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劍雄
(臨夏現代職業學院)
設計教育是培養創意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而設計專業的三大構成是設計教育中的核心內容。這三大構成分別是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它們是設計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教育需要把握三大構成與后續設計課程的關系,以確保學生在學習設計的同時,也能夠順利地應用到實踐中。本文將探討三大構成與后續設計課程的關系,并分析其銜接的必要性和策略。
在設計教學專業中,三大構成屬于至關重要的授課體系內容,其包括平面、色彩、立體三個基礎方面。這些構成內容屬于現代藝術領域的關鍵元素,其發源自包豪斯學院課程,體系則建立在抽象繪畫與雕塑藝術基礎上[1]。從教學領域層面進行分析,這些構成的目的是訓練學生對形象、色彩和空間的抽象概括、簡化、搭配和重組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創造力。
平面構成主要針對二維層面的變化元素進行處理,其注重平面的視覺規律掌握,同時也關注形象以及組織元素的處理安排。可以認為,通過學習平面構成,可以創設具備靈活規律且藝術感受豐富的裝飾內容,為構圖體系的豐富打下堅實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平面構成注重點線面的規劃,同時需要做好視覺規律的安排,保證形象與組織元素得到有效整理,為后續表現手段的進一步應用打下基礎。
色彩構成是根據人們長期形成的對色彩的感覺,而產生的一種思維定式,不同顏色的搭配,能夠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構成就是將這些思維定式總結出來。色彩構成的教學內容包括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色彩體系(色相環、色彩立方體等)、色彩搭配(高長短調、互補近似等顏色分類方法)等。
立體構成研究立體形態和空間形態的創造規律,具體來說就是研究立體造型的物理規律和知覺形態的心理規律。立體構成是由二維平面形象進入三維立體空間的構成表現,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立體構成的教學內容包括立體形態和空間形態的基本要素(點、線、面、體、塊等)、立體形態和空間形態的基本類型(幾何形、偶然形、有機形等)、立體形態和空間形態的基本關系,以及立體形態和空間形態的基本表現手段等。
平面構成是現代藝術設計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內容,其基本元素、基本形式和形式美的規律和原則是眾多視覺藝術領域所共用的基礎。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和UI設計等課程都需要在二維空間內進行視覺傳達和創意表達,運用點、線、面等基本元素進行構圖和排版,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和原則,發揮創意和想象力,因此平面構成是這些課程的重要基礎。平面設計包括廣告設計、標志設計、包裝設計、出版物設計等領域,這些設計需要通過有目的地對文字、圖形、色彩等元素在平面上進行安排和組合,以傳達信息、美化環境、滿足審美需要。
平面設計師需要掌握平面構成的知識和技巧,從而制作出具有吸引力和表現力的作品。網頁設計是指用網頁語言在網頁上進行布局、排版、色彩搭配、交互效果等設計,以展示內容、提供服務、吸引用戶。網頁設計需要考慮用戶體驗、網頁規范和視覺美感等因素,而平面構成則是網頁設計的基礎之一,通過構圖、排版、色彩搭配等方式來制作出符合規范和用戶需求的作品[2]。UI設計是為電子產品或軟件提供人機交互界面的一種視覺藝術,需要考慮美觀、易用和符合功能需求等因素。平面構成是UI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運用平面構成的知識和技巧,來制作出美觀、易用、符合功能需求的作品。
色彩構成可以幫助學習者掌握調和和運用的方法,還可以讓他們理解各種色彩應用的原則和規律。同時,色彩構成也與色彩設計、視覺傳達和品牌形象等課程密切相關。在色彩設計中,藝術家需要根據不同的目的和需求,選擇合適的色彩組合來制作出具有功能、審美和心理需求的作品。色彩構成的知識和技巧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色彩選擇、組合、調配和應用,從而制作出更具有吸引力和意義的作品。在視覺傳達中,學生需要通過視覺元素在不同的視覺媒介上進行信息傳遞和溝通。
色彩構成的知識和技巧可以幫助他們選擇最合適的色彩組合,以制作出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的作品。例如,在平面廣告設計中,學生可以通過合理地使用色彩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廣告的效果和影響力。在品牌形象設計中,色彩構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品牌的整體形象和感受是通過各種元素,如品牌標志、品牌口號、品牌風格等要素來形成的。在這些元素中,色彩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為它可以直接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和感受。學生需要使用色彩構成的知識和技巧,來制作出具有辨識度和忠誠度的品牌形象作品。
立體構成的訓練方法和技巧,對于后續的產品設計、建筑設計和公共藝術課程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產品設計中,立體構成的知識和技巧可以幫助設計師更好地進行形態設計、結構設計、材料選擇、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工作,以制作出符合人機工程學、環保理念、市場需求等方面要求的作品[3]。例如,在家具設計中,設計師需要根據家具的功能和使用場景,運用立體構成的知識和技巧,來設計出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形態,以保證家具的舒適性和實用性。在交通工具設計中,設計師需要根據車輛的功能和運行條件,運用立體構成的知識和技巧,來設計出符合車輛結構力學的形態,以保證車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在建筑設計中,立體構成的知識和技巧可以幫助設計師更好地進行形態規劃、結構布局、材料選擇、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工作,以制作出符合結構力學、節能理念、文化特色等方面要求的作品。
例如,在住宅設計中,設計師需要根據住宅的功能和使用場景,運用立體構成的知識和技巧,來設計出符合人居環境的形態,以保證住宅的舒適性和實用性。在公共建筑設計中,設計師需要根據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運用立體構成的知識和技巧,來設計出符合公共場所特點的形態,以滿足人們對公共場所的需求和期望。在公共藝術中,立體構成的知識和技巧可以幫助藝術家更好地進行雕塑、壁畫、裝置、行為等藝術形式的表現,以制作出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例如,在雕塑中,需要根據雕塑的主題和風格,運用立體構成的知識和技巧,來創造出符合藝術表現要求的形態和結構。在裝置藝術中,需要根據裝置的場景和觀眾的互動,運用立體構成的知識和技巧,來設計出符合觀眾感官體驗的形態和結構。
設計專業的三大構成是專業學習的基礎課程,這些基本元素的掌握是設計學習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它們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論知識、技能訓練和思維方式,也為后續設計課程提供了通用的語言和工具。三大構成的學習不僅是培養學生設計感和審美能力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創造力的基礎。在學習三大構成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從具象地描繪事物轉向抽象地概括事物,通過簡化、搭配和重組等方式進行有創意的變形和組合。這種抽象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是后續設計課程的重要基礎,設計師需要從抽象概念中提煉出設計方案,并將其轉化為實際可行的產品。三大構成還是培養學生空間感和立體感的基礎,讓學生從二維平面進入三維立體空間。在后續的設計課程中,學生需要對形態規劃、結構布局、材料選擇等方面進行立體形態和空間形態的創造[4]。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掌握三大構成的立體表現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最后,三大構成還是培養學生色彩感和色彩表達的基礎。色彩在設計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影響人們的情感和心理,因此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屬性和關系,并學會在不同的設計主題和情感表達中進行選擇和調配。總之,三大構成與后續設計課程的銜接是非常必要的。三大構成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設計基礎,也為學生拓展了廣闊的設計視野。掌握三大構成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后續設計課程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其設計水平和創造能力。
1.注重教學內容設計
在設計教育中,三大構成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不僅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設計基礎,也為后續的設計課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為了確保三大構成與后續設計課程的銜接,我們需要采取一些策略,以確保教學內容的基礎性、通用性、針對性和專業性。首先,教學內容應突出三大構成的基礎性和通用性。學生需要深刻理解三大構成的基本元素和規律,掌握形式美法則的原則和方法。這些基本概念和技能是學生進行設計活動所必需的,同時也是后續設計課程的重要基礎。其次,教學內容應體現三大構成的針對性和專業性。不同的設計專業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因此教學內容和課題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和需求進行設置。例如,室內設計專業需要注重空間感和立體感的訓練,平面設計專業需要注重色彩感和色彩表達的訓練。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課題,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三大構成在不同專業領域中的具體應用。最后,教學方法也應該有所創新,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實踐操作、設計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同時,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實際項目或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2.做好教學方法規劃
教學方法對于三大構成與后續設計課程的銜接至關重要,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三大構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首先,在講解三大構成的理論知識和規律時,應該注重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視頻、實物模型等,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三大構成的特征和規律[5]。同時,應該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三大構成在實際設計中的應用和運用方法。其次,為了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應該開展多樣化的實踐練習和創作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去掌握和運用三大構成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包括手繪、模型制作、平面設計、空間設計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去理解和應用三大構成。最后,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和總結經驗,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問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同時,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探索,讓他們能夠在實踐中發現新的設計思路和方法,拓展自己的設計視野。
3.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在教學評價上,要突出三大構成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并將其相互結合,以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首先,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三大構成中所展現出來的思維方式、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和提高。這些能力對于學生未來在設計領域的表現和發展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以及他們在解決問題時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其次,應該對學生在三大構成方面的知識掌握和技能運用水平進行評價。這包括學生對于基本元素的理解、對于形式美法則的掌握、對于色彩的運用等方面。這些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在后續設計課程中的基礎,因此應該確保學生在這些方面有足夠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最后,應該評價學生對于后續設計課程的支撐作用。這包括學生在三大構成學習中所獲得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對于不同設計專業的特點和需求的了解和應用能力。這些支撐作用是三大構成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應該確保學生在這些方面有足夠的發展和成長,以確保他們在未來的設計實踐中能夠勝任各種工作。
綜上所述,設計教育中的三大構成,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是設計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這些構成是設計創作的基石,學生必須深入理解并掌握它們,才能夠在后續的設計課程中有效地應用和發揮。平面構成是指設計作品在平面上的組織和布局,色彩構成是指設計作品中顏色的組合和運用,立體構成則是指設計作品在三維空間中的表現和呈現。然而,僅僅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才,設計教育需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設計,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最新的設計技術和理念。此外,學生還需要通過實踐課程、畢業設計等方式,進行設計作品的創作和實踐,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設計項目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總之,設計教育需要注重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才,除了掌握基礎知識外,還需要注重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規劃和教學評價體系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設計人才,以應對現代社會對于設計領域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