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霖 賈佳男 王靜 張茜


[摘 要]近年來,整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唐山本地企業的發展也放緩,想要實現經濟穩定發展,資金的支持必不可少。作為重要的監測指標,存貸比雖已退出法定監管指標體系,但存貸比的變化仍能夠反映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支持的“能力”和“實力”。本文通過對唐山地區金融機構存貸比、主要商業銀行存貸比及沿海地區存貸比的比較分析,找出唐山市金融機構存貸比較低的本質原因,從而提出提高金融機構存貸比,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金融機構;存貸比;實體經濟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志碼:A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唐山市政府不斷破舊育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自2015年存貸比紅線取消以來,唐山市金融機構存貸比一直處于偏低水平,明顯低于省內及全國水平,整體信貸資金承載力較弱,剖析存貸比偏低的內在原因,對發揮金融機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存貸比發展及理論研究
1.1 存貸比發展
存貸比通常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除以存款余額來表示。1994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商業銀行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通知》,將存貸比指標正式引入商業銀行監管體系,并規定比例不得超過75 %。1995年,存貸比等內容以立法形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以下簡稱《商業銀行法》)。2009年,銀監會在《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中將存貸比指標明確為流動性檢測管理的工具[1]。2011年6月,為控制商業銀行月末“沖存款”,銀監會改變考核方式,將存貸比指標改為按日均數進行考核。2014年,為降低存貸比指標對銀行貸款的限制,銀監會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增加了六個貸款扣除項,兩個存款新增項。2015年6月24日《商業銀行法》修訂,將存貸比由法定監測指標轉變為流動性監測指標,取消了存貸比不得超過75 %的規定。金融機構不再為了存貸比的剛性需求拉存款、壓貸款,75 %存貸比紅線的取消也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有效地緩解了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1.2 理論研究
國外由于貸款在企業融資渠道中占比較小,學者對存貸比的直接研究也很少。Beck、Ross Levine、Maksmovic等(2001)研究后發現,銀行存貸比和地區經濟發展有明顯聯系。Martin R(2000)在對不同地區的經濟狀況進行比較后,認為存貸比對于經濟發展的意義會因為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2]。國內對存貸比的研究多集中在2015年前,而且主要為存貸比對銀行本身的影響,在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方面相對較少。存貸比雖然不再作為金融機構的法定監測指標,但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取消限制后的存貸比更能反映當地貸款的承載能力,反映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程度。呂風勇(2017)認為,存貸比能夠充分地反映一個縣域經濟體的金融發展狀況,同時也可以有效展現地區之間資金的轉移承接關系。徐靖波(2022)認為,“地區存貸比”與經濟體制、市場化程度、所處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密切相關。曲平(2015)認為,存貸比偏低或資金運用不充分更多是由區域經濟對信貸承載力弱化造成的。李紅霞(2015)認為,存貸比是銀行業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
2 唐山市存貸比現狀
2.1 唐山市金融機構存貸比變化及對比分析
2015至2022年末,唐山市金融機構存貸比分別為64.10 %、60.09 %、59.59 %、59.04 %、60.02 %、62.04 %、65.22 %、66.30 %,2018年后穩步回升,截至2023年4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比為66.90 %,比2022年底增加0.6個百分點。雖然存貸比指標在逐年回升,但與河北省和全國存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22年末全國金融機構存貸比為82.83 %,河北省為76.43 %,分別比唐山市高16.53和10.13個百分點,唐山市金融機構存貸比嚴重低于全國和省內水平。從存貸比數據來看,唐山市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承載力偏弱,在資金運用、配置效率等方面可能存在問題。
2.2 唐山市銀行機構存貸比分析
存貸比主要是商業銀行的監測指標,商業銀行存貸款的能力也直接影響該指標。2022年唐山市銀行機構存貸比為66.64 %,全省平均76.69 %,落后全省10.05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第七,排位靠后。而唐山市2022年GDP總量位居全省第一,增速全省第二,存貸比與經濟增速嚴重不符。從商業銀行來看,大型商業銀行中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股份制銀行中渤海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和浦發銀行高于唐山市2022年整體銀行機構存貸比水平,其他銀行偏低。
2.3 沿海城市存貸比及GDP對比分析
2022年唐山市GDP總量全國各城市排名27,根據經濟環境及GDP總量差距,選取了11個沿海城市進行比較。從存貸比來看,唐山市存貸在各城市中明顯偏低,除唐山市外其他10個城市的存貸比均值為91.04 %,唐山市存貸比與均值差距較大,在存貸比推動經濟發展方面仍有一定空間。
3 制約唐山市存貸比提升的主要因素
3.1 存款規模放緩,貸款增量仍不足
存貸比受貸款和存款兩方面因素影響[3]。從數據來看,唐山市近五年存款余額增長率分別為7.10 %、8.20 %、10.28 %、6.27 %、13.03 %,貸款余額增長率分別為6.12 %、10 %、13.99 %、11.70 %、14.86 %。近五年唐山市存貸比穩步上升,一部分原因是存款放緩所致,并不能說明貸款投放的有效性。另外,唐山市貸款余額增長率雖高于存款余額,但從增長量上來看,貸款量的增長仍小于存款。
3.2 產業結構影響貸款規模
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首先要看它三次產業產值構成情況,即三次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4]。從近五年數據來看,第一產業產值占比從7.83 %降到7.17 %,第二產業產值占比從52.70 %增加到55.36 %,第三產業產值占比從39.48 %降到37.46 %。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占比均有下降趨勢,第二產業仍占據主要地位,占比仍在擴大。
2022年唐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 %,省內排名第二,但高新產業增速7.6 %,省內排名僅第六,產業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步伐仍需提速。近些年唐山市在產業結構調整及升級上雖已見成效,但由于基數太大,鋼鐵、煤炭、化工等傳統重工業仍占據主要地位,再加上“雙碳”目標等政策因素影響,以及銀行對傳統高耗能產業授信的限制,均影響了貸款規模的增長。同時,作為第三產業中的重要支柱,唐山市房地產市場發展速度出現回落,尤其是2023年回落尤為明顯,截至2013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速僅0.4 %,房屋施工面積增速-4.9 %,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投放越來越謹慎,放貸規模難以擴大。
3.3 銀行內部信貸機制束縛了信貸投放
從信貸管理體制上來看,大型商業銀行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普遍采用集權化經營[5],只有部分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個人消費貸等可以線上發放。而唐山市絕大部分大型商業銀行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均為二級分行,在一些大型企業及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貸款的審批上沒有權限,只能層層申報審批,效率較低。另外,唐山市商業銀行部分信貸經理傳統業務思維固化,認為傳統企業規模大、底子厚,再加上自身對行業的熟悉度,在業務拓展過程中仍未轉變思維,徘徊于傳統行業中。而銀行在績效考核過程中也只是單純地看重為銀行創造的效益,在績效考核上沒有體現出導向性。
4 提升唐山市存貸比促實體經濟發展的對策
4.1 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依托傳統產業優勢,摒棄傳統發展方式,打造產業結構新格局。發揮傳統產業優勢,提質增效,繼續推動陶瓷、化工、建材等傳統行業的振興,打造鋼鐵萬億集群,做強精品鋼鐵、裝備制造、現代化工、新型建材四大支柱產業。摒棄“高消耗、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的傳統發展方式,將傳統重工業逐漸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轉型,同時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落地實施新興產業強鏈計劃,分板塊打造新興產業項目,推動項目落地,借助港口優勢布局海洋產業,打造綠色、低碳、循環、多元的現代化產業結構新格局[6]。推動“鳳還巢”人才回歸、京津冀人才互聯等“十大工程”,搭建平臺,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
4.2 優化金融環境,加大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一是監管機構加強窗口指導和信貸調度,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當地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和新興產業企業融資需求,政策引導各行放寬二級分行權限,加快項目授信和貸款投放效率。二是政府和監管機構監測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向,加大信貸向五項實體經濟即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綠色信貸、涉農、民營經濟的投放力度和速度,真正服務實體經濟。三是金融機構細化貸款四分類(支持類、維持類、壓縮類和退出類),防止一刀切。對四類貸款進行細分,尤其對于壓縮類和退出類行業要單戶單議,根據實際情況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和升級改造企業發展。四是金融機構從考核和政策上向國家重點扶持領域傾斜,比如對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予以貸款成本補貼、員工考核系數調增等,從政策、考核、監管等多角度讓信貸資源真正流向實體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4.3 推動信用信息共享
信用信息共享是政府和金融機構合作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只依靠單方面力量是不夠的。一方面,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自身海量金融數據的優勢作用,充實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涉企信息的開放和共享,也會成為金融機構判斷企業信用狀況的重要參考和依據,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政府應積極推動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為融資主體提供有效的、可持續的支撐。但信用信息共享的前提是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因此在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同時,必須落實安全保護技術,建立信息安全制度和內控制度,確保信息安全。同時,相關人員也要嚴格管理,加強保密教育,切實落實保密工作制度,確保信息不被泄露、出售或向他人提供。
4.4 企業實體不斷自我完善與創新
傳統企業應充分認識到時代的發展,主動調整戰略,跳出固化思維,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一是根據國家政策、行業發展制定科學的企業發展規劃,有目標、有步驟地完成高質量發展變革。二是勇于創新,在真實的產業競爭中,只有創新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企業應形成創新意識,并滲透到管理的全過程,持續推進技術和產品的創新研發,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吸引人才,人才引進已成為企業乃至社會發展的核心,企業應依托人才強市戰略,在政府人才政策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細則,吸引優秀的人加入企業,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唐山市金融機構存貸比偏低,與其經濟發展不匹配。存貸款增速、產業結構及銀行內部信貸機制等均影響了信貸規模的擴大,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政府應繼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金融環境,加大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同時推動信用信息共享,企業也應主動調整戰略,不斷自我完善與創新,共同推動唐山市實體經濟的健康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紅霞. 地區存貸比偏高的分析與思考——以寧夏為例[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2):121-122.
[2]王曉龍. 中部六省地級市存貸比差異影響因素研究[D]. 長沙:湖南大學,2015.
[3]中國人民銀行伊春市中支課題組,徐靖波. 對存貸比的再認識與深分析——基于伊春情況[J]. 黑龍江金融,2022(6):14-17.
[4]牛楠,王金暉,王建國,唐山市產業機構優化的金融支持實證研究[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4):45-49.
[5]黨治,章承濤,李文娜. 資源型縣域經濟信貸承載力弱化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以白銀市平川區為例[J]. 北方金融,2022(5):82-86.
[6]董靜媚. “雙碳”目標下河北唐山產業轉型發展研究[J],中國國情國力,2021(10):48-50.
[項目名稱]唐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23年度立項課題項目“提高唐山金融機構存貸比促實體經濟發展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TSSKL2023-171)。
[作者簡介]楊霖,女,遼寧普蘭店人,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財會金融。
賈佳男,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財會金融。
王靜,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財會金融。
張茜,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金融、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