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程璇 劉雨婷 胡劍忠



摘要:為了從民族文化和文化旅游的視角來研究康巴藏族文化下旅游型商業空間設計要素與策略。文章從康巴藏族民族文化的精神信仰、物質成果等方面展開研究,對旅游型商業空間設計進行梳理與分析;在設計中研究康巴藏族文化藝術在空間中的運用、旅游型商業空間旅游需求要點、空間整體藝術設計等思路與策略。旨在塑造更具民族文化與鮮明體驗感的旅游型商業空間。在促進文化旅游與民族旅游的政策背景下,為民族文化與旅游空間的融合發展、康巴藏族文化藝術的傳播添磚加瓦。
關鍵詞:旅游型空間 商業空間 康巴藏族文化 文化旅游 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4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7-0060-03
Abstract:To study the design elements and strategies of tourist commercial space in Kangba Tibetan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nic culture and cultural tourism.The paper studied the spiritual belief and material achievements of The Tibetan culture in Kangba,and combed and analyzed the design of tourism commercial space. In the design of the study of kangba Tibetan culture and art in the use of space,tourism commercial space tourism demand points,space overall art design and other ideas and strategies.It aims to create a tourist commercial space with more national culture and distinct experience. Under the policy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cultural tourism and ethnic tourism,it contributes to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and tourism space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Tibetan culture and art in Kangba.
Keywords:Tourism space Commercial space Kangba Tibetan culture Cultural tourism Art design
在近年來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快速興起的背景下,商業空間作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在地區旅游業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而現有的少數民族旅游景點處的商業空間,如特色餐飲、民宿、酒店等空間類型,在文化與空間環境的民族性表達上依舊還處于比較單一的狀態。本文通過對康巴藏族元素的剖析重構、與其在空間中的設計運用,尋求創新的設計策略,旨在為康巴藏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區域的旅游型商業空間設計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一)康巴藏族文化下旅游型商業空間的研究意義
民族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利用與保護已成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1]??挡兀强蛋筒貐^的簡稱,也被稱為康區,藏族傳統三區之一[2]。獨特的高原自然風光與藏族特色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蛋筒刈寰劬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從2015年至2021年,境內接待旅游人數與旅游綜合收入總體呈上漲趨勢。2022年5月,國家旅游局公布的關于中國“西部行”自駕游精品路線的通知,其中就包括川藏線與青藏線中的康巴藏族地區。我國在政策上對于藏族地區的旅游業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而現有的康巴藏族旅游地商業空間多為當地民居改建而成,對環境空間上民族性的設計與創新感并未重視;同時對于日漸追求旅游體驗感的游客來說,以旅游活動為基礎的功能性空間需求也并未得到滿足??臻g必須首先滿足功能要求,還要滿足人們的審美[3]。而旅游型商業空間的設計是在游客、商業文化、旅游空間、民族文化四者之間尋求創新的設計思路,以求民族文化和空間需求的二者兼得;設計更具民族特色和重視旅游體驗的旅游型商業空間。一方面,發展民族旅游業、重視旅游型空間的設計,可以宣傳民族的歷史文化,塑造民族形象,各民族之間的文化關系得到了進一步交流;另一方面,發展民族旅游業、重視旅游型空間的設計,也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民族文化下旅游型空間研究現狀
學者楊茜淥等對于滿族旅游型公共空間的發展進行研究[4],從滿族文化出發,對于景區內部的公共空間的發展進行分析研究。學者羅似瑩從湘西地區文化的角度,對旅游型傳統村落公共空間的結構演變進行研究[5]。學者李遠、唐倩等提出商業空間就是商業活動所需的各類空間環境[6]。傳統的商業空間包括餐飲、酒店、商店等傳統形式的消費空間。相較于傳統商業空間,現代商業空間多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為主,例如太古里、大悅城這類城市綜合體品牌。
目前,民族地域文化下旅游型空間研究在鄉村旅游或是景點公共空間中已有一定的豐富理論和實踐成果。位于青海的贊普博物館設計(圖1),以當地藏族建筑風格為基礎,采用大量白色文化石作為建筑主材,與現代鋼架玻璃材質相互結合,點綴以鮮艷色彩,在高原蒼穹下形成一道風景線。玉樹的嘉那嘛呢游客到訪中心設計(圖2),在建筑外立面中使用大量當地石材與嘛呢石進行點綴,結合藏族碉樓文化,進行游客中心設計,使建筑別具民族風情。

而旅游型商業空間則是在旅游這一社會活動的前提下,位于旅游途中或是旅游目的地必不可少的商業空間。例如旅游酒店、旅游餐廳、旅游民宿等。區別于普通傳統商業空間,除去日常活動人們所需要的消費活動和必要空間,還需考慮游客旅游途中的功能性需求。目前對于旅游型商業空間設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較少,這一空間需要扎根于旅游目的地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內涵,在空間中體現出重視旅游體驗感的特色民族文化,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宗教藝術的運用,打造民族氛圍
對于旅游者來說,參觀與感受源遠流長的宗教藝術歷史所積累下的豐富藝術果實與民族標志特色;在空間設計中也能感受到佛教藝術的體現,感受到康巴藏族宗教文化的濃厚氛圍,是使游客獲得充分旅游體驗感與新鮮感的一大重要因素。長期以來,藏族地區人民都具有全民信佛的民族特性。公元7世紀,佛教開始傳入西藏。7世紀中葉松贊干布為吐蕃創造藏文[7];與此同時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請入印度、尼泊爾、漢地三尊佛像[8]。佛教在藏族地區從13世紀起就獲得了統治階層的支持,任何時期某一民族藝術形成的關鍵在于政權體系的文化傾向,而政權體系的文化傾向又給予了藝術多元化發展強有力的支持。
佛教在統治政體的支持下在藏族地區開始發展和壯大。全民信佛的特性下藏族區域發展出了風格鮮明且多樣化的佛教藝術??蛋筒貐^是苯教與藏傳佛教各派匯聚之地[9],有廣法寺、孜珠寺、木雅大寺等諸座著名藏傳佛教寺廟?;诖吮尘?,通過提取佛教藝術的元素在空間的運用與重構,使旅游者在除景點以外的區域,如酒店、餐廳等空間也能夠獲得民族特色旅游參與感與認同感。
(二)建筑元素的運用,傳播藏族文化
在康巴藏域獨特的高原氣候與地理特征下,無論是飲食、服飾或是建筑上都與漢地呈現出顯著區別,藏族物質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創造性與獨特性,突顯出理念與現實的統一、審美與實用的統一、傳統與創新的統一[10]。在建筑裝飾方面,康巴藏族碉樓是康巴地區的民族傳統建筑,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隨著時間的逝去已經成為歷史,但依然在景點和部分地區有著類似的仿古建筑,以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
康藏碉樓的形式多樣,建筑裝飾也豐富多彩,門楣、門頭、窗楣等都點綴有多彩色塊,室內空間中桌柜、天棚、立柱等,也點綴有各類彩色吉祥圖案,這些建筑空間上的特色民族文化,也構成了旅游者充實旅程和體驗藏族風情的一大特色。在旅游型空間中,借鑒建筑的色彩與紋樣、外觀與構造等;達到延續民族文脈、宣傳民族文化、附加旅游體驗的效果。
(三)藏族紋樣的運用,體現空間藝術
格桑多吉在《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提出“幾何紋樣是藏族傳統裝飾藝術中非常重要的紋樣類型”“根據幾何紋樣的形態和應用的特點,可劃分出天珠紋樣、風箏紋樣、回形系列紋樣、幾何化的植物紋樣、幾何化的動物紋樣等十余種類型[11] ”。以及源于佛教藝術的八吉祥、五妙欲、七政寶等裝飾圖案(圖3),都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裝飾紋樣,出現在建筑、服飾、金銀首飾等日常生活中。出于藏族人民對于自然的崇拜以及對佛教的信仰,這些常見的裝飾紋樣都具有獨特的象征內涵。而正是這種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暗示與體現了藏族人民精神上的富足體現,才會使這個民族在外來人的印象中籠罩著神秘而神圣的氛圍,這也是吸引游客前來一探究竟的原因之一。這類獨具特色的藏族紋樣,在空間中的輔助運用,更加有利于打造藏族特色氛圍感,使游客能夠更加沉浸地在旅游地商業空間中體驗民族的風情和旅行的意義。

(一)從旅游功能性出發
基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空間所需功能,文章梳理出4個設計思路:
1.滿足商業空間的基本功能需求。無論是餐飲或是酒店,首先要保障的就是一個傳統商業空間最基礎的空間功能,清晰的服務動線、便捷的空間導向、合理的區域劃分等應該被作為合格商業空間的基礎性要求。
2.基于旅游活動的功能性需求。除基礎性要求外,若沒有配套的旅游功能需求,旅游型商業空間則與一般傳統商業空間并無差別。以餐飲空間為例,一般型商業餐廳的基礎性要求為等候區、接待區、就餐區等,而旅游型酒店或餐飲空間應在此基礎上增設紀念品售賣柜臺區、大件行李寄存區等旅游功能性空間。以旅游活動為出發點的空間設計思路,才能更好地體現旅游型商業空間的特性和滿足游客到訪、消費或居住的要求。
3.注重經濟性設計要求。出于商業空間營利性質,在空間的設計上對于經濟成本的把控同樣重要;在設計中應與當地選材,重視因地制宜的理念和環保節能的思想,控制設計與施工的成本。
4.重視特色化設計要求。表達出旅游地獨特的地域風情??蛋筒貐^或是其他少數民族旅游地,都具有當地獨特的民族文脈,在設計中重視民族文化特色是延續設計長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取當地文化并予以再創新和強化,才能形成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旅游型空間。
(二)從康藏文化性出發
從康藏文化性角度出發,文章梳理出兩個設計思路:
1.在空間中塑造康藏文化氛圍。通過空間藝術設計,將康巴藏族人文歷史融入空間氛圍,可以達到宣傳當地藏族文化形象的目的,能夠塑造更具藝術形象的當地商業空間特色。游客在當地自然風光中體會獨特地理氣候帶來的風光與震撼,在當地人文歷史中領略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而旅游地商業空間就是很好的載體。在旅游的途中,消費是必要的環節,在這必要一環上重視空間上的康藏文化設計與民族風情表達,對于康藏文化的傳播與輸出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而在身處該空間的游客來說,也能夠達成潛移默化的心理上的影響與宣傳。
2.通過空間中的康藏文化藝術設計使游客得到充足的特色旅游體驗感。作為體驗,既是親力親為的一種行為,也是心靈上的一次旅行[12]。以游客的角度出發,旅游體驗感無疑是評判這趟旅程滿意度的重要標準之一。目前國內眾多旅游地將重心放在景點的打造與傳播上,希望在景點本身給游客帶來新奇的觀感與體驗,這類體驗是顯性且直觀的。但在旅游地附近客流量大且密集的旅游型商業空間上,重視隱性的特色旅游體驗也能夠提升游客的特色藏族旅游體驗感。與當地文化和人文環境相契合的旅游型商業空間的藝術設計,同樣能夠為游客帶來耳濡目染的康巴藏族民風體驗,與景點和旅游目的地相互呼應,在顯性體驗感和隱性體驗感的同時作用下,為游客帶來別具一格的特色康藏旅游體驗。
(一)功能空間的要點與設計
為滿足旅游型商業空間的旅游功能需求,基本空間功能與旅游特殊功能區應該在設計中被梳理與重視(圖4)。在不影響常規服務區的配置和合理的人流服務動線的基礎上,于空間中被合理分布與安排。

以餐飲空間為例,除門廳、接待等候區、堂食大廳、包間、總服務臺、衛生間、廚房倉庫等基礎性空間外,首先在進門處接待等候區應該增設康藏地區民族特產售賣點,或是特色飲食展示區,可以體現特色飲食,如糌粑、酥油茶的制作流程等,使游客在等候的時間里也能夠通過參觀瀏覽、體驗康藏飲食文化來了解康藏地區人文歷史。其次,大部分游客會攜帶旅游裝背、箱包等進入餐廳,用餐區若為常規尺寸則會略顯擁擠,行李堆放在過道也會影響客流和服務動線,因此座位與過道尺寸應比一般性商業餐廳略寬大,或是設置行李寄存區,這可以為游客帶來更為舒適的空間尺度感和更好的旅游消費體驗。而旅游型商業空間,如酒店、民宿等也應從游客需求與活動出發,針對旅游行為的特殊功能區。以游客旅游活動的思路對空間進行合理布局與規劃,從空間設計上尋求舒適的旅游體驗感;在滿足空間基本功能的同時,也能夠滿足旅游型商業空間的功能和設計要求。
(二)康藏元素的提取與重構
在設計中融入康藏文化元素,如宗教藝術、建筑服飾、圖騰紋樣等多方面尋找靈感和提取元素;通過對自然地理元素和地域人文元素的提煉確定標志的圖形內容與色彩風格[13]。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將康藏文化元素在空間中進行復制與直接使用,而是通過對某一元素的色彩或形式進行提取,并重新設計裝飾。
以康巴藏族服裝配飾與腰帶為靈感(圖5),提取其外形特征,賦予符合空間氛圍的色彩與造型,進行分解重構,提取標志性外觀或色彩,保留所提取元素的重要錨點的同時,其余部分以設計的整體性與統一性為主,進行對應修改與調整,使其在空間的整體設計思路下和諧地融入。將腰帶形狀設計為墻面裝飾,腰帶中鑲嵌的寶石蜜蠟等,即為設計手稿中墻面壁龕部分,并搭配以康藏器皿或裝飾,起到點睛作用。合理地運用在空間隔斷、墻面當中。在元素提取轉變的基礎上,根據實際空間搭配效果進行微調,結合了康藏地區碉房的黑白色帶裝飾條,使其在空間的藝術設計上更加符合康藏文化的民族氛圍(圖6)。這樣在康巴藏族獨特建筑、服裝、首飾等提取出的民族生活元素可以很好地展示康巴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氛圍,同時以分解重構的方式將其在空間中點綴,保持設計的統一性與和諧性。
(三)材料肌理的選擇與使用
空間材料的選擇上應該盡量選用當地建材,當地本土建筑經過上千年的演變與改進,還依然在現今保持著高使用度的當地材料一定是契合當地地理地貌和氣候特征的,這樣可以增加設計的耐久性、在材料的運輸和采購上也能夠控制成本;同時選用本地材料同樣能夠作為一種當地文化性的表達。
通過材料和展現的空間質感來向游客們傳輸康藏文化從古至今的肌理語言,康藏碉樓重視門楣與窗框的裝飾,木質的框架、銅質的裝飾片,還有甘孜部分地區也會以細泥夯土的材料進行墻體抹面。在設計中墻面、天棚、家具等使用康巴藏族的材料與肌理,營造更具民族情調的空間質感。這些因當地特征而生產的材料的運用,無疑是在現代旅游型商業空間中最為合適的材料上的康藏文化表達。在現代的設計中并不需要原封不動地完全照搬,這種方式也并不能體驗空間設計的藝術性,而是應該在恰當的地方予以使用和二次創作,通過解構與組合的方式,確定主材與輔材在空間中的比重。往往某一特色材料的點睛之筆,能夠給游客展示和宣傳康藏文化里隱晦而美麗的肌理語言。
(四)空間色彩的搭配與表達
藏族藝術中幾種顏色在空間中的合理搭配也是空間美感、藝術性和文化性表達的重要因素。藏族藝術中運用最多的白、紅、黃、藍、綠、黑,既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蘊,又歸納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現的直觀表征[14]。其中白、紅、黃、藍、綠5種顏色是包括康巴藏區在內的整個藏區最常見的色彩體系,在風馬旗、佛教造像、羌姆表演等中都有不同的象征含義。(表1)。

旅游型商業空間的設計要重視與運用獨具藏族特色的五色體系,這樣可以在空間中更大限度地展示民族風情與人文歷史。康藏地區的高原寒冷氣候,總體空間應呈暖白色調,暖色調空間給游客傳達出溫暖而質樸的空間氛圍。在暖色調為主的基調上,多種色彩在空間設計中應防止大量無序使用,避免出現空間色彩雜亂的情況,影響觀感與體驗感。整體色彩搭配可以以藏族五色中的一種色調為主,打造熱烈而濃郁的藏族風情,同時輔以高飽和度的其余4色在配飾或軟裝部分少量點綴(圖7)。因為藏族地區無論是建筑、服裝或是首飾,重要的色彩裝飾特征之一就是飽和度較高,但在空間中大量使用高純度色彩則會使設計傾向于雜亂與無序。合理而控制在空間中點綴高純度色彩,不僅在運用了藏族傳統色系的同時,也營造了具有現代化和藝術性特征的旅游型商業空間。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對于旅游型商業空間以及康藏文化在空間中的表達要點進行分析與梳理。同時從旅游功能性和康藏文化性兩個角度提出了旅游型商業空間的設計思路??偨Y了康巴藏區文化元素下民族特色旅游下商業空間基于功能、要素、材料、色彩多方面的設計策略。在國家政策鼓勵文化旅游和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的大背景下,研究少數民族旅游型商業空間設計的功能性與藝術性,為康藏地區及少數民族文化宣傳與旅游型商業空間合理功能之間的融合設計與發展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考與設計策略。

參考文獻
[1]王佳果,楊海鑫,鄭密.旅游者感知文化距離對民族文化遺產體驗意愿影響機制[J].熱帶地理,2022,42(01):55-66.
[2]邵帥.基于符號學的四川爐霍藏族民居設計研究[J].設計,2020,33(9):155-157.
[3]孫劍儀.旅游民宿體驗空間的營造與表達[J].設計,2018,(17):23-25.
[4]楊茜淥,侯兆銘,朱家儀等.滿族旅游型公共空間發展研究[J].暖通空調,2020,46(1):33-34.
[5]羅似瑩.湘西地區旅游型傳統村落公共空間結構演變研究[D],湖南大學,2020.
[6]李遠,唐茜,李雯雯主編.全國高等教育藝術設計專業規劃教材 商業空間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3.
[7]布頓·仁青珠著.布頓佛教史[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88:182.
[8]薩迢·索南堅贊著.西藏王統記[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85.
[9]王及宏. 康巴藏區碉房體系研究[D]. 重慶:重慶大學,2010:4.
[10]亞西,曲梅.淺談甘孜州康巴文化的主要特點[J].西藏研究,2003,(04):101-104.
[11]格桑多吉.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J].西藏藝術研究,2018(01):11-21.
[12]孫博文. 產品設計的體驗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9.
[13]羅嬌,潘春宇.基于旅游地形象理論的標志設計——以新疆阿合奇縣為例[J].設計,2022,35(1):31-33.
[14]余思慧.藏族色彩藝術的外延和內涵研究[J].裝飾,2007(1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