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武江 吳軻
辦學特色
我校美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創立于2010年,在經歷本科評估、學位評估、 質量評估系列教學檢驗后,于2017年正式更名為產品設計。秉承“科學、求實、厚德、創新”的校訓,遵循項目導向、任務創新驅動的原則,形成一支有特色、凝聚力強、專業過硬的教學團隊來服務產品設計專業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實踐創新能力,拓寬專業知識面,為教學、實訓、校企及就業提供穩定且優質的教學服務和研創能力。立足江西,面向全球,著眼社會產業結構發展,關注社會人才需求,培養高素質應用創 新型人才。
“急救先鋒”——公共場所CPR 急救設備設計
設計者:樊武江
指導老師:吳軻
院校:南昌理工學院
作者闡述:該CPR急救設備分為3個部件:急救設備、急救腰帶、急救箱。急救箱用于日常收納存放急救設備,方便發生心搏驟停事件時快速拿送到事故地點。該設備結合機械自動化的CPR心肺擠壓與AED心臟除顫功能等,幫助患者實現救助手段一體化,設備開啟使用后會檢測患者各身體數據,自動分析并制定急救方案進行自動搶救。急救設備配有LED顯示屏,設備開啟使用時,會引導使用者操作急救設備,并有語音播報功能,輔助使用者快速準確操作。
設備采用最新三維胸腔心肺按壓技術,通過設備、腰帶連接包裹患者胸腔,接觸患者胸腔的部分為三維心肺按壓海綿層裝置,海綿層用于緩沖設備重量,并使用機械伸縮達到擠壓胸腔的效果。設備與當地醫療中心建立網絡互連系統,設備開啟時會通知醫療中心事故發生位置并實時共享使用患者身體數據,以便患者后續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
指導老師 吳軻
吳軻,南昌理工學院,副教授,江西省工業設計學會會員。2005年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獲得工學學士學位。2011年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學位。2022年至今就讀泰國宣素那他皇家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專業博士學位。
導師點評:呼應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時代背景,應對社會變革和智慧型城市的發展需求,本次畢業設計主題主要圍繞城市、社區環境下的民生設計,運用數字信息、智能交互等方式實現產品創新的人性化、可視化、人文化。
從樊武江的畢業設計作品中,可以看出對于國家提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解讀:公共安全事件的頻發,突顯公共環境中醫療配套設施資源的匱乏。
公共場所環境下的疾病突發情況中,心搏驟停是一種突發頻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以下簡稱CPR)是一種針對心搏驟停情況的患者常用的搶救手段。心搏驟停患者若能在4分鐘內得到有效的CPR急救措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搶救存活概率。院外心搏驟停(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以下簡稱OHCA) 全球成年人的發病率平均為每10萬人60次。各國認識到OHCA對人們的嚴重危害,致力發展探究解決方法。而CPR、AED技術的使用,顯著改善了OHCA幸存者的生存率和長期預后。此外,隨著體外心肺復蘇及目標溫度管理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OHCA患者從中獲益。其中公共場所作為最大的院外人體集中活動區域,需要重視并發展公共場所的急救設施建設。
本設計的創新點在于:
1.自動化和智能化設計: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算法,使設備具備自動分析患者狀況并提供精確的CPR急救措施的能力,減少人為誤操作,提高搶救成功率。采用最新心肺按壓技術,三維全方位擠壓設計,讓心肺復蘇技術效率更高。
2.多功能設計:設備不僅具備CPR急救的功能,還應該結合AED、心跳監測、血壓檢測等多種功能,為搶救全過程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持,支持一臺設備面對多種心臟疾病情況。
3.輕巧易操作設計:設備具備便于攜帶、易于操作的特點,設備取用安裝時間短,可隨時隨地使用,并配備相應的取用操作信息。急救設備分為3個部分,電子顯示屏、機械空氣按壓系統,利用周圍空氣吸收,制造壓力差,達到心肺按壓的效果;中部設備為儀器零件放置設備,如體外除顫器、血氧檢測等。支架腰帶,起到支撐患者胸腔,配有機械氣囊,輔助三維式心肺按壓;使用時3套設備組裝使用。
4.可視化交互設計:設備配備LED顯示屏和語音播報功能,為使用者提供實時的CPR操作指引。通過智能分析患者情況,規劃合理的搶救方案,并通過語音告知使用者。播報確保使用者也能正確完成操作流程。
5.信息共享:患者使用CPR急救設備時,患者身體狀況信息同步至當地醫療中心,在病人抵達之前為醫生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以便后期跟進治療。也可用于通話互助,連接醫療中心和使用者對話,幫助使用者更好地使用急救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