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前段時間,“直播一哥”李佳琦深陷輿論風波。不是因為虛假宣傳,也不是因為制假售假,更不是因為偷稅漏稅,李佳琦就憑一句“79元哪里貴了,有的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么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惹惱了眾多打工人,一夜間微博掉粉100多萬。關于“李佳琦傲慢”“李佳琦涼了”等討論聲也愈演愈烈。
李佳琦會不會涼現在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如今,只有時代的李佳琦,沒有李佳琦的時代了。
在消費者主權時代,消費者可以把你捧上神壇,就可以把你拉下來。
100多年前,首創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模式的亨利·福特曾固執地表示:“不管消費者想要什么顏色的汽車,福特汽車只有黑色。”這個決定差點將公司推向了災難的邊緣,福特在汽車領域的絕對優勢也一去不復返。
如今,消費者的“戰斗力”就更強大了。
第一,新消費人群涌現。“90后”“00后”基本上沒有經歷過物資匱乏的時代,從小就生活在互聯網世界,國家蒸蒸日上,生活不斷改善,民族自信心不斷增強。
第二,消費者主權崛起。數字化把消費者武裝起來了,他們有了更多的表達權、話語權、參與權、選擇權。
第三,決策模式發生改變。線上發現、線下體驗、社區討論、下單購買,買了還要分享。消費者購買商品時,不僅關注產品,還要體驗更好的服務,過去僅僅看性價比,現在要看各種各樣的體驗。產品設計中有沒有尊重個人分享的價值感、社交體驗的滿足感都是重要因素。
這其實對市場主體提出了很大的考驗。
當消費者的行為、理念、決策模式發生變化的時候,供給端有沒有為這場變革做好充分準備?能不能充分滿足表達權、話語權、參與權、選擇權?能不能解決個性化、實時化、內容化、互動化的需求?
數字化時代,消費者已經全面在線化、移動化了,工廠、產品、服務有沒有在線化?企業生態伙伴有沒有在線化?如果都不在線,則意味著消費者找不到你。
在消費者主權時代,你是不是真的把客戶放在第一位,這點很重要。不要想著賺快錢,而傷害你的客戶。客戶表面上買的是你的產品,本質上買的是對你的信任。
客戶第一是阿里巴巴價值觀的第一條,這對阿里巴巴員工來說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阿里巴巴前CEO張勇曾表示,這個話題值得反復提:“老話題還是要時時講、月月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我們的客戶有敬畏之心。”
阿里巴巴尚且如此,我們更應對消費者心存敬畏,如履薄冰。
達爾文說,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的不是那些最兇猛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最能與時俱進的。對企業來說,就是要持續關注消費者和市場的變化。
畢竟,現在企業和用戶建立聯系已經不是什么難事,難點在于,如何與用戶建立“關系”、保持黏性。
回到李佳琦事件,直播行業從出現至今經歷巨變,起起落落,環境變了,市場變了,消費者的審美和需求也變了,對于主播的觀感和接受度也變了。也因此,對于行業和主播,以及主播與消費者的關系,都到了重新審視的新階段。希望這是一個契機:直播帶貨的網紅們,要真正看到粉絲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堆冷冰冰的銷售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