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琴雯






Criminal Asset Recovery and Confiscation in France
資產追回是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和腐敗的一個關鍵問題,目的是剝奪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并確?!安环ǚ肿硬粫姆缸锘顒又械玫绞找妗?。近年來,資產追回成為法國刑事政策的重中之重,法國就相關事項制定了若干項立法并推動了相關立法修正案,已基本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犯罪資產追回和沒收法律框架。同時,法國政府也注重開發高效、穩妥的資產追回配套手段和工具,并通過建立專門的資產追回和管理機構來提高執法能力。此外,法國還積極參與各個層面有關跨境資產追回的國際行動,以推廣最佳做法和促進國際合作。
一、法國資產追回和沒收制度的基本原則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框架規定了兩種資產追回機制,即直接追回機制和間接追回機制。資產追回的直接措施,是指根據公約第53條規定,各締約國有義務采取措施,允許另一締約國在本國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確定對根據公約確立的犯罪所獲財產的所有權。法院還必須能夠下令向受到此類犯罪損害的另一締約國支付損害賠償,并且在法院必須就沒收問題作出裁決時,必須能夠承認另一締約國作為通過此類犯罪獲得的財產的合法所有人的主張。簡言之,直接追回是指當一締約國的資產因腐敗被轉移到另一締約國,在另一締約國沒有采取沒收等措施處置時,通過一定的途徑,主張對該資產的合法所有權而予以追回。資產追回的間接措施,是指根據公約第54條規定,當一締約國依據本國法律或者執行另一締約國法院發出的沒收令,對被轉移到本國境內的腐敗犯罪所得進行沒收后,再將其返還給另一締約國的資產追回方式。間接追回機制由兩個階段組成,一是被請求國的沒收,二是被請求國根據本國的法律程序返還請求國。被請求國的沒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依據被請求國本國的法律,對被轉移至其本國境內的腐敗犯罪所得進行沒收。二是由被請求國的主管機關根據本國的法律程序,執行請求國法院發出的沒收令。簡言之,間接追回的核心是通過加強“沒收事項的國際合作”來追回資產。
近年來,法國通過了若干法律,包括擴大沒收權、及時限制可疑資產等,都有力地加強了法國資產追回的法律框架。具體而言,法國法律主要規定了資產追回的直接措施。根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第53條的規定,外國有權向法國司法機關提出申請,要求將位于法國的資產返還本國國庫并判定損害賠償。然而,外國有關部門往往并不知悉法國的腐敗所得情形,也不掌握在法相關資產所涉及的法律訴訟情況。
總體上,法國關于資產追回和沒收的司法制度主要以刑事定罪為基礎。即未經法院宣布有罪,不得下令沒收。沒收構成監禁和/或罰款之外的刑事制裁。由于有擴大沒收范圍和舉證責任倒置(“誰主張誰舉證”)的機制,可沒收的資產范圍很大。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根據法國國內法,不允許基于非定罪的沒收,但是在某些條件下,法國可以根據相關司法協助請求,承認并執行外國的“非刑事定罪沒收令”(Non-conviction-based,簡稱“NCB”)。
在定罪的情形下,任何被定罪者可自由支配以實施犯罪、直接或間接構成犯罪客體或犯罪所得的資產都可能被法院沒收,無論其所有權條件如何。即使從法律角度看,該犯罪所得屬于第三方,也可能被沒收。對于可判處一年或一年以上監禁的任何罪行,法院可下令將“沒收”作為附加處罰,即使界定該罪行的相關法律并未明確規定此類附加處罰。
法國法院在以下兩類情形下可以宣布擴大沒收范圍:一是如果一項罪行產生收益并可判處五年或五年以上監禁,那么在其無法證明其合法來源的情況下,法院可以沒收被定罪人擁有或可處置的任何資產。二是當相關法律有明文規定時,法院可下令沒收被定罪人的全部資產,不論其與罪行是否有任何聯系,也不論其來源是否合法。第二種情形主要適用于洗錢和與恐怖主義有關的罪行。此外,也可下令進行“基于價值”的沒收,而不是沒收已確定的資產,不附帶具體條件,以便利沒收申請。在調查期間,可在判決前扣押任何可沒收的資產,以保證法院日后下令沒收。
總體而言,雖然法國主要制定了有關直接資產追回的措施手段,但長期以來,法國法律并未明確在法國追回腐敗所得的民事訴訟手段,包括與之相關的收集證據、有關資產的限制措施及其國際合作機制等。這也反映出締約國在適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第53條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戰。當然,在某些情形下,外國人能夠作為“民事當事人”參與到刑事訴訟中來,并通過稱為“民事訴訟憲法”的特定訴訟程序,提請相關損害賠償。此外,在間接資產追回層面,法國也還存在許多挑戰。例如,法國資產追回和返還的許多規定,都散見于其《刑事訴訟法》的不同章節,外國司法機關往往難以查閱。同時,在不適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資產返還規定的情況下,法國法律主要就“應外國請求在法國沒收的資產的共享規則”作出了補充規定,但沒有就“如何將沒收資產用于維護受害者利益”的相關規則作出進一步規定。不過,近年來,法國參與了旨在促進資產追回國際合作的相關倡議,如“追回被盜資產倡議”(STAR)、卡姆登資產追回機構間網絡(CARIN),等等,在國際合作層面展示出了更多的積極態度和決心。
二、法國資產追回和沒收的主要法律制度
國際法方面,為了更好地開展資產追回活動,法國遵循的主要國際公約包括1988年《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1990年歐洲委員會《關于洗錢、搜查、扣押和沒收犯罪所得的公約》、199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關于打擊國際商業交易中行賄外國公職人員行為的公約》、2000年《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以及2003年《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等。在實施資產追回和沒收程序方面,法國主要依據已批準的雙多邊刑事司法協助條約來進行,這些條約的效力優先于法國國內法。在沒有可適用的國際公約及雙多邊刑事司法協助條約的情況下,則適用法國《刑事訴訟法》的一般規定,并根據互惠原則,通過外交渠道發出和執行相關司法協助請求。
國內法方面,對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的扣押和沒收是法國刑事政策的重點之一。在規范層面,法國政府通過不斷夯實法律工具箱,為司法調查人員和法官提供了規范化依據;在業務層面,法國也不斷創設專業調查部門、專業的扣押和沒收資產管理與追回機構(AGRASC)等作為配套手段,為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效施行提供支持。法國有關資產追回和沒收的主要立法演進如下。
2010年7月9日,法國通過第2010-768號《旨在促進刑事案件中扣押和沒收的法律》(因由法國阿登地區議員讓-呂克·沃斯曼提出而簡稱《沃斯曼法》),是法國就資產追回和沒收事宜制定的一部重要立法。該法律出臺主要有兩大目標:一是在刑事處罰中增加財產方面的內容,使其更具威懾力,從而確保“任何人不因不法行為獲利”。例如,《沃斯曼法》擴大了可扣押和沒收的財產范圍,該法第1條擴大了對《刑法典》第131-21條定義下的所有可沒收財產進行搜查和扣押的可能性;第8條規定了將可沒收財產的范圍擴大到版權、商業信譽等權益性無形資產;第9條將沒收全部或部分資產的處罰擴大到非法運輸、持有、提供、銷售、獲取或使用麻醉品犯罪。二是創設“扣押和沒收資產管理和追回機構”(AGRASC),優化對扣押或沒收資產的管理,同時明確了刑事扣押程序、扣押的法律效力及其執行條件,等等。
2012年3月27日,法國頒布第2012-409號《關于判決執行的規劃法》,該法對于資產追回和沒收制度的主要影響,一是擴大了扣押和沒收的可能性;二是限制了“扣押和沒收資產管理和追回機構”的管轄范圍,如將其限制為僅執行最復雜的沒收決定或其負責的資產案件。該機構還不再負責管理因交通違法行為而被扣押的車輛,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沃斯曼法》創設的“扣押和沒收資產管理和追回機構”在短時間內涌入了大量資產,這一方面凸顯出創設資產追回管理機構卓有成效,另一方面也加重了該機構的管理負擔。有數據顯示,在“扣押和沒收資產管理和追回機構”成立運作的一年內,該機構受理了約8000起相關案件,查獲或沒收13000多起資產,其中包括202項不動產。在成立運作的18個月內,委托該機構管理的資產估值約5億歐元,僅存入該管理機構賬戶的現金就高達約1.5億歐元。此外,當預審法官或檢察官將扣押的動產委托給該機構時,這些動產可能會貶值,并且對于查明真相不再有用,因此該機構還承擔與沒收貨物相關的費用支出,確保其維護、保存和銷售。總體來看,2012年法律在扣押和沒收犯罪資產方面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對2010年《沃斯曼法》的限制和調適,避免因該管理機構短時間內管理大量資產而引起的相關風險。
此后,法國又接連頒布相關法律(見下表),推動了法國就有關資產扣押、沒收程序的一系列立法及改革,為有關部門更好地執行資產追回和沒收措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隨著歐洲議會和理事會第(EU)2018/1805D號《關于相互承認凍結令和沒收令的條例》的生效,使歐盟成員國在另一成員國申請凍結令以完全沒收資產成為可能,并規定了執行凍結令的最后期限。該條例還允許在司法調查期間將資金返還給受害者。
三、法國關于資產追回和沒收的主要手段工具
在確定資產的層面,法國有關部門根據其管理以及受其監督的不同數據庫來進行犯罪資產的識別。在此基礎上,通過發布有關法院命令來進一步獲得有關個人或實體的更多有用信息。法國有關部門也利用相關數據庫或平臺來確保資產識別流程順利進行。
早在1982年,法國就建立了“銀行集中登記系統”(FICOBA),用以迅速獲取金融信息。銀行集中登記系統由法國稅務總局管理,包含通過法國金融機構或在法國運營的外國機構在法國開設、修改或關閉任何賬戶的所有相關信息。在此基礎上,開展刑事調查的有關部門可以根據相關司法協助請求,直接從相關銀行獲取有關資金流動的信息。還有一些數據庫,如國家資產數據庫(簡稱“BNDP”)包含了稅務部門通過各種納稅申報了解到的個人所持資產的關鍵信息。它主要囊括有償出售(主要是不動產和土地)或無償所有權轉讓(主要是贈予和繼承)契約的相關數據,以及相關人員的身份和資產所在地址。在無法院命令的情況下,負責打擊洗錢、恐怖主義融資以及稅務、社會和海關欺詐的法國情報機構,也可查閱有關凍結和沒收資產方面的數據信息。
不過,在實踐中,許多部門都需要開展或參與相關資產調查、追回和沒收工作,如法國警察、憲兵和海關總署都設有負責刑事調查的部門,通過開展資產調查來確定可能被扣押或沒收的犯罪資產??梢哉f,對于資產追回的法律框架和配套實施工具而言,注重建立不同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協調機制也至關重要。為此,法國設立了以下兩個專門處理資產追回案件的機構,作為各部門間就資產追回進行協調聯絡的平臺中心。
一是“犯罪資產識別平臺”(la plateforme d'identification des avoirs criminels,簡稱“PIAC”)。該平臺于2007年5月15日由法國司法警察總署(DCPJ)正式推動成立,并隸屬于中央打擊嚴重金融犯罪辦公室(OCRGDF)。這是一個專門從事犯罪資產識別的執法機構,有權在司法機關的監督下開展金融和財產調查。該機構還負責集中管理與偵查法國境內外非法資產有關的所有信息。它被指定為上述不同合作網絡的協調中心。“犯罪資產識別平臺”匯集了警察、憲兵和稅務機關的人員,特別是通過國際層面合作(尤其是利用外交雙邊渠道)來彌補司法警察在地方一級開展工作的局限性。“犯罪資產識別平臺”還在收集與資產和非法資金流動相關的信息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梢哉f,“犯罪資產識別平臺”能夠滿足調查服務需求,并提高打擊金融犯罪的有效性。
二是“扣押和沒收資產的管理和追回機構”(Agence de gestion et de recouvrement des avoirs saisis et confisqués,簡稱“AGRASC”)。2010年,法國通過上述提及的第2010-768號《旨在促進刑事案件中扣押和沒收的法律》成立該機構。2011年2月1日,法國又頒布第2011-134號法令補充明確了該機構的運作機制,并于2011年2月4日正式啟動運行。在使命任務層面,該機構首先幫助改善犯罪資產的扣押、管理以及隨后的沒收和出售等一系列管理事宜,其次向地方法院提供法律和技術援助,最后受命執行相關司法協助請求、促進國際司法合作。該機構出售沒收資產所籌得的資金,可能將用于國家財政預算、用于打擊有組織犯罪的司法機關和相關調查部門、用于打擊販毒行為的部際間合作及國際合作,以及歸還所謂的“不義之財”,等等。在組織結構層面,該機構主要由法國司法部及其各級機構、經濟與財政部、內政部、教育部、國家警察部門、憲兵隊、海關等政府各部門的相關公職人員組成。該機構董事會主席和總干事一般由法國司法機關派出的法官擔任,而秘書長則一般來自法國經濟與財政部。同時,該機構受到法國司法部長和經濟與財政部長的共同監管。目前,該機構的總干事是來自法國科西嘉島巴斯蒂亞地方法院的法官尼古拉斯·貝索內(Nicolas Bessone)??傮w而言,“扣押和沒收資產的管理和追回機構”雖成立時間不長,但卻要集中處理大量扣押案件、確保對這些資產進行妥善管理,并在最終決定沒收這些資產后將其出售所得上繳國家總預算。同時,該機構由來自法國各主要政府部門的相關人員構成,也凸顯了其在法國資產追回和沒收事項中的重要協調地位。