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美
(張掖市山丹縣城關小學 甘肅 張掖 734100)
作業最為重要的作用便是能夠幫助小學生在課后鞏固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如果僅僅依賴課堂中的40 分鐘還無法對數學中很多較為抽象的知識與概念全面掌握,需要學生能夠在課后進行復習和鞏固,而課后作業則承擔了該使命。通過布置科學合理的作業為學生提供了復習與鞏固的機會,學生在做作業時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與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強化學生的數學能力。小學生在做課后作業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對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加進行鞏固,而且還能鍛煉學生自身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如此則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使得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能夠有更加深刻的記憶,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在設計與布置課后作業方面應當給予高度重視,確保所設計的課后作業是有效的,讓小學生從課后作業中不斷鞏固數學知識,為其日后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學生學習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當教師能夠科學設計與布置課后作業,那么就能夠讓學生完成知識的復習,同時還能夠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形成較為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日后也能夠更好的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根據學生完成的課后作業,教師從中能夠了解到學生學習情況,對于學生容易犯錯誤的地方可以針對性進行指導,并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思維與理解,促使學生學習成績能夠得以提升。教師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進行指導時,還能夠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而學生則借助課后作業檢查自身的不足之處,將數學學習時的問題呈現給老師,為老師調整教學方案提供依據,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工作,糾正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大大提升教學質量,促使學生獲得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觀念非常重要的時期。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每當放學以后都喜歡玩耍,而沒有學習的觀念,如此則導致了小學生放學后完成不會再學習,但是這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因此,教師通過布置課后作業讓小學生即便回到家里也要學習,復習與鞏固學習過的知識,也可以預習新的知識,將學習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促使小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念,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長期以往,學習則變成了小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努力學習,以便形成中能終身學習觀念,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能力與素養。從上述內容中能夠看出,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對于培養小學生學習觀念能夠起到積極作用,教師應當重視課后作業的設計,充分體現出課后作業的價值。
從以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情況來看,教師通常都會為學生布置較多的作業,這使得小學生課后作業負擔較重,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會給學生帶來較差的學習體驗,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雙減背景下需要加強課后作業設計改革,促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較為良好的學習體驗。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小學數學知識呈現出十分清晰的脈絡,雖然存在著抽象化知識,然而抽象程度卻并不高。當教師在為小學生設計課后作業時,應當盡量降低作業數量與難度,為小學生設計契合其自身發展需求與滿足新課標對要求的課后作業,從而幫助小學生鞏固數學知識。與此同時,通過合理設計課后作業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因為過于追求作業量而產生厭煩情緒,調動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上的積極性,提高小學生的學習體驗,從學習中獲得快樂。
當雙減政策實施以后,教師除了要降低學生所承受的作業負擔以外,還需要轉變原本的作業設計理念,減少機械式、重復式課后作業,提高作業的有效性。當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是科學合理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出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加積極完成課后作業,對學生數學思想進行訓練與優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體現數學教學所具有的積極作用,讓數學教育變成擁有旺盛生命力和生長力的教學工作。并且,數學是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改革時應當以數學課程為基礎,以便能夠改變以往過于片面的教學,從而形成良好發展的教學環境,構建出良性教學生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與質量,促使學生數學能力與素養能夠得到明顯提升。
在“雙減”背景下,更加注重教學的高效高質,如此則需要教師能夠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應當改變原本題海戰術的思路,應當對課后作業進行科學設計,盡量降低機械與重復類的作業,制定出更為高效的數學課后作業。當教師對課后作業進行設計時,除了要考慮到訓練學生的能力與知識以外,還要培養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與思想,對其數學語言進行訓練,以便能夠形成正確的數學價值觀。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從以往較為沉重的作業負擔中獲得解放,擁有更多時間走進自然與社會生活,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并在此過程中還能夠幫助小學生發現自身的特長與愛好,從而對其進行針對性培養,促使小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提升,改變以往學生只是做題機器的現象,有利于學生獲得健康成長。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需要教師能夠做好課后作業優化設計工作,改變以往課后作業的不足之處,使小學生真正實現減負。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要做到低量高質高效,充分發揮出課后作業在提升小學生數學能力與素養方面的作用。
學生學習興趣關系到其學習質量與效率,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又是其自身能力發展非常重要的階段,應當借助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在雙減政策下,需要考慮到學生自身情況減輕學生所承受的作業負擔,并且還要設計出更多具有趣味性的作業,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完成課后作業。當前,造成學生面對課后作業時缺乏積極性的原因是因為:(1)存在大量書面作業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思考,如此則增加了學生的作業負擔。(2)很多課后作業都是重復類作業,如重復做相同類型的數學題等等,導致了課后作業缺乏趣味性,致使學生面對課后作業時缺乏動力,久而久之面對課后作業時將產生抗拒心理,逐漸喪失了課后作業本身的作用與意義。因此,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通過減少小學生的書面作業降低學生所承受的心理負擔,教師則要改變以往作業設計思路與方式,提高課后作業的趣味性。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之前,需要先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為基礎進行課后作業的設計,并向其中增加趣味性元素,提高課后作業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出小學生在做課后作業上的積極性,也能夠有效降低課后作業給學生所造成的心理負擔,以便發揮出課后作業在提升小學生數學能力與素養方面的作用。
若想要對課后作業設計進行優化,降低小學生承受的課業負擔,有效落實雙減政策,應當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作業設計中。對于小學生來說,書面數學題難以激發出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僅僅是將課后作業當作是任務完成,存在敷衍了事的情況,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因此,當進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時應當變得更加生活化,也就是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后作業中,如此則能夠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主動完成數學作業,保障課后作業的完成質量。此外,在小學數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和現實生活擁有緊密聯系的數學知識,當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便可以利用該特點,保障課后作業設計的科學性。例如,當對《認識圖形》進行教學時,此節課最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可以讓學生識別出各種圖形,如正方形、圓形等等。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為了培養小學生認識圖形的能力,可以設計出生活化作業,如讓小學生回到家以后將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圖形記錄下來,并說出是什么圖形。若是條件允許,也可以用手機等設備將物品拍攝下來,然后發送給老師,老師則可以在課堂上呈現出來,讓學生進行討論。當設計生活化的作業,不僅能夠提升課后作樂的完成情況,而且還要對課堂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還能夠激發出學生本身的好奇心,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課后作業在學生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課后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復習與鞏固知識,應當重視課后作業的設計與應用,因此應當豐富課后作業設計形式,加強實踐性作業的設計。由于小學數學中存在很多具有實踐性的內容,小學生通過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利用實踐作業能夠讓小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生活與教學所存在的內在聯系,并且還能夠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然而,當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應當遵守以下原則:其一,數學理論與實踐作業之間的適應性;其二,實踐作業切勿超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當對《確定位置》進行教學時,主要是通過教學能夠小學生學會位置的確定,同時在平面圖中標記出具體的位置。在設計課后作業的過程中,不再需要設計大量的書面作業,而是將課后作業變成讓學生以家(或是學校)作為定點,準確說出學校(或是家)的方向。由于位置的確定與小學生的生活存在緊密聯系,當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應當有效利用此點,從而幫助小學生解決現實問題。通過設計此種類型的課后作業,除了能夠降低小學生承受的課業負擔以外,還能夠讓小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復習與鞏固課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小學生因為自身發育、學習能力、生活環境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同,致使小學生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性,當為全班學生安排相同的作業并不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為了能夠改善此種情況,提高作業有效性,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作業。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教學與學生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出多個層次的數學作業,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當課后作業能夠適合小學生完成,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起在數學學習上的自信,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使其擁有更高的學習質量。例如,當對《圓柱與圓錐》進行教學時,本節課教學目的是讓小學生能夠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計算公式,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思維。在設計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應當采取分層設計理念,將課后作業設計成不同的層次,可將作業劃分為選做題與必做題兩種類型,其中必做題是十分基礎的體型,主要讓小學生復習基本概念與公式,而選做題難度有所提升,培養學生熟練利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完成,如此則使得不管是基礎較好還是較差的學生都能夠完成數學作業,在自己當前數學能力基礎上得到提高,有利于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應當重視分層作業的設計,最大程度發揮出課后作業的作用。
在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上,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可以將生活實例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撰寫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鑒于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為了挖掘學生最大的潛能,教師要注重課后作業的多樣化。首先,教師可以設計游戲化課后作業,在游戲中學習是每個學生所向往的學習方式,把相關的數學知識滲透到游戲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技能,同時,還能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其次,還可以采用繪畫的形式設計課后作業,在“雙減”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在相對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進行,所以,課后作業也要充分體現雙減這一減負要求,與傳統的課后作業設計相比,繪畫作業設計更符合這一特點。因此,針對低年級的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可以適當的布置一些繪畫類的作業。比如:可以安排數學手抄報、數學小故事以及數學定義與原理邏輯思維導圖等,以繪畫的形式完成課后作業任務,這樣,學生既不會對課后作業產生厭煩,又能在自己感興趣的繪畫設計中掌握數學知識。另外,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他們的理解程度。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操作性的課后作業,提高課后作業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回家修理下不牢固的桌椅,利用課堂上學習的三角形的特性,引導學生要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究,不僅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后作業,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習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總之,在減負要求下,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采用多樣化的課后作業設計,讓學生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態完成課后作業。
學生按時完成課后作業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自己努力的成果沒有得到表揚和鼓勵,就會感到失望,完后就沒有寫作業的動力。所以,教師要創建相應的課后作業展示平臺,對優秀作業進行公開展示和表揚,對于課后作業完成有進步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也可以采用積分制激勵學生認真完成課后作業,根據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獎勵積分,并準備一些小禮物作為獎品,到周末用積分兌換獎勵,這種方式,不但肯定了優秀生的努力,還進一步激勵了后進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后作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學生數學學習將會產生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應當重視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但是,一直以來小學生承受的課業負擔較重,不僅容易導致小學生出現負面情緒,甚至出現厭學的情況,而且還不利于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此種情況。在此種情況下,我國出臺了雙減政策降低學生課業負擔,教師應當優化作業設計,以保障課后作業質量與效果為前提,減少作業的數量,實現“低量高效”。文章對于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主要是從設計趣味性作業、生活化作業、實踐性作業、分層作業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從上述四個方面入手進行作業設計能夠改善傳統作業設計的不足,而且還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促使小學生能夠得以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