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宇 邢琳 張引 孔祥梅
辦學特色
我校美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迄今已有二十年的歷史,依托藝術設計學學科建構了本科、碩士人才培養體系,是海南省重點特色學科,也是海南師范大學優勢學科。本專業致力于開發服務海南省本土資源,秉承“服務海南自貿港發展戰略”學科建設的主線,培養具有專業素質及藝術創意能力、社會服務的綜合型人才。其教學系統根據我國服裝紡織工業發展特點和傳承地域文化及國際時尚文化走向,傳授與服飾設計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本專業經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黎錦傳承基地依托專業,搭建運營“黎錦設計師及設計服務平臺”項目主要執行專業。與多家省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積極構建教學與實踐結合、校企結合的產、學、研培養模式。
黎在東方
設計者:周新宇 邢琳
指導老師:張引 孔祥梅
院校:海南師范大學
作者闡述:該作品設計靈感來源于海南傳統“黎錦”,延續現代極簡主義風格,以傳統黎族織錦、現代環保超纖皮為材料制作,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而成的高端包袋。該作品通過方圓搭配,蘊含動靜互補、陰陽平衡、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包身整體承襲中國傳統“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利用橫長方體的輪廓,棱角極致,線條利落,方正立體,彰顯現代女性獨立自信的態度;圖案裝飾則呈現圓潤曲線,搭配弧形手挽,靈動柔美,襯托現代女性優雅知性的格調。包袋細節部分設計精巧,黎錦作為設計的突出點,猶如畫布一般嵌入黑色畫框之中,用紅繪制黎族傳統“人紋”,象征鐵血鋼人;取白作“鳥紋”“萬字紋”,象征和平盛世;以東方神秘黑為主色,輔以傳統中國紅、無暇潔白作點綴色,極具優雅內斂的大國氣韻。手挽位置配以玉石雕琢的象征中華文化起源的紅山“中國第一龍”,以蘇杭真絲流蘇搖曳呈現動靜變化。設計起源涵蓋南海、內蒙古、蘇杭三大文化地域,象征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文化繁榮。
指導老師 張引/ 孔祥梅
張引,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藝術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省領軍人才、省五一勞動獎章等。
孔祥梅,教授、碩士生導師、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服裝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及理論研究。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海南省服裝協會副會長等。
導師點評:本屆畢業作品展主題為“錦繡·未來”,從創新、延續、理性、感知四個方面,融合現代時尚相關元素,展示海南師范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創新設計、詮釋完美的能力。設計靈感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黎錦。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傳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是黎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晚清時期進士程秉釗在《瓊州雜事詩》中稱“黎錦光輝艷若云”,這是對黎錦最為貼切形象的稱贊。
海南黎錦非遺技藝的傳承保護任重道遠,設計者在總結傳統黎錦的審美特征與現代差異的基礎上,針對傳統黎錦紋樣繁復、配色明艷不符合現代審美等問題,通過融合現代極簡主義和黎錦拼接的裝飾手法,創新設計黎錦藝術作品。
設計者在靈感獲取方面,從黎錦文化出發,但并未局限于海南,而是充分利用紅山、蘇杭的地域文化特色來烘托海南黎錦這一中心主題,將視角放到了全國乃至世界文化的背景下進行的藝術創作。在造型設計方面,秉承打造中華文化韻味的初心,結合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傳統設計理念多處體現方圓變化,輔以陰陽調和、動靜互補等設計思維。在色彩把握方面,同樣貫徹了以中國傳統色為基礎配色原理,愛國情懷與民族自信從始至終洋溢在該作品的設計過程中。在工藝技術方面,黎錦部分通過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純手工制作,精選海南特色海島棉手工紡線后進行植物染色再挑花織造,工藝技術精巧復雜。在材料應用方面,包身主體使用了現代環保超細纖維合成革,在具備真皮外觀和柔軟、耐磨、透氣、手感好等物理性能的同時,又能保護生態,充分利用非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