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于宏
摘要:勞動教育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方式,對幼兒的成長有著深刻影響。幼兒園有責任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鞏固幼兒的習慣成果,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使幼兒愛勞動、會勞動,從而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勞動教育;有效策略;勞動習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針對幼兒的社會教育提出,要使幼兒“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這些政策表明,幼兒勞動教育的培養離不開幼兒園和家長的相互配合,要想使幼兒的勞動能力得到良好發展,幼兒園應正確引導家長,家園合力育兒。
一、轉變家長觀念,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
要想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家長必須轉變傳統的勞動教育觀念,以身作則,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勞動環境,把勞動教育融入平時的家庭生活中,通過點滴積累引導幼兒堅持勞動。
(一)明確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一味地包辦代替,反而阻礙了孩子的發展。針對這一現象,幼兒園可以邀請育兒專家和家長代表進行經驗介紹,讓更多的家長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很多父母都明白,但因其平時上班比較忙,大部分時間都是老人帶孩子,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隔輩親人不能很好地配合和堅持下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展親子活動、在微信公眾號平臺發布信息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幼兒勞動教育的意義,引導家長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通過家園合力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
(二)指導家長正確實施勞動教育
現在大部分的幼兒家長自己從小接受良好勞動教育的相對較少。因此,當他們成為父母以后,不知道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教師應引導家長在家里積極地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引導家長不要把幼兒當成“小孩子”來看待,要讓幼兒幫助大人一起干家務,教會幼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巧,如用拖布、洗抹布、倒垃圾等。幼兒在剛開始做家務的時候肯定會小心翼翼,動作不熟練,甚至還可能把垃圾撒得到處都是,這時大人要積極引導,多鼓勵幼兒,使幼兒越來越會干、越來越愛干,從而讓幼兒在勞動過程中體會到父母做家務的辛苦,并收獲勞動成功的喜悅。
二、創設勞動環境,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
環境的教育力量是無窮的,良好環境的熏陶可以潛移默化地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為創設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勞動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家長在幼兒園以外的時間和空間里有目的地創設勞動教育環境。
(一)豐富家庭環境,體驗勞動興趣
在家里,家長可以有效利用墻面張貼幼兒勞動技能的圖片,并為幼兒準備兒童版的笤帚、拖布等勞動工具,這樣幼兒勞動起來比較方便,也會增加其勞動興趣。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為幼兒創設勞動實踐活動。例如,幼兒在家中飼養小兔子、小貓、小狗等動物,在給小動物喂食、照顧小動物的過程中,幼兒不但鍛煉了勞動能力,還培養了對動物的保護意識,萌發愛心。此外,在家長做家務的時候,如果孩子喜歡參與其中,家長不要因為怕孩子弄不好而不讓其參與,這樣會打消孩子勞動的積極性,家長要鼓勵孩子有為大人分擔勞動的意識,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的勞動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二)接觸戶外環境,體驗勞動興趣
大自然的教育是最符合幼兒天性的教育。在大自然中,幼兒身心得到放松,自主勞動意識隨之增強。然而,在城市中生活的幼兒真正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很少。因此,幼兒園要充分利用戶外活動時間,為幼兒提供動手鍛煉的機會,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習得勞動經驗。
例如,有條件的家長可以為幼兒準備一塊土地,讓幼兒在春天的時候與家人一起種下玉米、蔬菜、花生等種子,再一起澆水、施肥、除草等。待到秋天到來的時候,讓幼兒與家人一起收獲、品嘗勞動果實。家長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帶領幼兒參觀果園,使其體驗給果樹澆水、剪枝、摘果子、運果子等一系列簡單的勞動活動,讓幼兒體驗勞動人民的辛苦,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開展勞動活動,培養幼兒的勞動技能
幼兒只有掌握了勞動技能,會勞動,才能愛勞動。勞動技能的掌握需要幼兒堅持不懈地重復練習。幼兒年齡比較小,活潑好動,喜歡有趣的事情。因此,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游戲,讓幼兒在邊玩邊學的過程中逐漸掌握勞動技能,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一)角色扮演游戲
幼兒普遍喜歡角色扮演類的游戲,他們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模仿爸爸媽媽、小朋友以及其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人,并把模仿別人的過程當成一個游戲,引導幼兒進入角色,自己制定游戲的規則和玩法。
例如,小班幼兒可以在娃娃家區域參與給娃娃“喂飯”“洗澡”等游戲;中班幼兒可以參加“洗一洗”的游戲,模仿爸爸媽媽洗衣服的情景,自己練習洗手絹、毛巾等小物品;大班幼兒可以模仿社會中不同職業角色,如模仿環衛工人掃落葉。通過這些游戲情境,幼兒愿意主動參與到游戲中,并成為游戲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把勞動習慣變成自身的一種勞動行為。
(二)親子游戲活動
親子游戲活動可以架起家園有效溝通的橋梁。家長通過參加活動深入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發展情況。例如,在慶元旦親子活動中,幼兒園可以邀請會烘焙的家長分享制作蛋糕的方法及過程,使幼兒在滿足味蕾的同時又在勞動體驗中增加家人陪伴的幸福感;還可以舉行親子運動會,通過體育游戲將運動與勞動技能相結合,不僅能提高幼兒的勞動積極性和勞動技能,還能培養幼兒良性的競爭意識。
(三)邀請家長助教
幼兒園可以邀請家長做助教員,讓其到幼兒園和幼兒近距離接觸。通過這樣的方式,家長在給幼兒帶來知識的同時,自己也對幼兒園的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便于以后更加理解和支持幼兒園的工作。
在幼兒園的種植活動中,教師可以邀請了解種植工作的家長來給幼兒介紹種植草莓、藍莓的過程及方法;也可以邀請了解服裝行業工作的家長給幼兒講解并演示衣服是怎樣制作的,帶領幼兒體驗工人的辛苦。
四、家園互動交流,分享勞動喜悅
教師和家長要珍惜幼兒的勞動成果,與幼兒多溝通、分享、交流,引導幼兒將體驗、感受到的勞動情感表達出來,增強幼兒的信心。
(一)利用互聯網分享勞動經驗
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高效利用互聯網可以使勞動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錄制視頻,將值日生的勞動過程分享到班級的微信群里,視頻中值日生詳細介紹自己都使用了哪些勞動工具,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是怎樣解決的。這樣不但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其愛勞動、愛表達的信心,還為其他幼兒分享、總結了勞動的技能和方法,使幼兒們共分享、齊進步。
(二)開展座談會分享勞動經驗
幼兒園可以班級為單位舉行“勞動最光榮”座談會,邀請家長代表分享自己的經驗。如家長在家里如何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勞動,每一項勞動教育內容成功之后需用語言和行為來對幼兒進行鼓勵與獎勵等。通過這種活動,家長們在分享交流中不但互相增進了情感,也提升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五、家園共同監督,鞏固勞動習慣
幼兒園和家庭要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共同關注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情況,時刻督促幼兒反復練習、不斷強化,使幼兒的勞動習慣從被動過渡到主動,從而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一)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幼兒勞動能力發展情況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和家長的不斷監督與長期堅持,家長與教師應及時溝通,了解幼兒勞動能力發展水平,共同制定合理的勞動計劃,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勞動能力發展情況制定學期計劃,并將一個學期的勞動計劃細化到每月、每周,將幼兒在園的完成情況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及時反饋到班級微信群里,讓家長可以隨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勞動能力發展情況。
(二)提示家長,培養幼兒勞動習慣要有耐心
幼兒年齡小,可塑性較強,因此其習慣養成越早,效果越好。如果有的家長在陪伴幼兒的時候疏忽了對其勞動能力的培養,發現問題時可能會產生有一種為時已晚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不能心急。
例如,當家長看到別的幼兒能自己吃飯、穿衣服、穿鞋等,對比之下往往會不理性。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需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要耐心地引導幼兒,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與幼兒園互相合作、緊密配合,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幼兒個體間的差異,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結合周圍的環境,在理解幼兒、尊重幼兒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勞動習慣養成常規,設計合理的勞動活動。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家園要保持高度一致,及時鼓勵幼兒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愛上勞動,并逐漸養成主動勞動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陳虹利.新時期加強幼兒勞動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9).
[2]李倩.淺析幼兒教育的現狀及實施策略[J].青年與社會,2020(37).
[3]胡耀崗.幼兒勞動教育的作用及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15).
(責任編輯:趙春艷)
作者簡介:沈陽,莊河市將軍湖幼兒園教師。于宏,莊河市將軍湖幼兒園高級教師。
課題項目:本文系大連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幼兒園體驗式勞動教育課程構建的實踐與研究”成果。課題編號:ND20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