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波
周律師:
您好!
我是一個中小企業主,有一個供應商長期拖欠我的貨款。不久前,我將這家拖欠貨款的公司起訴至法院。因為該公司拖欠貨款事實確鑿、證據充分,法院最終支持了我的全部訴訟請求。我在判決生效后向法院提出了強制執行的申請。但是,法院在執行中發現被執行人公司的銀行賬戶中沒有多少可供執行的錢款,公司名下也沒有什么資產。所以,法院最終沒有執行到多少欠款,至今也無法追回全部欠款。在沒有可執行財產的情況下,法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
據了解,被執行公司是設立不到幾年的注冊資本認繳制的公司,請問我是否可以要求追加對方公司的股東個人作為被執行人?
陸先生
陸先生:
您好!
根據您提供的情況介紹,我提供如下建議供參考: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六條規定:“在注冊資本認繳制下,股東依法享有期限利益。債權人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請求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在未出資范圍內對公司不能清償的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下列情形除外:(1)公司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人民法院窮盡執行措施無財產可供執行,已具備破產原因,但不申請破產的......”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營利法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出資人或依公司法規定對該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發起人為被執行人,在尚未繳納出資的范圍內依法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您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對方公司沒有財產可供執行,并收到了終止本次執行的裁定書,說明人民法院窮盡執行措施也沒有財產可供執行,或者說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因此,盡管被執行方公司是注冊認繳制的公司,對方股東認繳期限還未屆滿,但根據上述的審判指導意見和司法解釋,您還是可以申請追加對方公司的股東作為被執行人,這就是認繳資本制的加速到期規則。當然,對方股東承擔的是對認繳但還未繳納的注冊資本范圍內的補充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其股東未依法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原股東或依公司法規定對該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發起人為被執行人,在未依法出資的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如果您通過調查對方公司的工商檔案,查閱到對方公司前股東未繳納出資就轉讓股份的情況,您也可以申請追加該轉讓股份的前股東作為被執行人,讓其在未依法出資的范圍內承擔補充責任。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以下簡稱“《公司法》(修訂草案)”)在去年年底征求意見。其中,第五十三條規定:“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公司或者已到期債權的債權人有權要求已認繳出資但未屆繳資期限的股東提前繳納出資。”
第八十八條規定:“股東轉讓已認繳出資但未屆繳資期限的股權的,由受讓人承擔繳納該出資的義務;受讓人未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出讓人對受讓人未按期繳納的出資承擔補充責任。”
我們可以看到,《公司法》(修訂草案)會在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認繳制加速到期規則。特別是第五十三條中,刪去了一審稿中的“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限制條件,將更大地方便已到期債權的公司債權人維權,體現了法律對已到期債權的公司債權人的法益保護應當高于對股東出資期限利益保護的精神。
綜上所述,您可以通過調取被執行公司的工商檔案,然后申請追加未完成認繳出資的股東和前股東作為被執行人,在未完成認繳出資的范圍內來承擔公司債務的補充賠償責任。
以上分析和建議,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上海市恒業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