痛護理。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表情、肢體活動情況,耐心傾聽其主訴,由床位醫生、麻醉師聯合為患者制定鎮痛方案,責任護士每3 h評估1次鎮痛效果;采用安慰性語言、播放娛樂視頻等非藥物鎮痛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2組持續干預至出院。
1.3? ? 觀察指標? ? (1)CAM評分:干預前及干預后1 d、2 d、3 d,評估2組CAM評分,包含急性起病、注意障礙、思維混亂等項目,22分以上提示有譫妄,20~22分可疑有譫妄,20分以下提示沒有譫妄。(2)心理健康狀況:干預前、干預后14 d,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評定,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含軀體化(12項)、敵對(6項)、精神病性(10項)、偏執(6項)、焦慮(10項)、強迫癥狀(10項)、恐怖(7項)、抑郁(13項)、人際敏感(9項)9個因子,另有7個項目歸為“其他”,采用5級(1~5分)評分法,各因子得分為所含項目得分的平均分,得分>2分即考慮癥狀陽性,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3)睡眠質量:干預前、干預后14 d,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PSQI)進行評定,包含7個維度,每個維度按0~3分計分,量表總分0~21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質量越差。(4)譫妄持續時間:包括譫妄持續時間、術后住院時間。(5)患者滿意度:采用滿意度量表(CSQ-8)[5]評估,總計8題,采用1~4級評分,非常滿意:25~32分,一般滿意:17~24分,不滿意:8~16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CAM評分? ? 干預前,2組患者CA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 d、2 d、3 d,觀察組患者CAM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心理健康狀況? ? 干預前,2組SCL-9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4 d,觀察組SCL-90中各因子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睡眠質量? ? 干預前,2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4 d,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 術后康復情況? ? 觀察組譫妄持續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 患者滿意度? ?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 討論
由于食管癌手術創傷大、疼痛重、恢復慢,患者生理及心理承受巨大痛苦,易導致術后譫妄的發生[6]。術后譫妄會對患者睡眠周期、精神運動等造成影響,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因此術后譫妄患者需要更為精細的觀察與護理[7]。
常規術后譫妄的護理措施主要是給予對癥處理,護理人員往往是根據既往護理經驗或醫囑實施護理措施,效果不佳。而集束化護理是根據患者病情及護理需求,以循證為指導,集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升護理質量[8]。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干預后24 h、48 h、72 h時的CAM評分低于對照組,干預后14 d觀察組SCL-90中各因子評分、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譫妄持續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集束化護理措施應用于食管癌術后伴發譫妄患者中,能夠促進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在食管癌術后伴發譫妄患者中實施集束化護理措施,通過成立集束化干預小組,在搜集循證醫學依據、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詳細、可行的集束化護理措施,能夠提高護理的有效性。環境護理能夠減少非必要的醫源性刺激和噪聲、光線等刺激,有利于患者的情緒穩定,進而改善睡眠質量[9]。由心理咨詢師針對患者心理情況予以個體化心理干預及鼓勵,配合家屬的情感支持,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進而減輕譫妄癥狀。束縛帶屬于強制鎮靜措施,可能引起患者強烈的應激反應。而集束化護理中減少束縛帶的使用,可提高患者舒適度,避免引起患者抵觸情緒和強烈應激反應,使機體保持自然放松狀態,利于提高情緒的穩定性,縮短譫妄持續時間。疼痛是術后譫妄的重要危險因素,由床位醫生與麻醉師聯合制訂藥物鎮痛方案,可提高鎮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配合非藥物鎮痛方法可分散患者對疼痛注意力,減輕疼痛程度,避免疼痛導致的譫妄加重,增加對外界情況的真實感知,從而減少精神狀態及邏輯思維的紊亂,改善心理、精神狀態,加快疾病康復[10]。多項措施嚴格按照制訂方案實施,保證了護理的規范性,從多個方面改善患者情況,有利于譫妄盡快消失,故患者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措施能夠縮短食管癌術后伴發譫妄患者譫妄持續時間,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及睡眠質量,加速術后恢復,進而獲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 張馨文,熊建.跨理論模型綜合干預對食管癌患者圍術期不確定感與術后譫妄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8,40(4):632-636.
[2]? ?Gutiérrez R G, Reyes F I, Penna A. Delirium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a cohort of elderly patients[J]. Minerva Anestesiologica, 2019, 85(3):326-327.
[3]? ? 馬媛,張妮,袁亞迎,等.早期集束化護理干預對ICU老年患者術后譫妄轉歸及精神狀態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8,45(6):1112-1115.
[4]? ? 李娟,鄒義壯,馮鋒,等.譫妄評定方法修訂及其信度、效度測試[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3,13(3):147-149.
[5]? ? 牛洪艷,倪靜玉,張玲,等.護理滿意度量表在臨床住院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3):287-290.
[6]? ?OOGAWA A,OKUMURA Y,FUJISAWA D,et al. Quality of care in hospitalized cance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a systematic prevention program for delirium: the DELTA exploratory trial[J]. Support Care Cancer, 2019,27(2):557-565.
[7]? ? 劉涵,徐小川,張育紅,等.集束化護理對口腔癌患者術后譫妄的影響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26(1):97-100.
[8]? ? 張云魁,田文澤,徐達夫,等.集束化干預理念在食管癌患者術后譫妄中的應用[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8,30(9):613-616.
[9]? ? 王雙妮,李嬙,應莎莎,等.綜合護理干預在食管癌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3):4366-4369.
[10]? ? 孫福月,楊寧,李超,等.鎮靜鎮痛集束護理對ICU氣管插管患者譫妄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8,25(10):58-61.
(收稿日期:202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